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創造出能嗅出炸藥氣味的半機器人蝗蟲,能通過手機顯示信息

2020-08-19 全球每日趣聞

美國懷俄明州大學教授傑弗裡·A·洛克伍德撰寫的一本書《六條腿的士兵》中,探討了生物恐怖主義、昆蟲學戰爭、生物戰爭,以及人類從最早到現代的農業恐怖主義預防史。洛克伍德是一位昆蟲學家,在這本書之前就提到了生物控制和蝗蟲的倫理問題。他說,這種昆蟲毀滅性的崛起和神秘的消失,塑造了美國的疆界。

這段蝗蟲史上的高光時刻終將被未來的蝗蟲「英雄們」取代光環。

據多家外媒2020年8月14日報導,美國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能夠嗅出炸藥氣味的機器人蝗蟲,有朝一日可以用它來幫助人類搜尋炸彈。

科學家們的研究首次展示了生物嗅覺系統如何被人類用傳感器加計算機的形式截獲,從而開發出一種機器人化學傳感方法。

研究小組將電極植入了這種生物大腦中接收嗅覺的區域——觸角葉,以使人們能夠看到它聞到了什麼氣味。

這些蟲子大腦中的信號能反映氣味的濃度,包括TNT、DNT、RDX、PETN和硝酸銨的氣味。

這種蝗蟲的神經元能在500毫秒內分辨出炸彈的氣味,並在傳感器上顯現出來。

這種經過增強改造的蝗蟲是由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明的。他們早在2016年就發表過論文,稱發現蝗蟲有嗅覺系統,可以被人類分解,獲取其感知信息。

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確定蝗蟲在不同環境下聞到的是什麼氣味。

該校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巴拉尼·拉曼(Barani Raman)說:「我們不知道它們是否能夠聞到或精確定位爆炸物,因為這對它們沒有任何生物意義。」

「有可能它們根本不在乎這種線索對我們是否有意義。」

為了儘量減少對蝗蟲的傷害,並使它們保持穩定,以便準確記錄它們的神經活動,研究小組對其進行了一項新的外科手術,為蝗蟲植入不妨礙其移動的電極。

電極成功地捕捉到了蝗蟲暴露在炸藥氣味時的神經元活動,並在500毫秒內將其轉化為可辨別的氣味特定顯示模式。

測試表明,這些蝗蟲可以檢測並辨別出TNT、DNT、RDX、PETN和硝酸銨的氣味。

「最令人驚訝的是,」拉曼說,「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蝗蟲神經元對TNT和DNT以及其他爆炸化學氣體的不同反應。」

拉曼和他的團隊設計了一個「氣味箱和蝗蟲手機」,以觀察蝗蟲對炸彈的探測能力。

研究小組把不同的氣味注入一個盒子裡,然後把它放在一輛遙控汽車的頂部。

當蝗蟲被驅趕並嗅出不同濃度的氣味時,研究人員趁機研究了它們與氣味有關的大腦活動。

「你知道嗎,這就像你對咖啡店咖啡味道的感知一樣。當你離咖啡店很近的時候,咖啡的味道更濃;而當你離得更遠時,咖啡味聞起來就談了?」拉曼說,「這就是我們所關注的。下一步我們要做的是優化傳輸蝗蟲大腦活動的系統。」

拉曼說:「現在我們可以植入電極,密封蝗蟲,並把它們運送到不同的環境中。」

研究小組希望,這一突破可以用來幫助人們尋找爆炸物。

拉曼說,這個想法並不像乍聽起來的那麼奇怪。

「這與過去煤礦工人使用金絲雀的時代沒什麼不同。」

「人們還曾用豬來尋找松露。這是一種類似的方法。只是,這次稍微複雜一點。」

也許,有朝一日,人們走在大街上看到蝗蟲時不僅要給它們行注目禮,還要加上敬畏之心,因為它們在執行任務。

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本月出版的《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電子學》雜誌上。

雖然一隻蝗蟲可以在複雜的環境中探測和定位分散的氣味,但一群蝗蟲可以做得更好。研究小組進行了實驗和模型研究,並確定「通過多個生物體進行感應,可以更有效地檢測目標化學物質。」

巴拉尼·拉曼,生物醫學工程教授。他的研究方向包括計算和系統神經科學、模式識別、基於傳感器的機器嗅覺和生物啟發智能系統。

他的研究結合了理論和電生理學的方法來研究生物大腦如何處理複雜的感覺信號(尤其是嗅覺信號),並確定了神經計算的基本原理。同時,他還參與了新型神經形態設備(如「電子鼻」)和算法的開發,這些設備和算法在生物醫學、領土安全、機器人和人機互動領域均有潛質應用。

巴拉尼·拉曼在論文中寫道:「雖然這些進展是重大的,但仍然存在挑戰。挑戰就在於如何利用這些研究成果生成一套簡單易用的化學傳感器,且低成本、維護少。這就為我們提出了一個基本問題:能否開發出與相對簡單的生物嗅覺系統相匹配的電子鼻?」

本文選題/編輯:tracyisme

相關焦點

  • 半機械蝗蟲:能檢測爆炸物
    然而,蝗蟲高度發達的嗅覺卻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濃厚興趣,這種嗅覺有望應用於爆炸物檢測。可是,如果你想要增強蝗蟲的功能,使其成為一種嗅探炸彈的昆蟲,那麼在將它送到野地之前,還有一些技術難題需要解決。有什麼方法可以指揮蝗蟲嗎,告訴它去哪裡嗅探?因為蝗蟲不會說話(目前是這樣),有沒有辦法可以讀懂這些半機械蟲的大腦,從而知道它們聞到了什麼?而且,蝗蟲甚至能聞到爆炸物?
  • 半機械蝗蟲或很快能幫助人類探測爆炸物
    據外媒報導,根據一項新的概念證明研究,在不遠的將來,人類可以使用半機械蝗蟲作為嗅探犬來探測爆炸物。一個研究小組發現,蝗蟲可以嗅到空氣中不同數量的爆炸性化學物質從而追蹤到炸彈的位置,而這些探測結果可以通過讀取它們的腦電波獲取。
  • 計算機晶片能「嗅出」危險化學品氣味—新聞—科學網
    在研究人員的指導下,Loihi可以很快「嗅出」10種危險化學品的氣味。 研究人員採用了一套源自大腦嗅覺迴路結構和動力學的神經算法,對Loihi神經擬態晶片進行訓練,使其能夠學習和識別10種危險化學品的氣味。為此,研究團隊採用了一個由72個化學傳感器組成的數據集,以便對這些氣味作出反應,並在Loihi晶片上配置了生物嗅覺的電路圖。
  • 研究發現蝗蟲可以迅速地區分不同爆炸物的氣味
    研究已經確定蝗蟲可以聞到爆炸物的氣味,並確定臭味的來源-這是工程機器人嗅嗅蝗蟲邁出的重要一步。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先前研究表明,控制蝗蟲的能力和讀取大腦的能力都可以辨別它們的氣味。發表在《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電子學》上的預驗證中,研究人員展示了他們如何能夠劫持蝗蟲的嗅覺系統,以檢測和區分不同的爆炸性氣味-全部都在幾百毫秒的暴露時間內完成。
  • 蝗蟲可通過氣味鑑定爆炸物
    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科學家開展的新研究發現,美洲沙漠蝗(Schistocerca americana)能通過氣味區分不同的爆炸物,包括TNT、黑索金、泰安和硝酸銨。為研究昆蟲的嗅覺系統,科學家將電極植入蝗蟲大腦,記錄其神經元的活動。
  • 神奇的半機械蝗蟲,擁有很強的嗅覺,能替人類檢查爆炸物
    人類主要是通過視覺來感知外界,獲取信息的,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其他感官不重要,事實上,聽覺、觸覺和嗅覺都能在特定領域發揮獨特的作用。今天小編要給您介紹的這個半機械蝗蟲就是通過嗅覺來替人類服務的,它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感知到危險爆炸物的存在,因此,它在保障人們的安全上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 美國造出嗅探炸藥的電子昆蟲,打破傳統理念,讓掃雷不再成為難題
    蝗蟲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蝗蟲的觸角有能力區分TNT和其他炸藥的氣味半機械式的蝗蟲人們就利用其相關的發現,試圖製造電子的炸藥檢測傳感器,最初人們對蝗蟲進行了一次小小的手術,為蝗蟲植入不妨礙其移動的電極。電極成功地捕捉到了蝗蟲暴露在炸藥氣味時的神經元活動,並在500毫秒內將其轉化為可辨別的氣味特定顯示模式。
  • 能檢測爆炸物的半機械蝗蟲
    製備的COF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孔體積,在酸性環境下表現出較好的降解行為,有效地包裹了阿黴素,並表現出對pH敏感的釋放。與轉鐵蛋白(Tf)具有高親和力的T10肽被結合以賦予中空COF有趣的特性,從而在體內特異性吸收Tf作為Tf電暈。首次成功地合成了多功能空心COF納米球(更好命名是DCPT-2),實現了無幹擾級聯靶向腦膠質瘤藥物跨血腦屏障傳遞。
  • 科學家通過測量氣味實現嗅覺異構體的創造
    科學家通過測量氣味實現嗅覺異構體的創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5 0:49:36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Noam Sobel、Aharon Ravia等研究人員合作通過測量氣味實現嗅覺異構體的創造。
  • 給蝗蟲做手術,秒變機器人
    TNT、DNT、RDX、PETN和硝酸銨等爆炸性化學物質區分開來,還能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分辨出氣味來自哪裡。它們的培訓費用很高,甚至有時會通過試圖取悅人類訓練員而產生不正確的評估,而且人類對狗形成了一種情感依戀,蝗蟲與狗不同,是一次性的。而且,與小型機器人不同的是,半機械的蝗蟲很便宜。
  • 科學家確定導致蝗蟲成群活動的信息素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作為個體,蝗蟲在很大程度上是無害的昆蟲。但當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臭名昭著的蝗蟲群時,它們會造成各種環境破壞。中國的科學家們現在已經發現了一種促進這些破壞性集群形成的關鍵化學物質,為控制它們的行為和限制它們造成的破壞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科學家訓練狗狗「嗅出」患者,新冠病毒啥味兒?
    據英國媒體Medical daily報導,英國一家非盈利性機構Medical Detection Dogs和達勒姆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他們已經開始準備對狗進行強化訓練,以便它們能在六周內做好準備,以應對新冠病毒的檢測。該機構的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克萊爾·蓋斯特(Claire Guest)博士表示,這些狗狗每小時能嗅出多達750人,將大大有助於全世界的檢測能力。
  • 研究人員開發出能通過變色二維碼顯示肉類新鮮度的電子鼻
    據外媒報導,更準確地知道什麼時候我們所吃食物不再安全能有助於避免大量浪費。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即以電子鼻的形式依靠顏色變化的條形碼來跟蹤不同肉類的新鮮度。這些氣體是由腐爛的肉產生,染料則通過顏色的改變進行反應並創造出獨特的圖案,而這些圖案可以用來作為肉的不同狀態的獨特標誌。除了變色條形碼,研究人員還開發出了一種AI算法來充當「條形碼閱讀器」。這是在不同條形碼和顏色圖案的圖像目錄上進行訓練的,因此不同的氣味指紋可以跟不同的新鮮度相關聯。
  • 研究發現老鼠能嗅到肺結核的氣味
    研究發現老鼠能嗅到肺結核的氣味。事實上,他們不僅能嗅出它的氣味,而且比醫生用來檢測肺結核病的現有測試更為準確。目前兒科結核病(TB)測試的準確度只有30%到40%。但是,根據4月4日發表在《兒科研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如果藉助於一隻受過訓練的老鼠的嗅覺,那麼測試的準確度就會提高近40%。
  • 通過訓練,都有哪些小動物,可以辨別爆炸物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常見的能夠快速辨別爆炸物的就是警犬,犬的嗅覺發達人人知曉,所以經過訓練後,其能快速進行嗅出爆炸物來。但其實在動物界,還有其他一些動物,經過訓練也能識別出爆炸物來。小狗,探雷先鋒說到動物探測爆炸物,可愛的小狗可是一大功臣,狗是出現在探雷和反恐行動中最多的動物。
  • 科學家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飛蝗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蝗蟲,據我國近2000多年的歷史記載顯示,大規模的蝗災發生過800多次。飛蝗至今仍然是非洲、亞洲、中東和澳大利亞的重要農業害蟲。沙漠蝗雖然僅僅分布在非洲、中東、南歐和南亞地區,但危害的記載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這兩種蝗蟲災害一直被認為是人類主要的瘟疫之一。從2019年到2020年6月,沙漠蝗的爆發從非洲之角到伊朗南部和印巴邊境,蔓延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
  • 科學家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飛蝗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蝗蟲,據我國近2000多年的歷史記載顯示,大規模的蝗災發生過800多次。飛蝗至今仍然是非洲、亞洲、中東和澳大利亞的重要農業害蟲。沙漠蝗雖然僅僅分布在非洲、中東、南歐和南亞地區,但危害的記載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這兩種蝗蟲災害一直被認為是人類主要的瘟疫之一。
  • 『BBC英語』紅松鼠比灰松鼠更能嗅出危險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雖然松貂捕食紅、灰松鼠兩個物種,但灰松鼠更容易受到攻擊。在研究人員們給松鼠的餵食器上噴了松貂的氣味後,他們發現只有紅松鼠作出了反應,它們在嗅出危險時表現得更警覺。Grey squirrels, on the other hand, seemed to ignore the scent and carry on regardless.
  • 科學家發現蝗蟲集群通信秘密!
    ,眼下科學家正在發現這種害蟲為什麼會形成破壞性的集群。是什麼促使蝗蟲從獨居變成「群集」?當地時間周三發表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揭示,秘密在於信息素。  據法新社東京8月12日報導,研究顯示,信息素幾乎就像一種無法抗拒的香料,當蝗蟲發現身邊哪怕只有少量同類時,也會釋放這種化合物。
  • 科學家發現蝗蟲集群通信秘密
    外媒稱,今年蝗蟲正在世界多個地區毀滅莊稼,眼下科學家正在發現這種害蟲為什麼會形成破壞性的集群。是什麼促使蝗蟲從獨居變成「群集」?當地時間周三發表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揭示,秘密在於信息素。  據法新社東京8月12日報導,研究顯示,信息素幾乎就像一種無法抗拒的香料,當蝗蟲發現身邊哪怕只有少量同類時,也會釋放這種化合物。這種化學物質會吸引其他蝗蟲加入集群,而且也開始釋放這種氣味,從而形成一個反饋迴路,導致巨大的蝗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