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的四大「神仙」墓,呂洞賓墓在山西,孫悟空墓在福建

2021-01-09 知史不聞

考古發現的四大「神仙」墓,呂洞賓墓在山西,孫悟空墓在福建

一直以來,我們都覺得上古神話是杜撰出來的,神話中的人物也是虛構的,並不存在。然而,隨著近年來考古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幾位神話中「神仙」墓葬的出土,卻讓很多人開始疑惑起來,神話究竟是否存在?

第一:呂洞賓墓

呂洞賓是神話中的上洞八仙之一,純陽道祖呂巖,據說出生於唐朝貞觀年間,曾三次參加科舉落榜。後來又一次進京趕考的時候,遇到了八仙之一的漢鍾離,受其點化,在夢中經歷了人生的大喜大悲,於是大徹大悟,放棄功名利祿跑到終南山修道去了,最終成仙。

不過山西芮城縣永樂宮前一座古墓的,卻讓呂洞賓再一次進入我們的眼帘。當時為配合三門峽水庫建設,需要將永樂宮搬遷,在其附近發現了一座「大唐純陽呂公祖墓」,被認為墓主就是呂洞賓。然而考古專家挖開後,卻發現這是一座男女合葬墓,且墓中還發現了宋代的銅錢,莫非呂洞賓活到了宋朝?

第二:西王母墓

西王母是上古神話中女仙之首,與東王公共同掌管男女登仙之事,後來逐漸演變成天庭玉皇大帝的妻子王母娘娘。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更像是一位虛構的人物。

不過多年前,考古專家在湖北武穴發現一座古墓「西王母墓」。據專家考證,墓主應該是隋朝派往西突厥和親的向夫人,後來因為省親過程中突厥內亂而留在了中原,死後被葬在故鄉湖北,被稱為「西突厥王母」,吳承恩據此創造了西王母的形象。

第三:何仙姑墓

何仙姑,神話傳說中的八仙之一,據說是唐代一位醫女,因為經常替人看病治療,被當地百姓稱為仙姑。後來何仙姑受天神點化,飛升成仙,當地人為紀念她,替她修建了一座衣冠冢,位於安徽潁上管古村。

第四:孫悟空墓

前面幾位神仙好歹在歷史上還有原型,可能當地的百姓給他們修建了陵墓,然而孫悟空就完全是《西遊記》杜撰的了,即便有原型,他的原型肯定也不叫齊天大聖。

然而,在福建順昌的寶山主峰上,專家卻意外在此發現一座古墓,而且還是齊天大聖與通天大聖的合葬墓。究竟是什麼人給他們修建的陵墓呢?難道歷史上真有齊天大聖嗎?還是說古代的書迷太過入戲,特意修個墓來紀念?至今也沒有人能明白。

各位看官,你對這些「神仙墓」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福建有座孫悟空墓,考古學家多次想開棺,村民卻說:開了會有禍事
    這座孫悟空墓在當地真可謂是家喻戶曉,甚至還被賦予了不少迷信色彩。上世紀70年代末,福建省文物部門,便著手對孫悟空墓進行深入發掘,然而卻遭到當地村民橫加阻攔。直到1993年,文物部門對全省所遺留的遺蹟歸納統籌,免不了當地村民又是再一次進行阻撓。直到2008年,福建省文物部門對孫悟空墓進行發掘,又是遭到當地村民的阻攔。不過這次考古工作人員沒有理會村民的意見,發掘之後,其實沒有獲得特別有價值的文物。
  • 齊國大將匡章墓防盜:墓室內積石積砂充填鵝卵石
    蒲松齡詩中「小墳雜沓亂雲間」,在 2009年濟南市考古研究所進行的一次考古發掘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考古人員發掘、清理了417座兩漢、隋唐、宋元及明清墓葬。而在199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的一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不僅發掘了100多座戰國、兩漢至明清的墓葬,還發現了一座規格很高的戰國大墓。雖然墓中並未發現直接能證明墓主人身份的文字材料,但發掘者認為,它就是戰國時期齊國將領匡章的墓葬。
  • 南越王墓發掘往事:考古隊員被壯觀墓室震驚忘記回話
    解密博物館1983年6月9日,西漢第二代南越王趙眜墓在廣州城市中心區象崗山被發現,這是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漢代彩繪石室墓,出土文物1000多件(套)。35年來,南越王墓的研究取得了可喜進展,也留下了諸多謎題待後人解密。
  • 重生:蟾蜍石圈墓的文化內涵
    檢索既往發掘資料,這是新疆考古中首次發現的在墓葬地表石圈內人為有意擺放蟾蜍石的葬俗,可謂罕見。因此,我們將這一新發現的墓葬形態命名為「蟾蜍石圈墓」。中原蟾蜍文化的物證這座蟾蜍石圈墓的年代大致相當於中原地區的戰國時期。在新疆史前考古發現中,此前尚未見到過蟾蜍造型物出土。那麼,這座石圈墓上的蟾蜍造型,究竟來自哪裡?實際上,中國崇蟾習俗可謂源遠流長。
  •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發布一晉國晚期高等級大墓考古成果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日前發布一晉國晚期高等級大墓的考古成果。考古專家表示,此墓葬為截至目前山西發掘的規模最大的東周墓葬,推測其為晉國晚期一位國君的夫人墓。此次發掘的墓葬位於山西省聞喜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內的邱家莊墓地。
  • 鄧縣墓出土一塊磚,印著「怪異」的圖案,它是墓中最有意義的寶貝
    在鄧縣(今鄧州)的一座古墓中,我考古專家發現了大量的南朝時代的畫像磚,其中一塊畫像磚上,模印了一對怪物,為何說它們是怪物?因為它們一個是人頭鳥身,另外一個是獸頭鳥身,這對怪物的名字叫什麼?好消息是:發現的確實是一座古墓,根據墓制營造,壁畫風格,墓內器物可以初步判定是一座南朝的墓葬。壞消息是,這座陵墓已經被盜過了。
  • 河北宣化發現遼代大墓,墓中驚現十二星座,還出土千年飯局
    眾所周知,近些年來隨著考古事業的不斷發展,出土的文物可謂是不計其數,但是有很多文物的出土讓考古專家倍感意外。像杭州半山發現的戰國水晶杯、三星堆青銅立人、商青銅鴞卣等等,發現之初無不讓考古專家驚訝。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的就是發現於河北宣化的一座遼代大墓。
  • 西安發現疑似王莽老丈人積沙墓 兩座墓均為「甲」字形
    國家文物局近日在北京舉辦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西安北裡王村北側發現的兩座西漢晚期墓葬令人關注去年4月,千林郡小區管道工程施工時發現了這兩座墓。令考古人員欣喜的是,磚槨封門東側槨箱底部出土有墨書磚1件,磚側書有「宜春侯」等字,為該墓墓主人身份的判定提供了重要參考。二號墓位於南側,由斜坡墓道、長方形墓室和墓道兩側4個耳室組成。磚槨位於墓室中部,長方形磚券結構,東、西兩側有三層磚封門。磚券亦分為內外兩層,外券4層,由楔形磚、條磚混砌;內層2層,由模製條磚對縫砌成,內券變塗硃砂。槨室內也被盜掘,盜洞內出土有鐵劍、銅鏡、銅錢等。
  • 湖南召開2016年考古匯報會 郴州發現湖南最早壁畫墓
    供圖/郴州市文物處   紅網長沙1月9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趙晶)1月8日,在2016年湖南考古匯報會上,郴州市文物處考古人員介紹了在蘇仙區坳上鎮走馬嶺七組,距離郴州市區6公裡的一處古墓葬。墓壁後的牆體磚柱上有南朝彩繪壁畫,為湖南最早的壁畫墓。   壁畫上是兩個侍女圖像。左側年輕侍女呈站立姿勢,細腰,雙環髻,寬額,細眉,小嘴,下巴略圓,眉目清秀,雙手下搭,作回眸狀。
  • 【本刊專稿】實驗室考古助力「黃金大墓」現身
    「恰恰是考古遺址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容易被人丟棄的東西,小到植物遺存、動物糞便,拿到實驗室之後,都能夠給我們了解古代社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南昌海昏侯漢墓,是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洛江發現一明代豎葬墓(組圖)
    考古人士稱極為罕見  本報訊(記者羅劍生)昨日,洛江區萬安街道橋南社區居民發現一奇特的明代古墓,和其他墓葬不同的是,古墓棺木是豎起來下葬的。經考古工作者考證後認為,這是迄今泉州發現的第二座豎式古墓,對研究泉州乃至我省古代墓葬風俗有重要意義。
  • 疑似王莽丈人墓現身 採用「積沙墓」高等級防盜形式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牛冬冬 張佳偉)國家文物局近日在北京舉辦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其中西安北裡王村北側發現的兩座西漢晚期墓葬令人關注。原因是除了其中一座墓主人身份是「宜春侯」外,這兩座古墓均採用了「積沙墓」這種高等級防盜形式。
  • 關廂出土小墓,專家在無名墓主胸口發現國寶玉杯,說:這怎麼可能
    「曹操墓文物將首次全面亮相」,官方發出消息後,該話題立即登上熱搜。在封建社會時期,古人事死如事生,他們認為在陰間也會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正因如此,他們會在陵墓內放入大量的陪葬品。考古工作者曾在關廂發現一座小墓,並在墓主的胸口發現玉杯,考古專家,都說不可能。更讓大家感到奇怪的是,工作人員竟要徹查墓主的身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墓葬、墓室、墓主:上坊孫吳大墓探幽記
    碎石鋪就的小徑蜿蜒百數米至園區的第二道鐵門,門側佇立著政府於2013年所立的文保碑,定此墓為「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結構最為複雜、出土瓷器最多的大型東吳磚式墓葬」。園牆掩映在齊人高的葦草之中,青磚鐵欄相接,牆上開有方孔,內置一白色石牛首,造型奇特,一雙吊尾三角眼甚為矚目。童嶺老師指出,這是墓室內所出牛首形燈臺的形象,極富標誌性,生動有趣,將用作此後遺址公園的宣傳logo。
  • 3000年前的將軍墓現世,墓中挖出前所未見奇物,狀似人體的一部分
    而文物就是一段「凝固的歷史」,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從文物身上我們能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當年,我國河南挖出3000年前的將軍墓,墓中出現了一件前所未見的新奇物品,後來經過研究,專家揭示了其真正用途。數年前,安陽出土了震驚中外的「古代第一女將軍」婦好墓,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離婦好墓500米遠的地方竟然又出現了一座3000年的商朝古墓,當地的考古專家立即投入緊張地挖掘當中。起初,當專家們看到古墓上出現大小不一的盜洞時不由得內心一緊,擔心這座千年古墓已經慘遭盜墓賊的侵擾。所幸,因為商朝特殊的墓葬結構所以導致所有的盜墓賊都無功而還,而當專家打開這座古墓時就被裡面的景象驚呆了。
  • 荊州熊家冢墓確定是楚王墓 出土六馬駕一車
    備受矚目的荊州博物館熊家冢車馬坑挖掘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最大車馬坑中挖出3輛一駕6匹馬的車,加上墓規模、排葬墓數量等其他因素佐證,考古專家判定該墓是楚王墓。  賈漢清說,最受關注的最大車馬坑共挖出43輛車,100多匹馬,最大的收穫是坑內發現3駕馬車為6匹馬駕1車,據此推斷,隨著周朝的衰弱,諸侯列國的強大,周朝的禮制開始被打破,一些諸侯王國藉此超越禮數使用「天子駕六」的禮制,不守「規矩」,這從一方面說明,熊家冢古墓主人是楚王。  國內著名楚文化研究考古專家劉彬徽親自到該地考查後,對此觀點表示認同。
  • 墓派武俠《墓王之王》,你看過了嗎?
    這中間出現了九大墓碑,號稱「墓王之王」,幾千年來都沒有被人盜取過,江湖人把這些守墓一族稱為墓王派。後來駱武子死後將墓王的位子傳給大弟子慕容休,而駱氏族人不滿慕容氏繼承墓王之位,兩大家族在天子面前約定,如破解九座奇墓,便可輪迴墓王之位,自此駱氏族人出走墓王城自立門戶為攻墓派,雙方就攻墓守墓展開數百年的爭鬥。而江湖上,又有邪魔盜匪垂涎奇墓寶藏,朝廷官府又欲染指墓王之位。
  • 藏在古墓下的法老墓,專家挖出700斤黃金棺材後,被「詛咒」而死
    對歷史稍微有些了解的都知道,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有——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這四大文明古國中的一個——古埃及。古埃及是一個充滿著神秘色彩的國家,人們對古埃及文明都有著濃烈的好奇心,也有很多考古家前往進行考古工作。
  • 南京鐵心橋荒山現無頭龜趺 系守衛明代太監墓
    近日,有讀者在雨花臺區鐵心橋街道高家庫社區的一座荒山上發現一個明代龜趺。這個龜趺有怎樣的身世?記者查詢資料、採訪專家後得知,原來這個龜趺守衛的是一座明代太監的墓。石頭烏龜已經斷成兩半上周,記者報導了高家庫社區楊家墳發現了一座六朝墓葬。文物愛好者黃先生看到報導,也到現場探訪。
  • 四川成都發現西漢大墓,出土4臺提花機,填補了我國紡織考古空白
    眾所周知,成都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在古代成都屬於古蜀文物的發祥地,2001年成都市區發現了著名的金沙遺址,而這也是繼四川三星堆遺址後有一個重大考古發現。金沙遺址復活了一段失落的歷史,再現了古代蜀國的輝煌,並與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遺址和戰國船棺墓葬共同構建了古蜀文明的發展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