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語文一輪複習文言文虛詞用法大全

2020-12-04 中考網

2019中考語文一輪複習文言文虛詞用法大全

【之】

一、作代詞

(一) 人稱代詞,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為第三人稱,譯作「他(她)(他們)」、「它(它們)」。

例: 1、 學而時習之《論語》

2、由,誨女知之乎?《論語》

3、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

5、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

6、具答之。《桃花源記》

7、公與之乘,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8、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論戰》

9、肉食者謀之。《曹劌論戰》

10、屬予作文以記之 《嶽陽樓記》

(二)指示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這」、「這樣」「這件事」、「那」、「那樣」等。

例:1、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2、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桃花源記》

3、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二、助詞

(一)結構助詞,譯為「的」,有的可不譯。

例: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嶽陽樓記》

2、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嶽陽樓記》

3、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愛蓮說》

4、恢弘志士之氣《出師表》

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二)結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例:1、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2、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愛蓮說》

3、菊,花之隱逸者也。《愛蓮說》

4、當餘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

5、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滿井遊記》

6、如倩女之繢面而髻鬟之時始掠也。《滿井遊記》

(三)音節助詞。用來調整音節,無義,一般不翻譯。

例: 1、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

2、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四)結構助詞,是賓語提前的標誌。

例:1、何陋之有《陋室銘》

(五)結構助詞,是定語後置的標誌。

例: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嶽陽樓記》

2、馬之千裡者。《馬說》

三、作動詞 相當於「到」、「往」、「去」。

例: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其】

一、用作代詞

1.用作第三人稱,相當於「他、她、它(們)的」

例:

① 望其旗靡《曹劌論戰》

② 其妻曰「君美甚。」《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 其夫囈語。《口技》

④ 餓其體膚《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⑤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桃花源記》

⑥ 以其境過清《小石譚記》

2.指示代詞,可譯為「那」「那些」。

例:①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3.其中,其中的。

例:①公問其故《曹劌論戰》

②其一犬坐於前《狼》

二、副詞

1. 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

例:①其真無馬邪?《馬說》

2.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不概」、「可能」。

① 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②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3、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

例: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表示希望、勸勉的語氣,相當於「可」「還是」。

例:①寡人以五百裡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而】

一、用作順接連詞。

1.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例:①任重而道遠《論語》

②泉香而酒冽;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起坐而喧譁者《醉翁亭記》

③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④捨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

⑤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2.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例:①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記》

3.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例:①登軾而望之;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②水落而石出;日出而林霏開《醉翁亭記》

③困於心,橫於慮,而後作《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4.表示修飾關係,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例:①朝而往,暮而歸;雜然而前陳者《醉翁亭記》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妝而蹇者《滿井遊記》

③蹴爾而與之《魚我所欲也》

二、用作轉接連詞,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例: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

②由是則生而又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魚我所欲也》

③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④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醉翁亭記》

【以】

一、介詞

(一)介詞,憑,靠 按照

例:何以戰 介詞,憑,靠 《曹劌論戰》

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介詞,憑,靠 《曹劌論戰》

雖不能察,必以情 介詞,按照 《曹劌論戰》

弗敢加也,必以信 介詞,按照 《曹劌論戰》

策之不以其道 介詞,按照 《馬說》

(二)介詞,拿 把 用

悉以諮之 介詞,拿 《出師表》

諮臣以當世之事 介詞,拿 《出師表》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詞,把 《出師表》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介詞,把 《出師表》

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介詞,把 《曹劌論戰》

全石以為底 介詞,把 《小石潭記》

多以書假餘 介詞,把 《送東陽馬生序》

醒能述以文者 介詞,用 《醉翁亭記》

以衾擁覆 介詞,用 《送東陽馬生序》

(三)介詞,因為

不以臣卑鄙 介詞,因為 《出師表》

不以千裡稱也 介詞 ,因為 《馬說》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介詞,因為 《送東陽馬生序》

以中有足樂者 介詞,因為 《送東陽馬生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詞,因為 《嶽陽樓記》

以其境過清 介詞,因為 《小石潭記》

夫不能以遊墮事 介詞,因為 《滿井遊記》

二、動詞

例:皆以美於徐公 動詞,認為 《鄒忌諷齊王納諫》

愚以為營中之事 動詞,認為 《出師表》

愚以為宮中之事 動詞,認為 《出師表》

不以疾也 動詞,認為,覺得 《三峽》

以為妙絕 動詞,認為,覺得 《口技》

三、連詞

(一)表目的

例:以光先帝遺德 連詞,來 《出師表》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連詞,來 《出師表》

遂許先帝以驅馳 連詞,來 《出師表》

是①以先帝簡拔②以遺陛下 ①介詞,因為 《出師表》

②連詞,來

以告先帝之靈 連詞,來 《出師表》

以彰其咎 連詞,來 《出師表》

以諮諏善道 連詞,來 《出師表》

無從致書以觀 連詞,來 《送東陽馬生序》

屬予作文以記之 連詞,來 《嶽陽樓記》

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 用來 《魚我所欲也》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用來 《魚我所欲也》

(二)表結果

例:以傷先帝之明 連詞,以致 《出師表》

以塞忠諫之路也 連詞,以致 《出師表》

(三) 相當於連詞「而」

例:計日以還 連詞,而 《送東陽馬生序》

卷石底以出 連詞,而 《小石潭記》

【於】

一、【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處所

1、可譯為「在」

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於廳事之東北角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口技》

相與步於中庭 《記承天寺夜遊》

駢死於槽櫪之間 《馬說》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嶽陽樓記》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醉翁亭記》

於時冰皮始解 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滿井遊記》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 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出師表》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於是入朝見威王 能謗譏於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

2、可譯為「到」

例:太守與客來飲於此 《醉翁亭記》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出師表》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鄒忌諷齊王納諫》

3、可譯為「從」

例:漸聞水聲潺潺而瀉於兩峰之間者 《醉翁亭記》

受地於先王 《唐雎不辱使命》

舜發於畎畝之中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於匣也《滿井遊記》

二、【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

例: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

三、【介詞】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

1、可譯為「向」

例:每假借於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

2、可譯為「給」

例:欲報之於陛下也《出師表》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3、可譯為 「對」「對於」

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出師表》

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四、【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例:所欲有甚於生者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魚我所欲也》

五、【連詞】表示提起相關的另一件事

例:至於夏水襄陵《三峽》

至於負者歌於途《醉翁亭記》

至於斟酌損益《出師表》

【乃】

一、副詞。

1. 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才」。

例:太丘捨去,去後乃至。《陳太丘與友期》

2 表示出人意料。譯作「竟、竟然」。

例: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桃花源記》

二、用於判斷動詞

相當於「是,就是,原來是」。

例:①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三、作連詞,表示前後的銜接或轉折。譯作「於是,就」。

例:①乃重修嶽陽樓。《嶽陽樓記》

②乃入見。《曹劌論戰》

③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四、用作代詞。

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

①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雖】

一、即使

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故雖有名馬《馬說》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二、雖然

例:故餘雖愚,卒或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雖有千裡之能《馬說》

遊人雖未盛《滿井遊記》

風力雖尚勁《滿井遊記》

三、雖與然連用,譯為「雖然如此」「雖然這樣」

例:雖然,公輸班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為】

一 、介詞

1、介紹與行動動作發生相關聯的對象,可譯為「替」「給」等。

例: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記》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公輸》

雖然,公輸盤為我雲梯,必取宋《公輸》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破陣子》

2、介紹行為動作發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譯為「為了」「因為」等

例: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江城子》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欽。《魚我所欲也》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魚我所欲也》

3、介紹動作的主動者,可譯為「被」

例: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

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滿井遊記》

國險而民富,賢能為之用。《隆中對》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二、語尾助詞。

例:何命焉為?《公輸》

【者】

一、代詞,附著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後,組成名詞性短語,譯為「……的人」或「……的事情」「……的東西」(初中階段以譯為「……的人」為主)

例:1.京中有善口技者。(代詞,「……的人」) 《口技》

2.擇其善者而從之(代詞,「好的方面」「優點」)《論語 述而》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代詞,「……的人」) 《馬說》

二、助詞,判斷句的標誌,不譯,有兩種情況:

1. ……者,……也。

2.……,……者也

例: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記》

2.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3.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

4.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三、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不譯

例:1.馬之千裡者。譯:日行千裡的馬。 《馬說》

四、句尾語氣助詞,同「矣」「耳」等一起構成「者矣」「者耳」,表陳述或感嘆語氣,不譯。

例:1.其喜洋洋者矣。《嶽陽樓記》

2.感極而悲者矣 《嶽陽樓記》

3.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記承天寺夜遊》

【且】

一、連詞

1、 連詞,而且,並且:

例:

(1) 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送東陽馬生序》

(2)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蒹葭》

2、連詞,尚且,還: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馬說》

3、連詞,況且:

例:(1)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陳涉世家》

(2)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二、副詞,將要,快要: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則】

一、連詞,可表示多種關係。

1、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那麼」。

例: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陋室銘》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送東陽馬生序》

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滿井遊記》

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出師表》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魚我所欲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戰則請從。 《曹劌論戰》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嶽陽樓記》

然則何時而樂耶?《嶽陽樓記》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嶽陽樓記》

不效則治臣之罪。《嶽陽樓記》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嶽陽樓記》

2、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假設、如果」;

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3、表示轉折讓步關係:可譯為「可是、卻」 「雖然、但是」。

例: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送東陽馬生序》

萬鍾則不辨禮儀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4、表示並列關係:

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 的一個分句裡,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間是並列關係(不是表示每個詞之間),可譯為「就」或不譯。

例: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與朱元思書》

二、用作副詞:

用在判斷句子,其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

例: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嶽陽樓記》

【與】

1、 給(動詞):

例:(1)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魚我所欲也》

(2)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魚我所欲也》

(3) 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

2、 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感嘆:

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魚我所欲也》

3、 和、同、跟:

例:(1) 遂與外人間隔 《桃花源記》

(2) 念無與為樂者 《記承天寺夜遊》

(3)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馬說》

(4) 似與遊者相樂 《小石潭記》

(5)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送東陽馬生序》

(6)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 《醉翁亭記》

(7) 吾誰與歸 《嶽陽樓記》

(8) 而此地適與餘近 《滿井遊記》

(9) 每與臣論此事 《出師表》

(10) 吾與徐公孰美 《鄒忌諷齊王納諫》

(11) 客從外來,與坐談 《鄒忌諷齊王納諫》

【焉】

一、疑問代詞,可譯為「哪裡」。

例: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二、句末表示語氣的助詞,可譯為「呢」,也可不譯。

例: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曹劌論戰》

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送東陽馬生序》

三、代詞,相當於「之」。

例:忽啼求之,父異焉 《傷仲永》

復到舅家問焉 《傷仲永》

四、兼詞,用於動詞、形容詞之後,即兼有介詞和代詞的作用,相當於「從這裡」「在那裡」。

例:不復出焉 《桃花源記》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曹劌論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

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共工怒觸不周山》

【因】

一、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於是」、「就」。

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唐雎不辱使命》

二、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依據、方式,可分別譯為「由於」、「憑藉」、「依靠」。

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三、介詞,可譯為「根據」、「依照」。

例: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四、連詞,可譯為「因此」。

例: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傳》

【所】

一、 與動詞結合,組成名詞性短語,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況」。

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所聞」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記》

二、「所」和「以」連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譯為「……的原因」。

例: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出師表》

(2)「所以」表示手段或憑藉,可譯為「用什麼方法」、「用這些來」。

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輸》

所以動心忍性。(「所以」:用這些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三、與「為」相呼應,構成「為……所……」的結構,表被動。

例:而二蟲盡為所吞。(「為……所……」可譯為「被……吞掉」) 《童趣》

四、用作名詞,意思是「地方」「處所」。

例: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何】

一、用作疑問代詞。

①單獨作謂語,後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麼""什麼原因"。

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嶽陽樓記》

②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裡""什麼"。譯時,"何"要後置。

例:何以戰?《曹劌論戰》

③作定語,可譯為"什麼""哪"。

例:然則何時而樂耶?《嶽陽樓記》

二、用作疑問副詞。

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麼""多麼""怎麼這樣"。

例:水何澹澹。《觀滄海》

另外還有複合詞,如[何若]【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麼樣」「怎麼辦」「為什麼」。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虛詞「若」的用法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虛詞「若」的用法》,僅供參考!
  • 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虛詞「焉」的用法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虛詞「焉」的用法》,僅供參考!
  • 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虛詞「則」的用法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虛詞「則」的用法》,僅供參考!
  • 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虛詞「以」的用法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虛詞「以」的用法》,僅供參考!
  • 中考語文複習資料:初中語文文言文常用句式與文言文虛詞用法
    初中語文文言文常用句式與文言文虛詞用法 一、判斷句 古漢語判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判斷,一般不用判斷詞「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即」「非」等判斷詞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上下文判斷。
  • 文言文不再是「噩夢」,複習三步走:中考隨便考,讓你1分不扣
    在語文的學習當中,文言文一定是學生們又愛又恨的一個部分了,這是因為如果學生們真正理解了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後,得分就會比較容易,反之,則非常痛苦。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下文言文的複習方法,只要做好下面的三步,文言文便不再是「噩夢」。複習第一步:搞定基礎知識1、理解常用文言實詞的古義。包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及通假現象等。
  • 文言文虛詞於的用法
    文言文虛詞於的用法     1.作介詞     ⑴表動作行為的趨向、所自,引進動作行為的對象或結果。譯為:向、給、到、從、自 。     ①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②而恥學於師。
  • 2019中考英語一輪考點複習數詞用法
    追尋自己定好的複習目標, 小編整理了2019中考英語一輪考點複習數詞用法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2019中考英語一輪考點複習數詞用法 數詞(Numeral),表示數量或順序的詞叫做數詞。英語的數詞可以作句子的主語、賓語、表語和定語。數詞分為兩大類,即基數詞和序數詞。
  • 中考文言文虛詞複習
    中考文言文虛詞複習     (一)之     1.用作代詞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 文言文閱讀高頻詞語收錄大全!快列印記熟,文言文閱讀少走彎路!
    文言文作為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一大難點,背誦、抄寫、釋義、閱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常態。其中一個環節做不好,對文言文的理解就會十分吃力,也會導致文言文的學習越來越難。到了初中階段,隨著課本中文言文篇幅的加大,語文學習也逐漸變難。
  • 中考語文常見易錯字音字形,初三學生家中複習必備!
    按照正常的時間,初三現在應該是進入到一輪複習中,但是由於開學延期在家,初三的同學們都要在家進行複習,其中語文的複習主要要分為幾大塊:字音字形等基礎知識、默寫、文言文、閱讀理解、作文。今天,小星給各位初三同學整理了在中考中語文出錯率比較高的字音和字形,各位初三的同學在家中複習可以用到哦,一起來看看吧。
  • 2019中考英語複習不定冠詞a/an用法歸納
    小編整理了2019 英語複習不定冠詞a/an用法歸納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2019中考英語複習不定冠詞a/an用法歸納 不定冠詞a/an的用法 不定冠詞用來修飾單數可數名詞,指人或物中的某一個或某一類,但不具體說明是何人何物。
  • 初中語文文言文虛詞順口溜及分類總結,太全了
    文言文閱讀在初中語文階段是一個比較難的部分,同時也是中考佔分較大的重點。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初中階段文言虛詞的部分,不會讓大家死記硬背,是以順口溜的形式出現的,來讀讀看,是不是好記一些了呢?
  • 中考語文資源:中考語文複習總資料大全--第九講 文言文閱讀
    第九講 文言文閱讀 【考查要點】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知識疏理】 1.準確理解文中字詞句的含義,特別要注重課文的註解,重要的詞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語句;2.字詞的掌握和積累是文言文學習的關鍵。3.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 2018-2019年中考語文及英語滿分作文大全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18-2019年中考語文及英語滿分作文賞析匯總,希望對同學們複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序號 詳情   1 2019
  • 2019中考語文考點複習《昆蟲記》
    2019中考語文考點複習《昆蟲記》 1、《昆蟲記》中,法布爾不但仔細觀察食糞蟲勞動的過程,而且不無愛憐地稱這些食糞蟲為____________清道夫 2、孔雀蛾是一種___________很漂亮_________的蛾,它們中最大的來自歐洲__________,全身披著_________紅棕色____
  • 2020初中語文常考文言文詞語用法之以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初中語文常考文言文詞語用法之以,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以   1.(動詞)認為,以為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兩小兒辯日》)   以為妙絕。
  • 初中文言文虛詞_文言文_中考網
    初中文言文虛詞     而,何,乎,乃,其,且,為,焉,也,以,於,則,者,之共14個。     【之】     (一)代詞初中文言文常見虛詞     1.作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 2019中考物理一輪複習公式換算
    2019中考物理一輪複習公式換算 力學部分 一、速度公式 火車過橋(洞)時通過的路程s=L橋+L車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
  • 中考語文、數學、化學後期怎麼複習?重慶市教科院專家指導意見來了
    初三學生4月20日返校複課後,如何複習備考?今(18)日,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三名研究員就語文、數學、化學學科的後期複習提出了指導意見。年語文中考總體仍參照2019年的命題原則及思路,試題板塊、題型等將與去年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