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國際會議中心。(A12~A13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城陽區夏莊街道丹山社區安置房項目。
建設中的青島膠東國際機場。
建設中的海天中心。
青島地鐵11號線夜景。
【編者按】
1949~2019年,這是一個新時代的跨度。新中國成立70年來,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從一窮二白、缺吃少穿到住有所居、生態宜居,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在這樣激蕩巨變的大背景下,70年來,經過幾代青島住建人的不懈奮鬥,青島從膠州灣東岸的帶狀小城走來,一路東移、北進、西跨,從島城到灣城,迅速向一座舉世矚目的國際化大都市大踏步邁進。
時序更替,「築」夢前行。回顧70年風雨歷程,青島城市建設發展碩果纍纍。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半島都市報社聯手重磅推出青島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新中國成立70周年 青島建設成就巡禮》愛國主義百日宣傳活動。
回望70年來「青島建造」的築夢之路,一大批優秀的青島開發建設企業成長為行業巨擘,立足本地,走向海外;還有一大批優秀的外地入青開發建設企業,以匠人之心,為青島崛起添磚加瓦;青島建設成就巡禮將圍繞棚改宜居、路網建設、大型重點工程、青島地標、優秀企業成就巡禮等方面展開報導,集中展現奪目中國、驚豔世界的「青島力量」。
文/半島記者 郭振亮
圖/受訪單位提供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宜居青島,「建證」輝煌。70年來,每一寸城市新生土地,都融入了青島住建人的心血;為鑄就百年工程,青島建設工匠們悉心打造出「青島建造」這塊金字招牌;70年來,他們「建證」著一座座地標的拔地而起,「建證」著一條條道路、橋隧、地鐵、高鐵、機場的通車、運營,「建證」著破舊的村莊變商圈、荒地變黃金寶地,「建證」著青島這顆「黃海明珠」一步步成長為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
【民生】
從「蝸居」到「安居宜居」
民心工程走出「青島模式」
改革開放以前,青島老市區沿膠州灣東岸呈帶狀由南向北伸展,住宅建設處於相對無序狀態。幾輩人擠在破舊的小平房裡,一住就是幾十年,成為很多老青島兒時的回憶。
「為了迅速恢復國民經濟,1953年青島建築工程局成立;上世紀60年代,對臺西西廣場和上海支路等棚戶區進行了改造,儘可能改善歷史遺留問題。」青島市一位資深老住建人告訴記者。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藉助「住房解困工程」「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經濟適用房」等一系列重點工程,近40年來使得城市居民居住條件逐步得以改善。城區面積也由改革開放初期的建成區66平方公裡,至2016年底青島建成區面積566.4平方公裡,成為山東建成區面積最大城市。
市房地產事業發展中心住房建設處處長袁德志介紹說:「2013~2018年,青島市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22.5萬套(戶),2019年,青島市計劃啟動棚戶區改造2.8萬套(戶)。通過棚戶區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同時,也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品質,成為『宜居青島』建設的重要推動力。」
現在的青島住建,已經打響了住房保障、城市路網建設、綠色建造、主城區配套教育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城市品質改善、物業管理整治提升「七大戰役」。
市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陸傑榮介紹說:「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住房保障工作,已連續十三年將其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好的實事,截至目前,青島市累計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29萬套,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2019年,青島市計劃實施住房保障6000套(戶)。」
未來青島市還將研究、探索符合青島市實際的人才公寓建設和管理模式,試點推進市場化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等各類住房建設,逐步滿足各類人才住房需求。
【建設】
跨過膠州灣,穿越地鐵網
「城市動脈」飛向新機場
在城市版圖擴張的「進軍路線」上,作為「城市動脈」的路橋、隧道、地鐵,可以說是城市化的「行軍先鋒」。
新中國成立初期,青島城市發展空間狹小,道路和橋梁比較陳舊,市區道路僅243公裡,到1977年末市區道路長度也只有394公裡,難以承擔起全市經濟發展的重任。
以改革開放為起點,青島先後建成山東路、燕兒島路、南京路等道路,上世紀90年代,城市「三縱四橫」快速路網始見雛形,建成了青銀高速公路青島段、東西快速路(現膠寧高架路)等快速路網。跨入21世紀,瀋海高速青島段、濱海大道、青銀高速二期等重點交通工程相繼開工建設,相繼建成了膠寧高架路二期和杭鞍高架路。
2011年,膠州灣隧道、膠州灣大橋的同時通車,標誌著青島徹底結束了「青黃不接」的歷史,將膠州灣東、西、北岸三個城區緊密聯繫在一起,開啟了城市建設發展新的一頁。
除了路網建設,青島市很早就開始了地鐵的籌備建設。「我們從1987年就開始了籌建地鐵的工作,到2009年終於落地實施,地鐵3號線的開工標誌著青島地鐵開始掀起建設的高潮。」青島地鐵總工辦主任黃艦告訴記者。
2015年12月,青島地鐵3號線北段通車運營,成為青島市首條、也是山東省境內建成的首條地鐵線。緊接著,青島地鐵2號線、11號線、13號線相繼開通,青島市正式進入地鐵交通時代。未來三年,青島將每年開工一條地鐵線、每年開通一條地鐵線,到2022年,開通8條軌道交通線路,運營裡程達到330公裡。
新機場的建設牽動著整個青島的心,2015年,膠東國際機場開工建設,加快了青島邁向國際化大都市的步伐。按照目標,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將打造成為連接日韓、面向世界的東北亞國際樞紐機場。
中鐵建工集團山東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安振山介紹說:「我們早在1986年就進駐了青島,三十多年來見證並參與了青島的建設與發展。相繼參建了青島新機場、青島地鐵等青島市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同時還投資並參建了濟青高鐵、青榮城際等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
【發展】
立足本地,走向海外
「青島建造」遍布五大洲
目前,建築業已成為青島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數據顯示,1999年青島市建築業增加值42億元,2017年達到602.2億元,增長13倍。
尤其是近40年來,累計建成各類項目數萬個,府新大廈、香格裡拉大酒店、流亭機場、千禧龍花園二期、青島大劇院、西海岸醫療中心、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青島國際會展中心等標誌性建築,為市民提供了優良的工作生活空間,也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作為城市新名片的「青島第一高樓」——國信·海天中心自2014年開工建設,預計將於2020年整體竣工,屆時,這裡將成為青島新地標。
中建八局青島公司董事長李建偉說:「海天中心承載著青島一代人的記憶,如今369米的新高度依舊在續寫著新海天的傳奇。青島公司將始終如一,紮根青島,努力向更高的目標奮勇前行!」
在建築企業方面,1989年6月青島市建築企業資質就位後,全市擁有建築資質企業400家,其中一級資質企業僅3家;2017年,青島市特級資質數量實現大幅增長,中青建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興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四建設有限公司、青島一建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博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海川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電力建設第三工程有限公司7家企業成功晉升特級資質,增長比例與國內其他副省級城市同口徑相比位列首位;2018年青島新增的3家特級資質企業分別為青島億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榮泰建築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和中鐵十七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至此,青島市有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13家。
青島一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馬樹軍說:「青島一建集團有限公司發展至今已成為一家具有國家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及多項專業資質的綜合性大型施工企業,近年來參與了上合青島峰會新聞中心、新機場、世園會、寮國萬象國際會議中心、印尼KALBAR-1燃煤發電廠等重大工程項目,未來將為島城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上,青島是全省建築業最早進入國際市場的城市,從1983年青島市建築安裝工程總公司走出國門開始,歷經「借船出海」「駕船出海」「造船出海」「組抱團出海」,始終走在國內地方建築企業海外發展的前列。40年來,海外業務已遍布世界五大洲40多個國家。
青建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吳書義說:「青建集團股份公司(前身是青島市建築安裝工程總公司),作為青島建築企業『走出去』的先行者,我們在新時期創新了『青建+』發展模式,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獲得了4個境外魯班獎,分別是新加坡的碧山怡然閣、馨風閣、美登苑,緬甸的仰光蘇雷廣場綜合體。」
進入新時代,青島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積極踐行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倡議,在全國率先組織成立了「青島國際工程發展聯盟」,青島市45家企業在全球15個國家成立了辦事處,推動了建築企業集群式參與國際競爭。2018年,青島市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新承攬項目107個,新籤約合同額49.3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43.12億美元。
【宜居】
建設美麗青島打造美麗村居
讓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嚮往
隨著城市規模和工業化進程的推進,高耗能、高汙染的製造業比重開始增加,因汙水排放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開始凸顯。
由此,第一座現代化汙水處理廠——海泊河汙水處理廠的開建,掀開了青島市汙水處理發展的新篇章,隨後又建設了李村河、團島及麥島汙水處理廠。2002以後,青島市新建、擴建了多家汙水處理廠,逐步擴大城市汙水處理規模。2017年在全國大中型城市汙水處理情況考核中四個季度均名列第一,忠實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2012年大沽河的開工治理,成為青島市有史以來一項投資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的惠民工程。由此可見,青島市將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放在了一個歷史新高度。
2017年,青島市出臺「美麗青島行動」實施方案,爭取用三年時間,使青島成為「讓本地人自豪、讓外地人嚮往」的更加美麗的海濱城市。其中,青島市對排查出的14處黑臭水體全部進行了整治,並於2017年實現城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為深入推進全市美麗村居建設,目前,青島市萊西市水集街道產芝村、即墨區龍泉街道柳林村等十個村莊成為美麗村居建設試點村。龍泉街道辦事處主任刁維華告訴記者:「打造美麗村居,要改善人居環境,更要記得住鄉愁。整個美麗鄉村打造完成之後,我們的美麗龍泉也就實現了,美麗龍泉也是美麗中國的一部分。」
【品質】
46項魯班獎71項優質工程
鑄造青島住建金字招牌
近40年來,青島市建築業完成了一大批技術先進、工藝複雜、規模超大的工程,達到甚至超過了國際先進水平,如29屆奧運會青島國際帆船中心項目、德國企業中心項目、青島新機場航站樓及站前高架工程施工標段一項目、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項目等。
2018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召開。青島市建築業全力保障上合青島峰會場館建設,承建了青島國際會議中心、奧帆中心改造工程、演出平臺建設工程、八大關小禮堂裝修工程、大劇院改造工程、燕島賓館改造工程、新聞中心改造工程等重點工程項目。
中建八局第四建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可璋說:「我們紮根島城40年來,承建了上合青島峰會主會場、新機場等工程,以青島速度、青島質量助推跨越發展。下一步,我們將主動擔當社會責任,為青島市加快建設國際化大都市貢獻央企力量。」
目前,外地入青企業已經成為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的生力軍,為青島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截至2018年,全國百強地產企業已有32家入青開發,外地入青企業實力和規模均居全省之首。本地企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海爾、海信、天泰等6家本地地產企業進入全國300強。
青島市建築業貫徹「質量興市」戰略,推進「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創建工作,開展質量通病防治、精品工程創建活動,有效提高了建築質量水平。
青島市建築業協會會長、中青建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建強說:「作為一家以青島本土為起點的房建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我們在榮獲大批工程質量獎項的同時,逐步打造出了一條綜合性施工產業鏈條。同時,青島市建築業協會也將在主管部門指導下,繼續發揮平臺組織作用,為打造『青島建造』品牌貢獻新的力量。」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青島市建築企業共榮獲國家魯班獎工程46項,國家優質工程71項,在全國同類城市中領先;榮獲山東省泰山杯獎346項,在全省城市中居首。2019年力爭創建1項「魯班獎」工程,4項「國家優質工程獎」,16項「泰山杯」工程,40項「省優質結構」工程。青島市建築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青島建造」品牌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名片顯現,為「齊魯建造」和「中國建造」做出了貢獻,注入了青島元素。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