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總是在不斷的探索新的東西,解開不同的奧秘,有的是在探索自然界的巧奪天工,有的是在探索生物界、微生物界的未解之謎,有的是在過去的歲月裡探索歷史的秘密......而探索的世界毫無止境,世間還待解密的物質也還有很多。
世人皆知,著名發明家愛因斯坦應超凡的聰慧,在他逝世後,科學家想盡辦法地研究他的大腦與普通人的大腦之間所處的區別,然時至今日,從未表明愛因斯坦的聰慧是由於腦部結構與常人不同,但對他的研究從未停止。而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大腦,當腦結構被破壞,或許可活,卻毫無生氣。一般而言,大腦會在人死亡後的5~10年裡完全腐爛,在微生物的協作下,大腦慢慢剩下一個頭骨,但在12年前,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在人們眼前,而解密大腦也就此而展開。
12年前,科學家們發現一個2600年前的&34;,&34;的意外出現,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專家們隨即開展了研究,這一發現也立即打破了科學界的常識。英國考古學家於2008年8月在倫敦以北的約克郡的赫斯靈頓小村莊發現了鐵器時代的遺物,在陰暗潮溼的泥土中發現一個泥漿包裹的&34;。不久,專家發現&34;實則是古人的頭顱,解剖發現裡面有一團橙色&34;,形似豆腐,專家推測這可能是腦組織。
疑惑的是,2600多年的大腦居然還保持著完好的形態,體積雖比正常大腦稍小一些,但也只是微微萎縮,其溝壑、紋路仍舊清晰,如若不認真觀察,以為是剛取出不久的腦組織也是正常的!可見,保存得完整性之高,可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在經歷了2600多年洗禮的大腦還保存的如此完好呢?專家們也疑惑了,要知道大腦中含有一種酶,此酶可以快速使大腦&34;,瘋狂破壞腦組織,直到大腦變成一個空殼甚至消失。
為探索其中,專家回到原點,重新出發,彼時也對頭顱的來源進行分析,它的主人應該是一個30歲左右的男性,再由平滑的切口分析,這應是一個被砍下來的頭顱,再根據出土的祭品推出,這應該是一個當年的活祭品之一,在頭顱被砍下的瞬間被埋葬在土壤中,在漫長的地質變化後,原本的土地變成一片潮溼的沼澤。
世間就是如此奇妙,一個地質學的變化竟讓一個大腦得以保存的如此之完整。但即便處在一個潮溼、缺氧的環境下,也不可能阻止大腦的腐化,要知道,影響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和pH值。其中溫度是相對而言比較重要的,人體內的酶最適合活性溫度是在37攝氏度。
生物酶各自所適應酶的最佳溫度不同。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酶的活性在20攝氏度上下最佳。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酶的活性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當溫度高於最適溫度會使酶失活。因此,為何在一個溫度極低、弱酸性的環境下,還會保持著完整的腦組織呢?專家猜測一定還存在著其他物質影響著這個大腦。
不久,科學家將大腦帶到實驗室進行研究,並命名為&34;,科學家在進行了長達一年的實驗工作。最終,科學家們鑑定出了800多種蛋白質,其中,目前多種的蛋白質仍具有耐受性與免疫反應,換言之,大腦是&34;。且其主要的結構和組織仍然保存完好,而其神經蛋白,甚至比起現代的大腦更加的穩定,要知道蛋白質的穩定性是蛋白質功能好壞的間接證據,且蛋白質在正常環境下是不會發生變化的,當人體死亡後各種蛋白酶會釋放到細胞質中降解蛋白質,但現在,這個大腦的蛋白質未被降解,從而推出這個大腦是&34;的。
那麼它延續千年不腐的秘密又是什麼呢?科學家推斷,在大腦中,含有結構蛋白,而結構蛋白可以支持神經與腦細胞,就比如說當神經元和星形膠質細胞緊密的聚集一起時,就可以幫助腦組織維持穩定並減緩自然分解的過程。
而科學家也提出,在&34;中可能產生了一種未知的化合物,從而可以達到降解和消化的蛋白酶,使其蛋白質的活性降低,目前科學家也在努力的探索到底這種未知化合物是何物,並有專家大膽提出,當這種化合物真的出現,並成功研製出這種化合物,很有可能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或者帕金森疾病治療將會取得重大的突破。
世間萬物的神奇之處還有很多,有待發現的也有很多,而發現了還未解密的更是很多,人類永遠是處在一個探索發現、觀察研究、尋找真理、得出結論、研究物質的循環過程,我們在進步,世間也在進步,他不停地給我們留下世界之謎,待我們發現並去研究,從不斷的研究中取出對我們有益的東西,最終研究出對我們有益的產品或藥物,這便是解密探索的過程。
而&34;至今仍然還是一個未解之謎,腦部這般重要的器官,也出現了bug。而這個bug至今也還未解開,我們仍舊翹首以盼,期待著科學家們更多的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