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建偉等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日前,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和他的同事楊濤、陸朝陽等,與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Shor量子分解算法,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國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標誌著我國光學量子計算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科大首次在室溫固態體系中實驗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
-
潘建偉小組首次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技大學了解到,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楊濤、陸朝陽等,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休爾量子分解算法,研究成果發表在12月21日出版的美國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RL)上,標誌著我國光學量子計算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中新網合肥12月21日電 (楊保國 吳蘭)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學家潘建偉教授等人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Shor量子分解算法,在光學量子計算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 量子分解算法是一九九五年美國科學家Peter Shor提出來的,是迄今量子計算領域最著名的算法。
-
中國科大首次在室溫固態體系中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8日訊 記者佘惠敏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國科大杜江峰院士課題組利用金剛石中的自旋作為量子處理器,首次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了基於固態單自旋體系的質因數分解量子算法。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技大學專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日前,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楊濤、陸朝陽等,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休爾量子分解算法,研究成果發表在12月19日出版的美國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標誌著我國光學量子計算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科大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自由空間信道實現測量...
中國科大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自由空間信道實現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張強等與清華大學王向斌
-
中國科大實驗研究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原標題:中國科大實驗研究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研究組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其靈敏度比傳統量子傳感器提高了
-
中國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 或建量子計算機
據新華社4月28日報導,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課題組利用金剛石中的自旋作為量子處理器,近期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了基於固態單自旋體系的質因數分解量子算法,向建造室溫固態量子計算機邁進了重要一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中國科大實現宇稱 - 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打開APP 中國科大實現宇稱 - 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懶貓 發表於 2021-01-05 16:03:34 據中國科大官網
-
中科大首次完成在自由空間信道實現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近日,中國科大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張強等與清華大學王向斌,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尤立星等人合作,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MDI-QKD)實驗。
-
中國科大實現原子和分子間的量子糾纏
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最新的研究標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消息,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毅恆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
-
中國科大實現時間最優量子控制
中國科大實現時間最優量子控制 2016-10-24 17:25: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科大朱曉波:60 量子比特處理器仍在研發迭代,實現量子優越性尚...
關於比特與比特之間的聯動性,朱曉波教授稱其能讓量子達到一個很好的性能,聯動性越好,原則上所需要的深度(採用的算法)就越少。比特之間聯動性這一研究,看起來有光明的前景,但是裡面,尤其是在科學和技術方面還是一大難題。朱曉波教授舉了一個超導多比特系統的例子(如下圖)。據介紹,該系統的核心為 processor, 即量子處理器,它在一個極低噪音和極低溫的平臺裡面工作。
-
科學網—中科大在室溫固態體系中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大杜江峰課題組利用金剛石中的自旋作為量子處理器,首次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了基於固態單自旋體系的質因數分解量子算法
-
量子計算核心突破!Shor算法實現或使密碼成擺設
過去我們認為RSA不可破解,但隨著量子計算的發展,RSA的安全性正受到挑戰。今天刊發在《科學》雜誌的最新論文,量子計算機有史以來第一次以可擴展的方式,用Shor算法完成對數字15的質因數分解。IBM 物理科學高級主管Mark Ritter表示,將Shor算法實現出來這件事,能夠與經典計算中的『Hello,World』 相提並論。
-
中國科大首次實驗驗證量子信道容量的不可加性
該團隊李傳鋒、唐建順等人與牛津大學Raj Patel資深研究員合作,首次設計並實驗實現了一種特殊的「退相併擦除」(dephrasure)量子信道,並在該量子信道中驗證了量子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該研究成果2020年8月6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科大在室溫固態體系中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大杜江峰課題組利用金剛石中的自旋作為量子處理器,首次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了基於固態單自旋體系的質因數分解量子算法
-
「合肥日報」中國科大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近日,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6000多倍。量子中繼是在噪聲信道中實現長距離量子通信的重要途徑,而量子糾纏純化是量子中繼中的關鍵操作,利用量子糾纏純化操作可以從兩份糾纏度較低的糾纏態中提煉出一份糾纏度較高的糾纏態。此前的糾纏純化協議都是利用兩對低糾纏度的光子對實現,而中國科大研究團隊與合作者提出僅需一對超糾纏光子對的糾纏純化方案。
-
我國學者在室溫固態體系中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
新華社合肥4月28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課題組利用金剛石中的自旋作為量子處理器,近期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了基於固態單自旋體系的質因數分解量子算法,向建造室溫固態量子計算機邁進了重要一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日前發表了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