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玩「合體阿凡達」嗎?倆人共享一個「身體」的那種

2020-11-13 新智元

【新智元導讀】你相信靈魂相認、共有身體嗎?近期,來自法國、日本的研究員探索的「VR共享化身」可能幫人們實現這個概念。對於所謂的共有身體,是指兩名用戶可以同時控制VR中的虛擬化身。兩人操縱一個虛擬化身?確定這個化身不會手忙腳亂嗎?


嘿!點進來的都是科幻影迷吧!


在2009年的科幻巨製《阿凡達》(Avatar)中,男主角將自己的心智移植到了另一個非人類身體上,能隨心所欲操控這具非人類的身體。



這也就是本片名的寓意——Avatar,化身、代表的意思。


片中,男主可以控制這個Avatar:


什麼飛龍在天,



飛簷走壁:



總而言之,男主角對這個Avatar進行了「一對一」的操縱。


但你是否想過,一個身體被兩個人同時操控,會是什麼效果?


近日,來自法國、日本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雙人共享」的新型協作方法,虛擬化身可以由兩個人在VR中同時控制。



兩人一起操作?那虛擬化身豈不是會手忙腳亂?


如何將兩人動作「混合」?


通過一個動作捕捉系統,兩位參與者的全身動作被監控,而共享的化身的動作被確定為兩位參與者動作的平均值


比如,一個人蹲下,另一個人保持站立,則化身就會「半蹲」。



這就是取兩位參與者動作的平均值。


研究團隊找到了10對參與者,20名被試者需要用右手朝著不同位置的目標立方體執行伸展運動。


共享化身更出色!手臂伸展晃動更少


那麼,這個共享化身的意義是什麼?


之所以選擇研究伸臂動作,是因為這是一項研究運動行為的成熟的經驗性任務。


他們觀察到,與單獨的參與者相比,共享化身下表現出更好的反應時間。


重要的是,共享化身的到達軌跡比任何一個參與者都更直,晃動也都小於任何參與者自己的晃動。

將兩個參與者的動作平均成一個共享的化身。參與者在頭戴式顯示器中以自己的身體觀察了虛擬化身。當他們使用虛擬化身的手到達目標時,與他們自己的單個動作相比,該化身的動作被觀察為筆直且抖動較少。


筆直度和抖動度是一個人類伸手行為特徵,而共有化身的動作比被試的動作更筆直,更平穩。



結果表明,人類會優先考慮共有身體的運動而非自己的個人運動。


VR在傳統上是一種孤獨的體驗。


然而,通過共享一個虛擬化身,人類可以進行一對一的心身對應關係。研究發現,被試者會隱含地推斷其合作夥伴的合作意向,然後選擇一條更筆直的軌跡,從而優化合作夥伴對虛擬化身軌跡選擇的可預測性。


也就是說,大家都開始在乎別人的感受了!



在虛擬世界中互動,看來我們正在一點點逼近《頭號玩家》。



咳咳,不過還是先應用於上班時間吧!


共享體驗是VR的未來嗎?矽谷英才也曾VR辦公

例如,在疫情期間,科技聖殿矽谷的辦公樓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微軟研究院推出了遠程會議虛擬機器人系統VROOM,它將 AR 和 VR 相結合,遠程呈現的機器人以虛擬形象出現在工作場所,和真人一般大小。


虛擬阿凡達以真人大小出現在工作場所,效果逼真。



遠程辦公者可以遠程控制手勢和手臂的運動,而且參會雙方都可以看到。該系統增加了人們說話時的嘴部運動,以及眨眼等細微動作,使這個虛擬「阿凡達」看起來更加栩栩如生。


VROOM 系統還為 VR 用戶提供了第一人稱視角,因此遠程工作者可以看到他們「自己」的肩膀、手臂、軀幹、腿和腳,使用 HoloLens設備的人也可以看到。當遠程辦公的員工指示機器人移動時,「阿凡達」就會行動起來。


一起來感受下這個機器人是怎們幫助遠程的工作者們與辦公室無縫銜接吧。


首先帶上VR設備,手拿遙控器,控制機器人的移動。



駕駛機器人時,化身的腿開始走動。行走過程中不僅自己可以身臨其境,同時也可以看到你在辦公室行走的虛擬化身,這步伐有沒有很魔性‍。



使用虛擬實境中的化身或機器人進行交互被視為人與人之間未來交流的重要方式。期望共享機構將成為一種新的協作方法。


因此,VR研究人員們希望如何通過根據兩個人的能力或可靠性差異對兩個人的運動權重進行平均來優化共享化身的運動。



新冠疫情加速了生活網絡化和虛擬化的速度。利用虛擬化身或機器人等代理,位於不同地點的人類可以在同一空間中協作交流。但由於這一領域興起的時日尚淺,業界針對虛擬具現化的影響的研究並不多。


此外,研究人員還將研究在使用共享「身體」後我們的思想和社會關係如何變化。



參考連結: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0-11-concurrent-avatar-body-individuals-virtual.html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的「升級版」是什麼樣子?
    在 ofo 官方微博關於小黃人的上千條評論中,有很多是關於「不來 XXX 地,就卸載小黃車 APP」的調侃,人們對於小黃人的喜愛可見一斑。ofo 甚至在北京一些地鐵站裡面,投滿「最黃」的炫目廣告,很容易讓路人陷入到「黃的世界」,而「全程搜集小黃人」的活動似乎更是引發了「全民在行動」的反響。
  • 從「失控」走向「必然」,Facebook 們要學會玩一場「無限遊戲」
    Facebook 數據洩露事故爆發後在數周內,「劍橋分析利用 FB 用戶數據操縱美國大選」,「Facebook 忽視用戶隱私數據保護」、「Facebook 出賣用戶隱私數據牟利」,成為外媒報導的幾大主題。《紐約時報》等外媒也不斷利用新的細節、證據,加強、加深事件的影響。用戶隱私數據的收集、使用、保護是一個全球化的話題。
  • 孔子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
    從南北朝開始,就出現「儒教」的說法,與當時逐漸在民間流傳的佛教和道教,合稱為「三教」,有跟佛教和道教分庭抗禮的意味。「儒教」又被稱為「聖教」,而孔子也從「至聖先師」變成了「聖教主」。其實,這只是某些人想用另一種方式來將孔子神聖化,把他的言論和教誨奉為聖典的舉動,很難獲得真正儒家學者的認同。
  • 人類也可以「冬眠」嗎?是的
    相反,他們認為這些胖尾狐尾猴的基因中有著那麼一個「開關」,可以控制胖尾狐尾猴進入冬眠。舉個例子,胖尾狐尾猴在進入冬眠前,會胡吃海喝,並將儘量多的脂肪儲藏在尾巴當中。狐尾猴在準備冬眠時,它們可以通過某些方法來打開這樣一個「開關」激活解脂肪所涉及的基因,同時關閉處理碳水化合物的基因。
  • 當燈泡有了「夜間模式」,睡覺前終於可以安心玩手機了
    作者:「夜間模式」、「護眼模式」已經成為了 Andriod 手機的必備功能,蘋果也在 iOS 中加入了類似的設置 Night Shift。 它們的原理大同小異,即通過調節手機屏幕的色溫,儘可能地減少藍色光的強度。
  • 「物理層面」上到底怎麼定義「完美」芭蕾舞者,看完這「10條」明白了......
    比如說一個1.86米的芭蕾女舞者,基本上能遇到合適的男舞伴都很難了。Photographer Ira Yakovleva Ира Яковлева體重在80斤到110斤都是非常完美的。如果過瘦的體重,對身體健康是無益的。同時,也證明了肌肉含量過低。
  • 從「腦機接口」到「金剛狼的皮膚」,7位科學家的科幻之旅
    「我不認同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杜克大學教授米格爾用猴子來「反駁」腦機接口,能製造出所謂的心靈感應嗎? 2020年8月末馬斯克召開的一個發布會,徹底引爆了這個話題。與此同時,他們記錄了玩遊戲時猴子腦內100個神經元的活動,這是第一步; 隨後,把這些腦電信號發送給一組計算機。由它們來提取其中的運動指令 ,將其嵌入、然後轉化為機械手臂可以理解的電子指令。 這是第二步。
  • 「超級高鐵」到底是不是一個「超級騙局」?
    還記得馬斯克提出的超級高鐵嗎?在陸地上走完 400 英裡(約合 643 公裡)的路程,僅需 35 分鐘,也就是說,從北京搭超級高鐵到上海,只需要一個多小時。「超級高鐵」到底是什麼?「超級高鐵」的概念來自於伊隆·馬斯克。
  • 蔚來要對標「蘋果」,邏輯是什麼?
    蔚來 ET7 自然而然的將槍口瞄向了「BMW7 系」,一邊是傳統豪華,一邊是科技新秀。  而另一邊,李斌在採訪中首次出奇的將蔚來遠期的競爭對手定義為「蘋果」,並不是單純的看到對方要造豪華汽車而已,而是在產品之外,蘋果始終帶著強大的體系與服務創新能力。  蔚來轎車 ET7 目前最大的爭議點來自它在「值得期待」和「期貨」之間的割裂。「真的能量產嗎?」
  • 「力場」創世周報
    今天這篇,是我為「力場」寫的第一份周報,提起周報兩字,立刻就有很多鮮活的回憶湧上心頭,從2017到2018,我曾經為EOS寫了40篇以上的周報,那種與公鏈息息相關,彼此交融的命運感,至今都讓我難以忘懷。
  • 任天堂的「無限遊戲」
    有限遊戲由其邊界來定義,而無限遊戲則由其視界(horizon)來定義。在巖田聰時期,他用「視界」重塑了任天堂的「邊界」,開啟了任天堂的無限遊戲。還是用 Wii 來舉例。Wii 的遊戲手柄(遙控器)可以化為球棒、指揮棒、釣魚杆、方向盤、劍等工具,使用者可以揮動、甩動、砍劈、迴旋、射擊等各種方式來使用。
  • 俄羅斯億萬富翁的「全息永生」計劃,預計30年內將大腦上傳至電腦
    俄羅斯億萬富翁的「阿凡達」之夢 伊茨科夫希望在未來的三十年,自己能夠成為變成這樣一個不朽的全息化身。 2011年2月,德米特裡 · 伊茨科夫(Dmitry Itskov)為此創辦「2045倡議」組織,邀請了許多在神經接口、機器人、人造器官系統等領域領先的俄羅斯專家參與其中。
  • 「暗物質」——一個必須存在,卻又找不到的物質
    圖解:質量使時空彎曲科學家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就是通過星系中所有可見的物質發出的光線來計算,這種方法所得的質量叫做「光度學質量」。科學家經過計算後發現「引力質量」和「光度學質量」似乎怎麼樣都對不上,總是差了10倍左右,鐵一般的事實說明——宇宙中大部分的物質就是看不見的。「暗物質」的存在,還有另外一個強有力的證據,那就是——「引力透鏡」。
  • 這家公司推出的「共享咖啡杯」,未來可能會出現在星巴克
    跟共享單車一樣,為了追蹤和定位這些杯子,每個杯子都內置一個 RFID 標籤晶片。用戶也可以通過一個 app 尋找最近的歸還點,當然顧客想要將這些杯子「據為己有」,需要支付 3 美元。不過跟共享單車不一樣的是, CupClub 提供的「共享杯子」需要和各大咖啡店合作才有機會被使用,不太可能獨立運營。
  • 「降維攻擊」,網際網路創新的「三體」法則
    在小說中,「降維」的意思是如果人類適應了三維,去掉一個維度,進入了二維世界,那麼人類就會因為缺少了原來所適應的一個維度而無法生存。在商業領域,企業的競爭力可以體現在若干個「維度」的累加上,這些「維度」包括核心技術、成本優勢、管理優勢、人才優勢、地域優勢等多個方面。
  • 埃洛克防務發布「守望者」、「觀測者」
    「守望者」與「觀測者」以簡單易上手的操作體驗,適用不同的應用場景。「守望者」定點巡航系統——「守望者」側重於基礎設施巡檢、應急指揮、城市規劃、生態治理、工程監督、礦區運維等大範圍固定場所的自動化、高頻次的多元數據獲取。通過一次性的飛行線路與作業時間部署,即可無人值守執行任務。
  • 【馬不停蹄】「爪皇」與「爪黃」
    「爪皇」為名。不過,一代馬皇的名字,原來源於一時的手民之誤…聽說1995年周南首次當上馬主,本想借用《三國演義》曹操的坐騎「爪黃飛電」為名,豈料秘書一時手民之誤,把名字寫成「爪皇飛電」,自此周氏名下馬匹的名字順勢以「爪皇」開首,包括「爪皇烈風」、「爪皇奔雷」、「爪皇凌雨」等等。後來,同樣愛馬、曾協助父親相入「爪皇凌雨」的周永健把另一匹馬命名為「爪黃飛電」。
  • 盤點Google 經典愚人節「惡搞」,用「荒誕不羈」去改造世界
    不急,為此 Google Wind 又專門提供了「外賣雲」服務,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小雲彩,隨時隨地為你提供單獨的降雨服務……怎麼說都不如看的精彩,來一起看看現在很多預測比賽結果的人工智慧不就是這個東西的升級版嗎?Google 推出的 gDay,依據「MATE 技術」根據現有的網際網路已有的信息來預測 24 小時後的網際網路。其實仔細想想,這不就是大數據的決策輔助能力的延伸麼,不過 Google 大膽的把這種能力天馬行空的做成了一個嚴肅的玩笑。
  • 日本的「鬼怪文化」談
    例如日本的「九命貓妖」原型,就是大家都聽過、來自中國《山海經》的「九尾狐」;披上美麗少女人皮的「骨女」也和《聊齋志異》的「畫皮」相似。另外,日本漫畫最愛畫的「夜叉」,原型其實來自印度佛教裡專門吃人的鬼神!想不到日本妖怪文化,還可以追溯到文化傳遞的歷史源頭呢。▋要看就不要怕!日本知名驚悚妖怪介紹第一驚:「我漂亮嗎?」
  • 我們窮盡了想像力,為你建了一座「未來城」
    這個裝置叫做「矢速列車」,穿梭其中、神出鬼沒、不知蹤影,是36氪組織的第二屆網際網路粉絲節「沒想到未來城」的一個現場裝置。 去年9月,我們包下北京石景山遊樂園,改造成「沒想到遊樂園」。人生創業館、喜茶實驗室、48小時「一次性公司」、共享單身、輝子現場嗨唱......這些有趣有料的設置,引來了超過25000名網際網路人的現場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