作者|田志剛 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ID:KMCenter)
/01/
當一個小男孩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表、對臉上偶爾冒出來的痘痘耿耿於懷的時候,證明他快到青春期,開始關注異性也注意到異性對他的關注了。
即便宿舍邋遢的不像樣,但要出去約會時一定也要西裝革履,穿上自己最帥的那件衣服,皮鞋擦得鋥亮,這是大學生。
一個不修邊幅的中年大叔開始注意自己的容顏,沒事喜歡照鏡子,出門必須捯飭很長時間;某位女士打扮越來越時髦,畫妝花的時間顯著增加,每天臉上洋溢著莫名其妙的笑容。
按照搜尋引擎的提示,這都是出軌的信號!
不論是少年、青年還是中年,為了在異性面前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人們都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美化自己。其潛在的動機是想在異性面前留下更好的印象,以便於增強自己的吸引力。
當有人說要到你們家去拜訪一下時,通常大家也會突擊打掃一下,以求在外人面前的良好印象。
當你初入職場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時,大部分人都戰戰兢兢,生怕自己做不好捅出什麼簍子。在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使出渾身解數,儘量將工作做好,以期在領導、同事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開始工作的時候,大部分人有自己的師傅和領導,他們分配給你具體的一些活動讓你去完成,這些活動通常屬於一項具體任何和項目的某一片段和部分。
譬如一個市場專員,在某個大的市場活動方案確定後,你被分配去聯繫嘉賓或者記者;程式設計師可能被要求去做某個功能或者函數的編碼。
在這個階段,大部分人可能都搞不清楚整個任務和項目的全貌是什麼,能夠完成自己這一部分就很有成就感。
隨著工作時間越長,積累的經驗越多,新手成老手:這個時候有機會去負責整個任務和項目。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去完成某項活動而是如何去設計任務和項目實現的方式、方法和方案。
大部分職場人的前期都是被動的,被各種活動、任務和項目追著走:為了完成KPI,為了不掉鏈子,為了讓領導看到自己的能力等等。
在這個被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得以成長和發展。
從新手期到勝任期,基本上是這個過程:
大部分的人如果工作時間足夠長,都會主動或被動的到能適應自己工作環境的要求,成為一位能夠完成核心工作的人。
這個過程,基本上是被動被逼的:如果你達不到這個階段,會被社會、家庭「強迫」!
/02/
知識管理的道理其實很簡單,通俗點說就是借鑑之前的經驗教訓,將當前和未來的事情做的更好(更快、更低成本......)。
理解知識管理的人,大概沒有人說這個方式不好,所以有許多人問過我一個問題:
「為什麼大部分中國的企業不做知識管理,或者即便做的也做不成?」
我也疑惑了好多年,但想明白了也就釋然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大部分企業(當然還包括政府學校醫院等非企業機構),它的根本競爭優勢不靠知識和相關的能力,而是靠其他的因素就過的很好,所以為什麼要去做知識管理這樣費力還不討好的事情?
如果經常跟領導一起洗澡喝酒,隨便一塊地給你,這個盈利遠比做知識管理的效果直截了當,有簡單粗暴賺錢的方法誰願意去做KM?
你辛苦幾十年做設計做工藝卻發現還不如買2套房子啥也不乾等升值來的快,那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後者。
如果有大量的韭菜可以收割,產品和服務差點用戶也根本不關心,那為什麼要去提升產品的穩定性、安全性......,為什麼要去更好的服務?
這樣的需求下誰還有動力去做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如果你在一個地方就工作三五年,那一定去找那些短平快的項目、做了很「漂亮」的事情去弄,這才是我的政績我的成果,哪管我走了這裡洪水滔天。
如果辛辛苦苦研發設計生產出來的產品很快就被山寨,你可能十年的功夫被人家一晚上抄走,你還沒什麼辦法。那只有SB才會去下功夫去做設計做原創。
最早關於調整經濟結構的提法是在20世紀80年代,國家層面和社會的層面都知道、認可我們應該去做更有價值當然也是更難的事情,譬如基礎的研發、質量的提升、人才的培養,只有這樣子才能夠持續發展,才能有後勁。
但為什麼這個轉變這麼難?
一個是慣性,另一個就是「還沒有逼到那個份上」,還有更簡單、粗暴的方法,人們一定選擇後者!
/03/
今天,簡單粗暴的增長模式已經不靈了,要想真正的」突破重圍「,對於各類機構都必須去做真正有價值而且不容易的事情。
各種人才也必須提升自己的能力,參與到真正創新和提升效率的工作中來。
當然,這也要求社會的治理機制要能夠配套相應的制度、規範和法律。
這種外部需求的拉動,如果能夠用好,對於企業、個人都是一種」逼迫「的力量,這種力量會讓許多產品、服務脫穎而出。
當然這個」逼迫「的過程一定不舒服,會痛苦不堪,甚至有人、機構會被」逼死「成為炮灰,但哪能怎麼辦呢?
當然,也有許多人、機構在外力的壓迫下淪陷,成為社會進步的成本。
希望我們能有幸成為前者:鳳凰涅槃!
對於個體來說,大環境我們改變不了,自己能做的就是真正下功夫去追求有價值的東西,努力在你的領域做到頂尖水平!
這樣無論風雲如何變化,都能保證自己有一碗飯吃,而且吃的越來越好!
該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作者田志剛。您可通過微信號:511956894 與他聯繫或加入他的【二班】
本文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