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2600年戎人大墓與浙江陶符希臘字母之源
倪寄如(退休工人)
筆者在11月23日網發了《對<歷史研究/中國史與世界史的融合>之淺談》,正在對《浙江發現一批字母比腓尼基字母早千餘年 西方字母源於中國》一文進行史研,忽而又見《河南洛陽發現2600年前戎人王級大墓》的報導,只得引用所見報導並略為兼顧發表個人意見……對此首先請參考《對<歷史研究/中國史與世界史的融合>之淺談》(百度網),這樣才能進一步理解中國古史在人類世界史的定位以減少畫地為牢的歷史走偏(中學歷史教材尚有宣和通寶的亂彈)……
在《浙江發現一批字母比腓尼基字母早千餘年 西方字母源於中國》一文報導了學者聞長慶對古陶碗底足圈內刻符的匯集,越發證明了世界中洲的中國古文化與世界主要民族文化緊密相連,其文章報導「聞長慶又發現5300年前良渚人在陶器上刻寫A、B、C、D、E字母體…還有21個造字結構相同的類「古希臘字母體」ΑΒΓΔΕΖΗΘΙΛΜΝΞΟΠΡΣΤΥΧΨ之後,對於23件刻有符號的良渚文明(距今超5000年)與商周時期的古越原始青瓷,專家多次現場集體考察確認有23個類似希臘現使用的24個字母,唯一缺少的是類似希臘字母Ω(音「歐米伽」)的刻畫符號」……
根據《對<歷史研究/中國史與世界史的融合>之淺談》——居北緯35度和「八」的晉南夏縣距今6000多年刻痕12圈(13分份)的石雕蠶蛹喻示「王(主)」二字,距今約6500年的古埃及「斯帕特/州」「紋畫」也是「絲帕頭/綢」「六王」的經緯彙編,為此中華炎黃夏商周與古埃及早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末王朝是左祖右社東西有地,居東經120度北緯30度(喻地支天幹)有玉饕餮浮雕喻「昊天」之「宔」字的良渚與古蓉和吉薩均處於同一文化帶又屬同緯一線,浙江錢塘(蟄姜鉗堂)良渚文化連接著古埃及的蠍王權時代又為虞夏「兩都」,距今約5000年「許昌人」文化圈鞏義雙槐樹(槐/螝/蠶蛹)骨蠶之旅黃帝部「西至於崆峒登雞頭」將上下埃及統一共管——
為此中華江浙駱越之族早就於古埃及蠍王權與黃帝時代水陸兼程到達古埃及與愛琴海地區,而出現古陶刻畫符號的浙江良渚「宔」字之地又是駱越天幹地支祖宗信仰之源泉,所謂24個希臘字母就缺一個字母「Ω」而這一字母就是囊括並超越了「Ο」形字母的眾多大碗,字母「Ω(音『歐米伽』)」也即甌江稻米故鄉「甌米家(伽)」的發音,「Ω」也即倒扣之「甌」為「小盆也」又為「盎」的剖面故其字符似可在「甌/盎」底部翻檢查驗,其「Ω」小寫的「ω」也為古經緯巖畫「獵牛圖」牛角之形,意喻醜牛亦黃帝孕妻嫫母「女丑」生養之恩典,這24個字母也是地支十二的陰陽互補,「二十四」又是「苜蓿」幸運草其「苜」也為「巴國王(目/四/八國、廿/二十/王)」的歡顏……這些字母的興盛可能始於商帝河亶甲以後,擴建三星堆的河亶甲(東西方對其史稱有別)在埃及進行宗教改革失敗後對東西方加速了語言及文字的變亂,商帝河亶甲似曾經長沙(留有「大禾人面鼎」)、良渚(出土有「陶豚」)、安陽(後有殷墟小屯村)、真定(留有「藁城臺西冶鐵」遺址)、土耳其(以鐵器強盛了「西臺帝國」)、克裡特島(其王宮留有「海豚壁畫」)後至埃及(河/和/禾、亶/豚/吞/屯、臺西逆讀西臺),足見浙江發現的古陶字母之始用主在帝河亶甲卒年的前1362年以前……載有中國世界史的《史記》《殷本紀》記述有「帝仲丁遷於隞、河亶甲為相」,其「隞/螯」易「蟹」西音讀「克厲阿」也即商帝河亶甲「克裡特」島王宮古希臘語的音變,在此期望江蘇同鄉的」國學」家許嘉璐兄能還「國學」典籍世界史本色使「國學」也能唯物辯證實事求是「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詳略)
關於《河南洛陽發現2600年前戎人王級大墓》的報導,首先要鬧清洛邑「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裡均」地理位置的測算優選,其南北之中以北為亞洲北緯80度至南緯10度,而東北起於亞洲的白令海峽西經170度至西南亞非大陸分界線東點(東經35度),洛邑所居也即歷經緯測量的世界中洲之中,確與黃帝單純以亞洲大陸之中選取古雍長安文化圈各有長短,周公定亞歐非界又「周召二公以陝為界」也即「陝/隘/埃及」為界使召公勢力從亞洲西撤,待到此等戎人/陸渾戎被遷洛邑已是周襄王時段……報導載——一座春秋時期西北戎人的王級大墓在河南洛陽徐陽墓地被發現,進一步印證了2600多年前陸渾戎遷徙、融合的歷史,對探索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民族融合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徐陽墓地位於洛陽市伊川縣徐陽村,是2600多年前從中國西北遷往洛陽伊川的陸渾戎墓葬群,也是中原地區考古發現的首個戎人遺存。根據史書記載,陸渾戎自公元前638年遷入洛陽伊川,公元前525年被滅…陸渾戎在《左傳》等史書上有明確記載,他們原來居住在瓜州,公元前638年被秦國強制遷往洛陽。 瓜州的位置,有學者認為在敦煌。陸渾戎的服飾、飲食、禮節等與華夏人大不相同,他們披散頭髮,穿獸皮,不以糧食為食物。 陸渾戎國君駒支自言:"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初次見面相互饋贈的禮物)不通,言語不達"…陸渾戎墓地考古有很多有趣的內容:陸渾戎人的骨骼長而粗壯成年男性身高一般在一米八左右;他們墓葬和車馬的形制已經非常中原化了,但在車馬的旁邊,隨葬大量牛羊頭蹄,這是西北戎人特有的習俗。專家們認為,這個墓地的發現,提供了部族融合和突變的考古實證——
《史記》載「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而黃帝後裔帝「嚳」即為古埃及法老「胡夫」的速讀,也即「有娀氏之女」為歐洲戎人母系女族的一支早與華夏融和一體世代姻緣,河南嵩山也為華夏與有娀氏居地而二里頭文化就是商文化的夏商順延,而今有的史人不識古史經緯與世界之族群遷徙姻緣演化,但是不等於華夏先賢所傳承的世界文明古史永遠不可破解類混沌一團,陸渾戎也乃帝嚳吳回部陸終氏的兩棲軍旅(戎/<乂戈>/埃及「僱傭兵」),其「渾(水軍)」也音「鯀」也曾隸屬於夏禹西進歐洲軍團,嬴秦強遷陸渾戎於洛邑也是使其依有娀氏為榜樣得以同化,再說伊川徐陽墓地之陸渾戎為炎帝苗裔(部分曾在埃及巴蜀駐防)又屬於秦之「有徐氏」在編,活躍於愛琴海沿岸的嬴秦似知高大的陸渾戎最早先所在的瓜州可能有伊比利亞半島瓜迪亞納河髙顱人種的一支參與經西亞東移,秦先祖「造父為穆王御」周穆王西行曾平定徐偃王率西徐氏一部的西亞之亂……陸渾戎的滅亡時間點處於周景王失去古埃及而東遷中華的年月,史證此時陸渾戎屬於周景王與秦晉的對立面一邊,這種朝秦暮楚也屬於陸渾戎多次為小利而有失誠信的常態,最終是被亞述帝國之晉(晉/亞曰/亞述)給予了徹底清算而遣散……
**筆者自05年網發《山海經大破譯》等約900篇文章、篇篇均有新意、近為:白鹿原西漢大墓為更始帝劉玄墓所隱墓志銘可鑑、西周晚期青銅輪牙馬車與賀家村老子墓地探討、破譯《山海經/南山經第一》西藏部分再進展、石峁遺址亦大禹刑法官獄神皐陶城堡禁地、姚河源遺址甲骨漢字記秦先祖造父保周穆王西行、辨埃及史料證周穆王亦埃及法老帝解千古史謎、埃及孟圖神廟考古涉及夏禹傳位益非夏後啟、談葛劍雄狹義古史觀分說儒易子某三足鳥可汗、周景王異樣年表也是對華夏史研人的智力檢驗、濟源柴莊遺址亦具中國世界古史特色風格氣派、對《中國考古學理論必須具有中國氣派》之感言、曾侯家墓銘文揭示曾隨夏禹中國世界古史解析、揭秘西周燕都遺址黃帝夏禹召公一部流離變遷、對考古專家卜工「三星堆文化的禮制」之感想、夏縣6000年蠶繭與蠶蛹兼促埃及文化發展、對《歷史研究/中國史與世界史的融合》之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