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16:19:32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1月31日,重慶主城開始飄落絲絲細雨,天比前幾天冷了不少,拉緊了羽絨服拉鏈的老羅拎著手裡的保溫桶,走進了重慶市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大廳。
進入門診以前,旁邊穿著隔離衣、戴著手套和隔離帽,帶著護目鏡的導診員按例給他測了體溫,詢問起來,「老師,最近有沒有和武漢回來的人接觸過啊?」老羅對這每天都要回答的問題已經習慣了,他只想快點進入相對暖和一些的醫院裡,但他並不知道,眼前為他測量體溫的人,要穿著防護服,已經在寒風中工作了8個多小時。
穿著防護服工作8個半小時 吃飯換衣服都在帳篷裡
重慶市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是重慶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救治醫院。1月22日起,醫院的預檢分診區就設立在了醫院門診大廳外,每一個進入醫院的人都必須在這裡測量體溫,詢問接觸史。這是醫院的第一道關卡,所有在這裡體溫檢測發熱的病人,都會第一時間由專門的通道進入醫院另一處的發熱門診。
「38度,老師,體溫有些高,我們走這邊去發熱門診看看。」上午11點,醫院門診大廳,一個穿著紅色羽絨服的大姐到醫院看病,測完體溫被攔了下來,穿著二級防護裝備的預檢分診員把她由旁邊的專門通道帶去了發熱門診。
每天,預檢分診處的導診員們不停重複著測量體溫,詢問接觸史,消毒劑擦拭體溫槍的流程,這樣的流程每天要重複幾百遍。
這兩天,重慶的天氣非常冷了,但他們也只能站在門診大廳的室外,雖然每天都在門診大廳門口工作,但他們已經很多天沒有踏進過門診大廳了,「如果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我們就是第一個接觸的人,我們只能在固定區域工作生活。」
預檢分診實行三班倒,分為白班、上夜和下夜班,每個護士每天均要在寒風裡站8個多小時。8個多小時的工作時間裡,預檢分診員們要一直穿著防護服,在固定區域工作休息,這個區域只是門診大廳外的兩個只有幾平方米大的兩個帳篷,一個帳篷裡是預檢分診臺,另一個帳篷就是大家休息的地方,換衣服、吃飯都只能在這個帳篷裡,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交叉感染的風險。
「我不想說我名字,我媽媽還不知道我在一線」
每天早上8點,27歲的南川女護士就會和另外兩個同事全副武裝,一手拿體溫槍一手拿消毒液站在門口,1月31日,已經是她連續值班的第7天。
稱呼這個連續值班7天的女孩「南川女護士」,是因為她不願意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任何的報導裡,「我媽媽現在都不知道我在一線,不知道我離病人那麼近。」身高不到1米6的她全身籠罩在藍色的隔離服裡,臉上是口罩和護目鏡,「家裡人看見了也認不出我,但不能說出我的名字,不然媽媽就認出來了。」
為了不交叉感染,在發熱門診和預檢分診工作的醫護人員都必須統一住在醫院指定地點,與外界隔離,為了不讓媽媽擔心,南川女護士撒了謊,「過年醫院值班的人少,我要回醫院頂缺。」媽媽知道她在醫院,卻以為她只做些日常的護士工作。
「你在醫院更要離那些肺炎病人遠一點,安全最重要!」每天打電話,南川女護士的媽媽總會不斷重複這一句話, 女孩兒只能一直瞞著,說「好的,好的。」媽媽想著年過完了要回主城照顧她,她也只是說,「我們忙得很,病毒還很危險,你待在老家我才安心。」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 攝影 鄒飛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