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0年至2022年——風電產業將逐步擺脫補貼依賴

2021-01-09 環球網

隨著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發展,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加上水電裝機容量已佔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70%。同時,我國風電還有很大的消納潛力和發展空間。風電需要找出一個新的發展模式,在新能源當中分類型、分領域、分區域逐步退出補貼,到2020年至2022年,基本實現風電不依賴補貼發展

近10年來,我國能源轉型進程不斷加快,風電產業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未來如何發展備受關注。在日前召開的「2017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風電在新能源中需要率先擺脫補貼依賴,必須儘快把成本、價格降下來,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成本有望降至最低

今年,大會參會和參展人次將達3.6萬,展館面積擴大到5.5萬平方米,共有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650家企業參展,覆蓋了風能開發和利用的完整產業鏈條。「作為行業發展的晴雨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成為全球三大頂級風能展會之一。」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任姚興佳說。

隨著風電產業高速發展,中國風電成為全球風電無可爭議的領跑者。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只有1200萬千瓦左右,上網發電量僅為120多億千瓦時,在全部發電量中的佔比幾乎忽略不計。到2016年底,我國風電裝機規模已達1.69億千瓦,發電量為2410億千瓦時,佔全部發電量的4%,電力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同時,業內培育出了一條完善健全的產業鏈,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走在世界前列。我國風電設備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風電在拉動投資、帶動就業等方面的效益日益顯現。

「過去的風電葉輪直徑為80米左右,現在達到了110米左右;風電塔筒的高度也從過去的80米發展到120米甚至140米。機組進步使得風電發電能力迅速提高,現在的發電量比5年前提高了20%左右,直接降低了每千瓦時電的成本。」梁志鵬說,風電過去被認為是一種昂貴的能源,但現在在很多地方已經是價格最低的一種新能源。風電成本還在進一步降低,將成為成本最低的新能源,未來甚至可能成為成本最低的能源。

率先擺脫補貼依賴

當前,風電產業發展尚面臨著很多挑戰,首當其衝就是限電問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近幾年每年新增裝機量佔到全球新增裝機總容量的40%左右。中國最早開發風電是在風能資源最好的「三北」地區,這些地方的風電總體裝機規模已達到比較高的水平,同時限電比例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在風電發電量佔到電力消費總量超過10%的國家中沒有中國,中國的這一比例只有4%。這說明中國風電發展是遠遠不夠的,還有很大的消納潛力和發展空間。」梁志鵬說。

另一大挑戰是風電價格較高。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加上水電裝機容量已佔全部新增裝機容量的70%。梁志鵬認為:「如果風電不能降低價格,嚴重依賴社會補貼,是不合理的。」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抓緊解決機制和技術問題,優先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有效緩解棄水、棄風、棄光狀況。「這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把解決可再生能源利用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目前該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相信到2020年,棄風、棄水、棄光問題都將會得到基本解決。」梁志鵬透露。

「經過10多年的發展,風電需要找出一個新的發展模式,在新能源當中分類型、分領域、分區域逐步退出補貼,到2020年至2022年,基本實現風電不依賴補貼發展。」梁志鵬說。

分布式風電將成風口

近年來,由於棄光、政策等問題,光伏開發從西部轉向更靠近負荷中心的中東部地區,分布式市場的開啟給光伏行業帶來了新的生機。作為遭遇同樣發展瓶頸的風電,下一個十年的方向又在哪裡?

「對於未來的風電市場,我認為機會在中東部區域。」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海波說,過去認為四五米的風沒有商業開發價值,現在卻發現並非資源不夠,可能只是技術沒達到。德國國土面積不大,風電裝機規模卻高達5000萬千瓦左右。我國80%的國土面積都具備豐富的風能資源。

遠景能源副總裁田慶軍則表示,中國有接近70萬個行政村,如果30萬個行政村採用分布式能源,市場空間將非常大。所以,未來東部的低風速加分布式一定是非常廣闊的藍海市場。

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滿昌同樣看好分布式風電發展。他認為,目前市場、資金、資源這三個要素條件都已具備。首先,分布式最靠近用電負荷;其次,5米左右的中低速風資源有10億千瓦;最後,小規模風電開發降低了社會資金門檻。

「歐洲風電的發展最早是以分布式為主,但是中國走了一條集中式風電為主率先發展的道路,現在是加快發展分布式風電的時候了。」梁志鵬說,分布式風電在中國發展比較難,首先是土地條件制約,其次是在接入電網方面有困難,再有就是我們還不習慣管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提供相關公共服務。所以,最近的重要任務就是完善有關政策和政府服務,使分布式風電獲得良好的發展環境。

相關焦點

  • 發改委:2021年開始新核准陸上風電項目國家不再補貼
    5月24日,發改委發布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2018年底之前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 風電產業後補貼時代 江蘇如何「馭風」前行
    6月8日「世界海洋日」當天,2020中國(南通)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大會在如東召開,總投資超750億元的24個項目籤約。儘管國內風電產業即將進入「無補貼時代」,但未來5年全球風電產業將迎來黃金髮展期也是業內共識。當此「窗口期」,海上風電大省江蘇如何拉長產業鏈、壯大產業集群,實現「馭風」前行?
  • 預計到2022年,中國自動化市場規模將達到2085億元
    打開APP 預計到2022年,中國自動化市場規模將達到2085億元 佚名 發表於 2020-11-17 16:40:15 隨著《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戰略目標的逐步實現,作為智能製造裝備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工業自動化控制行業有望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20世紀80年代後行業迅速發展 工業自動化技術是一種運用控制理論、儀器儀表理論、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對工業生產過程實現檢測、控制、優化、調度、管理和決策,達到增加產量、提高質量、降低消耗、確保安全等目的的綜合性技術。
  • 海上風電「2022關口」!江蘇平均造價上漲了1000-2000元/kW
    風能資源富裕地區皆鄰近沿海經濟發達的電力消費中心,是我國發展海上風電最大的優勢,因此雖起步較晚,但近年來迅速躋身世界最前列,迄今江蘇省規模居全國之首。然而,「狂飆突進」之後,這一產業將要面對的卻是頗為嚴峻的「2022關口」。此關從何而來?如何「闖關」,從產業大國走向產業強國?8月10日,江蘇鹽城射陽港,海闊雲淡。1臺4兆瓦主機、6隻葉片裝船出海,運至射陽南區H2風電場。
  • 風力發電:到2060年開發30億風電?風電還能不能追?
    國內:從短期來看,今年是陸上風電的搶裝年,而明年是海上風電的搶裝年。那麼從整體來看,今年應該是風電裝機的高點,明年和後年預計將出現風電行業裝機量下滑的現象。 今年國內風電裝機量預計在40GW,併網35GW;而2021年裝機量接近30GW,其中海上風電裝機量5GW;2022年裝機量在23~25GW左右。而從2022年裝機量進入周期低點後,預計將逐步恢復長期穩定增長,長期增速可能在6~8%左右。
  • 2021年中國風電裝機行業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海上風電份額逐步...
    風電併網發展現狀:裝機容量穩步提升風力發電是指利用風力發電機組直接將風能轉化為電能的發電方式。在風能的各種利用形式中,風力發電是風能利用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技術最成熟、最具有規模化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之一。隨著近年來對環境的整治力度加大,我國逐漸從煤炭發電轉向環保的風力發電,風力發電量逐年增長,如今已成為風能利用的主要形式。
  • 2020年我國光伏產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如何?
    (二)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2020年是我國光伏發電由補貼依賴進入平價的關鍵一年。對於光伏發電項目的管理模式仍將採用平價項目優先、對需要國家補貼的項目實施競價的管理模式。因為是有國家補貼的最後一年,企業項目建設積極性會明顯提高,還有可能出現搶裝。
  • 2020年可再生能源補貼共50億 其中光伏補貼15億
    2020年可再生能源補貼共50億,其中光伏補貼15億2020年可再生能源補貼50億,其中光伏補貼共計15億,而2022年新增海上風電項目不再納入中央財政補貼。1月23日,有關部門接連出臺文件,定調2020年可再生能源項目風向。
  • 零補貼時代臨近 能源局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範工作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到2020年,風電裝機將達到2億千瓦,風電與煤電上網電價相當。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彭澎分析稱,為實現2020年目標,該《通知》意在先提前兩至三年對平價上網各方麵條件進行摸底,來論證在沒有其他任何政策支持下,風電如何才能實現平價上網。
  • 分散式風電啟動發展元年 核准、併網預計將加速
    2018年4月,國家能源局下發《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年)徵求意見稿》,文件明確2018棄光率低於5%、棄風率低於12%;2019棄光率低於5%,棄風率力爭8%左右;2020年棄光低於5%,棄風5%左右。  分散式風電起跑,核准、併網預計將加速  分散式風電將迎來快速的發展,主要原因有三。
  • 兩部門: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將拉動投資總額約2200億元
    中國網財經8月5日訊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公布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對《通知》的解讀中提到,初步測算,擬公布的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將拉動投資總額約2200億元。
  • 2016年風電行業市場情況回顧及發展趨勢分析
    從國內自身狀況來看,風電市場經過2015年大跨步式的發展,產能達到3000萬kW以上。全球風電的產業格局正經歷一個調整、重構、再建設的關鍵節點,而中國的風電產業實現了接連突破,成為世界清潔能源的奇蹟。但海上風電比重過低,也成為制約我國風電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障礙之一。
  • 不同地區海上風電項目造價及成本構成!
    這就意味著在所謂的平價時代,海上風電的所需達成的目標不僅僅是達到此前「煤電上網電價」,而是要與,目前已經具備平價能力的陸上風電、集中式光伏乃至特高壓傳輸而來的電源,以及更為廉價的分布式光伏來競爭。顯然,步入純市場競爭階段,如何擺脫補貼依賴,實現單位造價成本逐步下降,成為當前海上風電面臨的最大挑戰。
  • 風電行業賺錢周期,來了!
    行情來源:富途退補帶來搶裝,多家上市業績翻倍2019年5月2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了風電補貼的最後時間: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仍未
  • 2016-2022年中國海上風力發電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
    「十三五」是我國海上風電打基礎的關鍵時期,我國通過建設一批海上風電項目,爭取實現技術逐步成熟、管理逐步規範、政策逐步到位,為今後海上風電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預計到**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規模有望達到500萬千瓦;到**年,海上風電裝機將達到3000萬千瓦。
  • 發改委:2021年新核准陸上風電項目國家不再補貼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發布《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一至四類地區今年風電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34元、0.39元、0.43元、0.52元,明年每千瓦時分別再降0.05元。而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 2018-2022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行業預測分析
    《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生物質能發展規劃目標為:到2020年,生物質能基本實現商業化和規模化利用。生物質能年利用量約5,800萬噸標準煤。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500萬千瓦,年發電量900億千瓦時,其中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700萬千瓦,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750萬千瓦,沼氣發電50萬千瓦;生物天然氣年利用量80億立方米;生物液體燃料年利用量600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3,000萬噸。  據估算,到2020年,生物質能產業新增投資約1,960億元。
  • 解讀|財政部解讀可再生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可獲哪些補貼?
    2020年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如何確定?答:自2020年起,所有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均採取「以收定支」方式確定。根據基金徵收情況和用電量增長等因素,預計2020年新增補貼資金額度為50億元,可用於支持新增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項目。
  • 全球風電變流器2016年市場規模預測
    2011年全球風電變流器市場將近80%的營業收入來自陸地風電項目,但由於美國風能市場預期下滑以及海上風電產業的發展,上述比例到2016年預計將下降到70%以下。 ims分析師jaredkearby表示:「由於2011年美國佔全球風電變流器市場約20%,因此美國ptc政策到期加強了風電產業向海上轉移的趨勢。」
  • 中國風電行業將維持較高景氣 六股布局良機
    安信證券:2021年中國風電行業將維持較高景氣 估值有望得到修復安信證券指出,此前市場預期由於行業進入平價,「十四五」期間國內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可能回落至20-30GW,市場預期悲觀壓制風電板塊估值。從短期來看,考慮疫情影響,預計部分風電併網時間將順延至2021年,疊加海上、分散式、平價、通道項目,我們認為2021年中國風電行業將維持較高景氣,預計2021年國內新增裝機在30GW左右,重點推薦金風科技、明陽智能、天順風能、中材科技、日月股份、金雷股份等,建議重點關注大金重工、東方電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