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蝗蟲可以迅速地區分不同爆炸物的氣味

2020-09-07 老鐵一起嗨

研究已經確定蝗蟲可以聞到爆炸物的氣味,並確定臭味的來源-這是工程機器人嗅嗅蝗蟲邁出的重要一步。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先前研究表明,控制蝗蟲的能力和讀取大腦的能力都可以辨別它們的氣味。

發表在《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電子學》上的預驗證中,研究人員展示了他們如何能夠劫持蝗蟲的嗅覺系統,以檢測和區分不同的爆炸性氣味-全部都在幾百毫秒的暴露時間內完成。

他們還能夠優化以前開發的生物機器人傳感系統,該系統可以檢測蝗蟲的發射神經元,並以告知研究人員蝗蟲嗅覺的方式傳達該信息。

科研人員不知道它們是否能夠聞到或指出爆炸物,因為沒有任何積極的生態意義。

實驗室的先前工作導致發現蝗蟲嗅覺系統可以被解碼為或有邏輯操作,這使研究人員能夠確定蝗蟲在不同環境中的氣味。

有了這些知識,當研究人員將蝗蟲暴露於TNT、DNT、RDX、PETN和硝酸銨(一種化學性質多樣的炸藥)的蒸氣中時,他們能夠找到相似的模式。

最令人驚訝的是,科研人員可以清楚地看到神經元對TNT和DNT以及其他爆炸性化學蒸氣的反應不同。

現在他們知道蝗蟲可以檢測和區分不同的爆炸物,但是為了找到炸彈,蝗蟲必須知道氣味從哪個方向散發。

爆炸性蒸氣通過蝗蟲坐在小型車輛上的盒子中的一個孔注入,由於刺槐被驅趕並聞到不同濃度的蒸氣,研究人員研究了與氣味有關的大腦活動。

蟲子大腦中的信號反映出蒸氣濃度的差異,下一步是優化傳輸蝗蟲大腦活動的系統。

為了儘可能減少對蝗蟲的傷害並使其穩定以準確記錄其神經活動,研究小組提出了一種新的外科手術程序,即安裝不會阻礙蝗蟲運動的電極。

有了它們的新儀器,暴露在爆炸性氣味中的刺槐的神經元活動在500毫秒內分解為可辨別的氣味特定模式。

現在他們可以植入電極,密封刺槐並將其運輸到移動環境中。

相關焦點

  • 蝗蟲可通過氣味鑑定爆炸物
    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科學家開展的新研究發現,美洲沙漠蝗(Schistocerca americana)能通過氣味區分不同的爆炸物,包括TNT、黑索金、泰安和硝酸銨。為研究昆蟲的嗅覺系統,科學家將電極植入蝗蟲大腦,記錄其神經元的活動。
  • 利用蝗蟲辨別爆炸物
    據外媒報導稱,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表示,已掌握利用蝗蟲嗅覺系統辨別爆炸物氣味的技術,在機械蝗蟲嗅探炸彈項目上取得重大進展。此項研究是該大學機器昆蟲傳感器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人員希望利用蝗蟲嗅覺系統研發新型生物嗅覺傳感系統,用於爆炸物探測等安全領域。研究人員稱,不同於人類,爆炸物氣味對蝗蟲來說並無特殊意義,所以先要確定蝗蟲能夠嗅探爆炸物氣味。在前期研究基礎上,研究人員通過優化生物感應系統,可探測到蝗蟲面對不同氣味時的神經元放電活動。通過解讀其信息,掌握蝗蟲在不同環境下對不同氣味的反應。
  • 半機械蝗蟲:能檢測爆炸物
    導讀據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劫持」蝗蟲的嗅覺系統,以監測和辨別不同的爆炸物氣味,所有這些都是在幾百毫秒內完成的。8月6日發表在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X》上的一篇預校樣論文中,研究人員展示了他們能夠「劫持」蝗蟲的嗅覺系統,以監測和辨別不同的爆炸物氣味,所有這些都是在幾百毫秒內完成的。
  • 半機械蝗蟲或很快能幫助人類探測爆炸物
    據外媒報導,根據一項新的概念證明研究,在不遠的將來,人類可以使用半機械蝗蟲作為嗅探犬來探測爆炸物。一個研究小組發現,蝗蟲可以嗅到空氣中不同數量的爆炸性化學物質從而追蹤到炸彈的位置,而這些探測結果可以通過讀取它們的腦電波獲取。
  • 通過訓練,都有哪些小動物,可以辨別爆炸物
    近日,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表示,已掌握利用蝗蟲嗅覺系統辨別爆炸物氣味的技術,在機械蝗蟲嗅探炸彈項目上取得重大進展。研究人員希望利用蝗蟲嗅覺系統研發新型生物嗅覺傳感系統,用於爆炸物探測等安全領域。在前期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蝗蟲面對不同氣味時,如蝗蟲暴露在三硝基甲苯(TNT)、二硝基甲苯(DNT)和硝酸銨等,其神經元放電活動是不同的,這說明蝗蟲可以嗅探和區分不同爆炸物氣味。隨後,研究發現,暴露在爆炸物氣味中的蝗蟲在500毫秒內即會產生反應。
  • 新發現:蝗蟲可感知鑑別爆炸物,為什麼很多動物都有「超能力」?
    科學家發現蝗蟲可通過氣味鑑別不同種類的爆炸物,聽起來感覺非常的科幻,但它們的確可以做到這一點。來自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它們通過對美洲沙漠蝗(Schistocerca americana)進行研究發現,這些蝗蟲可以通過氣味來辨別區分不同種類的爆炸物,如TNT、黑索金(環三亞甲基三硝胺)、泰安和硝酸銨。當然最開始實驗的目的並非如此,他們只不過是為了研究昆蟲類生物的嗅覺系統。
  • 科學家創造出能嗅出炸藥氣味的半機器人蝗蟲,能通過手機顯示信息
    這種經過增強改造的蝗蟲是由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明的。他們早在2016年就發表過論文,稱發現蝗蟲有嗅覺系統,可以被人類分解,獲取其感知信息。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確定蝗蟲在不同環境下聞到的是什麼氣味。該校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巴拉尼·拉曼(Barani Raman)說:「我們不知道它們是否能夠聞到或精確定位爆炸物,因為這對它們沒有任何生物意義。」
  • 能檢測爆炸物的半機械蝗蟲
    研究人員通過螢光泛素化細胞周期指示劑追蹤細胞分裂期不同階段的標誌物,發現在HT模型小鼠中神經祖細胞的神經元核的遷移速度在G1和G2期減慢,引起這兩個時期的時間延長,此外G1到S期的過渡期縮短。這就表明HTT突變使神經祖細胞的細胞分裂期出現紊亂。
  • 神奇的半機械蝗蟲,擁有很強的嗅覺,能替人類檢查爆炸物
    今天小編要給您介紹的這個半機械蝗蟲就是通過嗅覺來替人類服務的,它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感知到危險爆炸物的存在,因此,它在保障人們的安全上能發揮很大的作用。這個半機械蝗蟲的主體是一隻普通的蝗蟲,不過它的頭部會有一個很小的切口,科學家們會通過這個切口在它的身上安裝電子晶片。有了這個電子晶片之後,科學家們就能夠控制這個蝗蟲,讓它用自己靈敏的嗅覺來為我們人類服務了。
  • 機械蝗蟲來襲,美國海軍取得進展
    TNT和其他爆炸物的氣味 -- -- 這一發展有朝一日可能預示著部署炸彈嗅覺、電子增強蟲群。蝗蟲與普通蚱蜢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群居傾向--有大約2.5億年的時間來完善它們的感覺器官。研究人員說,一根天線或角,有5萬個約50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拉曼說,這使得感應器官比工程師開發的系統要 &34;得多,也複雜得多,他的博士研究重點是電子鼻子。在過去的四年裡,他的實驗室一直在研究如何劫持這些先進的生物傳感器,並與現代計算能力相結合。
  • 哪些檢測手段可以讓爆炸物無所遁形?
    到底有哪些檢測手段可以讓爆炸物無所遁形?  【儀器檢測】  目前,世界各國正在加強對重要場所如要害部門、機場、鐵路、地鐵的防爆安檢。按照技術原理不同,探測技術可分為x射線探測技術、電化學探測技術、電磁探測技術、中子探測技術等4類,實際應用則有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離子遷移譜探測設備等。
  • 給蝗蟲做手術,秒變機器人
    它們的培訓費用很高,甚至有時會通過試圖取悅人類訓練員而產生不正確的評估,而且人類對狗形成了一種情感依戀,蝗蟲與狗不同,是一次性的。而且,與小型機器人不同的是,半機械的蝗蟲很便宜。從籠子裡放出來,蜂群嗡嗡地穿過馬路,感官根據TNT的氣味進行調整和訓練。先是一塊落地,然後是另一塊,在街角附近,隱藏在鬆散的紙板和一塊假的紙質巖石下的是簡易爆炸裝置。蜂群監視器上,蝗蟲發現的炸彈像掃雷遊戲一樣在平板電腦上標示位置,並等待蜂群識別更多的隱患。
  • 科學家發現蝗蟲集群通信秘密!
    是什麼促使蝗蟲從獨居變成「群集」?當地時間周三發表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揭示,秘密在於信息素。  據法新社東京8月12日報導,研究顯示,信息素幾乎就像一種無法抗拒的香料,當蝗蟲發現身邊哪怕只有少量同類時,也會釋放這種化合物。
  • 科學家發現蝗蟲集群通信秘密
    外媒稱,今年蝗蟲正在世界多個地區毀滅莊稼,眼下科學家正在發現這種害蟲為什麼會形成破壞性的集群。是什麼促使蝗蟲從獨居變成「群集」?當地時間周三發表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揭示,秘密在於信息素。  據法新社東京8月12日報導,研究顯示,信息素幾乎就像一種無法抗拒的香料,當蝗蟲發現身邊哪怕只有少量同類時,也會釋放這種化合物。這種化學物質會吸引其他蝗蟲加入集群,而且也開始釋放這種氣味,從而形成一個反饋迴路,導致巨大的蝗蟲群。
  • 蝗蟲緣何聚群成災?最新研究:「臭味相投」
    這種氣味中含有一種釋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化合物,名為4-vinylanisole(4VA,4-乙烯基苯甲醚),它能夠響應飛蝗種群密度的變化,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受其「蠱惑」,「欲罷不能」的飛蝗開始成群結隊地聚集,最終釀成毀滅性的蝗災。「這些結果使我們第一次真正認識到蝗蟲的群聚信息素。這些發現不僅可以被應用到基礎研究中,同時也非常有希望應用於野外蝗蟲的治理上。」
  • 拉曼光譜技術在爆炸物檢測領域的應用研究
    本文將拉曼光譜技術應用到爆炸物檢測領域,重點分析了顯微雷射共聚焦拉曼光譜技術、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可攜式拉曼光譜技術在爆炸物檢測分析領域的應用。1拉曼光譜技術 拉曼散射效應是一種由分子和晶格振動導致的非彈性散射,1928年,印度物理學家拉曼首次發現散射光頻率改變現象,因而稱為拉曼散射。
  • 如何識別可疑爆炸物?發現可疑爆炸物怎麼辦?
    Q 如何識別可疑爆炸物? A 在不觸動可疑物的前提下: (1) 看。
  • 科學家發現蝗蟲「集群」秘密
    外媒稱,今年蝗蟲正在世界多個地區毀滅莊稼,眼下科學家正在發現這種害蟲為什麼會形成破壞性的集群。是什麼促使蝗蟲從獨居變成「群集」?當地時間周三發表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揭示,秘密在於信息素。據法新社東京8月12日報導,研究顯示,信息素幾乎就像一種無法抗拒的香料,當蝗蟲發現身邊哪怕只有少量同類時,也會釋放這種化合物。
  • 小「蝗蟲」能幹大事
    生物世界裡,蝗蟲的化學感測部分非常發達。它的觸角有著達幾十萬個的化學傳感器,而且種類繁多。蝗蟲聞知、處理氣味的能力,與大自然設計的動物鼻子相比,人類設計的任何傳感設備都屬「基本版」,它能在進入目標區域後幾百亳秒內聞到氣味、察知狀況。
  • 科學家發現蝗蟲集群通信秘密
    是什麼促使蝗蟲從獨居變成「群集」?當地時間周三發表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揭示,秘密在於信息素。  據法新社東京8月12日報導,研究顯示,信息素幾乎就像一種無法抗拒的香料,當蝗蟲發現身邊哪怕只有少量同類時,也會釋放這種化合物。這種化學物質會吸引其他蝗蟲加入集群,而且也開始釋放這種氣味,從而形成一個反饋迴路,導致巨大的蝗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