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他們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
一旦北極暖化的趨勢持續下去,數十年後人們將只能看到一個「夏季無冰的北極」。報告稱,洪水是20年來最頻發的災害,而在接下來的10年中,聯合國預計熱浪將成為最嚴重的問題。
對無數的普通人來說,北極在教科書裡,也在傳說中。據說國內已經開通了北極旅行線路,費用在20萬人民幣左右。20多萬是上海陸家嘴地區基層職員一年的收入,也是拿上海最低工資標準的職工十年的收入,更是很多剛參加工作的研究生兩年的收入。當然,20多萬也是很多高收入者一個月、一天、甚至一小時的收入。
拿「巨額財富」換取北極之旅,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為了看一看、摸一摸北極的冰,為了親眼目睹地球上稀有的北極熊、北極狐、北極馴鹿、北極麝牛、北極黃金鴴、北極鯨、北極鱈魚,為了近距離感受一下「愛斯基摩人」的生活。
北極的冰就是北極世界的命脈。
北極無冰還是北極嗎?正是因為北極有冰,才有那些在北極才能生存的稀有動物。這些可愛的動物的生活中沒有了冰,如果遷徙會「南橘北枳」,也會成為「人挪活,樹挪死」中的樹。
北極沒有了冰,愛斯基摩人還能過上教科書中描述的生活嗎?
愛斯基摩人很少吃熟肉,覺得熟肉平淡無味,所有的肉他們都生吃。常吃的肉包括了海豹、北極熊、小羚羊和馴鹿等等。
北極沒有了冰,東西伯利亞海底的甲烷,誰來壓制?雖然甲烷是一種重要的能源,雖然這樣一來我們就免去了開採的辛勞。諾大的海面,相關的收集技術成熟了嗎?如果收集疏忽,大量的、20倍溫室氣體效應威力於二氧化碳的甲烷會隨著氣流在全球的上空晃來晃去。
那時,常年的熱浪恐怕不是風扇、空調可以趕走的。這個遠景對空調等製冷企業來說似乎是巨大利好,跟當年的礦泉水企業乘著「水源大量汙染」的利好一路高歌猛進一樣。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落地踐行,礦泉水企業的發展會更平穩。空調企業的發展同樣也會經歷一樣的路徑。
假如「北極無冰、熱浪襲來」變成現實,大量的棉花產業會迎來調整,大量的羽絨服、棉襖企業將關門歇業;大量在寒冷的冬天才有旺季的火鍋店、涮羊肉牛肉的店會迅速淡出我們的視野;大量的白酒企業的營業額也會受到影響。
更重要的是,原先在這些行業討生活的人(不論是老闆、管理人員,還是普通的打工者)都將面臨著再出發。
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風雨。我不能隨波浮沉,為了我至愛的親人。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歌很美,沒人希望自己是主角。
為了北極的冰常在,我們可以:少開車,多乘公共運輸;多使用清潔能源燒飯;出門隨手關燈;……
努力賺錢,將來到北極旅行時,還能看到北緯90度附近的冰;還能看到極晝、極光;還能跟愛斯基摩人聊聊天;還能看看具有北極特色的熊、鹿、狐、牛、鯨、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