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科學—大革命,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十七位科學家排行榜。

2020-10-11 英雄故事匯

第二次科學—大革命,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十七位科學家排行榜。

1:愛因斯坦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學說的創立者,提出E=MC2質能方程式,時空彎曲,因發現光電效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普朗克

量子論的先驅,發現能量量子化從而對物理學的又一次飛躍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1918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3:洛倫茲

近代卓越的理論物理學家、數學家,經典電子論的創立者。

他填補了經典電磁場理論與相對論之間的鴻溝,是經典物理和近代物理間的一位承上啟下式的科學巨擘,是第一代理論物理學家的領袖。

4:玻爾

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他還是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5:狄拉克

他給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費米子的物理行為,並且預測了反物質的存在。

1933年,因為「發現了在原子理論裡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薛丁格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狄拉克和埃爾溫·薛丁格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6:海森堡

量子力學的主要創始人,哥本哈根學派的代表人物,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量子力學是整個科學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他的《量子論的物理學基礎》是量子力學領域的一部經典著作。

7:薛丁格

在德布羅意物質波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了波動力學。由他所建立的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中描述微觀粒子運動狀態的基本定律,它在量子力學中的地位大致相似於牛頓運動定律在經典力學中的地位。提出薛丁格貓思想實驗,試圖證明量子力學在宏觀條件下的不完備性。亦研究有關熱學的統計理論問題。

8:德布羅意

光的波動和粒子兩重性被發現後,許多著名的物理學家感到困擾。年輕的德布羅意卻由此得到啟發,大膽地把這兩重性推廣到物質客體上去,提出了德布羅意波(相波)理論。這一理論以後為薛定愕接受而導致了波動力學的建立。並且把愛因斯坦關於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加以擴展。他認為實物粒子如電子也具有物質周期過程的頻率,伴隨物體的運動也有由相位來定義的相波即德布羅意波,後來薛定愕解釋波函數的物理意義時稱為「物質波」。

9:居裡夫人

居裡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

10:康普頓

「康普頓效應」的發現者,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康普頓曾參與曼哈頓計劃,任芝加哥大學冶金實驗室主任,1942年12月與恩利克·費米等人協作建立起了人類第一臺核反應堆「芝加哥一號堆。

11:郎之萬

主要貢獻有朗之萬動力學及朗之萬方程。

12:小布拉格

勞倫斯·布拉格和他父親在1915年發表了著名的論文後又合寫了許多關於晶體結構的科學論文:《結晶狀態》,《電學》,《礦物的原子結構》。

勞倫斯·布拉格應用X射線分析蛋白質分子的結構,這項工作先是在劍橋大學的卡文迪什實驗室進行,後來他在皇家研究所戴維-法拉第實驗室時繼續了這項研究。這項研究獲得了巨大成功,第一次確定了生命物質極其複雜的分子結構。

13:泡利

2× 2泡利矩陣作為自旋操作符號的基礎,由此解決了非相對論自旋的理論。

泡利不相容原理(Pauli’s exclusion principle 又稱泡利原理、不相容原理):在原子的同一軌道中不能容納運動狀態完全相同的電子。一個原子中不可能有電子層、電子亞層、電子云伸展方向和自旋方向完全相同的兩個電子。

14:波恩

波恩在物理學中的主要成就是創立矩陣力學和對薛丁格的波函數作出統計解釋。因量子力學方面的基本研究,特別是因波函數的統計解釋,和Bothe分享了1954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15:德拜

1.發現了原子比熱與溫度間關係的規律,對熱力學第三定律起了重要作用。

2.提出了"德拜比熱式",奠定了電解質偶極理論。

3.1916年與謝勒合作,提出了用X射線粉末照相測定晶體結構的方法。

4.提出了強電解質溶液的離子互吸理論,即德拜-休克爾理論。還建立了德拜-休克爾-翁薩格電導理論。

5.提出了分子偶極矩概念及其測定方法,偶極矩單位就用德拜的名字命名的。

6. 通過對偶極矩、X射線和氣體中電子的衍射的研究來了解分子結構,獲1936年諾貝爾化學獎。

16:郎繆爾

朗繆爾推進了物理和化學的一些領域,發明了充氣的白熾燈、氫焊接技術,而他因也為在表面化學上的工作被授予1932年諾貝爾化學獎。

17:理查森

證實,從受熱金屬線放射出來的電子,其電流量與金屬線的溫度成指數關係。這關係的數學形式類似阿瑞尼斯方程。理查森在光電效應、迴轉磁效應 (gyromagnetic effect) 、化學反應的電子發射、軟 x-射線、氫元素髮射光譜等,物理學領域貢獻。

這十七位科學家,以他們的智慧,打開了自然的奧秘,推進了人類文明發展,科技迎來大飛躍,奠定了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

相關焦點

  • 疫病影響人類文明進程
    《記疫》一書講述了疫病與自然、人類歷史的關係,並通過生動、翔實的事例和數據,記錄了世界歷史上數次大疫病的故事,以及疫病對歷史進程、人類文明的影響,進而在一次次生死之間體悟人類與疫病共生、共存的智慧。  本書作者、歷史文化學者武斌介紹,人類文明幾乎從童年開始,就與疫病相伴。疫病的大規模暴發和蔓延,有著巨大的殺傷力,還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危機和文化危機。
  • 回眸歷史,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疫病
    從人類誕生以來,疾病就與人類文明共生共存、相伴同行。正如瑞典病理學家Folke Henschen所言,「人類的歷史即其疾病的歷史。」  儘管觀點過於絕對,但在世界歷史上,任何一次傳染病的大流行,確實都在人類文明進程中出現,反過來,每一次大規模的傳染病對人類文明本身又會產生極其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 中國的上古文明深刻影響了人類發展的進程​
    就像中國的四大發明深刻影響了人類發展的進程!非常簡單,按照當時的認知,我們華夏有五千年的文明,當然,今天是另外一個認知,也就是華夏最少有上萬年的文明史。近些年,科學的發展,一切都在改變我們的認知。面對華夏土地上這些奇葩的發現,希望你們從容應對,希望你們換一個思維方式,這個思維方式就是:「他們的文明是不是源於我們?」「他們的根是不是在我們這裡?」然後,你會頓悟!就像中國的四大發明深刻影響了人類發展的進程!為什麼中國有四大發明?
  • 瘟疫如何改變了人類文明進程
    瘟疫如何改變了人類文明進程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3.09 星期一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李 魏    為何說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疫病的歷史?
  • 影響人類歷史排行榜,中國8人上榜,中國榜單,成吉思汗未進第三
    前言1978年,著名的美國歷史學者麥可·哈特第一次出版了《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這是一本縱論古今的歷史書,哈特從人類數千年的漫長歷史進程中,選出了100位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人物,時間跨度之大,涉及範圍之廣,讓人嘆為觀止,一問世就成為暢銷書。
  • 全球意識、意識革命、人類文明大革命
    《超越谷歌—全球網腦新商機》摘錄全球意識、意識革命、人類文明大革命全球網腦系統將首先提供一個多學科、多領域、多範疇的知識共享平臺和全球探索創新頭腦風暴平臺、全體人類及時互動溝通交流平臺,使得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得以自由的進行大規模精神的演化,第一次能夠自由地將各學科成果進行整體拼圖——探求宇宙本體、生命本體、智慧本體。
  • 我學者提出人類文明進程周期表
    中外專家從教育、科技、健康、生態和生活質量5個方面,共同探討現代化與人類發展的關係問題。  世界現代化論壇聯合主席、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教授在論壇上提出了人類文明進程的周期表,將人類從誕生到21世紀末的文明進程,分為原始文化、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知識文明4個發展周期,每個周期都包括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和過渡期4個發展階段。
  • 何傳啟闡釋人類文明進程四個發展周期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振紅) 「人類文明包含許多文明要素,有些文明要素的變遷遵循進化論,有些文明要素的變遷具有周期性;如果把人類文明看作一個有機整體,根據其核心要素(生產力和勞動力結構)的發展水平和周期性,可把從人類誕生到21世紀末的人類文明進程的前沿過程分為4個發展周期和16個發展階段。」
  • 百年輝煌~撬動人類文明進程的科學家愛因斯坦140周年誕辰有感
    網絡上對愛因斯坦有許多沸沸揚揚的傳言,有的說他有很多神秘的預言,比如世界毀滅、意識能夠隔空取物等等,還有不少人一再宣稱,愛因斯坦晚年皈依了神學等等,無非就是把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貶損一番,或為神鬼玄幻學說扯上一塊科學大師的遮羞布。3月14日,是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值此之際,總想說點什麼,以此來聊表對這位大師的紀念。
  • 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人中,蔡倫排名第七!
    導讀: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人中,蔡倫排名第七!蔡倫(?-121 )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后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 世界科學中心的轉移與頂級科學家的誕生
    自此,世界舞臺上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科學中心的轉移:第一次科學中心在義大利(1504—1610):第二次科學中心在英國(1660—1750);第三次科學中心在法國(1760—1840);第四次科學中心在德國(1875—1920);第五次科學中心在美國(1920年至今)。所有人類認知思想的盛行,必然與國家力量的支持有關係,僅僅憑藉若干個人難以支撐思想中心的地位。
  • 科學革命能夠引發人類生活觀念深刻變化的科學巨變
    科技革命在現代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佔據著特殊位置,它能夠塑造人類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改變科學技術的結構體系,牽動全球科技中心轉移,推動世界現代化發展進程。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響著國家的興衰以及國家地位在全球競爭格局中的升降。  科技革命的歷史意義  科學革命是能夠引發人類生活觀念深刻變化的科學巨變。
  • 8大瘟疫影響人類文明進程?歷史上的瘟疫到底有多可怕?
    作為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瘟疫始終與人類文明如影隨形,並奪取了數以億計人口的生命。時至今日,對人類文明造成巨大威脅的十大瘟疫種類包括:天花、流感、肺結核、鼠疫、霍亂、瘧疾、斑疹傷寒、黃熱病、愛滋病、SARS,加上2019新型冠狀病毒,目前共有11種之多。
  • 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二十個神話傳說!
    人類的進化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鑽木取火讓人們可以吃熟的食物,搭建房屋可以為人類遮風避雨,學會種莊稼、做衣服可以避免饑寒的侵擾......總之,在生產生活的實踐中,人類變得越來越聰明,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舒服,越來越美好了。無數的神話英雄為地球的宜居,人類的文明發揮了神奇力量,例如女媧造人,后羿射日等等。
  • 人類文明史上,改變世界的十大數學家排行榜。
    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十位數學家排行榜。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裡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在力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提出牛頓運動定律。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稜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
  • 地球歷史上真的存在過五次人類文明嗎?
    史前文明從目前來看,是一些人根據多年來科學家考古發現與眾多的神話、傳說進行人為的聯想,把一些一開始認為神秘莫測、很難用現代科學驗證的現象,歸結為史前文明所為,認為在現代人類文明之前,還存在科技高度發達的史前文明,而且不只一個,是四個,我們現代的人類文明是第五次文明。
  • 世界最偉大的10位科學家排行榜 讓我們共同瞻仰偉人
    近日,國內一專做行業排行榜的媒體排列出世界百大科學家投票活動,旨在讓世界民眾記住這些為世界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是特斯拉,把人類帶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七 諾貝爾 在世界科學史上,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且還在身後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獻給科學事業,用以獎掖後人,向科學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最高科學大獎。
  • 100位影響世界的科學家
    泰勒斯:科學之祖,古希臘時期的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他第一個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什麼?」2. 畢達哥拉斯:「萬物皆數」的創立者,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3. 歐幾裡德:幾何學之父,古希臘著名數學家,著有《幾何原本》。4.
  • 14億人進入現代化,加速人類文明進程
    「面向2035年,擁有十多億人口的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將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又一大壯舉。」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表示。「如果可以用一個成語形容十五年後的面貌,我覺得是——國泰民安。」
  • 人與動物關係的演化折射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第1頁:人與動物關係的演化折射著人類文明的進程第10頁:崇拜太陽的「幽靈」—環尾狐猴的隱秘世界第11頁:瀕危的高原精靈普氏原羚   人與動物關係的演化折射著人類文明的進程像人類的先祖一樣, 現代人類又一次勇敢地接受了環境的挑戰。人與動物的關係將又一次發生飛躍的質變。人與動物關係的演化折射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其實,人們對動物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人們對身邊的、周圍的、還有那些遙遠的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這一點可以從動物園裡川流不息的人群、電視機前野生動物紀錄片的忠實觀眾、廣告中隨處可見的動物形象中得到證實。然而,動物成員眾多、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