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強國邁出最重要一步!首顆軍用衛星發射,有助於製造洲際飛彈

2021-01-13 騰訊網

據伊朗官方媒體塔斯尼木通訊社報導,伊朗「信使」三號運載火箭於當地時間4月22日中午成功將首顆軍用衛星「光明號」,送入預定軌道,該顆衛星是伊朗成功發射的首顆軍用衛星。同日14時,《德黑蘭時報》發布觀測報導證實這一消息的真實性,這意味著該顆軍用衛星已經正式開始工作。

據伊朗官方發言人稱,本次伊朗發射的軍用衛星只是為了「國家安全用途」,但有相關專家稱,不管這伊方發射的這顆軍事衛星是偵查衛星、導航衛星或是通信衛星都和「國家安全」沒有太大關係。

而唯一有防禦作用的軍用衛星是預警衛星,但需要完整的防禦系統來匹配,伊朗國內當前並沒有部署預警系統的能力,所以伊朗發射的這顆軍用衛星為「安全衛星」的可能性極低。

儘管伊朗一再宣稱並無擁有核武器的意願,但西方國家對發射衛星此舉產生了高度警惕。上世紀50年代,蘇聯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伴侶1號」的火箭助推器,成功變為世界上第一枚洲際飛彈P-7的動力系統。自此後各國研製洲際飛彈,除了動力裝置,還必須基於軍用衛星提供的導航精度、飛彈航向控制、遙感技術等。所以伊朗發射軍用衛星成功無疑代表了其已經掌握了建造洲際飛彈所必須的前提,且有能力完成獨立建造。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月伊朗曾嘗試發射過首顆軍用衛星,但由於官方宣稱的「內部人為原因」而發射失敗,衛星並未進入預定軌道。

美國方面,在晚上22時,美國空軍專門網站space-track.org發布消息確認在426-444公裡的國際標識太空軌道上發現了新目標,美國對此做出強烈反應。國務卿蓬佩奧立即發表簡短的聲明:「伊朗必須對自己所作所為負責」;五角大樓發言人認為,德黑蘭的洲際彈道飛彈已經提上日程,必須日夜監視。美國其他相關專家稱伊朗在敏感時期的作為令兩國關係更為緊張,是「不利於和平」的。

繼美國之後,北約組織的德國外交部發言人警告稱,該火箭項目已經嚴重影響到地區和平,加劇了中東的不穩定,而為了歐洲長期安全考慮,這絕對是不可接受的;鄰國以色列立刻發言聲稱,伊朗已經在研究先進飛彈,以色列國家安全遭受到嚴重威脅。

外界分析,伊朗在最近時期此舉目的很明確,針對最近美國在伊朗國內實行的霸權主義,擁有可以反制美國的手段是必要之舉;發展洲際飛彈不但可以令美國有所畏懼,更能在主權遭受嚴重侵略時進行可能的報復。

也有不樂觀的評論認為,發射軍用衛星到製造飛彈的周期非常漫長,根據美國國務卿的激烈反應,伊朗不太可能有時間可以撐到洲際飛彈製作完成。且根據冷戰時期美國對「古巴危機」的激烈態度,自身絕對不可能任由受到飛彈威脅。所以有專家稱此舉會令美國感受到「不安全感」加快報復手段甚至發動戰爭摧毀伊朗經濟。

此外,據信美國已經在加州成立了一支專門監測地球外太空軌道物體的18太空軍中隊,負責探測識別和監視一切近地範圍內的人造衛星,並在「有必要」的時候摧毀一切近地軌道的運動物體。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為打造洲際飛彈做準備!亞洲強國首顆軍用衛星升空,對美國是警告
    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報導,近日伊朗已成功將首顆國產軍事衛星發射入軌。這顆名為「努爾」(光明)的軍事衛星由「使者」二級運載火箭發射進入距離地面425公裡的軌道。客觀上說,在大部分人並不太了解伊朗本次衛星發射意義的情況下,我們有必要借用俄聯邦軍事工業委員會聯合會下設的專家委員會成員維克託穆拉霍夫斯基近日向衛星通訊社所做出的解釋,他說,首顆軍用衛星的發射說明伊朗在飛彈技術領域已獲得重大突破,未來德黑蘭很有可能藉助該技術建造出本國的洲際彈道飛彈。 穆拉霍夫斯基指出,本次發射對伊朗來說,收穫並不僅限於軍事衛星,而關鍵在於它的載體技術。
  • 日本邁出重要一步,向越南出口雷達衛星,終於破航天出口零的記錄
    日本在航天領域的成就也不低,也算是主要的航空大國之一,也許唯一的遺憾是日本在航天市場中地位低下,直到2019年時,日本才算獲得一個好消息,日本製造的衛星終於出口了,越南決定要引進日本衛星,還可以由日本火箭負責發射升空,也算拿下了一份利潤非常豐厚的合同。僅衛星就價值約200億日元,合1.9億美元,如果把發射等工作算上,那麼總合同金額達到約500億日元,合4.7億美元。
  • 【2018年】「虹雲工程」首顆衛星發射
    2018年2月22日 「虹雲工程」首星成功發射打造中國天基網際網路 2018年2月22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虹雲工程」首顆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實質性一步
  • 中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將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電科大發射的這顆衛星雖不是謠傳的6G,但確是尖端領域重要一步!
    在上周末的11月6日11時19分, 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將數顆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其中一顆衛星是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北京微納星空公司聯合研製的,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號」,也稱為「天雁05」號,在發射之後引起了輿論的關注。
  • 西昌航天衛星發射中心!您了解多少?
    自1984年1月發射中國第一顆通信衛星以來,到2013年底已發射中國國內外衛星82次,為祖國爭得了榮譽。1990年4月7日,該中心成功發射了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西昌優越條件頗多:海拔高、緯度低;地形隱蔽,地質結構堅實;水源豐富穩定;交通和通訊條件理想。
  • 四川成都國星宇航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雙核AI商業衛星
    四川成都國星宇航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雙核AI商業衛星 原標題:   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7日電(記者 段正陽)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星宇航)設計研製的「鬥魚-666號」(TFSTAR)、「新疆交通-01號」(TY3-01)等三顆衛星於當日12時12分搭載長徵二號丁型運載火箭成功升空並實現星箭分離
  • 美國朝著未來的太空軍用網絡邁出了一大步
    ,興建衛星網際網路,預計2021年底,就可以讓全球用上無死角網際網路了,但是諸位可能有所不知,美軍也在營造一種太空網絡,並邁出了一大步,這種軍用網絡到底是什麼,將來又有什麼作用呢,本篇帶大家了解一番。根據新合同,這兩家位於科羅拉多州的公司將各自製造10顆相對較小的衛星(每顆衛星的重量可能在100至200千克之間),這些衛星將最晚於2022年9月發射。在距離地球表面約1000公裡處成長為幾百顆衛星的星座。
  • 中國北鬥邁出走向全球「關鍵一步」——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
    vid=548500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  題:中國北鬥邁出走向全球「關鍵一步」——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  李國利、樊永強、張文科  19日凌晨,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
  • 國內首顆金融機構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中證網訊(記者 齊金釗)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據介紹,「平安1號」的成功發射,是平安銀行布局天基物聯網,進一步部署星雲物聯網平臺邁出重要的一步,作為平安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平安1號」正式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
  • 印度首顆天眼衛星開機,時刻監視鄰國軍隊
    繼5天前首次成功試射反衛星飛彈後,印度又向太空大國邁出關鍵一步!據《印度斯坦時報》網站4月1日報導,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當天成功將該國首顆電子偵察衛星EMISAT(俗稱「天眼」)送入預定軌道,連同發射的還有來自美國、瑞士、立陶宛和西班牙的28顆微衛星和納米衛星。
  • 9點16分,快舟一號甲發射成功,我國在物聯網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就在5月12日9點16分傳出一個好消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以及02星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已經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意味著發射本次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一對纏繞的光子將被拆散,從太空發射到地面,開啟人類保密通信的新歷史。絕對保密的通信依靠量子糾纏,也就是愛因斯坦說的「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來工作——兩顆光子無論相距多遠,總是「心靈感應」:一個變化,另一個就保持同步。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製的空間高速相干雷射通信載荷搭載量子衛星發射升空,將開展衛星與新疆、北京地面站之間的高速相干雷射通信技術驗證。
  • 外媒:中國發射新軍用通信衛星 將重啟載人航天
    芬蘭「環球時代」網站12月10日文章稱,中國當天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中星1C」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該系列衛星中的第二顆,有助於提供高質量的話音、數據、廣播電視傳輸業務,為中國軍方提供安全的聲頻及數據通信。當天0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重5200千克的「中星1C」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
  • 「撥雲瞰海顯身手」:海洋二號C星發射邁出三星組網關鍵一步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電 題:「撥雲瞰海顯身手」:海洋二號C星發射邁出三星組網關鍵一步作者 郭超凱9月21日13時40分,海洋二號C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為後續海洋二號B星、C星和D星三星組網邁出關鍵一步。
  • 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升空 10年後百姓受益
    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一顆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命名的墨子號衛星成為浩瀚宇宙中的新成員,開啟為期兩年的太空科學旅程。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昨日凌晨1時40分04秒,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墨子號承載著在國際上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09:00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精彩視頻 更多>> 現在...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 中國首個「商業遙感衛星」吉林一號發射成功
    近日,我國首顆商用遙感衛星成功發射。這顆備受矚目的「星星」都具備哪些功能?它的升空具有什麼意義?在實現人們「飛天夢」的同時,它又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便利呢?7日中午,我國成功將首個商業遙感衛星「吉林一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在航天遙感技術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成功發射 帶你了解神奇的量子世界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科學家在量子衛星上搭載了自主研發的「四種武器」: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量子糾纏源和量子試驗控制與處理機。
  • 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原標題: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8月16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