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故事|春節 疫情 感動

2020-12-05 錢江晚報

小編:1月30日起,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發起徵集,請杭州全市中小學生一起來寫「我的抗疫故事」。

消息發出後,我們收到了很多投稿。孩子們文字讓人感動,更讓人振奮。大家講述自己寒假「抗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有家人或身邊的醫生護士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有和父母的宅家趣聞,看新聞感想等,還配了精美圖片、漫畫或視頻。

投稿會在「小時新聞」和大家分享,優秀作文有機會在《錢江晚報》上刊登。

快加入進來吧!投稿截止2月17日,投稿方式見文末「相關推薦」。

下面,來看看部分優秀徵文。

春節 疫情 感動

杭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 504班 孫語嫣

每逢春節,那數不盡的壓歲錢,那吃不完的美食,那停不下的鞭炮聲都令我有了無數的幸福與快樂。可是今年的春節,卻因為一場可怕的疫情變了「年味」。

雖沒有了聚會聚餐,沒了走親訪友,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至少有三個感動,讓我深刻體會到「大愛情懷和社會責任」。

奮戰在前線的最美醫護人員,他們高尚的品質讓我感動。他們不但是天使,更是戰士。疫情是命令,防控是責任。他們也是平凡的人,原本也正歡歡喜喜地準備過年,當他們接到通知,立刻趕往特殊戰場的那一刻,他們便是逆行者,勇敢無畏的逆行者。面對疫情,他們衝鋒在前,24小時堅守自己的崗位,舍小家顧大家,集小愛成大愛,不辭辛苦,連續奮戰。

當我在新聞上看見他們忙碌一天下來,摘下護目鏡和口罩,原本臉上潔白的皮膚上被勒出紅紅的印子,兩側臉頰和鼻子的皮膚都磨破了時,我心潮澎湃!

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句「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疫情背後,無數科學家在爭分奪秒研究病毒尋找方法。早一秒,也許就是一條生命最後的希望。各種新藥的研究成功,離不開偉大的科學家們。

84歲高齡的鐘南山先生是非典時期堅持正確觀點的英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他的名字被再一次刷遍全網。他第一個真正看清疫情,警告大家:新型冠狀病毒是人傳人的,不要去武漢,在家裡過年,出門一定要戴口罩。他在第一時間趕到武漢最前線,除夕夜裡仍堅守崗位。他掛帥親徵,操心勞力,面對疫情,他微笑、淡定、從容。他是我心中愛國愛民的英雄,也是受全國人民尊敬的「老戰士」。

73歲的李蘭娟奶奶,為戰疫情每天僅睡3個小時。她與我同樣是浙江人,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卻一直在以一個普通醫生的身份為病人治病。除夕夜9點多,她參加完北京的疫情有關會議,返回杭州,晚飯僅是機場的一份餃子。但她絲毫不在意,還開玩笑說:「今天我輕鬆了,不用燒年夜飯了。」在常人眼裡可以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古稀之年,她卻堅守崗位繼續工作,為醫療防疫事業費心操勞;在本該一家人團團圓圓的除夕前後,她卻東奔西走,為防控工作的推進殫精竭慮。

為了保證全部病人都能及時得到監護,武漢開始以中國速度修建火神山與雷神山醫院。2月8日起,兩所醫院均投入使用。兩所醫院的建設是一場與疫情的生死競速。在一億「雲監工」的注視下,我們讚嘆於兩所醫院的建設速度,但背後的艱辛和力量遠超我們的想像。當其他人在家吃年夜飯看春晚的同時,工人們在下著雨的武漢工地晝夜不停地趕工,他們的年夜飯只是一盒簡單的盒飯,沒有桌椅,那就站在一邊,在角落捧著碗吃。還有更多的工人為了趕工,從前一天晚上進場到第二天都沒喝上一滴水,吃上一頓飯。在寒風中冒雨堅守十幾個小時,但從沒一個人抱怨,全都無怨無悔。有一個工人說:「98年抗洪搶險我還小沒趕上,今天趕上這個事了,我們要盡一份力把它幹好,需要不停地幹都可以!」

關鍵時刻,每個人都在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讓我感動。

新型冠狀病毒發展迅猛,病毒的肆虐牽動了億萬中國人的心。「計劃沒有變化快」,我和我的家人取消了一切外出計劃。靜悄悄的春節,一家人靜靜地待在家裡,響應呼籲,「全國人民都在家裡過年,不走親訪友,不是人情淡薄,是生命第一。」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因為愛是橋梁。

在人們在家裡團聚的同時,有一批批守護者,默默無聞堅守崗位,正因為他們,我們的生活才有良好的社會秩序;正因為他們,才有我們春節裡萬家燈火、暖意融融;正因為他們,我們更有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想這就是勇擔社會責任,就是大愛,就是擔當,也就是眾志成城!我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和家人待在家裡,也做了我們該做的事。

「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雖然沒有了傳統意義上的年味,但春節的這場「戰疫」中,我還是強烈地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年味。

每個人都在堅守,每個人都堅信,這場「戰疫」一定會勝利!待嚴冬過去,春暖花開之時,我們再相聚吧。

相關焦點

  • 疫情爆發20天:這些普通人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中國人民的心。武漢已封城兩周,全國確診數字還在持續上漲。疫情發生的特殊時期裡,出現了很多讓人感動的、讓人惋惜、讓人生氣的事情……有很多閃閃發亮的普通人,他們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
  • 重慶醫科大學抗疫主題展開展 這些方式還原英雄抗疫故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尹建紅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日17時40分訊(記者 秦思思)今(2)日,重慶醫科大學「醫之模樣」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題展覽在袁家崗開展,數十件實物、攝影、美術作品,真實還原英雄抗疫故事。
  • 中國疫情防控形勢驟然緊張,有人永遠倒在了工作一線,除了感動之外...
    新冠疫情來勢兇猛,稍不留神一個「回馬槍」就會破壞原本已取得的階段性抗疫成果。每一次疫情的大規模暴發,都意味社區服務人員、醫務人員等抗疫戰士要逆行而上,首當其衝與病毒作戰。前幾日,石家莊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在組織群眾核酸檢測時暈倒,最終不幸離世。網友們紛紛發出「痛心」「感謝您的付出」等感慨。儘管網友出於感動表達悲痛之情,但「你不是我,別勸我不要太累」更能表達一線抗疫人員的心酸。
  • 通訊:疫情無情人有情——波蘭人的抗疫故事
    新華社華沙11月13日電通訊:疫情無情人有情——波蘭人的抗疫故事   新華社記者張章 陳序   進入10月,波蘭新冠疫情日益惡化,總統杜達10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為應對疫情,波蘭政府決定,從10月24日起全國範圍內的餐館、酒吧不再接受堂食,學校部分年級進行遠程教學等。
  • 【我的抗疫故事】每天接打200餘通電話,手機發燙、24小時「值守」
    【我的抗疫故事】  講述人:肖遠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這是我忘不了的一天。  畢業參加工作後,每個春節都在值班中度過,好不容易輪到今年春節可以休息,全家人早早安排好回老家過年,為爺爺祝壽。  早在1月初,我就密切關注著在武漢發現的「不明肺炎」。1月21日那天晚上,得知疫情形勢升級,我取消休假,趕回湘潭。
  • 【戰「疫」故事】抗疫「調度室」 戰疫「先鋒隊」——醫務科疫情...
    如果把抗擊疫情比作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醫務科就是醫院抗疫戰線上的「調度室」。作為全院醫療業務、質量、技術等各項工作的樞紐科室,疫情發生以來,醫務科本著「必須站好崗、擔好責、帶好頭」的精神,用使命和擔當築起了防控疫情的城牆。
  • 這位感動中國網友的日本護士,別來無恙
    編者按:2020年,世界深受新冠疫情衝擊。困境中,平凡的人們帶給世界最多感動。從「花式」支援中國抗疫的外國朋友,到海外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再到世界各地自助、互助的個體,新華社駐外記者這一年記錄了很多平凡人的抗疫故事。臨近歲末,記者回訪了一些曾給中國網友留下深刻印象的抗疫中人。現在的他們,還好嗎?別來無恙。
  • 疫情下我的春節,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吃完飯後我跟爸媽打了滴滴回家,一路上司機師傅跟我們閒聊了起來。司機師傅說這幾天單子特別多,都是春節回家的人。自己今天光赤南路就跑了4,5回了。聊著聊著師傅突然跟我們說到了武漢疫情,他說聽說今天武漢已經全面封城了,所有公交、地鐵、輪船全部停營。
  • 春節我在崗 | 舟山海事人的春節值班故事
    大年三十這天,在災情面前,如萬千最美「逆行者」一樣,有這樣一群舟山海事人正冒著風險堅守海上安全監管和疫情防控一線,他們將團圓的歡聲笑語、團聚的溫馨快樂留給了他人,將職責使命扛上了肩頭,他們用執著和溫情守護萬家燈火,他們是最美的春節護航人。大年三十當日,舟山海事局局長池方慶一行先後赴蜈蚣峙碼頭、普陀山檢查指導水上安全監管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 他們抗疫和防汛救災的故事感動你我:用行動書寫最溫暖答卷
    ·講述·11月17日,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災表彰大會上,6名受國家和省表彰的先進代表先後發言,分享那段難忘的經歷。熟悉的片段、精彩的瞬間,一份份不同尋常的四川答卷,將人們的思緒拉回了抗疫和防汛救災的戰場。
  • 電影人談疫情防控阻擊戰:致敬「最美逆行者」
    接下來,電影人將挖掘疫情阻擊戰過程中的好故事,堅持以人民為創作中心的創作導向,寫出更美、更好的電影故事。導演陳力:英雄就在我們身邊這段時間總有一種遺憾,如果我當時做醫生就好了。最讓我感動的,是全國人民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我拍攝過不少電影,很多影片反映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任何困難都可以戰勝,5000年的文明造就了中國人民的堅強意志,也成就了我們這樣一個不屈不撓的民族。我們在創作的時候,都希望通過影視作品來歌頌英雄,其實英雄就在我們身邊。
  • 全國人大代表梁桃講述「海陵島抗疫故事」:我們闖過了最難的階段
    回憶起過去幾個月的抗疫經歷,梁桃像是打開了話匣子。在近1個小時的視頻採訪中,他向記者講述了蒔元村以及海陵島的抗疫故事。「疫情發生時正逢春節,作為國家級5A景區,海陵島每年接待遊客超千萬人次,防控難度可想而知。」他說,「好在全國全省『一盤棋』,我們已經闖過了最難的階段。」
  • 【抗疫徵文】「釘頭果」的故事
    【編者按】為了在百年一遇的大疫情中,留下「CCS人」戰疫的故事、抗疫的風貌、奮鬥的心聲,公司開展了「海外戰疫」徵文活動,現將部分徵文予以刊登,以饗讀者。大家好,我是釘頭果。我是屬於蘿藦科植物,學名很長,說出來嚇嚇你們:Gomphocarpus Fruticosus(L.)
  • 「感動之餘更是催人奮進」,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團走進...
    通訊員戴良軍 攝11月20日下午,武漢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團走進市民政局。杜雲、付守芝、閻鵬、黃薇、陳偉、馮雲等6位報告團成員,為市民政系統400位黨員幹部、基層工作者講述在抗疫一線的故事,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報告團成員付守芝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急診科、ICU主任,主任醫師。
  • 感動!北航專場,鞠萍主持,這場故事會讓人淚目……
    湖北省武漢市第三醫院急診科兼ICU科主任付守芝,國家援鄂醫療隊北京醫院第一醫療組組長、腎內科主任毛永輝,湖北省武漢市滴滴出行平臺網約車司機王利,國家援鄂醫療隊北醫三院眼科護士長李思齊等4位巾幗英雄動情講述了自身親歷的抗疫故事,深深感染了在場師生。
  • 安徽舉行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 5名勞模講述抗疫故事
    5月6日,「抗擊疫情 勞動閃亮」慶「五一」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在安徽省總工會舉行, 5名「抗疫先鋒」講述動人故事,分享人生感悟——  「你的奮鬥,終將偉大」  伴隨熱烈的掌聲、激揚的音樂,佩戴大紅花的勞模先進們先後走到臺前,分享他們在抗疫一線的奮鬥故事
  • 「一千公裡」不僅有人性故事還有抗疫景觀|評《最美逆行者》
    在武漢封城,全國厲兵秣馬的抗疫期間,這逆行的一千公裡會發生什麼?這種潛在的戲劇性一下把觀眾拉回到年初的記憶中。作為《最美逆行者》中最貼近題義的一個單元,「一千公裡」記錄下疫情期間的「逆行」群體:大車司機。這部劇讓他們以更鮮活顯性的姿態活躍在屏幕上,代表了一種對現實關注的創作精神。
  • 2021年春節期間疫情會不會像去年春節一樣爆發
    自2020年12月2日0時起滿洲裡市東山街道辦事處已被劃定為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地區。這些疫情反彈現象使一些人開始擔心2021年的春節會不會還要像2020年的春節一樣關在家裡呢?按說韓國之前在這場全球抗疫戰爭中還算是表現相對不錯的國家,然而根據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的通報顯示:始於親朋聚會和醫院的疫情在韓國首都圈地區繼續蔓延的勢頭並未得到完全遏制。11月29日韓國政府召開的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會議宣布非首都圈地區從12月1日起上調新冠疫情防疫級別至1.5級。
  • 抗疫一線快遞小哥走進上海書展 親述那些動人的「逆行」故事
    抗疫一線快遞小哥走進上海書展 親述那些動人的「逆行」故事 2020-08-14 17:11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在醫院支持下,我在醫院門口臨時搭起了一個貨櫃,用於暫時存放、安排快件。
  • 小學生作文:對疫情的感悟
    2019年的年末,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春節馬上就要來臨了,在這全國人民都在忙著採購年貨時,新冠病毒就像決堤的洪水,一瀉千裡,勢不可擋地殺進了我們的生活圈,打得我們措手不及。我自己只能和爸爸媽媽呆在家裡,不能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和玩耍了,非常想念我的老師和同學。停課在家的日子裡,我非常關注疫情的新聞,當我看到已經84歲高齡的鐘南山爺爺坐在開往武漢的火車上時;當我看到已經73歲的李蘭娟奶奶的頭部因為長期佩戴口罩和護目鏡而出現很多很深的勒痕時;當我看到年僅35歲的李文亮叔叔因全力抗擊疫情而犧牲在抗疫前線時,我禁不住流下了感動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