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在《雜憶與雜寫》中寫:「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促,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人自身。」而人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多的特質,就是因為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和智慧的大腦。如果將一個普通人的大腦完全展開鋪平,那麼它的表面積約有2250平方釐米。
且大腦約含有140億個神經細胞,各種血管圍繞在周圍,它們一起工作才能夠使得大腦高效協調的運轉。不僅如此,一個人真正的死亡,其實不是心臟停止跳動的時候,而是腦死亡那一刻。人類在死亡之後,大腦也會跟著萎縮死亡。一顆大腦被完全分解,少則五年,多則長達十年。
但是在2008年,英國的考古人員在赫斯靈頓小村莊發現了一顆2600多年前的大腦。更讓人驚訝的是,這顆大腦不僅保存良好,甚至還是一顆「活大腦。」千年大腦的發現震驚了很多人,大家都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才使得這顆大腦能夠被完整的保存下來?考古人員經過勘測後發現,這顆大腦的主人是一個活人祭品。
在獻祭的時候被快速地砍下頭顱,所以大腦反應的時間較短。其次,頭顱掉落的地方是一個深不見底的大坑。坑底處溫度極低。大坑中還有大量的積水積液,在這種情況下被砍下的頭顱一掉下去就相當於進入了一個低氧的環境。所以哪怕過了2600年,氧化還原反應也沒有改變這顆大腦。
特殊的保存環境使得這顆大腦完好無損。經過檢測之後,研究人員驚奇的發現大腦中富含的蛋白質竟然還有免疫反應能力。也就是說,這些蛋白質都還具有一定的活性。可是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蛋白質牢牢的結合在一起沒有被分解呢?
按照常理而言,人的大腦一旦出現了這種情況往往暗示著大腦的主人會有一些腦部疾病。以阿爾茲海默症最為典型,患者的腦蛋白質聚集在一起結構非常穩定。可是技術人員對這顆千年前的大腦進行了詳細的檢測,是沒有證據表明這顆大腦的主人曾經患有類似的疾病。
無獨有偶,全世界除了赫斯靈頓之外還有很多地方都出土過大腦組織。我國的考古人員也在2007年7月1日於江西省靖安縣發現了人體大腦。和赫斯靈頓大腦的情況相似,墓主人的屍體進入棺木之後就立即密封了,這樣一來棺木內的空氣流通不暢,也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缺氧環境。所以腦組織才能夠歷經千年而毫無損傷。
亞里斯多德說:「沒有一個人能全面把握真理。」雖然人們揭開了千年大腦不腐不爛的秘密,但是附著在大腦上的腦蛋白還有活性的原因卻始終沒有得到答案。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總有一天人們會揭開它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