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4日訊 在鄆城縣化工產業園村莊搬遷工作中,鄆城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幫包任務最重的縣直單位,全局上下不等不靠、主動作為,主要負責同志靠前指揮、一線作戰,用心用力用情,全力以赴做好群眾工作,僅用十天時間,就率先完成了工作任務。
用心謀劃,把搬遷當成大事辦
從接到幫包任務到完成徵收,鄆城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全方位謀劃、全過程指揮、全身心參與,凝聚起全局上下攻堅克難、爭創一流的精氣神。一是確立爭先目標。縣指揮部下達任務後,黨組書記、局長朱偉第一時間主持召開黨組會,響亮提出「率先完成、爭創第一」的目標,要求全局人員把這次搬遷當成對班子、隊伍、作風、能力的一次考驗,對鄆城縣委、縣政府安排的工作,不管份內份外,無論困難再大、任務再重,都要發揚敢於擔當、連續奮戰、敢打硬仗的作風,不講條件、不講理由,不打折扣,堅決完成任務。二是拿出最強陣容。局長朱偉親自掛帥,5名黨組成員、5名科級幹部全部抽到一線,並抽調30名業務骨幹,成立了10個工作專班。三是拿出硬核舉措。期間,局長朱偉堅持一線指揮,與同志們一塊吃、一塊幹,每天中午、晚上兩次召開碰頭會,把黨組會開到村頭,黨組會成了名副其實的獻計會、獻策會和諸葛亮會。
用情感化,把群眾當成親人看
一是親情打動。工作組人員多方溝通聯繫,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戰友等關係,多方做思想工作,用親情打動搬遷戶。工作組人員帶著盒飯、礦泉水,在搬遷戶門口一等就是一天,甚至等到半夜。搬遷戶王某順經多次做工作,拒不配合,食品生產科副科長張帥了解到,王某順曾在唐廟一企業任車間主任,張帥通過該板廠老闆,最終做通王某順思想工作。二是真情感化。部分搬遷戶對搬遷工作存在牴觸情緒,想方設法躲著工作人員,甚至故意製造難題。搬遷戶魏某真公開在大街上叫板:「誰包我誰倒黴,全村都搬完我也不搬」。黨組成員侯衛國在7次吃閉門羹的情況下,再次入戶做思想工作,發現其心臟病復發,立即安排將其送到醫院,並墊付了醫療費,由於救治及時,魏某真病情迅速好轉,脫離了危險。魏某真由最難纏的戶成為籤協議最爽快的戶。三是以心交心。搬遷戶最大的擔心就是拆遷丈量問題,工作組同志換位思考,把搬遷戶當家人,對9家存在異議的房屋邀請評估師反覆測量,最大限度維護搬遷戶利益,取得他們的認可。王莊拆遷戶王某春家裡種了4畝大蒜,正趕上刨收,曹孔剛等3名幫包人員把工作做到田間地頭,不顧天氣炎熱,連續幹了一整天。王某春說:「這個協議我不籤,良心上過不去」。個私經濟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存民母親住院,一直沒顧得上伺候;局黨組成員李守峰、羅永生,與在其他單位工作的妻子一起參與了搬遷,舍小家、顧大家,用實際行動感化了拆遷戶。
用力攻堅,把公事當成自己的事幹
一是破解往哪搬的難題。房源是制約搬遷的主要瓶頸問題。該局及早謀劃、及早動手,幫助30戶搬遷群眾及時妥善解決了房源問題,為協議的順利籤訂奠定了基礎。佀樓村一94歲老人,以年齡大租不到住房為由,拒籤協議。消保科科長呂峰利用3天時間,動用各種資源和關係,最終為老人找到一處滿意的房源,解除了老人的後顧之憂。二是破解怎麼搬的難題。部分搬遷戶由於缺少人手,存在想搬搬不了的問題。比如,王莊村王某玉丈夫不在家,剛收穫的幾畝大蒜堆滿了整個院子,局裡同事主動聯繫搬家公司,工作人員自帶車輛,12名同志一同上陣,帶著紙箱、編織袋等,利用一整天時間幫助其完成了搬遷。三是破解搬後怎麼生活的難題。搬遷戶佀某生家中有個小超市,是其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由於擔心搬遷後找不到合適的經營場所,一直不予配合。了解這一情況後,隨官屯市場監管所所長魯波幫其在鎮駐地租賃了新的門面房,同時協調辦理了營業執照變更等相關手續。四是破解人員力量不足的難題。搬遷工作一開始,就注重發揮團隊精神和團隊作戰優勢,既責任到人、到組,更集中兵力一戶一戶攻克、一個一個破解。特別對最後4戶工作難以做通的搬遷戶,全體幫包人員共同上陣,齊心協力,終於啃下了 「硬骨頭」。
攻城拔寨兌誓言,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這裡面凝聚著鄆城縣市場監管局廣大黨員幹部的心血和汗水、智慧和力量,反映的是全局上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體現出大家勇於攻堅、迎難而進,敢打勝仗、善打勝仗的豪邁與激情。鄆城縣市場監管人以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鄆城融媒記者 劉保迎 通訊員 徐勝利 邊海濤 編輯 王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