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小組首次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2020-11-24 科學網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技大學了解到,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楊濤、陸朝陽等,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休爾量子分解算法,研究成果發表在12月21日出版的美國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RL)上,標誌著我國光學量子計算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量子分解算法是1995年美國科學家皮特·休爾(Peter Shor)提出來的,是迄今量子計算領域最著名的算法。它利用量子計算的並行性,可以快速分解出大數的質因子,使得量子計算機將很容易破解目前廣泛使用的密碼。因此,休爾算法的提出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國對量子計算研究的高度關注。

 

然而,休爾算法在量子計算機上的實驗實現一直是國際公認的難題。為了實現真正具有量子特性的休爾算法,潘建偉小組選擇光子比特這樣一種抗退相干能力強、單比特操縱精確的物理體系,系統地發展了一套國際領先的多光子相干操縱和糾纏態製備的實驗技術。經過艱苦的方案設計和實驗摸索,潘建偉等人與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用光子比特、也是首次用真正的純態量子系統,實驗演示了關鍵性的休爾算法,並且確認了量子計算中多體純糾纏的存在,驗證了量子加速的根本原因。

 

這項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美國物理學會以「量子計算的重大突破」為題發布新聞,稱讚「這一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將有助於進一步應用於物理化學建模和超快搜索」。英國科技新聞雜誌《新科學家》以「量子計算威脅我們的機密數據」為題,對這項成果作了長篇報導,稱「出現能運行休爾算法的量子計算機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這意味著未來量子計算將能夠輕鬆地破解我們銀行帳號、商業和電子商務數據使用的密碼」。(來源:新華網 代群)

 

(《物理評論快報》(

PRL

),99, 250504 (2007),Chao-Yang Lu, Jian-Wei Pan)

 

相關焦點

  • 潘建偉等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日前,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和他的同事楊濤、陸朝陽等,與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Shor量子分解算法,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國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標誌著我國光學量子計算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科大全球首次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日前,中國科大潘建偉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Shor量子分解算法,其研究成果發表在12月19日出版的美國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這標誌著我國光學量子計算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量子分解算法是迄今量子計算領域最著名的算法。
  •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中新網合肥12月21日電 (楊保國 吳蘭)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學家潘建偉教授等人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Shor量子分解算法,在光學量子計算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  量子分解算法是一九九五年美國科學家Peter Shor提出來的,是迄今量子計算領域最著名的算法。
  • 中國科技大學專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日前,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楊濤、陸朝陽等,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休爾量子分解算法,研究成果發表在12月19日出版的美國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標誌著我國光學量子計算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潘建偉:量子世界的領跑者
    前不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的研究小組,採用光子級聯編碼的方式,實現了對於任意噪聲都具有高容錯率的薛丁格貓態,朝著實現大尺度量子網絡乃至宏觀糾纏態邁出了重要一步。2001年,1970年出生的潘建偉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光量子操縱實驗室;2003年,他提出了量子衛星計劃,那時他才30歲出頭;2011年,41歲的潘建偉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
  • 【光明日報】潘建偉:量子世界的「中國耕者」
    一年後,潘建偉便與同事一起在《自然》上發表了首次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學術論文,這個成果被公認為量子信息實驗領域的開山之作,被美國物理學會、歐洲物理學會和《科學》雜誌評為年度十大進展,併入選《自然》「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此後,潘建偉又先後在國際上首次完成了量子糾纏交換,三光子、四光子糾纏及其非定域性檢驗,量子糾纏純化等重要實驗。
  • 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十年實現有量子通訊保障的網際網路
    據潘建偉介紹,我國量子密鑰相關技術已經有實際應用案例,而利用十年或者更長一點時間,將可實現有量子通訊保障的網際網路。量子通信傳統信息安全依賴於加密算法,不過隨著計算能力增加,傳統加密算法面臨挑戰,而具有不可分割性、不可測量性的量子通信相關技術,可能是未來用來解決信息安全的核心關鍵技術。
  • 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範靖雲、馬雄峰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和日本NTT基礎科學實驗室合作,在發展高品質糾纏光源和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器件的基礎上,利用量子糾纏的內稟隨機性,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
  • 潘建偉師徒詳解:實現「量子霸權」,中國「九章」何以後來居上?
    實際上,就在去年穀歌宣布「懸鈴木」的同期,潘建偉團隊已經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模式幹涉線路的玻色取樣,輸出複雜度相當於48個量子比特的輸出態空間,逼近了「量子計算優越性」。此後,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合作,自主研發出高性能光子探測器,實現了後來居上。短短一年,「九章」所用的高效率100通道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性能從4%提升到了98%。
  • 潘建偉團隊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原型機「九章」誕生
    剛剛,潘建偉團隊實現 「量子計算優越性」 裡程碑。但即便如此,量子優越性實驗並非一日之功,更快的經典算法和不斷提升的量子計算硬體之間仍存在競爭,但最終量子並行性會產生經典計算機無法企及的算力。具體來說,量子計算機的超快並行計算能力,有望通過特定算法在密碼破譯、大數據優化、材料設計、藥物分析等領域,實現比經典計算機呈指數級別的加速。就本次研究,潘建偉稱:「我們已經證明,我們可以使用光子來展示量子計算能力,這遠遠超出了傳統的計算機」。
  • 潘建偉團隊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 比谷歌快一百億倍!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中國團隊首次突破量子優越性門檻「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
  • 潘建偉團隊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 比谷歌快一百億倍
    中國團隊首次突破量子優越性門檻「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業內認為,「九章」的出色表現,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陣地位,為未來實現可解決具有重大實用價值問題的規模化量子模擬機奠定了技術基礎。潘建偉團隊一直在光量子信息處理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017年,該團隊構建了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ENIAC)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
  • 「墨子量子獎」首次頒獎 潘建偉等12名科學家獲獎
    由墨子量子科技基金會設立的「墨子量子獎」頒獎典禮9月18日下午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這是該獎項設置以來的首次頒獎儀式。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在內的12位中外科學家分別榮獲2018年度和2019年度「墨子量子獎」。
  • 潘建偉再立新功,中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又實現一個國際首次
    ,我國的量子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潘建偉的團隊與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格小組合作,首次完成了高緯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這次實驗雖然是與國外的小組合作完成的,但是國內的科研人員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正是他們日以繼夜的研究,才使得國內外的差距逐漸的縮小,甚至是超越了一些國家的水準,正是他們的努力,才使得我們看到這次裡程碑式的成功。
  • 潘建偉團隊:今年預計實現60比特量子計算機
    「中國科大今年預計可以實現60量子比特、99.5%保真度的超導量子系統,而5年後,希望能將這一數字提高到千個量子比特。」8月25日,在墨子沙龍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教授、潘建偉團隊超導量子計算負責人朱曉波透露了中科大研發量子計算機的時間表。
  • 多自由度量子體系隱形傳態首次實現
    原標題:多自由度量子體系隱形傳態首次實現 記者3月5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近日,《自然》雜誌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表了這一成果。
  • 「九章」計算機助力我國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眼下,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是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未來,「九章」在機器學習、量子化學等領域有潛在應用。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計算玻色採樣問題,「九章」處理5000萬個樣本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需要6億年。這是我國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這一突破也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 潘建偉團隊:今年預計實現60比特量子計算機,壓谷歌一頭
    潘建偉團隊:今年預計實現60比特量子計算機,壓谷歌一頭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2020-08-26 07:38 來源:
  • 中國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 或建量子計算機
    據新華社4月28日報導,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課題組利用金剛石中的自旋作為量子處理器,近期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了基於固態單自旋體系的質因數分解量子算法,向建造室溫固態量子計算機邁進了重要一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量子通信(原理及最新進展)
    誘騙態理論提出後,在2007 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小組的彭承志等人和美國 Los Alamos 國家實驗室Hughes 小組的 Rosenberg 等人分別完成了超過100 km 光纖傳輸距離的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實驗。2010 年,潘建偉小組的劉洋等人實現了200 km 的光纖量子密鑰分發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