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故事】每天接打200餘通電話,手機發燙、24小時「值守」

2020-12-06 光明時政

  【我的抗疫故事

  講述人:肖遠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湖南省湘潭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信息科負責人)

  2020年1月21日,離除夕只有3天,距離爺爺的80歲壽辰也只有6天。這是我忘不了的一天。

  畢業參加工作後,每個春節都在值班中度過,好不容易輪到今年春節可以休息,全家人早早安排好回老家過年,為爺爺祝壽。

  早在1月初,我就密切關注著在武漢發現的「不明肺炎」。1月21日那天晚上,得知疫情形勢升級,我取消休假,趕回湘潭。但是,沒想到要面對的是這樣一場「硬仗」。當晚一回到湘潭,就馬上起草了《湘潭市高鐵站、遊客換乘中心新冠肺炎排查處置技術方案》,第二天,儀器設備、人員調配就全部協調到位,在湘潭的交通出入口築起了「防疫牆」。

  此後,我參與了監測預警、數據收集報送、重點人員排查管控、技術方案制定、應急值守等一系列工作。多部門溝通協調、回應群眾諮詢等方面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

  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我住在了辦公室裡,累了就打個盹,或者用涼水洗臉。最多的時候,一天接聽了200多個電話,手機成了真正的「熱線」,大冬天裡打到燙手。每天凌晨2點前,要將全市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數據上報,經常半夜三更還在協調應急處置工作。

  疫情期間,收集、分析、反饋數據,科學研判疫情形勢,是有效控制疫情的重要決策依據。我們充分運用「網格化+大數據」,發揮好網格化管理手段和大數據新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中的作用。同時,我們摸索出「邊調查、邊判定、邊管控、邊採樣檢測、邊溯源」的流行病學調查管理體系,積極協調公安、通訊管理等相關部門,爭取將流行病學調查做到細之又細。

  2月初,湘潭市發生聚餐引起的聚集性病例,我們立即調配流調隊開展調查,發現聚餐人員有從武漢經長沙到湘潭的,便又調配相關部門對密切接觸者逐一排查、對相關場所全面消殺,發現了湘潭的16、17、18號確診病例。

  在防控工作中,我負責編發了280期每日疫情分析快報、11期風險評估報告、60餘個防控技術方案和17期緊急提醒。還與我們的團隊一起,核實了74422條大數據信息,摸排35452名健康管理涉中高風險地區人員、2254名涉境外人員和698名密切接觸者,實現了潛在傳染源的排查和追蹤管理。

  每一個數字,可能就是一個潛在傳染源。我們疾控團隊的工作,有效阻止了疫情的社區傳播。至今,湘潭市發現36例確診病例,確診病例已清零且沒有一位患者死亡。

  作為一名疾控工作者,現在回顧整個疫情期間,湘潭疾控人爭分奪秒、全力以赴、共戰新冠的點點滴滴,仍然是歷歷在目、驚心動魄。在那段時光裡,有太多人和事讓我非常感動,有治病救人的白衣戰士,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流著汗、憋著尿在搶救病患;有挺身而出、自願深入一線的檢測突擊隊;有開啟「黃金24小時」追蹤,從紛繁複雜的病人活動軌跡中「抽絲剝繭」般地尋找有效線索,徹底查清感染來源的疾控流調突擊隊;還有認真值守的社區工作人員,偷偷給防控一線工作人員送口罩的熱心市民……

  我家在農村,那裡的人們對醫學的認識還很有限,而且曾經眼看兒時的玩伴因為疾病導致小兒麻痺,這些都讓我立志成為一名公衛醫生,現在我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這次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我心裡其實是忐忑不安的。衛健系統有這麼多優秀的代表,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當前,戰疫依然沒有結束,大家還不能放鬆,鞏固疫情防控戰略成果的任務仍然艱巨。我們疾控人員將一如繼往地踐行初心和使命,用責任與擔當守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光明網記者孔繁鑫 採訪整理 通訊員 吳珊)

[ 責編:李政葳 ]

相關焦點

  • 110男接警員居多,接電話要學心理學
    1月10日是公安部確定的全國公安機關110宣傳日,9日,三湘都市報記者就走進長沙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走近這群幕後英雄,聽聽他們背後的故事。男接警員居多接電話也要學心理學「您好,這裡是110報警中心,請講。」9日下午,三湘都市報記者走進長沙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看到,接警員們頭戴耳機,緊盯電腦屏幕,現場13名接警員中,僅3名為女性。
  • 值住院總的第一天,我接了68個電話……
    在醫院裡,有一種醫生叫做「老總」,他們不是位高權重、腰纏萬貫的企業老闆,而是住院醫師的一種,他們需要在醫院裡度過一段「與世隔絕」的歲月,一周需要工作6至7天,一天24小時工作連軸轉,他們就是住院總醫師,簡稱「住院總」。
  • 湖北小夥:每天接200個電話,凌晨三四點才休息,自費捐110萬隻口罩
    武漢工程大學學子和校友們也在積極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志願活動中來,以必勝的決心去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張豪,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018屆畢業生,2018年全國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銀獎的獲得者,武漢市創業十佳大學生專項獎獲得者,武漢當夏時光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
  • 一年接125萬個電話!支撐他們的是……
    2018年,長沙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累計接聽群眾報警電話125萬餘個,受理報警42萬餘起。其中為民排擾解難6.8萬餘起,調處各種糾紛8.8萬餘起。今天,小編帶你走進該局110指揮中心,聽聽他們背後的故事。
  • 告訴我們你身邊的抗疫英雄故事吧
    湧現出數不清的平凡英雄留下數不清的感人事跡這正是英雄之城的精神財富即日起由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主辦長江日報報業集團承辦的「平凡中的偉大——我身邊的抗疫英雄故事小區值守需要人,他們來當守門員,送菜送藥需要人,他們來當快遞員,疫苗測試需要人,他們又挽起衣袖露出手臂。他們安排好了每一個細節,讓200多萬大中小學生秋季如期開學。他們盡心盡力當好「店小二」,一家又一家大企業、一個又一個大項目落戶武漢。他們一分一秒趕時間,一場又一場盛會展覽在武漢啟幕。
  • 抗擊疫情,建德各社區感人的故事天天在上演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鄭翠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建德各社區充分發揮黨員、居民志願者、包聯單位、下派幹部、派出所民警、小區物業等多方力量,積極構建多支隊伍群防群治,實行疫情防控體系「全員抗疫」。在這最後一道防線前,湧現個一個個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 天通一號國產衛星電話!
    天通一號的來龍去脈要啥衛星電話?!有有線電話、有手機網絡、還有短波電臺,幹嘛還要花費上百億搞衛星電話?於是歐美90年代就開始搞衛星電話了,可咱們國家一直都沒有。但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結結實實的感受到痛苦了:地面通信全部中斷,基站全塌了,電話打不通、手機也打不通。
  • 你好,警察節 | 誰是杭州接電話最多的人?
    意味著每個白班8小時,朱承豔要接聽250到300個報警電話,平均下來每三分鐘一個,一個報警電話剛剛掛下,喝口水的工夫,下一個電話又打進來了,即便是晚班,每個接警員也要接200個報警電話。元旦傍晚,在杭州110指揮中心接警臺,連續接了8個小時,200來個電話,朱承豔的嗓子明顯有些沙啞,她從口袋裡拿出一片金嗓子喉片塞進嘴裡,「指揮中心每個接警員一個班下來,嗓子都會不舒服,大部分人都有咽喉炎,因為一直在說話。」誰是接電話時腦細胞燃燒量最大的人?
  • 「平凡中的偉大——我身邊的抗疫英雄故事」主題作品徵集活動啟動
    長江網訊(記者姚旭)生死阻擊戰、生命救治戰、疫情阻隔戰、物資保障戰、發展突圍戰,2020年的武漢硬仗一場接一場,湧現出數不清的平凡英雄,留下數不清的感人事跡,而這正是英雄之城的精神財富。
  • 100多個未通電話,終於欠債者給法官打回電話,表示願意歸還欠款
    「沒想到,我這3萬餘元錢還能要回來,真是太感謝法官了!」近日,在孟村法院的辦公室裡,孟村的李某激動地對法官吳玉超說。原來,是吳玉超打了100多個電話,幫李某要回了借給朋友張某的3萬餘元錢。張某的手機關機,他的家人也稱聯繫不上張某。法官通過執行網絡查詢,並未發現張某名下有存款或者可供執行的財產。李某也提供不了與張某有關的財產線索。今年9月,李某因病住院,急需醫療費。為了維護李某的合法權益,法官嘗試著與張某的親戚朋友取得聯繫,打聽張某的下落,並不時撥打張某之前使用的電話號碼。
  • 弘揚抗疫精神 致敬戰「疫」英雄——津南區榮獲天津市抗擊新冠肺炎...
    大年初一下午,海河醫院一名發熱群眾拒絕留院觀察,黨員民警挺身而出、不懼風險,耐心勸說並陪同等待診斷近7小時,最終解除疫情隱患。全體黨員和民警、警輔不畏嚴寒酷暑、克服自身困難,為海河醫院提供24小時高等級安保勤務達4000餘小時,處置各類警情25起,有力保障了醫院醫療救治工作有序開展。
  • 他們抗疫和防汛救災的故事感動你我:用行動書寫最溫暖答卷
    熟悉的片段、精彩的瞬間,一份份不同尋常的四川答卷,將人們的思緒拉回了抗疫和防汛救災的戰場。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代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院感染管理部部長宗志勇我只是盡了應盡之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之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每個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都帶來嚴重威脅。
  • 他們24小時不間斷「接力跑」!
    最近這些天相信很多人跟小編一樣每天早上起來拿起手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下疫情發布數據有沒有確診的病例有沒有治癒的病例那麼,你知道這些數字都是怎麼統計出來的嗎?24小時不停轉他們接過「疫情發布」接力棒據了解,在流調組,有這麼一群可愛的「孩子們」,他們都是80末、90後出生,在疫情面前他們主動請纓、自覺自動的接過「發布疫情指令」的接力棒,自主成立了調度組,全身心的投入到現場流調組的「現場調度」工作中。
  • 我的抗疫故事|春節 疫情 感動
    小編:1月30日起,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發起徵集,請杭州全市中小學生一起來寫「我的抗疫故事」。消息發出後,我們收到了很多投稿。孩子們文字讓人感動,更讓人振奮。大家講述自己寒假「抗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有家人或身邊的醫生護士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有和父母的宅家趣聞,看新聞感想等,還配了精美圖片、漫畫或視頻。
  • 126秒|記者探訪石家莊部分小區:測溫消殺嚴格管控 24小時全方位值守
    前太保小區有居民樓10棟、人口約3000人,其中,常住居民約2000人,外來人員1000餘名。記者在小區門口看到,不管是車輛還是小區住戶進入小區,都要掃二維碼確認情況,之後測量體溫。4名值班人員會詢問進入小區的人員從哪裡來以及乘坐什麼交通工具等問題。除此之外,值班人員還要進行必要的消殺工作。
  • 手機為什麼經常會發熱?手機發燙的6個原因
    手機用著用著突然好燙……於是開始各種腦補「不會壞了吧?」「天~不會要爆炸吧?」,其實這些才是導致手機發燙的原因!自然升溫因為夏天的溫度很高,這使得手機本身的工作環境溫度也升高了不少,再加上我們時刻把手機捧在手上,室溫加上體溫,手機就更容易發燙了
  • 愛滋暴露 24 小時後 ,我完成了自救
    今天是世界愛滋病日,給大家分享一個外科醫生暴露於 HIV 後自救的故事。短短一個月,故事的主人公橙子,像是經歷了一生。我叫橙子,是西部某個小城的外科醫生,同時也是外科三年級碩士生。前段時間,我正忙碌於碩士畢業論文的盲審,偶爾去臨床,兼顧急診手術。臨床學術兩不誤,是我們作為外科醫生的自我修養。
  • 疫情防控調度的「最強大腦」 他在高峰時一天接兩百個電話
    「手機也『紮根』在手上了。」短短10分鐘,他接打了4通電話,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疫情防控期間,作為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指揮中心的負責人,40歲的陶純亮在抓好指揮中心日常工作的同時,還要協助分局黨委,著力疫情防控處置工作。因為要負責與市公安局防疫辦、區內各部門以及分局12個防疫工作小組的工作協調,高峰時他每天要接打超過200個電話。
  • 這家「整人」公司,專門打騷擾電話,還能查定位……
    8點半準時上班,前一個小時是做遊戲互動和吃早餐的時間,9點半到10點是正式工作的高峰期,抓捕時間就定在9點半到10點之間。 哈爾濱市公安局道裡分局 刑偵二大隊 偵查員 錢豐 這個呼死你500塊錢,指的是他們把這個呼死你機器賣給了這個號碼的所有人,他們做為一個記錄,代呼兩個小時就66塊錢,簡訊轟炸就200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