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藥】白蒺藜

2020-12-06 騰訊網

【每日一味藥】白蒺藜

【性味歸經】辛、苦,微溫;歸肝經。

【功效】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

【主治】用於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

【用法用量】6~9g。

【使用注意】有小毒。

【小故事】

相傳漢朝奸黨王莽等人篡奪政權後 ,漢室後裔劉秀,隻身匹馬逃出京城,以圖復興漢室江山。王莽得知,親自帶兵追趕。劉秀由於心情焦急,加之沿途缺食少水 ,以致肝火上擾 ,目赤多淚,頭暈目眩 ,昏倒在尉氏縣的白鹿崗上。正在這緊急關頭,有一隻白鹿,銜著一棵白蒺藜秧 ,並用嘴嚼,使蒺藜秧的汁液,滴進劉秀口中,劉秀因而得救,遂逃之夭夭了。

相關焦點

  • 【每日一味藥】乳香
    【每日一味藥】乳香 【性味歸經】辛、苦,溫。乳香當時是一味中藥,具有活血舒筋、行氣止痛的功效。
  • 【每日一味藥】木賊草
    【每日一味藥】木賊草 【性味歸經】甘、苦,平。見到了好藥,當然要下手採。 老藥師手中拿著剛採下的木賊問小徒弟,「你看它像什麼呢?」小徒弟看了一會,猛然醒悟說「我明白了師傅,這手中的木賊草,它一節一節,中空而外實,而肺不是主治節,中空而外實嗎。」 老藥師說,「這木賊歸肺經,能讓閉鬱的肺部氣機,空廓開來。」
  • 一味藥,洗刷血管、遠離中風!超便宜
    一味藥,洗刷血管、遠離中風 伍炳彩認為,隨著年齡增大,要養血化瘀,防止心腦血管疾病,有一樣藥材自己不可缺少。平日,他總會取丹參研磨打粉,再衝水服下,每次3-4克,每天1次,也因此,至今他從未發生中風。
  • 一味藥也能治病,65種單方大全
    百部一藥,有良好的殺蟲作用,民間常用為滅蝨的藥物,在本草文獻裡對百部殺蛔蟲、蟯蟲的功效,很早就有記載,並為現代科研所證實。現用其煎劑作保留灌腸治蟯蟲病,確有一定療效。 29.一味茯苓飲(《嶽美中親筆處方》) 茯苓2000克,研末,每次服8克,開水送服,每日2次,主治禿髮,連服84天。此外,本方兼有益壽抗老的作用。
  • 每日一味中藥:火麻仁
    可用一味火麻仁,搗爛煮糊,加冰糖,煮成象芝麻糊一樣服用。也可配其他潤腸作用的藥物,如產後便秘配當歸、柏子仁,妊娠期便秘配瓜蔞仁、杏仁;陰虛者可加玉竹。如胃腸燥熱較甚,腹部脹滿而有便秘,單用火麻仁效力不夠,須配大黃、枳實等,方如麻子仁丸,此方也適用於有痔瘡而患便秘者,但老人和體虛者則不宜用。(2)用於滋陰補血。
  • 冬蟲夏草不再是保健品而是一味藥,亂用副作用堪比……
    冬蟲夏草屬中藥材,不屬於藥食兩用物質。並且根據2016年CFDA所做的一次抽檢發現,冬蟲夏草及其製品中,重金屬砷的含量超標4至10倍。因此,當身體出現了相應的疾病時,可以使用蟲草進行調養,但是如果把蟲草作為一種日常食用的保健品,可能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較大的副作用。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陳皮
    導言:陳皮可以說是很接地氣的一味中藥了,「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皮」,說白了真的就是橘子皮。但出身尋常,藥效可不含糊,陳皮辛散苦降性溫,芳香醒脾,長於理氣健脾燥溼,降逆止嘔,用於脘腹脹滿,食少吐瀉 ,經常被當作主藥使用。
  • 每日一味中藥:蟬蛻
    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發熱惡風,頭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牛蒡子、前胡等藥,如《時病論》辛涼解表法。治療風熱火毒上攻之咽喉紅腫疼痛、聲音嘶啞,與薄荷、牛蒡子、金銀花、連翹等藥同用。
  • 每日一味中藥:陳皮
    應用一、脘腹脹滿、食少吐瀉橘皮辛散苦降性溫,芳香醒脾,長於理氣健脾燥溼,調中快膈,降逆止嘔,用於脘腹脹滿,食少吐瀉,一般當作主藥使用。1.脾胃氣滯,骯腹脹滿或疼痛,食少吐瀉等症:常與木香、砂仁、枳實、枳殼等藥同用,以增強理氣調中之功。如《雜病源流犀燭·身形門》橘皮枳術丸,橘皮、枳實、白朮合用,理氣健脾,消痞除脹,用治脾胃氣滯,胸脘痞滿。
  • 這些姓「白」的中藥材——白蘞、白及、白蒺藜和白僵蠶你了解嗎?
    中藥裡姓「白」的藥材有很多,今天要說說另外四白:白蘞、白及、白蒺藜和白僵蠶。 白蘞 又叫山地瓜、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入藥部位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乾燥塊根。苦,微寒。歸心、胃經。可以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斂瘡生肌。
  • 每日一味中藥——吳茱萸
    一日,楚王受寒而舊病復發,胃疼難忍,諸藥無效。此時,朱大夫將吳萸煎湯治好了楚王的病。當楚王得知此事後,立即派人前往吳國道歉,並號召楚國廣為種植吳萸。為了讓人們永遠記住朱大夫的功勞,楚王把吳萸更名為吳茱萸。吳茱萸小百科【性味歸經】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經。
  • 雞胗上的膜也是一味藥?可以治療積食嘔吐等疾病
    不要小瞧這層黃黃的膜,它其實是一味中藥——雞體內的黃金「雞內金」。因為藥用效果極佳,所以用「金」字冠名。雞內金為雉科動物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乾燥沙囊內壁。殺雞後,取出雞肫(也就是雞胗),立即剝下內壁(黃色的一層膜)、洗淨、乾燥。雞內金始載於《神農本草經》上品丹雄雞項下,目前被《中國藥典》所收載,生用、炒用、或醋炙用。
  • 每日一味中藥:玉米須
    作用1.玉米須配茯苓皮:兩藥相配可加強利水消腫作用,用於水腫腹滿,小便不利。2.玉米須配車前草:車前草長於清利溼熱,與玉米須同用,利水之力益著,常用於治療溼熱下注,小便赤澀熱痛之熱淋。3.玉術須配萆薢:玉米須行水消腫,通利小便,萆薢為利溼分清之要藥,兩藥相配,可加強利溼化濁之功,常用於溼邪下注,小便混濁之白濁。
  • 每日識藥(第一百三十八期):甘露子
    藥食同源,甘露子不僅是人們嘴中的佳餚,也是一味良藥。識別特徵:(1)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匍匐,其上密集鬚根及在頂端有串珠狀肥大塊莖的橫走小根狀莖。
  • 每日一味中藥:螻蛄
    2.螻蛄配黃芪:黃芪為益氣補虛要藥,與螻蛄相配,可益氣行水,扶正祛邪,用於水腫殊甚而正氣虛弱者。3.螻蛄配金錢草:兩藥均有通淋排石之功,合而用之,可加強利尿排石之效,用於治療石淋。
  • 靈芝多糖靈芝三萜不能顧此失彼,含量雙高才能一味成方
    靈芝入五經、治百病是因為其一味成方的特性,一味成方也是靈芝所有功效與作用的基礎。靈芝為什麼可以一味成方?中藥講究七情配伍,一個特定藥方是由數十種中草藥配伍使用。一味成方的意思是一味藥或者一種物質就是一個藥方,無需與其他物質配伍,自成一方。靈芝就是一味成方的珍貴物質。
  • 每日一味中藥:芫花
    《普濟方》枳殼丸,以本品與枳殼各等份,用醋浸芫花透,將醋再煮枳殼爛,擂芫花末,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數丸,溫白湯送下,治蠱脹,據報導,用治療腹水,用其根皮亦有效,如每日服1.5~2.5g芫花根皮粉,連服4~5天,腹水消除,脾臟縮小,有利尿作用。治療11例療效甚佳(新中醫藥)。
  • 大米炒一下竟成一味藥!颳走腸道毒素 不見大肚腩
    除了蒸飯、煮粥,把大米炒一下,還是一味藥,健脾祛溼,對消化不良、腹瀉、便秘均有效果。既能快速止腹瀉,還能清腸刮毒,大人用了有瘦身的功效,小孩用了有健脾開胃止瀉的功效。不僅孕婦能用,寶寶也能用,可見這味藥多安全。
  • 每日一味中藥——砂仁
    後來人們又將這種草移植到房屋前後,進行栽培,久而久之成為一味常用的中藥,這就是「砂仁」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