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實驗室內的光伏組件測試有著嚴格的測試環境要求,其中STC中對輻照度的要求是1000 W/㎡ ,這個值也作為判斷光伏組件性能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而太陽常數定義為地球大氣層上邊界處與陽光垂直的面上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量,以人造衛星測得的數值是每平方米大約1367 W/㎡而在光伏產品的戶外測試中,因為氣象環境的複雜和不穩定性,很難得到穩定的1000W/㎡的輻照度。但又為何在地面上可以採集到比大氣層外還高的輻照度呢?
首先,這得要歸功於銀川得天獨厚的日照條件,由於銀川地處北緯38度,海拔1100餘米,這使得太陽輻射經過大氣層的路程短,被大氣削弱少,更多的太陽輻射可以到達地面。其次,測試當天天氣晴間多雲,在正午時分的太陽直射最強,同時穿越雲層的輻射被雲層中的塵埃、冰晶等反射或折射,形成了漫反射和散射,加上地面(砂石裸地面)的反射,最終集中到30°傾角的輻照度計上,形成了較大的輻照增益,可見戶外測試的條件與實驗室還是有相當大的不同。
這些精確的數據還要歸功於基地配備的高精度氣象採集設備以及長期10秒的採集間隔,為測試樣品提供了真正的戶外測試條件,完全還原了光伏產品的實際應用場景,客觀地反映出光伏產品的真實特性。
在這種氣象條件下的光伏產品表現如何?和實驗室又有什麼不同?敬請期待下期內容。
中心是經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籌建的我國首個國家級光伏產品質檢中心,現有實驗辦公場地近15000平方米,建有佔地10餘公頃的兆瓦級專業光伏戶外實證基地;儀器設備近千臺套(原值近1.6億元),具備光伏全產業鏈、全產品面、全產品生命周期檢測研究能力;現有近200個產品、2000餘個參數通過實驗室資質認定。中心是國際電工委員會認可的CB實驗室,實現了「國際接軌、國內領先」的建設目標。
中心是國家認監委、工信部、能源局等國家部委的認可示範基地、評價實驗室、裝備評定中心,同時也是江蘇省光伏可靠性重點實驗室和VDE、TUV-NORD、SGS、CSA、BV、CQC、CGC等認證機構的籤約實驗室,積極為廣大企業提供「一測多證」特色服務。
中心建有全球化科研合作網絡,設有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國際光伏標準化組織(IEC/TC82)的重要成員單位和國家光伏標準化組織的主要牽頭單位之一,也是國家多個部委的光伏檢測認證技術科研平臺,同時是中山大學、河海大學、常州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的檢學研合作基地。
中心自建成運行以來,在承擔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保障國家重大慶典活動、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服務光伏精準扶貧政策實施、支撐行業質量監管、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紮根地方、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發展定位,以建設集檢測、認證、科研、標準、培訓於一體的國家級光伏產品高新技術服務機構為目標,努力打造技術能力強、服務水平高、規模效益好並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光伏檢驗檢測認證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