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先介紹一下景點概況,方便大家選擇。
1、 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家都知道長安城最古老、最大的皇宮是「西內」太極宮,位置就在龍首村以南到北門這裡,俺們Enjoy 辦公場所所處的位置就是當年的皇宮之內。只是從唐高宗開始,皇帝就不在這裡辦公居住了,他們全都去了「東內」大明宮,就是現在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的位置。
2、 大雁塔——您肯定要問了,大雁塔還是大雁塔,好不容易穿回去為啥還要看啊?那是因為當年三藏法師親自督建的大雁塔是一座高180尺的五層磚塔,武則天時將其改建,後來經過多世的改建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七層塔的樣子,好不容易穿回去不想看個原型嘛?
3、 小雁塔——小雁塔的修建年代較晚,是在唐代景龍年間修建。因為它的位置在薦福寺內,所以又叫薦福寺塔。
4、 興教寺塔——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及其弟子窺基、新羅弟子圓測的舍利墓塔,也證明了玄奘師徒共同翻譯闡釋佛經、在東亞地區發展弘揚佛教的歷史。去年因為申遺的事,這裡差點被拆,連猴哥都趕來聲援,興教寺的關注度瞬間飆升。
5、 聖壽寺——講大唐就不能不講隋,聖壽寺雖然是隋文帝敕建,但在唐時也是有名的皇家寺院。寺內現存的隋塔聖壽寺塔,和唐朝時所種植的古槐相互映襯,隋塔唐槐也是寺裡的一大景觀。如果運氣好,大家在這裡有可能碰到來此上香的唐太宗的親娘哦!
6、 曲江池——請大家注意看大唐地圖的東南角,位置就在這裡。古之曲江池,在唐時就是最著名的風景區,當時的皇親國戚、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平民百姓有事沒事都會來這裡逛逛,「曲江流飲」就是文人來曲江玩耍的項目之一。另:這個景點,我們會放在大雁塔的參觀環節裡附送。如果您的時間只夠選一個景點,那絕對是大雁塔最超值。您要願意加多加點小費,我們幫您把落地時間調到三月三上巳節,杜爺爺詩裡寫得清楚「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跟我們去曲江池邊看美人啊!
都選好了嗎?請注意,重點來了,牢記下面的遊覽須知和免責條款。面對當前無良歷史劇滿天亂飛,各種史實錯誤層出不窮、廣泛誤導大眾的情況下,以下文字將儘量減少您穿唐後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甚至在關鍵時刻,可以幫助你遠離性命之憂。但如果因為您個人的原因,導致的麻煩或者人身傷害,本公司只能遺憾地通知您,俺們概不負責。
1、 從上船開始,一切行動聽從時空旅行管家的安排,切忌在無人知曉你行動的情況下私自離開。如有脫團的情形發生,那麼很遺憾,請你自己跟穿越時空事務局去解釋,一切後果,均由你個人承擔。
2、 長安城規整很大,是今天明城牆範圍的六倍大,人口也達百萬,自個兒別亂跑,一定要按規定時間回到集合的地方,不然天黑之後城門關閉,你就只能在城外荒郊野外待著了。我們可沒法保證半夜不會有什麼珍稀野生動物會跑來和你作伴。
3、 唐朝時實行宵禁,想感受熱鬧的夜生活,那我們建議您選擇除夕夜、正月十五這些時間。除夕夜長安城大街上是「驅儺」大隊,就是百姓在除夕夜組團上街表演,慶賀新年,很熱鬧的。還記得《大明宮詞》裡,周公子飾演的太平公主和薛紹的初次見面,就是在這個時候。當然,不止這一天,正月十五有三天假呢,每天晚上都能來逛街相親玩。
4、 哎,我說,大家都別坐椅子了,唐朝沒有高椅。來,讓我們一起來練習端莊的唐朝坐姿,就是跪坐、跽坐、正襟危坐的方式。
5、 大家先有個心理準備,如果您有幸穿到條件不錯的人家,送上來的茶水一定會是很獨特的味道,你可千萬咽下去,別噴出來啊!這會煮茶會加各種你想都想不到的佐料,至少也會加勺鹽哦!
6、 我們會給各位準備符合唐朝規定的貨幣,請大家千萬不用被影視劇裡豪氣地到處散銀子的二貨影響,在唐朝是沒人會滿街拿銀子當錢使的。
7、 想買東西,如果你選擇了唐朝前期為落點,那只能去東市和西市。另外東西市的開市時間也很晚,到中午以後了。所以咱們穿過去之後,請大家一起享受慢慢遊的狀態,別急躁。
8、 在唐朝逛東西市是可以買到很多東西的,女人們可以去綢緞衣帽肆、珠寶首飾行、胭脂花粉鋪,爺們兒最愛去騾馬行、刀槍庫、鞍轡店,文人最愛墳典書肆,農民們還要逛一逛鐵鋤陶碗,想在外面吃飯會有酒樓、食店、果子鋪、煎餅糰子店,想省錢就去魚店肉鋪去買原料回家自己做飯,病了有飲子藥行,住宿有逆旅邸舍,如果一睡不起了還有棺材鋪兇肆。總之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凡人應用的東西,這裡應有盡有。現在俺們用「東西」這個詞代指世間萬物,來歷就是指唐長安的「東市、西市」,去「買東西」。
9、 在外面吃飯,你就算再愛吃孜然牛肉,也千萬別點這道菜!不是孜然沒有,是在唐朝的時候吃牛肉是會遭報應噠(好可怕)!
10、 膾,就是生魚片。在唐代的時候很盛行,大家去的時候如果吃到,別沒出息地大呼小叫。另外,注意了「羹湯」在唐代深受歡迎,它的地位相當於現在考廚師用的炒土豆絲,尤其是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就是考察手藝的意思。
11、 東市西北的「崇仁坊」,是一個旅店集中地。我們會在這裡給各位長線團員訂一間邸舍,感受一下唐朝的居住文化。這一坊西面就是皇城(政府機構所在地),去選官考試很方便;東南是東市,逛街方便。在這間坊內附屬而生的酒樓飯店等服務業也異常繁榮發達,晝夜喧呼,燈火不絕,儼然長安城的夜生活中心。
12、 注意一條,團員不允許去一個地方,就是崇仁坊南邊,東市西側緊鄰的「平康坊」。咱把醜話說前頭,這裡是長安城最著名的紅燈區,俗稱的「北裡名花」全都集中居住在此坊。唐代沒有官員不準嫖妓的規定,來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人,到平康坊探訪紅顏知已簡直就是半官方的活動。但是,咱是遊客,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各位,請遵守約定,這裡禁止入內。
好了,就這麼多,我們現在發給大家人手一份需知和旅行合同。如果您沒有異議就籤字吧。我們的穿越之旅首發團時間定於2014年8月5日,跟我們一起出發吧。
【漲姿勢:唐穿知識點預習】
陝西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見證了絲綢之路從開通、發展到繁榮、鼎盛時期的重要文化遺產,陝西此次入選的文化遺產有: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彬縣大佛寺石窟、張騫墓。這七處遺產點集中體現出陝西是絲綢之路開通時期國家層面的決策地,是絲綢之路推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鑑的見證地。
·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是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的決策地和發生地,見證了漢帝國開通絲綢之路的重要歷史功績。
· 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是7-10世紀絲綢之路東方起點都城的宮城遺址,見證了東方農耕文明發展鼎盛時期帝國的文明水平及其禮制文化特徵,見證了唐帝國對絲綢之路鼎盛的重要推動。
· 大雁塔——是為保存玄奘法師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而建,塔下的「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
· 小雁塔——是為保存唐代高僧義淨沿海路西行求法帶回的佛教經像而建,佐證了佛教自印度東傳的歷史,也見證了佛教在唐代長安的流行。
· 興教寺塔——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及其弟子窺基、新羅弟子圓測的舍利墓塔,佐證了玄奘師徒共同翻譯闡釋佛經、在東亞地區發展弘揚佛教的歷史。
· 彬縣大佛寺石窟——是中原文化鼎盛時期唐代都城長安附近的重要佛教石窟寺,體現了石刻大佛藝術自西域東傳及在關中地區的流行,展現了佛教在東西向交互傳播過程中的中國化的成果。
· 張騫墓——是公元前2世紀漢帝國傑出的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開闢者張騫的墓葬,與絲綢之路開闢這一東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歷史事件密切關聯。
第一站:大明宮遺址
系統提醒:皇家宮殿,圍觀需謹慎
親愛的穿越團員們,大家好,我是本次的時空旅行管家喵醬,我們現在所處的是大明宮遺址公園丹鳳門正門口,五分鐘之後就會乘坐時光機器到達一千三百年前的大明宮,請大家跟緊不要掉隊。那位藍衣服的小哥,不要以為你經常在這裡鍛鍊跑圈就可以擅自離隊,要知道大明宮遺址公園復建的宮殿只有兩三座,發掘過表面後回填的僅有三分之一,探明遺址的方位也只有一半,還有諸如中和殿會寧殿鹹泰殿等尚不知其處,你這樣亂跑,會影響大家的降落地點。好的,請大家扶穩坐好,到達後按照您選擇的身份遊覽大明宮,祝您的時空之旅愉快。
講述團員:憤怒的小青菜
旅程時間:半小時
參觀感言:毛毛都沒看到啊!
我必須要大喊一句,穿越小說害死人!是誰說可以在長安城晚上和詩人、俠士來一場浪漫的邂逅,一起看星星看月亮的,枉我臉如滿月,身材豐滿,本來以為按照唐朝人的審美就在這裡解決個人問題了,至於參觀大明宮,只是個附帶項目。沒想到剛到大街上就懵了,這黑壓壓的一片,哪裡有個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夜生活樣子,說好的通宵酒肆呢,說好的勸酒胡姬呢?喂喂那兩個追著我一通小跑的大叔們又是什麼人啊,長安城城管嗎?哇遠處還有騎馬的制服小哥也來追我,我不是壞人啊淚······我慌不擇路地一不小心掉進了街邊深深的排水溝,下面的水又臭又涼,上邊是小哥大叔們打著燈籠、提著哨棒尋人的聲音,媽媽喲,唐朝太可怕了,我還是回家吧。掏出時空旅行團配備的神器,一個按鈕下去一道黃光帶著臭烘烘的我就回來了。
旅行團特約導遊於賡哲教授提示:
唐朝有「宵禁」,追著團員妹子跑的人叫做「武侯」,相當於唐朝城管隊隊員,他們會每天晚上在唐朝的各大街道上輪流巡邏,防止可疑人物走動。夜禁是唐朝保衛治安的一種重要手段,除非是每年的正月十五「上元節」三天,或者牛逼到可以有特別通行證,才能日落以後在街上合法行走。否則的話,半夜出門,在唐朝城管的眼裡就是非奸即盜,無論是官是民,抓著了先抽一頓沒商量,就算是亂棍打死也算是正常執行公務。所以各位親不要選擇晚上空降大唐喲!
講述團員:波若波羅密夫婦
旅程時間:三個月
參觀感言:論混入皇宮參觀的N種方法
夫:籠統來說,我的方法就是給皇帝當保安、當門衛。你別笑,你以為當個皇家保安容易呢,同樣需要去「拼爹」啊!我的設定是官居五品的「太子中舍人」的三子,今年剛滿21,就可以拿著老爺子的戶口本啥的去吏部和兵部報名,要求去當一名「翊衛」。翊衛和勳衛、親衛一起,並稱為「三衛」,簡單說就是級別不同的皇家衛士。所以父親官居五品以下的官二代們就不要想了,想當門衛,五品是最低要求。
經過了長相審查、普通話審查、書法審查、遇事處理情況等等一系列的考核後,我終於得到了公務員編制領到了制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正八品上階翊衛。皇帝上朝時當儀仗隊,站在宮殿門裡牆邊充場面;皇帝太子親王出行時打旗子扛扛兵器。不上朝不出行的時候,就在自己的劃定守衛位置裡站崗,不準讓閒雜人等亂逛,每天的工作不是很忙,大明宮也算逛了個遍,總的來說真的就是大啊!什麼紫禁城凡爾賽宮都弱爆了,五百個足球場那麼大的宮殿你見過麼,我的值勤範圍主要在以朝會為主的「前朝」,以居住和宴遊為主的「內庭」我的太太成功地打入了進去。
妻:雖然沒有身份顯赫的設置,但是平民女子也不是沒有機會遊覽大明宮。靠著勤學苦練歌舞才藝的功底,在唐朝也是能把名聲打響的。只要通過教坊的選拔,做個「太常音聲人」「內人」之類的歌舞演員。歌舞演員就能名正言順地入宮給皇帝表演了,特別是我所處的玄宗年間,李隆基同學就專門建了一座「梨園」,親自在那裡訓練歌舞藝人們,我也算是見過皇帝的人了,此行無憾。
在這裡我刷新了一項認識,就是有關於「宮詞」,也就是宮怨詩,專門描寫后妃、宮女的生活。寫宮詞的多是男人。雖然他們不會有機會進宮體驗生活,但是他們善於想像,想像那個三千粉黛真正男人只有一個的後宮生活。所有宮詞表現的都是同一主題:爭寵和失寵。女人的悽涼和寂寞就成了我們想像到的宮女生活的全部內容。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啦,在我住在宮中練習、表演的日子裡,我們還舉辦了千人的拔河比賽,皇帝親自督戰,大鼓敲得震天響,這陣仗就別提有多壯觀了。參加的小活動還有女子蹴鞠、馬球等等,總之宮裡的娛樂生活還是很豐富多彩的。
旅行團特約導遊於賡哲教授提示:
以上這兩位團員非常大膽且成功地體驗了皇宮裡的日常生活,值得鼓勵,如果要問還有什麼方法能進入宮牆的話,以下幾種也可以供大家選擇。首先最容易進宮的當然是貴族家的小娘子,如果你貌美到街知巷聞的話,是有很大機會被選入宮中陪王伴駕的,即使不是妃嬪也是個有地位的宮女。另一種就比較悲催,就是全家謀反的貴族,女眷會被抓到宮裡去當女奴幹活,不建議大家選擇這種設定。如果是男生的話,除了太監、特定時期的「控鶴府」的男寵,幾乎就沒什麼男人在大明宮自由活動了,所以還是建議大家選擇皇家保安這份很有前途的公務員工作。
第二站:大雁塔
系統提醒:沒有噴泉也是人氣王
穿越團員們注意了,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大雁塔南廣場最大噴泉出水口的正上方,伴隨著五分鐘後第一股強烈的水流噴射出來,我們也就會隨著時光機來到一千三百年前的大雁塔,鑑於上次的大明宮之旅單獨行動,有團員什麼都沒看到就被迫回來的情況,這次我們決定組團集體遊覽大雁塔,以及福利贈送曲江遊宴,請大家扶穩坐好,包好頭髮,以防被水噴溼。
旅行管家:喵醬
旅行亮點推薦:大雁塔裡看大戲
在娛樂活動比較貧乏的古代,宗教場所自然而然也承擔起了一部分娛樂大眾的職責,可別以為到了大雁塔就只能燒香拜佛,首先大家跟我再次登上大雁塔,感受下古今的不同。是不是覺得這塔矮了好多呢?沒錯,現在我們爬上來的這座磚石結構的五層大雁塔正是三藏法師他老人家親自督建的。快用手摸摸,感受一下這後世我們無法得見的大雁塔。
大家聽到下面的歌舞鑼鼓聲了嗎,這就是大雁塔在唐代人氣旺盛的很大一個原因,它也是著名的俗講場所。也許大家對「俗講」這個詞比較陌生,但如果把它通俗點理解成戲劇就好多了,佛經中有很多勸人向善的小故事,僅僅是通過文字的閱讀講解當然不夠生動有趣,於是寺院就創造性地把它們演出來,有故事、有服裝、有音樂的表演形式一經出現就受到了廣泛民眾的喜歡,即使不是宗教信仰者也會前來看戲。
我們今天看到的演出是《阿彌陀經變文》,還屬佛教故事範疇,接下來的百年間,像是《孔雀東南飛》、《木蘭辭》等等內容更加豐富的俗講劇情會加入進來,漸漸的俗講的宗教色彩淡薄,就不限於講佛說經,而較多的接近現實社會,成為了民間說唱、戲劇藝術的雛形。這樣洋氣的劇場表演,上至皇帝公主,下至販夫走卒,都是俗講的擁躉。《資治通鑑》中還曾記載了唐敬宗於寶曆二年(826)駕臨興福寺,觀看文敘俗講的事實。
而唐代張固《幽閒鼓吹》中也記載到了這麼一件和大雁塔俗講有關的事,唐宣宗年間,他的女兒萬壽公主的小叔子病重,幾乎到了下不了床的地步,皇帝知道了這件事,就問公主人呢,隨從回答「萬壽公主在慈思寺看戲場」,皇帝聽了勃然大怒,小叔子病了不去伺候,竟然還敢去看戲!最後公主戰戰兢兢地被從慈恩寺叫回來受訓了。由此可見俗講在當時的魅力,簡直就是最受歡迎的娛樂活動,我們的電影、歌劇、話劇等等加起來大約就等同於俗講在唐朝人心裡的地位了。
亮點推薦:在最早的公共園林裡樂飲遊宴
大雁塔不但是宗教和娛樂活動場所,對於唐朝讀書人來說,還有一層特殊的意義。唐代的進士及第,人稱「登龍門」。新科進士發榜之後在京城長安的曲江參加國宴,皇帝有時垂簾觀看,宴後新科進士還要參加大雁塔下的題名留念。這個習俗據說是有一年曲江宴會結束後,進士們紛紛到慈恩寺遊玩,當他們來到大雁塔下面的時候,一個進士心血來潮,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大雁塔下面的石壁上,後來凡是新進士曲江宴會後,都要來到慈恩寺大雁塔,選派一位書法漂亮的進士,把大家的名字題在石碑上。以後誰當上了將、相,就把他黑色的名字改為紅色的。那時候的唐代知識分子把參加曲江探花宴和雁塔題名看作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和其他十六個人一起考中進士,他是其中最年輕的,當時才二十七歲,他曾經非常得意地在詩中寫道:「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如今大雁塔下面的碑石上,還可以看到古代進士的題名。
說到大雁塔,就不得不提到和它自古就在地域上分不開的曲江池。就像大家所看到的,曲江池面積非常廣大,約佔兩坊之地。半在城外,曲折向南延伸。這裡地處鳳棲原上的低洼地帶,因積水成池,池岸「其水曲折,有似廣陵之江」,故名曲江。開元年間剛剛進行了大規模擴建,開鑿黃渠,從南山引水注入池內,使池面擴展到約70萬平方米,入夏之後,曲江池菰蒲青翠,柳陰四合,碧波紅蕖,相映成趣,風吹過來很涼快有木有!更加難得的是,曲江池打破了古代時候城市園林屬於皇家專有,或者是達官顯貴私有的格局,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市民公共樂園,簡直就是長安人民消夏首選。
而曲江遊宴也是前面說到的進士慶祝活動中的重要環節,這種宴會共持續了170多年。每次吏部考試之後,都要在曲江池西邊的杏花園舉行這樣的盛宴。人們都稱它為杏園宴。由於這時櫻桃已熟,正是品嘗良機,所以也稱為「櫻桃宴」。宴會之後,新中進士即將上任,將各奔前程,以後難有見面機會,所以又被稱為「離宴」。「曾是管弦同伴遊,一聲歌盡各東西」的詩句,寫的就是這個宴會的情景。
旅行團特約導遊於賡哲教授提示:
在唐時,不僅是中舉的人們才來曲江遊宴,在中和節、重陽節的曲江宴,規模也相當盛大。所謂「中和節」,是唐代德宗李适新立的一個節日。當時正值安史之亂不久,全朝上下凝聚力甚差。設「中和節」,便有和睦君臣的意思。時間定於二月一日,給全國放假一天,全朝上下都到曲江聚會,盡情飲宴。這一天,除觀賞曲江美景,品嘗珍饈美味,皇帝還要賜御製詩給臣僚,大臣們則要作應對詩相和,這對上下關係的溝通,多少起點作用。總之曲江遊宴,在我們現在看來,是唐代一種很有意思的飲食文化和社會文化的寫照。
第三站:小雁塔
系統提醒:看盡朱雀大街繁華的好地勢
穿越團員們,這次我們的目的地是坐落在繁華朱雀大街邊上的小雁塔。除了薦福寺是我們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之外,長安城名震世界的朱雀大街也不可錯過。此次同樣將組團集體遊覽小雁塔,請大家扶穩坐好,時空機器即將駛入放生池作為穿越通道。
旅行管家:貓飯糰
旅行亮點推薦:這可能是風景最好的寺廟
薦福寺創建於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當時皇太后武則天獨掌政權,敕命為駕崩百日的唐高宗獻福立寺,初名獻福寺。這個地方可是大有來頭,建寺前,這裡先後是隋煬帝楊廣做皇帝前的舊宅晉王府和唐中宗李顯做皇帝前的舊宅英王府,故稱「潛龍舊宅」,非常有好兆頭非常吉利有木有!一直公元690年,才開始叫做薦福寺,女皇武則天親書飛白體「敕賜薦福寺」的匾額,在長安時,還常於薦福寺「降香、放生」,這樣看來,薦福寺簡直是含著金湯匙建立的佛寺啊。
我們現代看到的小雁塔的裂縫在唐代還沒有,話說當年高僧義淨從西域歸來後,就被安排到了薦福寺主持西域佛經的翻譯工作。出於保存經書的需要,義淨向朝廷建議修一座塔。此塔建成後,約高45米,採用密簷式結構,塔身呈拋物線輪廓,玲瓏秀麗,堪與城內慈恩寺的大雁塔媲美,於是被稱為「小雁塔」。從古到今,小雁塔曾先後經歷過6次地震卻沒有倒塌,有一回地震還把上一次地震造成的裂痕「補」過來了,被視作「神合」,信者更加蜂擁而至。
唐代薦福寺就像大雁塔一樣,同樣是一個民間百姓的娛樂場所,這裡有長安城中著名的戲場,據《南部新書》記載,「長安戲場多集於慈恩,小者在青龍,其次薦福」。這些戲場規模都很大,常言「座客千官盛,場開百戲容」。這裡同樣有雁塔題名的習俗,不過提名的就不是文狀元,而是武舉人了,無怪薦福寺塔也被稱為小雁塔,不光造型相似,連舉行的活動也大同小異。當時長安城中規模最大的寺院是慈恩寺,不過度僧300人而已,薦福寺據記載僧人200以上,可見其規模宏大。
薦福寺的特別之處也在於它是一座以水為勝的佛寺園林,其「寺東院有放生池,周二百步」,「院內廣種名花異草,尤以牡丹為盛」。寺中道光禪師「以種花為佛事」,心舍於有無,眼界於色空。詩人王維將寺中描寫成「異棄奇諧,群豔耀日,聞鍾高閣,覲佛升堂」的淨土。到了中唐、晚唐時期,很多詩人都來薦福寺遊覽、住宿,不但當即詠詩描繪寺院風光,而且離開後久久不能忘懷,寫詩加以回憶。有花、有園林、有池塘、有古樹,薦福寺的自然景觀真是沒得說。由於環境優美而又恬靜,薦福寺還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好去處,唐末文人溫庭筠的《華州參軍》中記載了一則愛情故事,說是書生柳生與崔女相愛,崔女之母為了成全女兒,「乃命輕紅於薦福寺僧道省院達意」,即讓紅娘到薦福寺為二人牽線說媒。
亮點推薦:繁華要道看朱雀
從地處開化坊的薦福寺出來,我們就來到了著名的朱雀大街。這條寬達150米,比雙向四車道的高速路還寬的街道是長安南北的中軸線大道。我們朝北看,那邊的盡頭就是皇城的朱雀門,從朱雀門進去是皇城內的天街,唐詩「天街小雨潤如酥」描寫的那個街道。北端正對的是南門承天門,由此門進可入太極宮,過太極宮,坐落在北城牆的門叫玄武門,與承天門南北相對,出此門進入西內苑中。由此可見,明德門、朱雀門、承天門、玄武門在南北一條線上,是長安城的「龍脈」所在。
朝南看,南邊的盡頭就是外郭城的正南門明德門,只要出了明德門,大道就直抵終南山的子午峪,子午峪是子午棧道經過之地,南通漢中再達於蜀地。總之無論是要出城還是入城,朱雀大街都是交通要道。這種定名方法也影響了鄰國,日本京都的南北中軸線大街也叫朱雀大街,韓國首爾的南北大街還是叫朱雀大街。因為唐都長安在當時是一個名聲遠揚的國際化大都市,受到各國的尊重,所以大家都同取一名,可見這條街在當時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有多大了,朱雀大街可謂是長安城這座世界第一大城的天朝「第一街」。
每天早上,明德門徐徐開啟,朱雀大街張開懷抱,迎接四方的客人。學子們行色匆匆,十年寒窗,就是為踏上朱雀大街,雁塔題名;商人們熙熙攘攘,牽著駱駝,穿過朱雀大街,雲集西市,絲綢之路架起東西方交往的橋梁;少數民族首領魚貫而入,列隊走在朱雀大街,朝見皇帝;傳教者們不惜跋山涉水,穿越明德門和朱雀大街,帶來了伊斯蘭教、大秦景教、基督教,並且迅速融入唐帝國文化之中;遣唐使在國人的期盼中,遠離國土,從朱雀大街深入長安,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西方的使者們謹小慎微地走在朱雀大街上,用無比豔羨的目光,目睹唐帝國的繁榮與富庶。朱雀大街就像一部書,訴說著李唐王朝的繁華與大氣。
旅行團特約導遊於賡哲教授提示:
唐代的長安城氣溫要比我們現在暖和,水資源也豐富的多,就是當年八水繞長安的勝景,城裡還有開鑿的人工渠。另外大家注意了,朱雀大街可不是一般百姓住的地方。這裡大多是朝中重臣,像宰相、公爵一類的官員,身著紫色的朝服來來往往,所以當時人們把這條街稱為「紫陌」。還有一點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我們西安現在城裡也有很多槐樹,有很多就是唐朝時候種植的。長安城的行道樹主要栽種槐樹,朱雀大街兩旁,槐樹排列尤為整齊,所以朱雀大街又有「槐街」的美譽。大道筆直,綠樹成蔭,把長安城裝扮得十分壯觀。唐德宗時,有一個名叫吳湊的京兆尹(就是長安市長),當時街道上需要補充一些樹。施工的人就以榆樹補缺,吳湊知道後就說:榆樹根本配不上九衢大街的氣勢。立即下令換栽槐樹,等到槐樹長成綠蔭罩地時,吳湊去世了,後世人們看著長成的槐樹,仍舊念念不忘他的政績。
第四站:興教寺塔
系統提醒:在21世紀差點被拆掉的唐塔
親愛的穿越團員們,我是你們新的時空旅行管家。我們現在集合的地方叫明德門,在唐朝,從這裡走出去,才算真的出了城。三十分鐘以後,我們將要落地的地方也在城外,它就是護國興教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位於西安城南約20公裡處,在長安區杜曲鎮少陵原畔。據史料記載公元664年,玄奘法師圓寂後,葬於白鹿原,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為樊川風棲塬,並修建了五層靈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肅宗題「興教」二字,從此取名興教寺。我們現在就是去看玄奘他老人家。本次行程不用身份設定,只需要變裝成唐代居民即可,我將留出二十分鐘給大家換衣的時間,準備好了,就請帶上您虔誠的心出發吧!
旅行管家:Alucard
旅行亮點推薦:祭拜法師,園一個虔誠的夢
來,請大家跟緊我,噓聲,我們現在所處的是唐代興教寺,是不是覺得眼前的殿堂十分的……巨大?沒錯,興教寺的建造規格是相當高的。各位先不要著急「WOW~~~」,山門前這寬敞明朗的百米石埕,你就要「WOW~」,等會進到大雄寶殿中看到氣勢雄偉的大雄寶殿,你們就只剩詞窮了!
我先跟大家介紹一下唐代佛教的現狀吧。隋唐時期佛教門派眾多,有華嚴、天台、淨土、法相、律、禪、密等各宗。當時士大夫階層最青睞禪宗裡的南宗,禪宗南宗創始人是慧能,禪宗摒棄繁瑣戒律,倡導心即是佛,追求自我領悟,頓悟成佛。這種玄玄的感覺正合士大夫們的胃口。而平民由於文化水平和財力有限,更青睞淨土宗。那是因為淨土宗修行方式簡便,只需口誦「阿彌陀佛」即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簡單易學口訣好記,當然就深得群眾的支持。
您問玄奘修的什麼?玄奘法師創造的叫法相宗,這是理論基礎十分強大的一派,就哲理而言也是最嚴密的,但它生命力卻沒有禪宗、淨土宗來的綿長。可惜過於高深,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太過高高在上,失去了群眾基礎,就沒有廣泛地傳播開來。
當年玄奘本是想到印度去搞清楚在當時糾結不清的唯識理論,結果卻是利用身在印度這個難得的機會,實地考察了釋迦如來的事跡及留存下來的遺蹟,全面學習和了解了印度佛教修行的理論及實踐方法。這就像一個人去尋找銀子,結果卻發現了金子一樣。玄奘由追究唯識論的真諦而涉足到佛法,並在理論和實踐上形成了「法相」這個極具核心作用的辯證觀念。
各位,這個講起來就有些過於深奧了,法相宗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非專業人士很難明了其奧妙。只有真正懂佛法、知佛性、明佛理的人才可以由此踏上坦途。如果大家對這個感興趣,回去之後不妨嘗試了解一下,相信一定大有裨益。
你說為什麼咱們見到的興教寺和現在眼前的差別這麼大?那是因為興教寺千百年來歷經磨難,幾度被毀,去年申遺前也差點慘遭改造,這事你們都知道吧!如今只有玄奘和他倆徒弟的靈塔是當年唐朝修建,其他的建築都不知道被毀了多少回了。還有個好消息,據目前的考證來判斷,興教寺塔從來沒有被打開過,也就是說,玄奘法師的靈骨舍利依然保存完好。
旅行團特約導遊於賡哲教授點評: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在崇尚道教的朝代裡,佛教地位也會這麼高。就這個問題,我談一下我的看法。大家都知道,道教是李唐的國教,唐代宮廷裡設有道觀,宗室和公主有很多人都會選擇出家入道。官僚士大夫也有很多人會舍宅為道觀,還有人棄官隱居。平民百姓時常有修齋設醮者。抄寫道經也是常事。但是儘管道教法定的地位比佛教高,其實在民間唐人信佛的程度卻遠高於信道的程度。這是大概是因為道教沒有很好地解決生死的問題。而且,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沒有唯一性,古人持一種現實主義的態度,所以才能佛道並存。在中國,甚至有很多宗教信仰有機融合在了一起。這就能解釋了為什麼佛教會如此興盛。
贈送景點:聖壽寺塔
系統提醒:隋塔唐槐,佛教興盛的證據
穿越團員們,我們本次附贈了兩個景點,曲江池第一小組團員已經去參觀過了,反映都不錯。咱們現在來的地方就是我們特別為第二小組朋友們安排的景點聖壽寺,大家不要因為身處密林就慌張,只要跟著我就會很安全,順著我們做好標記的槐樹走五分鐘的路程,拐彎就能看到聖壽寺了。大家出發吧,路上我再跟各位介紹一下這座很有故事的佛寺。
旅行管家:Alucard
旅行亮點推薦:據說玄奘法師也來過聖壽寺
是不是發現這裡槐樹不少?這個問題我的同事帶大家去逛朱雀大街的時候已經講過了,在唐代人們認為槐樹極有靈性,而且槐樹的壽命極長。在聖壽寺門口有兩株唐朝時候種的槐樹都已經千年了,想看的話,等會返程,我讓駕駛員把地址調教到聖壽寺,大家可以參看一下。
聖壽寺的位置在長安區南五臺西北半山坡上,自古南五臺上大小寺院眾多,這裡面歷史最久面積最大的就是聖壽寺了。聖壽寺建造於隋代仁壽年間,據說隋煬帝的母親曾在聖壽寺修行。到唐朝大曆六年,被叫做南五臺聖壽寺。大家馬上要見到的聖壽寺比咱們那個年代的聖壽寺要大很多,佔地達400畝,皇帝修的寺廟派頭是不一樣。皇帝修廟,是因為在隋唐,立寺修廟,興建佛寺是功德。隋唐官僚士大夫常常出資捐建寺廟,甚至乾脆將自家住宅捐獻出來立為寺廟。
到了,大家集合一下,我說幾句。這個時代聖壽寺的香火很旺盛,等會兒大家進去,想拜佛的拜佛,想燒香的燒香,什麼都不想的,就隨便逛逛。這裡面積太大,跟大家約定個時間,一個小時後,大家在聖壽寺塔下集合。這座塔是值得好好參觀一下的。
聖壽寺塔叫大士應身塔,在咱們所處的年代,這座塔依然存在,就是因為年久失修,塔內樓梯板文革中也被毀,現在已經上不去人了。不過此塔結構極為罕見,是我國早期磚塔的典型代表,早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了。塔身有四面七級,塔身磨磚對縫,每層砌有突出的磚柱,形似一個個開間。內有樓梯可攀登,塔頂有圓形鐵製相輪,塔四角有風鈴,山風吹過,叮噹作響,悅耳動聽。傍山聳立,莊嚴、秀美。這種樓閣式方形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史上的傑作。據傳塔頂曾呈現過佛光。
旅行團特約導遊於賡哲教授提示:
比起唐,隋代尚佛的氣息更濃烈。在隋唐時期,皇帝和士大夫一起推動佛教的發展,出現了「三教並列」「三教同歸」的趨向,到了宋代以後發展成為「三教合流」。(三教就是儒釋道三教)。這樣的狀況跟皇帝的關係很大。比如隋文帝信佛很虔誠,他鼓勵民眾信佛,民間信佛的風氣就十分盛行。居士文化也很盛行,魏晉以來士大夫崇信佛教者居多,有一些人最終選擇出家,但是更多的人捨不得塵世享樂,所以出現了居士。居士就是在家修行的人,居士多了,也更促進信佛的人群。在唐代佛教節日盂蘭盆節是很盛大的節日,這一天會放假,民眾要大肆慶祝的節日。
備註:本次旅行團特約導遊於賡哲,為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百家講壇《狄仁傑真相》、《發現上官婉兒》的主講,研究方向隋唐史、魏晉南北朝史。有興趣的童鞋可以去網易公開課找一下他主講的《隋唐人的日常生活》,也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