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記者在抗疫一線丨他們每天在寒風中站8個小時 吃飯休息都在...

2020-12-06 上遊新聞

01-31 16:19:32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1月31日,重慶主城開始飄落絲絲細雨,天比前幾天冷了不少,拉緊了羽絨服拉鏈的老羅拎著手裡的保溫桶,走進了重慶市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大廳。

進入門診以前,旁邊穿著隔離衣、戴著手套和隔離帽,帶著護目鏡的導診員按例給他測了體溫,詢問起來,「老師,最近有沒有和武漢回來的人接觸過啊?」老羅對這每天都要回答的問題已經習慣了,他只想快點進入相對暖和一些的醫院裡,但他並不知道,眼前為他測量體溫的人,要穿著防護服,已經在寒風中工作了8個多小時。

穿著防護服工作8個半小時 吃飯換衣服都在帳篷裡

重慶市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是重慶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救治醫院。1月22日起,醫院的預檢分診區就設立在了醫院門診大廳外,每一個進入醫院的人都必須在這裡測量體溫,詢問接觸史。這是醫院的第一道關卡,所有在這裡體溫檢測發熱的病人,都會第一時間由專門的通道進入醫院另一處的發熱門診。

「38度,老師,體溫有些高,我們走這邊去發熱門診看看。」上午11點,醫院門診大廳,一個穿著紅色羽絨服的大姐到醫院看病,測完體溫被攔了下來,穿著二級防護裝備的預檢分診員把她由旁邊的專門通道帶去了發熱門診。

每天,預檢分診處的導診員們不停重複著測量體溫,詢問接觸史,消毒劑擦拭體溫槍的流程,這樣的流程每天要重複幾百遍。

這兩天,重慶的天氣非常冷了,但他們也只能站在門診大廳的室外,雖然每天都在門診大廳門口工作,但他們已經很多天沒有踏進過門診大廳了,「如果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我們就是第一個接觸的人,我們只能在固定區域工作生活。」

預檢分診實行三班倒,分為白班、上夜和下夜班,每個護士每天均要在寒風裡站8個多小時。8個多小時的工作時間裡,預檢分診員們要一直穿著防護服,在固定區域工作休息,這個區域只是門診大廳外的兩個只有幾平方米大的兩個帳篷,一個帳篷裡是預檢分診臺,另一個帳篷就是大家休息的地方,換衣服、吃飯都只能在這個帳篷裡,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交叉感染的風險。

「我不想說我名字,我媽媽還不知道我在一線」

每天早上8點,27歲的南川女護士就會和另外兩個同事全副武裝,一手拿體溫槍一手拿消毒液站在門口,1月31日,已經是她連續值班的第7天。

稱呼這個連續值班7天的女孩「南川女護士」,是因為她不願意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任何的報導裡,「我媽媽現在都不知道我在一線,不知道我離病人那麼近。」身高不到1米6的她全身籠罩在藍色的隔離服裡,臉上是口罩和護目鏡,「家裡人看見了也認不出我,但不能說出我的名字,不然媽媽就認出來了。」

為了不交叉感染,在發熱門診和預檢分診工作的醫護人員都必須統一住在醫院指定地點,與外界隔離,為了不讓媽媽擔心,南川女護士撒了謊,「過年醫院值班的人少,我要回醫院頂缺。」媽媽知道她在醫院,卻以為她只做些日常的護士工作。

「你在醫院更要離那些肺炎病人遠一點,安全最重要!」每天打電話,南川女護士的媽媽總會不斷重複這一句話, 女孩兒只能一直瞞著,說「好的,好的。」媽媽想著年過完了要回主城照顧她,她也只是說,「我們忙得很,病毒還很危險,你待在老家我才安心。」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 攝影 鄒飛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72歲勸導員 每天騎車8公裡 一站就是8小時
    連日來,在經開區達道灣街道大鄭臺村的村口,都會看見一個戴著口罩的老人,他冒著寒風,站在卡點勸導來往的車輛和人員。他就是大鄭臺村村民趙國柱,與新中國同齡的他是一名有著52年黨齡的老黨員。趙國柱1949年生,1969年入黨,退伍軍人。
  • ...抗疫鬥爭一線發展黨員在壯大隊伍中彰顯黨組織磅礴力量情況綜述...
    疫情襲來之時,一大批抗疫「戰士」挺身而出、頑強拼搏,他們中有來自救治一線的醫生護士,有堅守崗位的公安民警,有服務居民的社區幹部,有清理醫療垃圾的志願者……「像共產黨員那樣去戰鬥,是我的夢想!」他們在火線入黨接受洗禮,在抗擊疫情中不辱使命。這些新生力量,用實際行動刻畫出共產黨人的英雄本色——「這次疫情中衝在最前面的都是黨員,更堅定了我向黨組織靠攏的決心!」
  • 抗疫一線耀眼的「火焰藍」
    在武漢,在湖北,有這樣一群人,逆險而行是他們的初心,有災必救、有難必幫是他們的承諾。他們是抗疫一線耀眼的「火焰藍」,是永遠在逆行的消防指戰員。他們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將廢棄物一桶一桶搬上車,運到三四十公裡外的處理站,再一桶一桶卸下來。這個過程中,辛苦還是次要的,最大的考驗是與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零距離」同行。  雖然他們防護到位,工作中也儘量小心謹慎,但險情仍時有發生。
  • 「火焰藍」衝鋒抗疫一線
    2020年03月18日,《人民日報 》18版刊發《「火焰藍」衝鋒抗疫一線:消防救援指戰員轉送病患、駐點守護、轉運醫療廢水》,版面如下:請看具體內容在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中,有這樣一群消防救援指戰員,他們身披「火焰藍」,始終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衝鋒在前。
  • 融媒一線|寒風中的供熱搶修
    融媒一線|寒風中的供熱搶修 2020-12-31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手像泡冰水耳朵被凍傷,支援石家莊藁城區130小時的他們卻說……
    「10名男護士中,有6名是醫院雙職工,當時還有3名男護士的妻子都在值夜班。」作為隊長,朱磊把「24小時隨時待命」掛在嘴邊,抵達藁城區後隨即投入工作。5天時間,他們從村裡轉移到鄉鎮社區進行全面核酸檢測排查,這兩天又進駐村裡進行新一輪採集工作。每天早晨7點多集合出發,他們會認認真真在防護服上寫上「藁城加油」。脫下防護服,回到酒店要到晚上9點左右。
  • 每天工作八小時,午餐休息也算工作時間?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
    大家都知道,根據我國的《勞動法》規定,每個人的工作時間是8小時,那一天的中午午餐的一小時算是工作時間嗎?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午吃飯時間也算是工作時間,你或許在免費加班,這些你都知道嗎?快來看看吧!一天工作8小時的你!
  • 記「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達娃倉決:綻放在抗疫一線的...
    這份榮譽的獲得凸顯了西藏公安在抗擊疫情中的重要作用,也體現了黨中央對西藏公安的親切關懷和高度評價。兩項榮譽稱號對於我既是肯定,也是鞭策。」在電話連線中,面對記者的祝賀,達娃倉決真摯地說,「我將倍加珍惜榮譽,以此作為新的起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時刻牢記共產黨員和人民警察的神聖職責和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 抗疫鬥爭一線的「航天抗疫神器」
    中國日報9月10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所屬蘇州江南航天機電工業有限公司研製的「航天抗疫神器」——應急救援移動醫院、模塊化負壓方艙醫院和P2+方艙生物檢測實驗室,在疫情防控的大戰大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 滴水成冰 寒風刺骨-30℃今天的報導說他們
    我們每個人每天做桶邊督導員只兩個小時,過一會我就『下班兒』了。」 8時20分許,當記者離開時,郭鵬飛還沒有「下班兒」,他站在小區北門的一組四色垃圾桶旁,成為小區裡最亮麗的一景。「路口沒有地方遮風,更覺得寒風刺骨,我們已經習慣了。我穿了兩件棉衣,腳底下還墊了兩個鞋墊,再加上一個熱貼。」楊鵬飛用雙手搓了搓凍得發紫的臉對記者說。 「天再冷也要保證路口的交通秩序。」在外疏導糾違半個小時後,交警們返回崗亭換班進行短暫休整。楊鵬飛不停地跺著腳,邊將手貼在暖氣片上取暖邊說:「我參加工作以來,今年是最冷的。
  • 抗疫先進事跡丨張伯禮:用「中國方案」抗擊疫情
    ,剛剛從武漢回來的張伯禮臉上洋溢著微笑,「我去武漢市中醫醫院,他們寫了個大橫幅,歡迎張伯禮回家,我感到很親切,就像是回家的感覺。」1月27日,農曆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的張伯禮臨危受命飛赴武漢,作為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投身抗疫最前線。然而,在武漢超負荷的工作下,張伯禮膽囊炎發作,並於2月19日接受了微創膽囊摘除手術。他調侃道,「這回我把膽留在了武漢,更加與武漢市民肝膽相照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從一線撤回?「武漢一線的工作還需要我,不可能撤回。
  • 為什麼他們是抗疫英雄?丨《精彩火焰藍》電子雜誌2020年·榜樣的...
    黃明在會見應急管理系統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代表時強調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不斷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9月8日,應急管理部黨委書記黃明會見應急管理系統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代表,代表部黨委,向受到表彰的14名先進個人和3個先進集體代表表示衷心祝賀和誠摯敬意。
  • 自來水一線制水工24小時巡查 每天要喝12斤茶水
    為讓市民吃上乾淨水、放心水,市自來水公司一線制水工人24小時循環加班,手臂頂著炎炎烈日曬脫皮,上夜班太困也不能睡覺。昨天,記者走進了沙坪垻區水廠,揭秘高溫下制水工人的艱辛工作。  堅守 兩個班組24小時巡查  沙坪垻區水廠制水車間組長、高級技師塗安澤,在制水一線工作了近40年。
  • 她每天負重20斤站8小時!這不是在「練功」,而是在救命
    說到護士你最先想到的是否是白衣天使但事實上他們當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每天穿戴20斤左右的鉛衣工作>一站可能就是8個小時他們就是介入導管室的護士他們被稱為「鉛衣天使」戳視頻,感受"鉛衣天使"的工作視頻來源:央視新聞移動網矩陣號「紫金山視頻」馮雪是江蘇南京總醫院心臟內科介入導管室的一名護士,為了自我保護,進行介入手術時,醫生護士必須「全副武裝」,100斤的馮雪每天需要穿著20斤的鉛衣工作。
  • 81歲老人迷路 海口民警寒夜中守護16個小時
    毛雷)1月22日,今年最強的一股寒潮襲擊海口,整個椰城被籠罩在寒風冷雨中,但在海口市公安局博愛派出所,卻上演了溫暖椰城的一幕:在寒潮來襲的夜晚,公安民警用自己的行動溫暖守護走失的八旬老人16個小時。 1月22日下午五點半正值晚高峰,海口公安交警龍華六中隊林存輝忙著在海口長堤路水巷口路段紅綠燈處執勤,突然一位站在機動車道的老大爺進入他的視野。「當時來往車流特別大,他站在車流裡太危險了,我趕緊上前把他扶到路邊。」林存輝說,一路他與大爺交談卻沒有得到任何信息,大爺操著外省口音,無法正常交流,不僅說不出家庭地址,甚至連名字也無法告知,為了安全起見,他決定交給派出所進一步處理。
  • ...助力疫情防控(十五)|抗疫一線「娘子軍」--市人民醫院醫務科...
    懷仁巾幗行動 助力疫情防控(十五)|抗疫一線「娘子軍」--市人民醫院醫務科抗擊疫情記實 2020-03-05 15: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中的「測溫人」,測溫槍成為抗疫「武器」
    疫情發生後,廣東全省上下的「梁靖康們」有很多,3月3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廣東稅務系統獲悉,來自廣東基層的黨員們積極響應地方部署,參與到高速路口、街道、小區、村口等各個執勤卡點的工作中,而他們的抗疫「武器」,大多就是一把測溫槍。測溫槍成為抗疫「武器」,不能拖後腿「滴!」
  • 【我的抗疫故事】每天接打200餘通電話,手機發燙、24小時「值守」
    畢業參加工作後,每個春節都在值班中度過,好不容易輪到今年春節可以休息,全家人早早安排好回老家過年,為爺爺祝壽。  早在1月初,我就密切關注著在武漢發現的「不明肺炎」。1月21日那天晚上,得知疫情形勢升級,我取消休假,趕回湘潭。但是,沒想到要面對的是這樣一場「硬仗」。
  • 他被稱為印度「站神」,每天站立8小時不動,如今竟成了景點
    印度不僅風景優美,消費水平也不高,花少數的錢就能出國遊玩也是相當不錯的體驗,因此很多人將其作為自己出國遊的第一站。印度是一個宗教國家,全國超過百分之80的人口都信仰印度教,在印度的大街上,充滿異域風情的佛教建築層出不窮,他們非常願意把自己僅有的錢,投入到寺廟的建設上,而且我們也能經常看到一群衣衫襤褸但受人尊敬的苦行僧,他們認為只有通過磨練自身,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才能使自己的後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