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法分析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後的成分

2021-01-14 汕頭市初中化學胡繼先教師工作室

        化學中的「共存」是指兩種物質在某條件下不發生反應,若能發生反應則稱為「不共存」。這種方法用於分析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後的成分,比較直觀,可提高解題速率。請看例題:

例1.在硝酸銀、硝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鋅粉,反應停止後過濾,濾液仍為藍色。有關判斷正確的是

A.濾渣中一定有銀,沒有銅和鋅

B.濾渣中一定有銀和鋅,可能有銅

C.濾液中一定有硝酸鋅、硝酸銅、硝酸銀

D.濾液中一定有硝酸鋅、硝酸銅,可能有硝酸銀


例2.向硝酸銀、硝酸銅、硝酸亞鐵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鋅粉,反應停止後過濾,得濾渣A和濾液B。向濾渣A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冒出。則濾渣A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濾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________,一定沒有的物質是__________。

    分析:反應後向濾渣A中加稀鹽酸,有氣泡冒出。則濾渣中一定有Fe和Zn中的一種或兩種。且Fe和Zn均與硝酸銀、硝酸銅不能共存,故濾渣中一定有Ag和Cu,同時還可能有Fe和Zn,或只有Fe兩種情況。為何不能只有Zn的情況存在呢?因為Zn的活動性比Fe強,若只有Zn時,鐵則以硝酸亞鐵存在於溶液中,而Zn不能與硝酸亞鐵共存,即能反應,一定將鐵置換出來,故有Zn時一定有Fe。

因此,濾渣A中一定有Ag Cu Fe,Zn可能有;濾液中硝酸鋅一定有,硝酸亞鐵可能有,硝酸銀、硝酸銅一定沒有。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難點突破】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後濾渣及濾液成分的快速判斷
    方法一:線段法例1:(一種金屬與一種鹽溶液)將一定量的鐵投入到硫酸銅溶液中,充分反應後過濾,所得濾液和濾渣情況。反應發生的方程式為:Fe + CuSO4 =FeSO4 + Cu將硫酸銅溶液的量以線段的形式表示,隨著金屬鐵的量逐漸增加,充分反應後過濾,所得濾液和濾渣的情況分析如下圖所示:
  • 利用金屬與鹽溶液比較兩種金屬活動性時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利用金屬與鹽溶液比較兩種金屬的活動性時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1.比較鐵和銅的活動性時選取的試劑為亞鐵鹽溶液與銅絲,不能用硫酸鐵、氯化鐵等三價鐵的鹽溶液。因為鐵離子有強氧化性,氯化鐵溶液能與金屬銅發生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氯化銅,工業生產中就是利用氯化鐵溶液浸泡鍍銅板製作電路板的。
  • 初中化學方程式反應現象及應用:化學酸、鹼、鹽
    3、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排在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酸裡的氫(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除外)。)     4、三個不存在的物質:所謂的氫氧化銀、碳酸鋁、碳酸鐵五、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後有氣體、水或沉澱生成。
  • 2020年中考化學金屬考點分析,10大題型預測,巧奪滿分,錯過後悔
    ,位置在前的金屬能將位於其後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且置換時先把最弱的金屬置換出來,再根據反應的質量關係分析有關的問題。【點評】要會利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分析實驗,氫前邊的金屬會與稀硫酸、鹽酸反應,但氫後邊的金屬不會與稀硫酸、鹽酸反應,前邊的金屬會把後邊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 給硝酸銀、硝酸銅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粉......
    例(2019陝西19).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時,小亮同學將一稱重後的銅片伸入盛有AgNO3溶液的燒杯中,待溶液顏色變藍後,取出銅片直接稱量,發現其質量增加了ag。(2)取出銅片後,燒杯內溶液質量減少了________g。分析:對於金屬和鹽溶液反應前後,各成分質量的變化分析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
  • 高中化學之鹽溶液蒸乾灼燒後產物判斷技巧
    鹽溶液蒸乾後並灼燒,有的能得到溶質,有的則不能的到原溶質而轉化成其他物質,有的則得不到任何物質,規律如下:易水解的金屬陽離子的揮發性強酸鹽(氯化物或硝酸鹽),水解後得到對應氧化物比如說三氯化鐵溶液(FeCl3)溶液,加熱蒸乾並灼燒的產物為Fe2O3,原因是三價鐵離子水解
  • 高中化學:金屬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我們需要注意的知識點!
    金屬鈉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化學反應我們需要注意哪些知識點呢?金屬鈉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化學反應。這個化學反應裡我們可以學習或者複習到哪些知識點?這個化學反應類型是一個氧化還原反應;金屬鈉的保存再次牢記,因為金屬鈉是活潑金屬,容易被氧化,為了隔絕水和氧氣所以保存在煤油中。
  • 初三化學上冊,金屬活動性、置換反應及金屬與酸反應習題知識講解
    K>Na>Fe>Cu②排前面的金屬單質可以將排在後面的金屬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以強制弱)。3、置換反應的概念和判斷置換反應的概念: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如金屬與金屬鹽的反應和金屬與酸的反應等。
  • 中考化學酸、鹼、鹽的反應規律
    1、 金屬 + 氧氣金屬氧化物 除Ag、Pt、Au外的金屬, 一般都可與氧氣發生化合反應, 金屬越活潑與氧化合就越容易,反應就越劇烈。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是鹼性氧化物。
  • 金屬材料化學成分分析的項目有哪些?
    一、什麼是金屬化學成分分析? 金屬化學成分分析(ehemiealeompositionanalysisofmetal)查明金屬材料化學成分的試驗方法。鑑定金屬由哪些元素所組成的試驗方法稱定性分析。 鑑定金屬由哪些元素所組成的試驗方法稱定性分析。
  • 初三化學酸、鹼、鹽十大知識點
    結束了第一學期的化學學習任務,下一階段的化學學習主要內容就是有關酸、鹼和鹽的知識了。這方面的學習是建立在前面學習了單質O2、H2和碳單質後,開始比較系統地學習化合物,實際上初中階段除了有機化合物之外,我們所接觸的化合物一定屬於氧化物、酸、鹼或鹽,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主要是學習這幾類化合物之間的反應規律。
  • 鹽溶液的水解規律及試題精講
    溶液呈酸性或者鹼性,其實並不是酸或鹼獨有的顯現!在鹽溶液中,也有呈現酸性或者鹼性的鹽溶液的,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就是本節要給大家介紹的鹽類的水解。鹽類的水解規律:對於鹽溶液,都強不水解,誰強顯誰性,誰弱誰水解,都弱雙水解——意思就是如果鹽對應的算或者鹼都是強酸或強鹼,那麼都不水解,容易呈中性;若果是強酸弱鹼鹽,則容易對應的鹼根水解,溶液顯酸性;如果強鹼弱酸鹽,則酸根水解,溶液呈鹼性;而如果是弱酸弱鹼眼,則呈現雙水解,具體的酸鹼性要看鹼根和酸根,相對來說哪個更強。基本規律如下圖:
  • 中考化學重點複習——實驗探究題 類型四 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說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________;【討論交流】(1)同學們根據上述兩個實驗推斷;無色溶液的溶質仍有___ (填數字)種可能的情況;(2)大家討論認為:要進一步確定無色溶液的溶質應先除去溶液中的某種物質;【繼續實驗】(1)另取少許無色的溶液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___溶液後產生白色沉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複分解反應的探究
    複分解反應,是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複分解反應是由 兩種 化合物 互相交換成分,生成 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 酸、鹼、鹽之間會出現哪些意想不到的反應
    二、酸與鹽之間一般發生複分解反應生成新酸和新鹽,但也有例外,因為酸與鹽之間也可以發生化合反應、還可以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如:Ca3(PO4)2 + 4H3PO4 = 3Ca(H2PO4)2,2FeCl3 +2HI = 2FeCl2 + I2 + 2HClFeCl3 + H2S = 2FeCl2 + S↓+
  • 中考化學滿分之路:5個考點,8道例題讓你徹底掌握複分解反應
    4.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酸、鹼、鹽三類物質之間所發生的化學反應基本都屬於複分解反應,但反應發生還需滿足以下條件:5.常見的複分解反應類型【分析】根據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若兩種物質相互交換成分有沉澱【解答】解:A、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鈣溶液相互交換成分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氯化鈉,能發生複分解反應,故選項錯誤。B、氫氧化鈉溶液和氯化鉀溶液相互交換成分沒有沉澱、氣體或水生成,不能發生複分解反應,故選項正確。
  • 40個實驗反應的動圖,金屬的特性發揮到了極致
    2、把手插入醋酸鈉過飽和溶液後的現象3種成分:氫氧化鈉、D-葡萄糖和靛藍胭脂紅(indigo carmine,或稱酸性靛藍)。當水冷卻後,硼砂就會以晶體的形式析出,也就是「結晶」。從而達到水晶一樣的效果。
  • 單質、氧化物、酸、鹼、鹽相互反應的規律性和特例
    4.金屬+氧氣鹼性氧化物 如:Na、Mg、Cu 和 O2反應生成 Na2O、MgO、CuO。 特例:Na、Al、Fe在O2中燃燒,其產物 Na2O2屬過氧化物,Al2O3屬兩性氧化物,Fe3O4是特殊的氧化物,確切講是一種鹽。
  • 「複分解反應」的核心問題分析與教學策略
    建立複分解反應的概念是學生學習複分解反應的關鍵。《教科書》中關於複分解反應的概念為: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這類反應稱為複分解反應[2]。《教科書》在「拓展視野」中介紹了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敘述如下:酸、鹼、鹽在溶液中發生複分解反應的條件是有沉澱析出,或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2]。這是限定在「酸、鹼、鹽的溶液中發生的」,且從宏觀角度表述的,既有生成物的要求,又有反應物的要求。在實際理解時更需要把握複分解反應的特徵、實質,有時還需要解決涉及複分解反應的先後順序等問題。
  • 中考化學滿分之路:3種考法帶你突破《金屬與酸反應的圖像問題》
    (2)常見等質量的四種金屬與足量的稀酸(稀鹽酸或稀硫酸)完全反應時,生成氫氣的質量由多到少的順序為Al>Mg>Fe>Zn【解答】解:A、根據反應生成H2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係圖所示,在三種金屬完全反應後,放出H2的質量是甲>乙>丙,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