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閱讀新一期社會資訊。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擁有數百萬種野生動植物,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物種瀕臨滅絕的危險,比如說華南虎、金絲猴、大熊貓、穿山甲等野生珍稀動物。為了更好地保護野生動物,地方部門都相繼採取了保護措施,以減少珍稀動物滅絕的風險。然而,有些人還是冒著違法犯罪的危險,頂風作案捕殺野生動物,以滿足個人口腹,最終落下了感染病毒的結果。那麼看似美味可口的野兔,澳洲人為什麼不願意開口試吃呢?現在總算知道了。

野兔是很多食客喜歡吃的野味,它的味道鮮美可口是多數人外出野炊的「極品」,有些食客為了品嘗這些野味,不辭辛苦奔赴國外,只為嘗到新鮮的野兔肉。在野兔泛濫成災的澳洲,大家在野外可以看到不少野兔的蹤跡,這些野兔和家兔不一樣,天生是個「搗蛋鬼」,喜歡打洞,當地人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防止草場被野兔破壞,他們只能通過獵殺的方式減少野兔繁殖,然而這些野兔天生繁殖能力強,即便大面積圍捕獵殺,也沒有辦法杜絕它們破壞草場和自然植被。

無奈之下,澳洲人只能通過獵殺的方式,以減少野兔破壞草場的次數。這些被獵殺的野兔,在國內可是搶手的野味,然而在澳洲卻發生了一件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澳洲人似乎對野兔並沒有任何興趣,他們不僅沒有將野兔拿來烹飪,反而還將它們統一堆在一起銷毀,這讓不少饞嘴的國內遊客表示不解,如此美味的野兔,怎麼說銷毀就銷毀呢?要知道,野兔可是饞嘴人士的美味佳餚,在國內野兔的價格可不低,每斤售價數百塊錢,即便如此還是有人喜歡品嘗這些所謂的「野味」。近些年來,一些農村地區為了捕獲野兔,都會在自家莊稼裡放置捕獸器,等待獵物上鉤,這些獵物當中就有野兔、竹鼠等野味。

起初,絕大多數人只是關注到了野味帶來的口感,卻忽略了野味存在的風險。自從野味寄存病毒的事件曝光後,人們才開始意識到這些看似美味可口的野味,都有可能存在病毒,而這些病毒在它們身上卻沒有任何明顯的反應,只是傳播到人類身上才有明顯的症狀,譬如肺炎。如今,野味寄存病毒的事件還在發酵當中,有些人為了貪圖嘴上之歡,忽略了野味存在的病毒風險。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為了減輕病毒泛濫,我們應該杜絕野味,好好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好了,本期文章介紹到這,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在文章下方留言點讚,分享您的看法,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