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後,北冰洋的夏天將沒有冰,這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2020-11-24 騰訊網

隨著全球變暖,北極圈內已經不再是寒冷的象徵,今年夏天更是出現了38攝氏度的高溫天氣。

雖然這種高溫可能出現在北極圈內較低緯度地區,比如俄羅斯北極地區異常的夏季熱浪,但毫無疑問,北極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冷了。

然而,北極海冰在地球的能量平衡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裡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被雪覆蓋,是地球上最明亮的自然表面,它將80%的太陽輻射反射回了太空。

而海洋卻是地球上最黑暗的自然表面,可以吸收90%的入射太陽輻射。

因此,海冰覆蓋面積的變化對地球吸收陽光的數量和升溫的速度有很大影響。

每年,北冰洋的薄層結冰形成海冰。在春天和夏天,這些海冰會再次融化,但是一些海冰會在夏天存留下來,被稱為多年冰。

多年冰比每年形成和融化的海冰更厚,更有彈性,但隨著北極氣候變暖(北極的變暖速度是其他地區的兩倍多)這種多年冰正面臨威脅。

在過去的40年裡,多年冰已經減少了大約一半。科學家們預計,在未來幾十年的某個時候,全世界將在整個夏季看到沒有冰的北冰洋。

這種變化將給全球的氣候系統帶來一些嚴重的後果!

關閉海冰工廠

海洋的熱吸收能力很強,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儲存大量的熱量。事實上,海洋表層的熱容相當於整個大氣層的熱容。

生活在海邊的人都應該經歷過,儘管內陸氣溫很低,但是依然可以在海邊享受溫暖的秋天。這就是因為海洋在夏季的時候緩慢的積累了熱量,然後在冬季的時候緩慢的釋放出來。

位於西伯利亞海岸北部的拉普捷夫海(Laptev Sea)也是如此。隨著氣溫降至零攝氏度以下,地表水開始結冰,北冰洋的這一部分通常在秋天和冬天成為製造新海冰的工廠,因為新的冰塊通過持續的海上風一直向西輸送,形成冰間湖(被冰覆蓋的開發水域)。

冰間湖的形成推動了這一過程,冰間湖通過與較冷的大氣交換熱量,充當新的海冰產生引擎,使更多水凍結。

但如果一開始就沒有海冰,冰間湖就無法形成,整個過程就會停止。

圖為:拉普捷夫海位於西伯利亞北部沿海地區

拉普捷夫海的海冰在2020年達到了歷史最低點,直到10月都沒有新的海冰出現,這比衛星記錄中的任何一年都要晚。

橫跨西伯利亞的異常夏季熱浪將導致附近海洋的熱量累積,這是推遲海冰形成的原因。

在20世紀80年代,多達60萬平方公裡的多年冰層覆蓋了拉普捷夫海的大約三分之二水域。而到了2020年,這裡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冰了,更沒有任何多年冰。

整個北冰洋在未來正走向無冰狀態,即冰層覆蓋面積小於100萬平方公裡。與40年前的約 800萬平方公裡相比,這一數字下降十分明顯。

如果我們不從現在開始就做點什麼的話,或許北冰洋無冰狀態很快就會出現。

最後

迅速變化的北極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永凍層的融化釋放出甲烷,這也是一種溫室氣體,如果持續融化,20年後它的排放量將是二氧化碳的84倍。

與此同時,目前北半球最大的冰原——格陵蘭冰原也在融化,它對海平面的上升貢獻超過了其他任何來源,如果全部融化,這裡的冰就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7.4米。

很多人認為全球變暖還遙不可及,其實它已經即將失控,變暖速度更快的北極就是一個例子!

相關焦點

  • 未來幾十年內或現「夏季無冰的北冰洋」
    據新華社電 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德國「北極星」號科考船10月12日抵達德國不萊梅港。船上研究人員帶來「北冰洋正在死去」的「噩耗」。法新社報導,「北極星」號在遍布浮冰的北冰洋漂泊389天,收集氣候變化影響北極的重要數據。考察隊負責人馬庫斯·雷克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船上研究人員親眼目睹全球變暖對北極海冰產生的惡劣影響。他說:「北冰洋正在死去。」
  • 被困北極389天的德國科考隊推測:北冰洋幾十年後夏季或將無冰
    據雅虎新聞10月12日消息,正在執行全球最艱巨北極科考任務的研究人員12日返回德國,帶回了北冰洋正在消亡的毀滅性證據。德國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The German Alfred Wegener Institute)的「極星號」(Polarstern)破冰船被困在北極冰中,漂流了389天後返回不萊梅港,這段經歷使得考察隊中的科學家們能夠收集到關於全球變暖對該地區影響的重要信息
  • 白令海冬季幾十年後無冰
    白令海海灣 圖片來源:Karakol一項關於白令海近千年變化的研究顯示,目前白令海的冬季海冰範圍為過去5500年來最小,且很快就會完全消失。「白令海冬季海冰已基本陷入完全消失的境地。」美國地質調查局的Miriam Jones說。
  • 格陵蘭島2019融冰速度翻倍,沒有冰的北冰洋即將到來
    最新研究指出,格陵蘭2019年破融冰紀錄,流失5320億噸的冰量,7月份流失了一半。在03年至16年間,格陵蘭冰層平均每年融化2550億噸冰,今年直接翻倍。北極的夏季海冰最早2035年可能完全消失,北冰洋將迎來無冰的夏天。《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這個預測。
  • 北極科考人員:北冰洋正在死去
    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德國「北極星」號科考船12日抵達德國不萊梅港。船上研究人員帶來「北冰洋正在死去」的「噩耗」。法新社報導,「北極星」號在遍布浮冰的北冰洋漂泊389天,收集氣候變化影響北極的重要數據。考察隊負責人馬庫斯·雷克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船上研究人員親眼目睹全球變暖對北極海冰產生的惡劣影響。他說:「北冰洋正在死去。」
  • 北冰洋如果沒有冰了,會怎樣?可能放出什麼病毒?
    而世界上主要產糧地區是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高緯度地區的耕地面積有限,因此高緯度地區所增加的糧食產量遠遠不能補償其他地區糧食的減產。貳、北冰洋如果沒有冰了,會怎樣?段偉,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  你能想像沒有冰的北冰洋嗎?
  • 北極的冰在2050年之前會在夏天完全消失嗎
    到了夏季,冰堆會退縮,因為溫暖的溫度造成冬季形成的冰解凍,使它們退回海洋。在人為的氣候變遷時代,這永恆不變的循環被打亂了。幾十年來,北極海冰的總體覆蓋率一直在下降,每年的增長幅度變得更小,而融化幅度變得更大。儘管如此,北極仍然一如既往地保持凍結,即使在夏天也被海冰覆蓋, 但這可能無法再持續太久了。
  • 視野|北冰洋如果沒有冰了,會怎樣?可能放出什麼病毒?
    全球氣候變暖將使世界主要糧食帶向極地擴展,並且擴展的速度是年平均氣溫每提高1℃,地球中緯度地區的農作物等將向兩極推進150公裡左右,會使較為寒冷的高緯度地區的農作物生長期延長,產量相應增加。而世界上主要產糧地區是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高緯度地區的耕地面積有限,因此高緯度地區所增加的糧食產量遠遠不能補償其他地區糧食的減產。貳北冰洋如果沒有冰了,會怎樣?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科學家:北冰洋海冰正加速消失
    南極有南極洲,而北極有北冰洋。四大洋之一,雖然是四大洋裡面最小的一個,但因為北冰洋有厚厚的冰層,所以,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儲存地之一。他們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
  • 溫故|1951年的夏天,北京人就喝上了「北冰洋」
    但幾十年前,在北京一到夏天,就是「北冰洋」一統天下的局面。「北冰洋」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6年誕生的北平製冰廠,1951年開始生產汽水,並正式註冊「北冰洋」商標,著名的「雪山白熊」商標圖案面世。1963年5月25日,《北京日報》2版上世紀90年代北冰洋汽水生產線。
  • 北極航道意味著什麼
    航程縮短意味著什麼?海上運輸所消耗的原油是海運成本的最大因素。北冰洋理論上還有一條穿越北極點航線:從白令海峽出發,不走俄羅斯或北美沿岸,直接穿過北冰洋中心區域到達格陵蘭海或挪威海。這些航線對於今天的世界意味著什麼?世界發達國家大多處於北緯30度以北地區,這個地帶生產了當今世界80%的工業產品,佔據70%的國際貿易。
  • 北冰洋或將逐漸消失?全球變暖形勢嚴峻,人類該怎麼辦?
    導語:北冰洋或將逐漸消失?全球變暖形勢嚴峻,人類該怎麼辦?我們所知道的北極冰川在融化,南極冰川也在融化,它們的融化意味著什麼呢?目前全球變暖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很多國家也加入了應對溫室效應的陣營,比如減少煤炭的使用,改用新能源供暖,但是還是有很多的地方對這種溫室效應不理睬,覺得這種事情與自己無關,但是你知道,如果環境持續升溫,那麼我們所見到的北冰洋將在未來幾十年的時間裡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人類也將面對新一輪的挑戰。
  • 北極什麼時候出現第一個無冰的夏天?科學家作出了最悲觀的預測
    探險隊負責人馬庫斯·雷克斯(Markus Rex)表示:「如果北極地區的變暖趨勢持續下去,在幾十年內,我們將在夏季擁有無冰的北極。」  而科考隊的科考結果得到了位於科羅拉多博爾德大學的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衛星數據的支撐,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2020年北極海冰面積已達到有記錄以來的夏季第二低。
  • 一項科學模擬表明,到2050年,北極夏季的海冰將完全消失
    近幾十年來,北極海冰的總體覆蓋率一直在下降,每年的增長幅度較小,而後退幅度更大。雖然北極仍然一如既往地保持凍結,即使在夏天也被海冰覆蓋,但這種情況可能不會持續太久。一項針對多種氣候模式的最新分析預測,北冰洋將在數十年之內甚至在本世紀中葉之前的夏季變得無冰,這一驚人的預測結果甚至還是按最好的情況來判斷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全球變暖的持續攻勢下,北冰洋或將逐步消失,人類如何面對?
    溫室效應影響下全球氣溫逐漸升高,這貌似已經成為老生常談的問題,但世界上仍有很多國家對這方面不夠重視。據法新社報導,結束了一年北極科考工作的科學家團隊給出結論,因為溫室效應的影響,氣候條件如果一直不改善,那麼未來幾十年內北冰洋的冰或將全部融化。
  • 北冰洋已走到盡頭?2050年夏季海冰完全消失,自然周期被打破!
    研究人員通過多種氣候模型的分析發現,北冰洋將在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之前呈無冰狀態,屆時北極夏季海冰將全部消失。美國極地地球物理學家Dirk Notz發表公開言論稱,就算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大幅度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使全球變暖的漲幅保持在2℃以下,也無力改變這一悲痛的事實。如今,北極自然演化周期已經被打破......
  • 北冰洋已走到「盡頭」?2050年夏季海冰完全消失,自然周期被打破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研究人員通過多種氣候模型的分析發現,北冰洋將在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之前呈無冰狀態,屆時北極夏季海冰將全部消失。但是近些年來由於人類的各種工業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使原本恆定周期的北冰洋變得不規律起來。幾十年來,北極海冰的總體覆蓋率一直在下降,每年的增長幅度本來就很小,如今後退的幅度變得更大。雖然北極冬季海水依然會保持凍結狀態,但是持續時間卻越來越短。為了更加精確地掌握北極海冰消失的時間,Notz和他的團隊研究了數十種不同的氣候模型,這些模型模擬了未來時間內北極海冰的各種演變階段。
  • 最大科考團歸來發警告:北冰洋未來將無冰可尋
    外媒稱,參加世界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行動的研究人員12日返回德國,帶回了關於北冰洋海冰正在消亡的令人痛心的證據,以及對於短短幾十年後北冰洋夏天將無冰可尋的警告。據法新社10月12日報導,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的「北極星」號科考船在北冰洋的茫茫冰海漂流了389天後,回到了德國不萊梅港。
  • 這個科考團帶回了北冰洋正在「死亡」的證據
    當地時間12日,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團「馬賽克」結束逾一年的探險之旅返回德國不萊梅港,帶回北冰洋正在「死亡」的毀滅性證據,以及僅幾十年後就將出現無冰夏季的警告。去年9月20日,科考團從挪威特羅姆瑟出發,研究人員在低至零下42.3攝氏度的溫度下,收集了大氣、海冰、海洋等多項數據,並帶回1000多份冰塊樣本,以協助評估氣候變化對北極地區和整個世界造成的影響。雷克斯12日表示,不需要任何測量儀器,科考團親眼目睹了北冰洋正在「消亡」,且海冰融化的速度遠超預期。
  • 外媒:世界最大北極科考團帶回「北冰洋正在死亡」證據
    據法新社柏林消息,世界最大北極科考團將於當地時間周一返回德國不萊梅港,帶回北冰洋正在「死亡」的毀滅性證據,以及僅幾十年後就將出現無冰夏季的警告。報導稱,科考團由來自20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組成,乘坐破冰船在冰海中漂流了389天,從而收集到關於北極地區受到全球變暖影響的重要信息。該地區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