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一切都取決於當下,而非過去和未來

2020-12-05 今古浮沉

在現實生活之中,有一部分人的生活狀態,不是沉湎於過去放不下,就是過度憧憬於未來的美好。而對於現在當下,則往往不怎麼關注。

佛陀告訴我們,人們追於過去和未來,而忽略了當下,這是比較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無論對於事業和修行,都是非常不利的。其實,當下對於我們才是最為重要的;我們把握了當下,就真正把握了自己。下文將對於追於過去、未來,以及安住當下進行探討。

1.沉湎過去

有的人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回憶過去,他是活在過去之中。尤其是一些人過去曾經輝煌過,現在輝煌逝去,冷淡下來;於是總是放不下過去,而不斷的回憶過去輝煌的歲月。

佛陀說,活在過去的回憶之中,會使人的精神萎靡,志氣消磨。長此下去,對於身心的健康都是不利的。另一方面,不關心現在的種種,將逐漸遠離現實的生活,從而脫離現實生活的軌道。沉湎於過去,對於修行而言,也將造成很大的阻礙。古德有雲「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對於過去,無論輝煌與黯淡,不執著之,放下即是大道。

2.憧憬未來

沉湎於過去固然不好,而憧憬於未來表面看起來很美好,其實也是不可取的。很多人總是樂於去憧憬自己的未來會多麼美好,將很多時間花在「憧憬」這個動作上。理性主義者會將這視為空想、幻想,因為未來絕非是想像出來的。佛陀告訴我們,憧憬未來與沉湎於過去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我們心有染著而產生強烈的執著使然。這兩種狀態,在生活中及修行中,都將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3.安住當下

「當下」最早是指佛教的時間單位,而且是最小的時間單位。1分鐘等於60秒,1秒鐘等於60個剎那,1剎那等於60個當下。因此,安住於當下,就是安住於現在的每時每刻。什麼是「安住」呢?安住就是專注。

佛陀所說的安住於當下,旨在告訴我們要專注的對待正在進行的每一件事情。吃飯就專注的吃飯,工作就專注的工作,睡覺就專注的睡覺……。不可一心多用,雜七雜八的想太多,導致滿心都是雜念。

雜念是和苦受對應的,雜念越大,苦受越大;故而雜念多的人,總是抱怨自己很痛苦。而專注則是和樂受對應的,越專注越快樂;科學家搞理論和發明,藝術家搞創作,他們在高度的專注之中得到了巨大了快樂,原因就在於此。我們對於一個個當下的處理,同時也決定了未來的狀態。因為未來不是通過憧憬得到的。

綜上所述,當下的我們,才是真正的自己。我們的快樂與悲傷,我們未來的狀態,都取決於每一個當下。其實,我們的一切都取決於當下,而非過去及未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佛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不可得?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佛對須菩提說,爾所國土中,你所能了解、理解的一切世界裡;所有眾生,所有的有情眾生,不僅是人,包括小貓小狗,甚至一隻螞蟻;若干種心,他們所有的心,一切的心;如來悉知,如來、佛都能悉知,熟悉的知道,詳細的知道,就是都達到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那種程度了
  • 《蝴蝶效應》的結局,正如佛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網上有句很流行的話:不要妄想改變過去,過去任意一個細節的改變都會引起未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那永遠不是你最想要的結果。阿德勒認為,人類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斷地、更好地適應他所在的生存環境,而促使人類不斷發展自己、改變自己、超越自己的內在動力就是追求完美。但是,就像最開始說的底層人性的渴求:這份完美主義的心境,錯了嗎?誰不想讓人生變得更好?
  •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放下,是擁有,是解脫,是頓悟,一念之心,能夠放下,萬事就會得到解脫與自在,這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塵世間,煩由心生,愁從心來,唯有放下,便得從容!人生好事壞事,皆成往事,世間本無物,何處染塵埃,面對過往請你學會接納生活,所有的一切不愉快此刻已經煙消雲散了,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讓你抱著過去生活一輩子,錯過了太陽不可惜,可惜的是因為你沒有看到太陽也錯過了月亮,生活到每一天都是新的起點,放下過去才可以看到未來,放下苦惱你才可以接納快樂,放不下昨天,今天再美好你也看不見,所有到苦惱都是源於得不到但是又想得到茅盾的心理
  • 未來可能已經發生,與現在和過去形成完整的當下
    所有事物包括人都在沿著「時間軸」從過去走向現在,再邁向未來。對於未來的預測全部以信息的形式存在,實體改變只出現在發生的時刻,此時產生物理、化學和生理變化。過去、現在和未來已經同時發生,人類只不過是沿著事件的時間軸單向運動,所以一切都是當下,活在當下就是活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知道了這一切我們還需要做什麼?既然一切已經發生,我們的行為還能夠「改變」未來麼?如果我們現在的一切能夠改變過去,現在就能夠改變未來。
  • 當下可以改變過去、現在和未來
    」來改變你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每個人都有無數的過去,而如果我們的過去是如此的悲傷和苦難,那麼層層的苦難壓在我們身上,我們不可能承受;面對現在、未來,我們的自我意識也不可能承受過去我們一直以為我們是種種已經發生且不可改變的過去造就今天的我,可是當你了解賽斯哲學思想的這個概念的時候,你當下就得「自在」和「解脫」。因為,當下永遠可以是個新鮮的能量的開始,而且當下可以改變過去、現在與未來,當然我指的是「心靈」。
  • 佛說:做人貴在人品,做好這三點,不悲過去非貪未來,百福自來集
    從長遠來看,人生路靠的還是人品和打拼,想贏得人生,必須靠自己;生活要想美滿幸福,必須靠努力,亦如佛說:生活人生路漫漫,貴在有三品,錢權名利轉成空,萬事還需靠自己。真正厲害的人,都沉得住氣,不慌不亂不急不躁,慢慢來。曾有一位學僧問禪師:「師父,以我的資質,開悟需要多久?」禪師說:「十年。」學僧又問:「如果我加倍苦修呢?」禪師說:「二十年。」學僧很疑惑,於是又問:「如果我夜以繼日,不休不眠呢?」禪師說:「那樣你永無開悟之日。」學僧驚訝,「為什麼?」
  • 《金剛經》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用意就這四個字
    《金剛經》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這句話告訴我們,世間諸佛都是以《金剛經》之法門得道,世間諸法都是從《金剛經》中受到啟發,可見受持本經功德之殊勝。佛說「修佛就是修心」,心是人的最根本,眾生沉溺苦海皆因執著妄想,故而,《金剛經》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其用意就這四個字:放下我執。若能放下,離成佛也就不遠了。
  • 正能量語錄: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人生由此安詳
    1.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人生由此安詳。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沒有結果,就不要再糾纏,久了你會倦,會累;一個人,就算再留念,如果你抓不住,就要適時放手,久了你會神傷,會心碎。有時侯,放棄也是一種堅持。任何事,任何人,都會成為過去,無論多難我們都要學會抽身而退。
  • 活在當下,忘掉過去,擁抱未來!(句句精闢)
    活在當下,笑在當下,悟在當下 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 無論你今天怎麼努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也不會明白命運為何這樣待你。要想成為一個快樂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將過去的不快通通忘掉,重新開始,振作精神,不使消極的情緒成為明天的包袱。曾國藩說:「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將過去的痛苦徹底拋棄,才能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
  • 佛說的一切皆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
    佛說,一切皆虛幻,一切都只是鏡花水月。所有的愛恨情愁,所有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都不過是心底的幻覺。有人不理解,明明我看到,我摸到,我感受到,怎麼能說是虛幻,眼前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而且大家都能看到,體驗到。
  • 過去現在和未來你都想對自己說什麼
    我想對過去的自已說:你和所有的孩子一樣,都有一個貧窮而快樂的童年,都有一個充滿夢想和憂傷的少年,都有一個不甘現實而努力奮鬥的青年時代。我想對現在的自已說:好好活在當下,丟掉曾經的年少輕狂,丟掉一些不切突際的幻想,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煙要少抽,酒要少喝,麻將要少打,有時間多做家務,多陪家人,多孝敬父母。遇事莫衝動,一切以慈悲為懷。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一定要明白人生不過如此,有時是你笑笑別人,有時是別人笑笑你,一輩子也就過去了。
  • 佛教:佛說,一切皆有因緣果報,想要修福報就要從「它」做起!
    佛教:佛說,一切皆有因緣果報,想要修福報就要從「它」做起!福報,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都非常重要。一個有福報的人,出門遇貴人,好運連連,做什麼事都容易成。佛說,世間萬事萬物,一切都在因緣果報中,只要你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這個道理。這也是佛法中認為,亙古不變的真理,這也是學佛之人、信佛之人,心中始終敬畏並奉行的真理。當然,有人信,但也有人不信,或者是半信半疑。常常有人問我,師父,我人都已經死了,還能有什麼未來呢?有這種觀念的人,往往目光短淺,心量狹小,看不到長遠。這也是為什麼在人緣或者是事業上無法擴大的原因。
  • 《金剛經》中「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大德要吃點心,點的是哪裡個心?」德山愕然不知所對,最初的一番氣勢,早已消逝得無影無蹤。他才知道南方惠能大師的頓悟之說,在老婆婆那裡就有了印證。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須菩提!在你看來如何?可以身相看見如來嗎?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身相看見如來。因為什麼緣故呢?如來所說的身相,就沒有身相。佛告訴須菩提:凡是所有一切有形有相的,都是虛妄的。若是你看見所有的相都沒有相了,就見到如來了。
  • 智慧法語:佛說你看到的一切都如同虛空中的花
    佛說你看到的一切都如同虛空中的花(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經典原文】佛告文殊及諸大眾: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
  • 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佛在金剛經中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能明白這句話的真義嗎?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什麼意思?人生就是時間的過程,昨天的事到了今天就是前塵舊夢,變得模糊不再真實,這就是「過去心不可得」,今天的事到了明天,同樣變得虛幻,甚至上一秒的事到了下一秒就會變去了,這就是「現在心不可得」,我們都會說未來,幾十年過去了,我們握在手中的也不過是一片虛無,這就是「未來心不可得」。
  • 佛說: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華嚴經》裡有一首偈頌: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若想知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真實境界,就應該去用心觀察,法界之中一切法,皆是由人的心識顯現出來的。「一切唯心造」,一切苦樂也皆由人的心念感知。所以,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 佛說:是去,是留,一切隨緣!
    佛說:是去,是留,一切隨緣!人這一生,會遇見很多的人,會遇見很多的緣分,有的人,成了朋友;有的人,成了過客;有的人,能陪你一生;有的人,只陪你一程。雖然,愛是要看緣分的,愛是要順其自然的,但是真的動了情,入了心,一切就身不由己了,無法自拔了,陷入痛並快樂的思念,牽掛和追逐。因為捨不得放下,才會惆悵若失;因為強求留不住,才會無可奈何。02人生本無常,聚散無定數。
  • 佛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是什麼意思
    在《金剛經》裡,經常有這樣的話:佛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例如: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即非某某,是名某某,也並非不是某某,就是某某。所謂「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應該是:佛所能用語言來表述的般若波羅蜜,還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真正的般若波羅蜜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如來的境界,你沒親自證到,別人怎麼說它都不是它。但是不形容一下,你們又無法了解,怎麼辦?我只好用口來說,使你們知道還有這種境界存在。
  • 人生的秘訣:專注當下,對過去不要悔,對未來不要怕
    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把握當下,活在當下。活在當下最好的狀態就是專注於現在,對過去不要悔,對未來不要怕 。 你和小草、大樹、高山、河流一樣,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風景。老古話說:一棵草有一顆露水珠子。你人生的露水珠子並不遜色其他任何人,因為它同樣是天地精華的濃縮,同樣折射太陽的七彩光輝。對過去的生活,唯有感恩,不能後悔。 對過去的工作不要悔。如果你的工作很底層,你是堅實的基礎。如果你的工作很高端,你是屋簷的裝飾。社會分工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