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發現一顆2600前的「活腦」,內部結構清晰,裡面藏著什麼

2020-09-16 茶浮末聊

人類總是在不斷的探索新的東西,解開不同的奧秘,有的是在探索自然界的巧奪天工,有的是在探索生物界、微生物界的未解之謎,有的是在過去的歲月裡探索歷史的秘密......而探索的世界毫無止境,世間還待解密的物質也還有很多。

世人皆知,著名發明家愛因斯坦應超凡的聰慧,在他逝世後,科學家想盡辦法地研究他的大腦與普通人的大腦之間所處的區別,然時至今日,從未表明愛因斯坦的聰慧是由於腦部結構與常人不同,但對他的研究從未停止。而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大腦,當腦結構被破壞,或許可活,卻毫無生氣。一般而言,大腦會在人死亡後的5~10年裡完全腐爛,在微生物的協作下,大腦慢慢剩下一個頭骨,但在12年前,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在人們眼前,而解密大腦也就此而展開。

發現遺址

12年前,科學家們發現一個2600年前的&34;,&34;的意外出現,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專家們隨即開展了研究,這一發現也立即打破了科學界的常識。英國考古學家於2008年8月在倫敦以北的約克郡的赫斯靈頓小村莊發現了鐵器時代的遺物,在陰暗潮溼的泥土中發現一個泥漿包裹的&34;。不久,專家發現&34;實則是古人的頭顱,解剖發現裡面有一團橙色&34;形似豆腐,專家推測這可能是腦組織

疑惑的是,2600多年的大腦居然還保持著完好的形態,體積雖比正常大腦稍小一些,但也只是微微萎縮,其溝壑、紋路仍舊清晰,如若不認真觀察,以為是剛取出不久的腦組織也是正常的!可見,保存得完整性之高,可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在經歷了2600多年洗禮的大腦還保存的如此完好呢?專家們也疑惑了,要知道大腦中含有一種酶,此酶可以快速使大腦&34;,瘋狂破壞腦組織,直到大腦變成一個空殼甚至消失。

腦部結構完整

為探索其中,專家回到原點,重新出發,彼時也對頭顱的來源進行分析,它的主人應該是一個30歲左右的男性,再由平滑的切口分析,這應是一個被砍下來的頭顱,再根據出土的祭品推出,這應該是一個當年的活祭品之一,在頭顱被砍下的瞬間被埋葬在土壤中,在漫長的地質變化後,原本的土地變成一片潮溼的沼澤。

世間就是如此奇妙,一個地質學的變化竟讓一個大腦得以保存的如此之完整。但即便處在一個潮溼、缺氧的環境下,也不可能阻止大腦的腐化,要知道,影響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和pH值。其中溫度是相對而言比較重要的,人體內的酶最適合活性溫度是在37攝氏度

生物酶各自所適應酶的最佳溫度不同。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酶的活性在20攝氏度上下最佳。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酶的活性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當溫度高於最適溫度會使酶失活。因此,為何在一個溫度極低、弱酸性的環境下,還會保持著完整的腦組織呢?專家猜測一定還存在著其他物質影響著這個大腦。

發現新蛋白質

不久,科學家將大腦帶到實驗室進行研究,並命名為&34;,科學家在進行了長達一年的實驗工作。最終,科學家們鑑定出了800多種蛋白質,其中,目前多種的蛋白質仍具有耐受性與免疫反應,換言之,大腦是&34;。且其主要的結構和組織仍然保存完好,而其神經蛋白,甚至比起現代的大腦更加的穩定,要知道蛋白質的穩定性是蛋白質功能好壞的間接證據,且蛋白質在正常環境下是不會發生變化的,當人體死亡後各種蛋白酶會釋放到細胞質中降解蛋白質,但現在,這個大腦的蛋白質未被降解,從而推出這個大腦是&34;的。

那麼它延續千年不腐的秘密又是什麼呢?科學家推斷,在大腦中,含有結構蛋白,而結構蛋白可以支持神經與腦細胞,就比如說當神經元和星形膠質細胞緊密的聚集一起時,就可以幫助腦組織維持穩定並減緩自然分解的過程。

而科學家也提出,在&34;中可能產生了一種未知的化合物,從而可以達到降解和消化的蛋白酶,使其蛋白質的活性降低,目前科學家也在努力的探索到底這種未知化合物是何物,並有專家大膽提出,當這種化合物真的出現,並成功研製出這種化合物,很有可能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或者帕金森疾病治療將會取得重大的突破。

結語

世間萬物的神奇之處還有很多,有待發現的也有很多,而發現了還未解密的更是很多,人類永遠是處在一個探索發現、觀察研究、尋找真理、得出結論、研究物質的循環過程,我們在進步,世間也在進步,他不停地給我們留下世界之謎,待我們發現並去研究,從不斷的研究中取出對我們有益的東西,最終研究出對我們有益的產品或藥物,這便是解密探索的過程。

而&34;至今仍然還是一個未解之謎,腦部這般重要的器官,也出現了bug。而這個bug至今也還未解開,我們仍舊翹首以盼,期待著科學家們更多的解密。

相關焦點

  • 英國發現一顆2600前的「活腦」,內部結構清晰,藏著什麼秘密
    其中大腦的領域就比較少了,因為腦部分解的速度相對比起其他器官分解的更快,而2008年,英國赫斯靈頓的一處遺址中,考古學家探索到了人類史的重大發現。他們在一處水溝中發現了一個人類頭骨,裡面赫然裝的是人類的大腦,這就比較有意思了,難道又是一起「殺人案」?
  • 英國發現一顆2600年前的「活腦」,結構清晰可見,裡面隱藏啥秘密
    但是2008年英國的一項考古發現卻打破了我們的這一認知,考古學家們在赫斯靈頓的一處遺蹟中開採出來一個頭顱,令人震驚的是它內含一個「活大腦」。 這個頭顱大約來自2600年前,專家們發現它的時候已經被厚厚的泥漿完全包裹,起初還以為是什麼器具。
  • 英國出土一顆「活著的大腦」,距今2600年,裡面藏了什麼秘密?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愛仕達奇聞說
  • 英國發現一顆2600年前的大腦,內部結構清晰,專家看後:它是活的
    大腦無疑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它擁有複雜的結構,但同時也極其脆弱,任何一點損傷都可能對人體機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然而在2008年,英國科研人員在倫敦以北的赫斯靈頓村挖出了一顆2600年前人類的頭顱遺骨,這本來不算什麼大新聞,可是當人們將這顆頭顱解剖開後,卻驚異地發現裡面的腦組織居然仍舊保存完好。
  • 英國出土一顆大腦,距今2600年前,專家:有可能是「活著的」
    而人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多的特質,就是因為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和智慧的大腦。如果將一個普通人的大腦完全展開鋪平,那麼它的表面積約有2250平方釐米。一顆大腦被完全分解,少則五年,多則長達十年。但是在2008年,英國的考古人員在赫斯靈頓小村莊發現了一顆2600多年前的大腦。更讓人驚訝的是,這顆大腦不僅保存良好,甚至還是一顆「活大腦。」千年大腦的發現震驚了很多人,大家都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才使得這顆大腦能夠被完整的保存下來?考古人員經過勘測後發現,這顆大腦的主人是一個活人祭品。
  • 科學家耗時五年「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科學家有了最新發現。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簡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科學家耗時五年「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科學家有了最新發現。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簡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這一重要發現已於北京時間2020年9月3日凌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2600萬年一次的大滅絕,是偶然的巧合,還是有一顆太陽伴星在作怪
    這篇論文來自兩位德高望重的古生物學家戴維·勞普和約翰·塞普科斯基,他們在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主張,每2600萬年就有一次大災難發生在地球上,就像上緊的發條一樣規律。在1975年,阿爾瓦雷茨就曾提出過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許多古生物學家最初都不重視這個理論,雖然阿爾瓦雷茨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這些古生物學家還是在公開場所中把他斥為「瘋子」。
  • 考古發現一顆「活著的大腦」,保存了2600年,科學家得出瞠目結論
    然而在考古中,中國曾在一座大墓中發現了2500年前的人類大腦,無獨有偶,英國也發現了一顆人類大腦,距今2600年,而且居然是「活的」,這就是著名的「赫斯靈頓大腦」。2008年8月,英國考古學家在約克郡的一處遺址,挖出一個頭骨,當時頭骨位於一個深坑中,面部朝下,考古人員並未發現身體的其他部分,起初對這個頭骨裹著泥漿的頭骨也沒怎麼重視。
  • 太陽附近發現1000萬公裡巨大環狀結構,可能還藏有其它神秘物體!
    你對太陽系的認識是什麼?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巖石行星在空空蕩蕩的內太陽系逡巡,接受著陽光的洗禮?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氣態行星則悠遊在外太陽系中,酷寒難耐?因為在我們地球以內的內太陽系,可能並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空蕩沉寂,在水星、金星軌道附近,存在著兩個巨大的環狀結構,甚至還可能藏著一些神秘的小東西呢!
  • 黑洞裡面是什麼樣子?俄國科學家畫出了內部結構圖
    黑洞裡面內部結構曝光  俄羅斯科學家認為  外面是繞軌道運行的行星,裡面是繞軌道運行的光子。  在黑洞深處的行星上存在外星人,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不是沒有可能。俄羅斯科學家認為,有一些黑洞存在複雜的內部結構,光子、粒子和行星得以圍繞著黑洞中心的奇點運行。奇點是黑洞中時空趨於無限的區域,可以看成是時空的邊界。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導,俄羅斯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維切斯拉夫?
  • 科學家耗時5年成功「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科學家有了最新發現。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科學家耗時5年成功「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科學家有了最新發現。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這一重要發現,已於北京時間2020年9月3日凌晨由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英國夫婦用金屬探測器發現2600枚古幣,估價500萬英鎊
    據英國《每日郵報》25日報導,一對夫婦進行金屬探測時發現了英國歷史上最大的寶藏之一,據信價值約500萬英鎊。亞當·斯臺普斯(Adam Staples)和他的妻子麗莎·格蕾絲(Lisa Grace)發掘出了這批「千載難逢」的古幣,數量近2600枚,可追溯到1000年前。儘管這一發現比著名的斯塔福德郡窖藏要少,但人們認為這對夫婦發現的古幣的價值至少比斯塔福德郡窖藏還多100萬英鎊。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首次獲得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
    他們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其物質屬性和組成恆星、行星以及我們人類世界的普通物質截然不同。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
  • 天文學家首次獲得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央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記者朱敏)北京時間3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一項重要理論發現。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來自中國、德國、英國和美國的國際研究團隊耗時5年,開發、測試模擬程序,並運行了一系列超級放大宇宙模擬,質量放大倍數跨越30個數量級,也就是一百萬億億億倍。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王傑介紹:「每放大一次,你要保證周邊的這些結構,還有放大的結構要跟以前是一模一樣的。
  • 地球內部有生命存在嗎?科學家曾發現的地下生態圈,裡面有什麼?
    地球內部有生命存在嗎?科學家曾發現的地下生態圈,裡面有什麼?在浩瀚的宇宙當中,地球不過是其中一顆普通的星球而已,如果非要說它和其他星球的不同,那就是這顆蔚藍色的星球上誕生出了宇宙當中唯一的生命。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壽命了,關於地球上第1個生命的出現,科學家認為大約發生在35億年前到41億年前,在這個過程中第1個生命是如何出現的?它是怎樣的形態我們也無從得知了,幾十億年的歲月足夠將這些生命的痕跡抹去了。地球是一個球體,我們之所以可以站在地球上,是因為地球有重力有引力,我們生活在地球的表面,而不是地心的深處,所以我們可以在這個球體上安全的過完自己的一生。
  • 人類首次拍到隱藏黑洞,黑洞裡面藏著什麼?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
    這次的發現在科學界可以說是意義非凡,科學家們採用了先進的拍攝手段,通過模擬出超大口徑的望遠鏡,拍出的每一張照片都清晰無比。這組照片一經發布,立刻引起了天文愛好者們極大的興趣,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按理說黑洞應該是漆黑無比的,但是照片中拍出的黑洞,為何會如此的耀眼?
  • 天文學家首次獲得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央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記者朱敏)北京時間3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一項重要理論發現。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
  • 天文學家首次獲得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央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記者朱敏)北京時間3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一項重要理論發現。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