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一切痛苦都是我執,唯有放下,痛苦才會消失,3個方面修行

2020-12-05 抑鬱那些事

當我們處在痛苦中,我們常常陷入這樣的思維和疑問;

為什麼我總是這樣倒黴?為什麼這個世界對我不公平?為什麼我這麼好的人,卻得不到別人的理解?我本身要求不高的訴求,為什麼總得不到滿足?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好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對的,在這樣的前提下覺得,我這麼好的人,生活中還要受這麼多的苦。其根源都是源於我執。

我執者,心中梗著非常大、非常粗、非常重的「我」,執著自己的想法、做法、人格等。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背著不同的標籤,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家裡扮演著父母或者孩子,在單位扮演著領導和下屬。

很多人自認為這些標籤就是我,於是為了扮演好這些角色,所以努力成為別人眼中的好父母、好兒女、好領導、好員工。希望通過自己努力,得到大家的認可,希望在大家的眼中是無可替代的角色,於是疲於奔命,只要認為有利於自己在別人眼中重要的,增加別人好感的事,都願意去學,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願意,也不管自己是否能夠做到。

但越走到最後,發現自己雖然得到一些認可,但內心無比的苦悶和壓抑,常常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但又無力解決,心理漸漸生出怨恨,開始埋怨父母不關心,妻子的不理解,孩子的不聽話,單位的不人性。我做了那麼多努力,為什麼別人卻視而不見。發現別人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關心我,好像我在別人心目中也沒那麼重要。

事實上你一直執著的在別人眼中的我,不是真正的我,那個帶著面具生活,痛苦壓抑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當你撕下偽裝,不在執著於自己的重要感的時候,不再苛求自己完美,也不再苛求別人理解的時候。你就會輕鬆很多。

太關注自己反而會令你焦慮不安,因為你時時刻刻都在想,別人是怎麼看待我的,說話做事都小心翼翼,生怕有一絲過錯,引起別人的負面評價。表面上看是為了為別人好,實際上是為了自己。為了別人眼中的自己,而不是自己眼中的自己。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行自己,改變認知,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

01,培養自己的出離心

真正的出離心,是你隨時可以拋棄你熟悉的東西,是你隨時離開你習慣的場景,不會有太多留戀和不舍。

說穿了,你可以接受任何的改變,包括外界的和自己的。有些朋友執著一段感情,當感情發生變化時,久久不能從這段感情抽離出來,從內心總是認為是永恆的,事實上,任何東西都是變化的,沒有永恆可言,就包括你的身體,隨時都在代謝,都在變化。

我們經常生氣,都是因為改變而生氣,改變會觸動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而這習慣性的東西就是你的執著。可能為了單位新領導的政策而生氣,可能會別人反駁你的觀點而生氣。可能家人把你物品重新擺放而生氣,因為這些對你來說都在冒犯你習慣性的東西。執著只會製造出各種有害情緒,比如敵對,嫉妒和憤怒等。

02,培養自己的慈悲心

對一切眾生都心生慈悲心,願他們離苦得樂。因為所有的人都是苦的,都會面臨生老病死,疾病災害。

但最重要一點,首先要對自己生出慈悲心,因為你自己也是眾生中的一員。

對自己慈悲,原諒自己。原諒自己沒有能成為理想中的自己,也就不會因為自己的失敗和過錯而耿耿於懷。也接受自己的平凡,不會因為達不到目標而痛苦壓抑。而你要做的無非就是全力以赴。有些朋友因為一次失敗而全然否定自己,痛苦自閉。而看不到自己可愛和優點。因為愛情失敗而認為自己不配擁有愛情,貶低自己,把自己的缺點無限放大。而不敢涉及另一段感情。

對他人慈悲,原諒他人。我們身在各種關係中,帶來各種傷害和誤會是難免的,有些受到原生家庭的傷害,有些受到同事的排擠。有些做得很好受到他人的冤枉,或者受到無故的非議,或多或少都會對當事人產生不良的情緒,甚至是一生的傷害。但我們如果一直執著於這些傷害,不放棄這些傷害。往往活得不如意。

而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處在各種傷害中,他沒受你這種傷害,那麼肯定會受到其它傷害,作為一個人,都不容易。他因為受某種傷害,轉而攻擊別人。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們要原諒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和事,因為他們也是受害者,他們也在承受某種傷害和不幸。

03培養自己的無常心

這世間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你看到你不變,都在變化。我們住在地球上,感受不到地球的運動,但事實上,而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466米/秒。而我們人體也一樣,你感受不到自己的變化,而事實上,人體隨時都在變化和代謝。當然,還有我們善變的人心,在上一秒決定的事情,下一秒就否定。

還有我們的天氣,上一秒還豔陽高照,下一秒就電閃雷鳴。

60年代,我們當一個工人,是一件極其光榮的事情,工人意味著鐵飯碗。可以吃一輩子飯,但事實上,改革開放的必要,工人大面積失業。

舊社會我們把演員和歌星稱為戲子,不受人待見,而如今卻是擠破頭都想進入的行業。

過去我們國家都是受人凌辱,因為國家貧弱,而如今短短幾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那個仰人鼻息的時代過去了。

所以,沒有不變的永恆,而你還在執著於自己的不變,試著把所有的事情都固定下來,你才會感到安穩。而事情的發展很多時候並不會朝著你固定的方向發展。所以,你會感到焦慮不安。你所期望的工資會積極攀升,而一場疫情把你夢想破滅。你所期望的愛人會愛你一生一世,而他拋棄你另尋它歡。你所期待的子女成就斐然,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而他卻令你大失所望。

而所有的一切,都是沒有接受人生無常,苦才是人生的本質。而執著於內心的小我。

如果你事先就接受了變化是一切事物發展的本質,當那個最壞的遭遇到來的時候,你才會用平常心來對待。而不會陷入各種執著而痛苦。#活著就是修行#

相關焦點

  •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放下,是擁有,是解脫,是頓悟,一念之心,能夠放下,萬事就會得到解脫與自在,這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塵世間,煩由心生,愁從心來,唯有放下,便得從容!人生好事壞事,皆成往事,世間本無物,何處染塵埃,面對過往請你學會接納生活,所有的一切不愉快此刻已經煙消雲散了,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讓你抱著過去生活一輩子,錯過了太陽不可惜,可惜的是因為你沒有看到太陽也錯過了月亮,生活到每一天都是新的起點,放下過去才可以看到未來,放下苦惱你才可以接納快樂,放不下昨天,今天再美好你也看不見,所有到苦惱都是源於得不到但是又想得到茅盾的心理
  • 既然佛說一切虛幻不實,已經明了此理的人們為何還要精勤修行?
    既然世間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為什麼我們還要精勤修行?看看下邊佛與商人的對話,應該可以解除這個疑惑。佛對前來請教的商人說,你要知道離開人的心,苦樂並不存在。一切苦樂怖畏,不過都是人的心態在來回變化而已。如來已經不在三界六道之中,心中已經不掛念世間任何的事與物。在如來心中,沒有善法、惡法的掛念,沒有善報、惡報的執著,也沒有證悟果位的想法。
  • 佛說痛苦的實質,並且教給我們方法對治
    傲慢、嫉妒、貪慾三重障影響你的生活《華嚴經》上佛說,菩薩有三重障,因為這三重障,菩薩不能向上提升境界。其實這三重障我們凡夫更甚!這三重障就是:傲慢、嫉妒和貪慾。我們學佛了,接觸到佛法就要提升我們的境界,不然的話,境界一來,一現前,煩惱習氣馬上就露出來,佛法的事,修行的事就忘得一乾二淨,就是因為這三重障在作怪。
  • 佛說人生經典語錄,分享一些感悟人生的經典哲理句子
    佛說人生道理: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產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觀點產生了過去未來,產生了好壞順逆,人一向活在企盼與欲望中。當小我消失變成無我時,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佛說人生道理:你不好一向不滿人家,你就應一向檢討自我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我。
  • 佛說:使你痛苦的,都是來成就你的!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每個人來這世間都要經受「成住壞空」這個過程,沒有誰能夠例外。人生八苦,苦苦不盡相同。有人說,人們幸福的樣子總是相似的,但是苦卻各有各的不同。
  • 佛說: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正所謂「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娑婆世界就是充滿無常諸苦,如《法華經》中所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慎可怖畏。娑婆世界是不安定的,是充滿痛苦無常的,我們當須覺悟,早日脫離苦海。我師父曾經告訴我,凡是來到這個世界,託生到人世間的人,都是因為有業力。
  • 扒了50條佛沒說過的「佛說」後,我們總結出5個分辨方法!
    每個人的朋友圈裡  都時不時會出現幾篇「佛說體」文章  即便我們懵懂知道  那些內容並不是佛陀說的  但難免還是會被其中  似是而非的觀點迷惑住  不知不覺中,被其潛移默化  本期講堂,我們借著網上流行的  佛陀沒說過的50句「佛說」  探討如何慧眼辨別
  • 佛說:是去,是留,一切隨緣!
    佛說:是去,是留,一切隨緣!人這一生,會遇見很多的人,會遇見很多的緣分,有的人,成了朋友;有的人,成了過客;有的人,能陪你一生;有的人,只陪你一程。於浩瀚蒼茫的宇宙而言,我們都是滄海一粟;於荒野無涯的時間而言,我們都是時間的過客,唯有珍惜緣分,隨緣便是幸福。01紅塵路上,最難的是放下心中的人,最苦的是相思放不下的人,最痛的是愛而不得相思的情。
  • 佛說:人生有八苦,每一苦你都逃不掉!
    我曾經問師父,為什麼人這一生要這麼苦,不是吃這方面的苦,就是吃那方面的苦,總之都要吃苦受累。師父告訴我,人都是因為有業力才來到這娑婆世界,如果福報足夠大,就不會來到這苦海世間,是由業力牽引,來欠債還債、結緣了緣。業力大小,決定福禍之深。苦就是人生的本質,如果感知不到苦,人就容易被世間虛妄名利假相所迷惑而顛倒妄想,在六道裡不斷輪迴,這不是好事。
  • 南懷瑾老師:人生一切的痛苦煩惱,都是這四相來的
    人生一切的痛苦煩惱,都是這四相來的【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他說,須菩提啊,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心胸裡頭還有你、我、他,甚至給了人家好處時,這個傢伙應該買買我的交情才對!
  • 佛說,放不下的都是痛苦,所掛牽的都是恐懼,真實不虛
    作者:艾聞(情感自媒體人)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什麼可以不勞而獲的東西,那就是感情——你什麼都不用做,就會有人對你付諸深情;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是付出未必有回報的東西,那也一定是感情,你做了一切,到頭了可能是一場泡影
  • 當遭遇親人離世時 如何修行才能減少痛苦 李雙林
    我後面會告訴你一些適合當下的修行辦法,來解脫你心中的痛苦,也能超度丈夫的亡靈。 傳授給你一個適合當下的修行方法: 先念誦祈願文: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會消失的,鳥獸如此,人也是如此,萬事萬物都是如此。都會經歷成住壞空的過程,只是有些人經歷的時間長一點,而有些人經歷的時間短一點罷了。
  • 佛說,「人生有八苦」,看看你正在經歷哪一苦?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八種苦,沒有誰能逃得過?任誰都要去嘗一遍。只不過各人福報大小不同,則所受痛苦的深度也會不同。人來此娑婆世界,苦大於樂,眾苦充滿,「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走的路。
  • 為什麼說他是最可憐的人?
    可是耐人尋味的是,鬼使神差中的鬼使前後出現兩個,且第一個死了之後,第二個鬼使個性癲狂反覆,疑似受到了什麼刺激一樣,非常讓人疑惑,到底鬼使曾經遭遇了什麼?又是什麼導致鬼使一直被過往鬱結於心解脫不了呢?所以我們現在要說的就是:鬼使神差中的鬼使之謎。
  • 佛說:這一生,傷害你的人,都是來渡你的!
    就像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因緣、夫妻之間的因緣,這都是非常深的,而我們人生路上所認識的同學、朋友,可能僅僅是那一段時間緣分比較深,隨著因緣的聚散,越來越淡,直至緣分消失。 那些看似所謂的傷害、痛苦,是在一步一步逼著你成長,歷練你的心性,啟發你的智慧。佛家有句話如是說:身不苦則福祿不夠,心不苦則智慧不全。人生需要磨難去強大自我。
  •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我們的一生如煙花,不可能永遠懸掛天際;只要曾經絢爛過,便不枉此生。其他都是假象,別太糾結。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生活之路不會那麼十全十美。學會面對,當我們真正地面對了苦和樂,得與失,成與敗之後,要選擇堅強;學會放下,當我們放下所有的糾結與不愉快,要選擇努力。一個懂得堅持並努力的人,當因緣具足時,你心中所有的善願都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得以實現。
  • 佛說: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記得有一句話這樣說:我們大多數人拼盡全力,不過就是為了過平凡的一生。人啊,要接受現實,接納自己,敬畏生命,懂得放下,把平凡平淡又有點艱辛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01曾經我也是個很讓人可憐的人,但是我自己從來不覺得自己可憐。既然背負責任,我就要負責到底。這是二十多歲的時候我自己的一個QQ籤名。
  • 佛說:一切都取決於當下,而非過去和未來
    這種問題,無論對於事業和修行,都是非常不利的。其實,當下對於我們才是最為重要的;我們把握了當下,就真正把握了自己。下文將對於追於過去、未來,以及安住當下進行探討。1.沉湎過去有的人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回憶過去,他是活在過去之中。
  • 《關於痛苦的七堂哲學課》:無意義痛苦指向痛苦的終極意義
    在那些生命陷入靜止的絕望中,我思索著生死,考慮著命運,原來只有極度的痛苦與無助才會讓你頓悟。過去,我是一個膽小的女孩,怕黑、怕鬼,怕一切未知,但經過了那次絕望的無妄之災,我不怕了,我怕的是一種靜止的絕望,當面前有惡魔,我也知道不應該怕了。我知道不能退縮,往回逃註定是死路,魔鬼不會走,它終會抓住你,把你毀滅。
  • 佛教:一切果,是由這五個因引發的
    自作自受:佛在《百業經》中開示我們:一切善惡業果不會成熟於地、水、火、風四大之上,只會成熟在自己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上。所以我們如今在身心、環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報,都必源於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惡業。佛說:給你修路的,是你自己; 埋葬你的,也是你自己;幫助你的,是你自己; 毀滅你的,也是你自己;成就你的,自然還是你自己。所以佛說:自作自受,自性自度!調伏自心即是修行,認識自己便是覺者,發現自身缺點,能夠懺悔乃智者,把握分寸,活在當下,放下自在乃慧者。苦樂法則:天邊無際的眾生,由於自愛的本能,無不希求安樂、逃避痛苦,即便我們覺得微不足道的蚊蟻,也是日日都在尋求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