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在信息的公開化,對於很多過去我們不常獲得的信息,如今也可以比較快速精準的獲取,我們所遇到的問題,經過網絡的傳播,也可以很快的讓其他人知道。
對於蜂蜜來說我們都不陌生,到了今天我們不但看到蜂蜜仍然是我們很多朋友喜歡的美食,但是蜂蜜引發的問題也比較多,光是經過媒體曝光的因為蜂蜜中含有有毒成分引發的」毒蜜「事件就不少。
其實到了今天我們已經知道,蜂蜜中可能含有的有毒物質常見的有三種,一種是已經被證實的肉毒桿菌;還有就是有毒蜜源以及現代化的農藥的使用。從這幾種毒源來說,其實肉毒桿菌主要是嬰兒的毒性不強,主要是嬰兒無法承受,是屬於蜂蜜中常見的毒素,對成人沒有影響,對成人影響的,主要是農藥蜂蜜或者有毒蜜源的蜂蜜。
說到有毒蜜源和農藥問題,其實這兩種東西都不是在蜂群中產生,都是通過蜜蜂採集以後被帶入蜂群中,而蜜蜂採蜜的過程,我們都知道是裝入肚子中的,那麼很多朋友就好奇了,這些有毒物質並不是從蜂群中自然產生,而是經過蜜蜂從外面採集回來,為什麼蜜蜂沒有先中毒死亡,反而蜜蜂把這些有毒的物質釀成蜂蜜以後才導致人吃了蜂蜜以後中毒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可以分為下面幾個部分來了解。
1.蜜蜂從外界獲取的食物
2.蜂群中蜜蜂的更新
3.蜜蜂的防禦功能
4.毒蜜產生的真正原因
蜜蜂從外界獲取的食物
對於蜜蜂從外界獲取的食物來說,其實主要的是蜂蜜和花粉,蜜蜂在採蜜的時候,花蜜是裝入蜜蜂的蜜胃中後帶入蜂群中的,而花粉是不經過蜜蜂蜜胃的,只是經過蜜蜂收集以後轉入蜜蜂腿上的花粉筐中。
所以從蜜蜂在外面大量採集的食物來說,相對來說對於採集的蜜蜂來說,採集花粉的危險性要小於採集花蜜的危險性,因為花蜜直接進入蜜蜂肚子裡面,相對來說風險比較高,而成年的蜜蜂吃的花粉比較少,在採集的時候基本上不是吃花粉,所以說就算花粉有毒,往往只要花粉味道不是很特殊,蜜蜂都能帶入蜂群中,所以如果是花粉有毒,往往是蜜蜂幼蟲最先表現出異常,成年蜜蜂異常卻不明顯,比如在蜜蜂在採集茶花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蜂群中蜜蜂的更新
由於蜂群中蜜蜂的食物的區別很大,比如蜂王基本上吃蜂王漿,3日齡以下幼蟲主要吃蜂王漿、大幼蟲主要吃花粉、成年蜜蜂主要吃蜂蜜,而且蜜蜂根據不同的日齡來分工合作,導致蜂群中如果出現蜜蜂中毒,其實全部中毒的可能性非常小,尤其是蜂王,中毒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因為不管是蜂蜜還是花粉,蜂王都不會吃,蜂王吃的蜂王漿也不是存儲在蜂群中的,而是工蜂馬上分泌馬上吃,如果工蜂還能分泌蜂王漿,說明工蜂並沒有中毒,所以在一個正常的蜂群中,就算我們下毒,想要毒死蜂王和3日齡以下幼蟲是非常困難的。
除了食物的分配之外,不管是蜂王、工蜂還是雄蜂,這些蜜蜂幼蟲都有封蓋期,在封蓋期的時候,這些蜜蜂幼蟲根本就不需要食物,或者說食物已經準備封蓋的巢房中,就算這個時候蜂群中有蜜蜂中毒,實際上這些封蓋巢房中的蜜蜂根本就不會中毒,而蜜蜂的壽命並不長,蜂王產卵力強,一般蜜蜂都有自己的防禦機制,一旦蜂群中出現蜜蜂中毒,蜜蜂會進行短時間調整,這就導致了就算蜜蜂中毒了,其實想要短時間讓一個蜂群滅亡是非常困難的。
蜜蜂的防禦功能
關於蜜蜂的防禦能力,其實在蜂部落寫到蜂群中的老齡工蜂的生活習性的時候就已經提到過。從蜜蜂的習性來說,有毒蜜源想要進入蜂群中其實是非常苦難的,對於劇毒或者毒性較強的毒物根本就難以進入蜂群,蜜蜂有兩種防禦機制。
①蜜源偵察機制:我們都知道,蜜蜂在採蜜以前會先偵察蜜蜂,偵察蜜源的蜜蜂就是蜂群中的老齡工蜂,這些工蜂壽命並不長,但是經驗豐富,首先這些工蜂會通過「經驗」判斷蜜源是不是可以採集,比如一些有毒蜜源,這些工蜂可以輕易辨認,在實際養殖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很多有毒蜜源,其實蜜蜂採集的時候都是在缺蜜期的時候,如果外面蜜源植物豐富,蜜蜂根本不會採集有毒蜜源,通常都是採集那些我們比較熟悉的蜜源,對蜜蜂並沒有危害。
就算是在缺蜜期,蜜蜂採集花蜜的時候也首先對有毒蜜源進行排查了,因為偵察蜂在偵察到一個蜜源的時候,並不是發現了這個蜜源偵察任務就算完成,而是要採集一部分花蜜或者花粉帶入蜂群中作為「樣本」,在偵察蜂順利的到達蜂群中以後,才會以舞蹈的形式來告知其他蜜蜂蜜源所在位置。
其實這個過程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如果蜜源有毒,偵察蜂早就死亡了,根本沒有機會回到蜂群中,所以說按照蜜蜂的這種防禦機制,蜜蜂把有毒蜜源採集到蜂群中的可能根本就不大。
②守衛蜂的檢查機制:不管是採集蜂還是偵察蜂,只要回巢,必然接受守衛蜂的檢查,這些守衛蜂鼻子是非常靈敏的,而且「觀察」能力特別強,這點我們可以從蜜蜂農藥中毒的情況看出來, 在農村養過蜜蜂的朋友注意觀察農藥中毒的蜜蜂會發現,農藥中毒的蜜蜂,往往大量死亡在蜂箱門口,蜂箱裡面死亡蜜蜂的情況幾乎沒有,如果蜂箱內部開始死亡蜜蜂,基本上蜂群滅亡。
實際上,守衛蜂對歸巢的蜜蜂的檢查,不但是檢查味道,還有就是觀察回巢蜜蜂的狀態,如果發現回巢的蜜蜂異味太濃,往往這樣的蜜蜂無法進入蜂巢,另外就是回巢的蜜蜂明顯狀態不佳,比如中毒的蜜蜂可能無法飛行,那麼這些蜜蜂就會被擋在外面,這就是我們常見的農藥中毒的蜜蜂,死亡的蜜蜂很多腿上都帶有花粉的一個原因,所以蜜蜂想要把有毒蜜源帶入蜂群中,其實非常困難。
毒蜜產生的真正原因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其實蜜蜂想要把有毒蜜源帶入蜂群中是非常困難的,那麼究竟蜂群中的毒蜜是如何產生的呢?蜂部落認為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蜜蜂採集了對蜜蜂無毒但是對人有毒的蜜源、二是蜜蜂自身產生了對人 有毒的毒素、三是蜜蜂存儲蜜源的方式、四是蜜蜂採蜜並沒有進入消化系統。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①蜜蜂採集了對蜜蜂無毒但是對人有毒的蜜源:這種情況到底有沒有可能發生呢?過去蜂部落曾經質疑過這個問題,可別說,這個可能還真的有,而且已經被證實。
2019年10月1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曾在《有害物質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研究揭示有毒蜂蜜致人中毒的物質基礎及其毒性作用機制》的文章,這篇文章中大量介紹了關於有毒蜂蜜的內容,其中一個例子舉的就是關於對人有毒而對蜜蜂無毒的實例。講的是在尼泊爾和土耳其廣泛分布的一種有毒杜鵑花物種,在流蜜期的時候蜜蜂會採集這些杜鵑花花蜜來生產「瘋蜜」,蜂部落的理解就算是毒蜜吧,這種蜂蜜中含有灰毒素,正好這種毒素就是對人有毒,對蜜蜂無毒的,所以說如果是這樣的毒蜜,蜜蜂根本就不會中毒。
②蜜蜂自身產生了對人有毒的毒素:我們都知道,蜜蜂自身就比較特別,比如蜜蜂通過各種信息素來達成協調的活動,而且我們吃的蜂蜜中、蜂王漿中以及蜂花粉和蜂蛹中,其實都含有沒蜜蜂的各種分泌物。
就如蜂蜜來說,目前發現蜂蜜中含有的成分就有180多種,但是具體含有多少種,還有多少種沒有被發現,有沒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存在,至今可以說仍然是謎團,而蜜蜂的各種信息素,其實說白了也是化學物質,比如我們常說的蜂王物質,工蜂信息素等等,目前世界上具體含有了哪些化學成分,其實還有很多是未知的,而這些未知裡面是否含有有毒物質,這是我們無法確定的,並不能否認有這種可能。
③蜜蜂存儲蜜源的方式:從蜜蜂的生活來說,蜜蜂存儲蜜源,實際上主要就是為了解決過冬或者越夏的問題,避免在越冬或者越夏的時候沒有食物,所以蜜蜂不管是存儲花蜜還是花粉,總是要過多的保存,而蜜蜂保存花粉或者蜂蜜的時候,如果這些花粉或者蜂蜜有毒,比如慢性的毒素,那麼短時間採集和處理這些花粉以及花蜜的工蜂都不會死亡,等到這些工蜂死亡的時候,這些有毒的花粉或者蜂蜜,很多都已經被蜜蜂存儲起來,只要沒有蜜蜂接觸,這些花粉或者蜂蜜自然就變成了有毒物質。
當我們把這些花粉或者蜂蜜取出來吃的時候,自然就會引發中毒現象,但是由於蜂群中蜜蜂壽命過短,導致蜜蜂更新很快,而蜂群中的蜜蜂,只要沒有吃這些帶有毒素的蜂蜜或者花粉,或者說少量的蜜蜂吃到這些帶有毒素的花粉或者蜂蜜,蜂群中蜜蜂死亡的現象就不會很明顯,但是人在取蜜的時候就有可能大量的接觸到這些有毒蜜源。
④蜜蜂採集的花蜜並沒有進入消化系統:當然,這個問題只是蜂部落個人的一點看法,這主要是從蜜蜂的消化系統來看的。我們都知道,蜜蜂有兩個胃,一個是蜜胃,一個是真正意義上的胃,蜜胃是專門用來暫時存儲蜜蜂採集到的花蜜的,雖然說蜜胃與實際的胃相通,但是蜜蜂可以自由控制花蜜是否進入到真正的胃中,這裡蜂部落的質疑是,究竟蜜蜂的蜜胃中的食物,是否已經進入到蜜蜂的消化系統?
如果進入消化系統,那麼蜜蜂自然會中毒,如果蜜胃沒有進入消化系統,或者說只有少量的進入消化系統,那麼蜜蜂很顯然只能是輕微中毒或者不中毒,相當於蜜胃是蜜蜂攜帶去採蜜的一個特殊「口袋」,或者說就像我們人吃了毒藥一樣,我們把毒藥含在嘴裡,然後吐出來,這個過程實際上毒藥並沒有進入胃裡面,不會被機體吸收,那麼如果蜜蜂採蜜的機制也是這個機制,很顯然就算蜜蜂採蜜後中毒,現象也不會很明顯,除非蜜蜂已經把部分採集到的有毒物質吞入胃裡,但是根據蜜蜂的習性來說,採集蜂把採集到的是當成寶貝,吃的很少,內勤蜂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蜂蜜的加工過程如果滿足這種推理,自然蜜蜂中毒會很不明顯,但是對於人來說未必如此。拐咯!又扯多咯,最後說一句,列為看官怎麼看?說囉嗦和太長的不算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