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發現大墓,牽出先秦戎人神秘面目,他們為何到中原歸宿

2021-01-08 江流兒歷史故事

前言:

前段時間隨著河南洛陽徐陽墓的順利挖掘,發現了一座西北地區的戎人王大墓。這證實了2600多年前,陸渾戎族曾在中華大地上繁衍遷徙,在歷史上留下存在與過往的印記。這座戎人王大墓,標號為M15保存非常完整,內有銅編鐘、玉橫、編磬、玉璜、玉扳指等隨葬品,墓周圍還發現了陪葬的車馬坑。考古專家根據墓中陪葬品,與牲畜殉葬的習俗,發現與春秋時期的西北戎人的文化十分吻合,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古籍中戎人內遷伊洛陽的事件。那麼洛陽古都腳下,為何會有異族人聚居?戎人到底是誰?這一種族最後又是去了哪裡呢?帶著這些疑問,開啟我們探索戎人的過程。

戎人的起源與分布

關於戎人的最早記載,出現於西周時期。在《新華字典》中,戎的意思被解釋做中國古代的西部民族。其實戎只是對一個族群籠統的稱呼,戎人的活動範圍不僅局限於西方。戎人在歷史上最活躍的時期,乃是在春秋戰國。《春秋》曾記載戎人種類有很多,如無終之戎、揚拒之戎、陰戎、驪戎、北戎、山戎等。並且戎人還在當時,與中原的各個諸侯國,建立了一些往來關係。據史學家考究稱,戎人曾分布在中國內地,犬戎、驪戎分布在西方,而魯西之戎分布在東方,北戎和山戎則生活在北方。戎人與中原諸國拉近了距離,也隨之有了一些來往,史料記載戎人並未老老實實,在自己的地盤上過日子,而是先後與周王室,和鄭、齊、楚、晉、秦國打上了交道。

戎人和中原諸國之間的關係與消亡

活躍在燕山北部的山戎,曾經與燕國打過仗。齊桓公稱霸之後,就借著山戎不義的名頭,對山戎進行強大打擊,結果戰敗的山戎被迫遠走。活躍在太原附近的無忠戎,也是與晉國「相愛相殺」,還曾派遣使者遊說晉襄公,最後雙方達成了短暫的結盟。驪戎主要佔據在陝西臨潼一帶,與晉國的距離更近,為此驪戎把驪姬,獻給了晉獻公為妾示好,後來驪姬還生下了奚齊,從而激起了晉國的變亂。戎族在這一時期,在中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可惜好景不長,到了群雄逐鹿的戰國時期,各國爆發激烈的兼併戰爭,處於各強大諸侯國夾縫中的戎族,大批都消亡在無情的戰火之中,剩下的一部分,為了生存也與中原民族逐漸融合了起來。

《後漢書》曾記載趙滅代戎,韓國與魏國復共稍並了伊、洛與陰戎。從此中國大地上就沒有戎寇,只剩下了義渠種戎。在熱播劇《甄嬛傳》中,與羋月曖昧不清的義渠王翟驪,帶著一支善戰的軍隊,肆意騷擾列國無人能擋,而現實中的義渠最後也沒能逃脫落寞的結局。史料記載公元前272年,義渠戎被終被掃滅,原其佔據的領地,也被秦昭王設為了北地郡。隨著義渠的滅亡,到了兩漢時期,戎族則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不能將戎人看作是落後的野蠻群體

當時戎人在中原,被看作是野蠻人,曾有「伊川嘆」的典故可證明。《左傳》記載周大夫辛,在伊川看到有人批發祭祀,痛心疾首地說這是戎人的禮儀,而此時當地的華夏禮儀已經消失。這個故事被用於,表示華夏禮儀的式微,到了不得不得繼承戎人禮儀的地步。然而戎人並不代表落後野蠻。首先戎這個字不是貶義字,它只是一個用來區分族群來源不同的字,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而且戎人的文化也不落後,他們在與華夏族的通婚、雜居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交流,同時也學習到了華夏族的先進文化。相比中原的農耕經濟,戎人處於遊牧、農耕的綜合社會經濟中,他們與中原人的區別,是喜愛食用肉類而不是穀物,服飾也都是毛皮,面部還帶著配飾。不過現代關於戎人的了解還是太少,他們依舊很神秘。

戎人來中原的原因

文章開頭講述了,在洛陽帝都竟然發現了戎人王墓葬,那麼他們為何要來中原呢?中國人心有很重的故鄉情結,講究故土難離落葉歸根。而戎人則不把這當回事,時常遷移自己的聚居地。戎人大大小小的遷移,也正是向著中原步步而來,關於他們遷移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天災和人禍。天災的氣候變化,例如乾旱是迫使戎人遷徙的一大原因,另外西周初年歷史上第一個寒冷期,乾冷的氣候環境,極大破壞限制了戎人的生產生活,他們為了生存只得向東南遷移,戎人對中原的入侵,也正是發生在此時。人禍即戎人與中原諸國的戰爭,雙方時而結盟,時而相互攻伐,其中戰爭是其中的主線。戎人不斷騷擾中原搶奪財物,中原諸侯國也曾多次伐戎。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如同一個「火藥桶」,而戎人摻和進來,必定會捲入戰爭之中。

陸渾戎與中原諸侯國的複雜關係史

其中最有戲劇性的當屬陸渾戎,他們最早棲居在敦煌一帶,《左傳》記載公元前638年,陸渾戎遷徙到了伊川,大概在今洛陽附近。秦國為了擴展疆域,從而開始了驅逐陸渾戎的戰爭。最後好在晉惠公有大德,接納了陸渾戎,將他們安置在了伊川。據考古專家考證,除了被晉惠公安置的戎人之外,還有一支陸渾戎遷移到了河南嵩縣一帶。關於晉國為何要接納陸渾戎,有學者稱晉國為了塞住秦人的東下之路,還能防禦南部的楚人北上。也有人說秦國是最大的受益者,晉惠公不是主動接納陸渾戎,而是對秦國戰敗後,不得不答應了秦國開出的條件。無論是主動還是被迫,晉國都應該不算吃虧,因為在陸渾戎遷到晉國之後,成為了晉國的合作夥伴與助力,為日後晉國稱霸提供了不可忽視的幫助。在「崤之戰」中,曾受晉國恩情的戎人,與晉國並肩作戰合作打敗了秦軍。

夾縫中求生存的陸渾戎

陸渾戎佔據的嵩縣地區,是黃河以南秦嶺以北的一塊大地盤,這也是秦國東出的必經的要道。晉國還時常對陸渾戎送錢送物,陸渾戎便鐵了心與晉國站在了一起。正是有了陸渾戎這個好友的助力,晉文公才能不用擔心腹背受敵,全力成就自己的霸業。然而夾在秦、晉、楚三超級大國之間,陸渾戎的日子也不好過,可謂是真正的夾縫中求生存。陸渾戎不得不「反覆橫跳」保住自己的生存機會,周旋在周王室和列國之間,曾被周天子封爵,也曾經抱過楚國的「大腿」,後來晉國一看自己養的「小弟」,竟然與楚國親近,心中怨憤找了個藉口,在公元前525年滅了陸渾戎。自此陸渾戎在伊川共生活了一百一十多年,直到兩千多年以後,徐陽墓地的發現,讓陸渾戎重新走入了世人的視野,2020年又一座陸渾戎王大墓被發現,其中大批隨葬品,再次證明了幾千年前,陸渾戎曾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一筆。

戎人的最後歸宿

漢代以後史書中,就找不到關於戎人的記錄了,秦始皇掃滅六國統一天下以後,將曾經出現在中國的匈奴、西羌等部族,統一稱呼為戎。秦國兼併諸戎攻伐匈奴以後,索性將戎這個稱呼,用於其他各部族身上。大家熟悉的北狄、東夷、南蠻、西戎等稱呼,與四夷觀念的出現,後來的逐步成熟,西戎也開始成了不同於中原人的西方異國,與異域民族的代名詞,也就是說,血統純正的戎族人,已經不存在了,那麼他們到哪裡去了呢?很多考古學家與歷史學者,推測說戎族很可能已經被中原諸國所滅,或者融合到中原族群之中了。

雖然戎人的國度已經覆亡,但是有很多戎族的族人也生存了下來,例如曾與晉國交好,後被滅的陸渾戎,史料記載他們的一些族人,最後逃到了甘國,也就是今洛陽宜陽縣一帶安身。今四川省什邡市西北有一鎣華山,同時有女幾山的稱呼,從此地流過廣漢,到金堂縣與淝水匯合,最後流入沱江的鴨子河,其實就是洛水。據專家分析,這很可能就是陸渾戎,遷往四川廣漢地區之後,所帶去的名號。

現代關於戎人的印記

戎族興起與滅亡的歷史之中,就是為了生存不斷逃難避險的過程。陸渾戎雖然止於混戰年代,但三家分晉之後,陸渾戎佔據的地區歸了韓國,秦國滅了韓國之後,這些地方又到了秦國的手中。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西漢一朝,這些地區被設置成縣,即陸渾縣,當地縣誌就記載了其得名的由來,本是陸渾戎所居之地。研究陸渾戎的歷史學者,考證之後還表示,今伊川、宜陽縣交界處的順陽河,就是古代所說的涓水,宜陽縣的黑山,便是《水經注》中提過的陸渾山。到了南北朝時期,陸渾縣被分成了南北兩個陸渾縣,雖然當時的地理記載混亂,但根據明清後世的史料記載,也能推測出北陸渾縣,大致在縣東北40裡的古城村,南陸渾縣則在陸渾村。直到今天地圖上,還有諸如陸渾水庫、陸渾村、陸渾鎮等地名。

尾聲

區域的融合,也帶動了戎族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受華夏封建文化制度影響,戎人開始學習中原人的生產方式與社會文化。戎人帶來的牲畜與畜牧技術,和騎射技能也廣受中原的吸納。如果若要論戎族與華夏的區別,從起源上來看,殷商與周人也算是戎人,那麼戎人也算是華夏的一部分。有一種說法稱,春秋時代的所有異族,其實都是出於黃帝一脈。戎族與華夏的確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但由於年代久遠,現代對於戎族的了解還是太少,需要研究更多的證據,來分析戎族的歸屬問題,其實幾千年前,戎人與中原人很可能就是一家人。

【參考資料:《左傳》,《先秦戎族研究》,《略論「戎」族稱內涵的演變》】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逐鹿能人輩出,出現過數不清光耀千古的人與事。若想了解這段精彩的歷史,可讀《春秋左傳》。《左傳》是中國第一部紀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的紛亂歷史。期間著名的弒君三十六與亡國五十二,盡在此書之中,對於歷史大事敘述十分詳盡。而且文辭及其華美,被劉思勰盛讚「聖文之羽翮,記籍之冠冕」,讓讀者徜徉在情韻並美的語言中,對這段歷史了解透徹。

相關焦點

  • 洛陽2600年戎人大墓與浙江陶符希臘字母之源
    》一文進行史研,忽而又見《河南洛陽發現2600年前戎人王級大墓》的報導,只得引用所見報導並略為兼顧發表個人意見……對此首先請參考《對<歷史研究/中國史與世界史的融合>之淺談》(百度網),這樣才能進一步理解中國古史在人類世界史的定位以減少畫地為牢的歷史走偏(中學歷史教材尚有宣和通寶的亂彈)……在《浙江發現一批字母比腓尼基字母早千餘年 西方字母源於中國
  • 河南洛陽再現陸渾戎王級大墓 為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民族融合與...
    ,隨著一系列豐厚的隨葬品相繼出土,一座2600多年前的陸渾戎王級大墓(編號M15)呈現在世人面前,這也是徐陽墓地考古發掘的第二座王級大墓。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吳業恆介紹,這座大墓長7.85米、寬5.5米、深6.8米,葬具為一棺一槨,歷經2000多年,儘管槨頂及側板已腐朽,但棺木上的紅色漆皮依然鮮豔。此外,墓內還發現了銅車馬器、玉璜、玉扳指兒、骨鑣及陶、玉、金、瑪瑙、漆器等隨葬品。  最特別的是,墓室內發現6具遺骸,考古人員推測其中一具可能是墓主人,另外5具是殉葬者。
  • 洛陽的金村大墓是什麼來歷?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界永遠的傷痛?
    對於中國的考古界來說,洛陽的金村大墓是中國考古界永遠的傷痛,那麼這個洛陽金村大墓是什麼來歷?又為什麼會成為中國考古界的傷痛呢?這一切還要從民國時候說起。圖片來源於網絡:洛陽金村大墓一、金村大墓的遭遇事情發生在1928年,在這一年,洛陽的金村發現了一處墓葬群,後來證實這是一座東周時代的墓葬,這個消息傳出來以後,引起了西方列強的關注,最終墓中的數千件文物被列強掠奪走,時至今日,中國學者研究金村墓葬,還需要借鑑海外的資料。
  • 洛陽徐陽墓地開展古 DNA樣本採集工作
    12月3日,研究人員在徐陽墓地進行古DNA樣本採集工作⑨3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沈若宸攝12月3日,在位於伊川縣的徐陽墓地M15號墓內,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博士後張明和助理苗波,在這一近日新發現的戎人王級大墓中進行古DNA樣本採集工作。
  • 中國人絕對不至黃種人,春秋時中原就有白種人,混血兒漂亮的讓人瞠...
    司馬紹的長相,絕非個例,而在我國古代向中原地區的移很早就開始了。戎是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分有很多個部族,也有著不同的叫法,如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等等,《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他們與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匈奴的祖先。
  • 洛陽邙山墓群,為何十墓九空?不要小瞧盜墓賊,比考古專家還厲害
    洛陽邙山墓群,為何十墓九空?不要小瞧盜墓賊,比考古專家還厲害洛陽邙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裡歷來都是王公貴族嚮往的葬身之處,地位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八寶山。唐代大詩人王建當年遊覽洛陽,寫了一首《北邙行》。詩中寫道:「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由此可知,最起碼在唐朝時期,邙山已經是風水寶地了。按照中國傳統的風水學說,邙山的地理位置確實是非常優越。邙山環繞在洛陽的東北部,突出特徵就是「背山面河,地勢開闊」。
  • 備受爭議達7年之久的曹操墓,或因洛陽曹魏大墓的發掘而正名
    2008年,在古鄴城的附近河南安陽發現了一座曹魏時期的大墓,並出土一方「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碑,後來經國家文物局認定,該曹魏大墓就是一代梟雄曹操的高陵。該結論一出,在國內曾引起過軒然大波,各方「倒曹派」紛紛登場,質疑之聲不斷。
  • 考古隊發現「墓下有墓」,最珍貴的卻不是黃金,專家至今沒搞明白
    當時考古隊還沒有離開現場,「第二次」發現古墓也讓專家深感意外,從數千年的喪葬歷史來看,「墓下有墓」雖然有,但十分罕見;原因其實很好理解,古人喪葬講究堪輿風水,一般來講,墓地佔了「寶穴」後,此處「福氣」就會被吸走,再有亡者葬於此非但沒有「福氣」,反而成了「晦氣」。
  • 「曾國寶藏」亮相廣州,再現先秦精湛青銅器鑄造神工
    本次展覽也是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跨年大展,將持續到2020年3月1日。此次展覽為曾國青銅器首次到訪廣州,展出的曾國青銅器精品不僅為楚文化以及曾楚關係等相關論題提供了廣闊視野和豐富材料,還再現了兩周之際諸侯國的群雄爭鹿,讓觀眾得以見證漢水之濱豐富多元的先秦青銅文化。
  • 新疆民豐尼雅一號墓出土「神秘」兜子,專家說:這東西可是個寶貝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據文獻資料記載,自1901年國外探險家發現尼雅遺址後,就吸引了世界各國的專家和學者前來考察,他們通過研究確定,該遺址對應的是我國漢晉時期的古精絕國。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考古專家們,也開始了對尼雅遺址的保護和發掘工作。
  • 墓王之王:穀子墓寒鐵墓都是有名的大墓,為何輕易被攻破了?
    穀子墓和寒鐵墓都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大墓,讓攻墓派上千年的歲月裡都無法從裡面取出破墓令。可是時至今日,攻墓派策劃了十年之後,兩位年輕的攻墓人駱時秋樓滿風輕而易舉的先攻穀子墓再破寒鐵墓,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沒有體現出兩座大墓流傳千年的兇險與奇特,反而處處透露著寬容和貓膩,駱時秋樓滿風也一路高歌猛進,把兩座傳說中的大墓一舉攻破,徹底在江湖之中成名。
  • 92年前洛陽金村驚現8座東周天子墓,5年被盜空,絕世珍寶流失海外
    洛陽東10公裡,邙山腳下西周成周城邊、漢魏故城有一個大村金村,每逢雷雨天氣,地下便隱約有鏗然作響之聲,透著一股神秘氣息,遂當地多有地下龍脈跳動傳說。而當地還有更為詭異的「串井」現象。在金村打井,打到六七米時也許水很旺,可第二天就可能滴水不剩;也有可能當天水深不足1米,第二天卻有可能從井口往外溢水,由此金村幾千人口,自古只有三眼老井用於生活需求。
  • 山東村民意外發現一黑洞,沒想到地下有一座古墓,墓主人大有來頭
    突然,一位村民發現了一個大黑洞,像是地道。鄒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有名的千年古縣,也是歷史文化名城。難道這地下有古墓?一時間,大家都不敢輕舉妄動。商量後,幾人決定先下山,把這個消息匯報給村委,讓他們決定怎麼處理。
  • 尋根中原文化——河南之美,美在發現
    大自然留下了太多的神秘,破解它們,遠非一兩代人的智慧所能及。我們能做到的,也只能是站在時間的制高點上,回望昔日的輝煌,探尋我們與自然之間究竟有過怎樣的默契,仔細看一看這大中原究竟有著多少令人驚嘆的神奇了。中原,古代多指以今河南省為中心的黃河中下遊區域,如今,更多的人則以其專指河南。天中地心得造化,初開鴻蒙是中原。
  • 先秦有種失傳的「畫衣」,消失兩千年,在這座陵墓中被發現
    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讓您了解一下,這件籠罩著重重迷霧的衣服:1971年,湖南長沙馬王堆,當地施工隊挖方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處古墓,它就是日後蜚聲海外的馬王堆漢墓,而墓主人則是西漢時期長沙國的丞相利蒼,考古人員在隨後的發掘過程
  • 匈奴墓出土「金怪獸」,和《山海經》中的異獸一致,傳說是真的?
    古墓出土金怪獸,和《山海經》記載的異獸非常相似《山海經》是我國先秦時期的重要古籍,是一部富有神話色彩的奇書,書中記載了山川、道裡、民族、藥物、祭祀、異獸以及各種奇聞怪事和神話故事。更加神奇的是書中記載的這些生物、地名、文化都是我國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這也難怪會被後人稱為「奇書」了,實在是佩服作者豐富的想像力。
  • 考古發現的四大「神仙」墓,呂洞賓墓在山西,孫悟空墓在福建
    考古發現的四大「神仙」墓,呂洞賓墓在山西,孫悟空墓在福建一直以來,我們都覺得上古神話是杜撰出來的,神話中的人物也是虛構的,並不存在。然而,隨著近年來考古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幾位神話中「神仙」墓葬的出土,卻讓很多人開始疑惑起來,神話究竟是否存在?
  • 「秦公一號大墓」直播發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186人為之殉葬
    「秦公一號大墓」直播發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186人為之殉葬最近,中國考古界最激動人心的大新聞,就是國家重啟了對「秦公一號大墓」的發掘工作,並特意在媒體上進行全程直播,吸引了無數歷史和文物愛好者的注意。
  • 守黃金的怪獸格裡芬_西域和中原文化的最早紐帶
    這種神獸在歐洲被認為是財富和黃金的守護神,代表著勇氣和榮譽,很多貴族都將格裡芬形象做成各種各樣的飾物戴在身上,他們認為,只有在戰場上表現英勇的人,才有資格佩戴格裡芬形象的飾物。格裡芬究竟起源於何時何處,今天的我們已經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格裡芬與黃金的傳說曾經在歐亞草原地區廣泛傳播,甚至在我國先秦時期的西域地區也有所流傳。也正是這個神話故事,引出了一段先秦時期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佳話。
  • 神都洛陽:央視紀錄片天地洛陽十集全合集
    就在洛河的北岸,一座古城以河為名,這就是洛陽。  距離洛陽以東15公裡的偃師二里頭村,有一片巨大平整的土地。在周邊村莊和田野的對照下,這塊地方顯得與眾不同。而關於這塊土地,當地流傳著一些古老的傳說,對這裡的村民來說,這塊土地也顯得有些神秘。洛陽,一部中華文明的煌煌畫卷。上下五千年,縱橫千萬裡,洛陽在天地間寫下了燦爛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