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教育類期刊的發展之路

2020-12-05 人民網傳媒

三、探尋多元盈利模式,打造跨媒體產業鏈

《上海教育》雜誌發展新媒體業務後,形成了舊媒體和新媒體集成的跨媒體架構,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多媒體的信息服務,並在其間找到了新的商機,打破了以往教育類期刊單純依靠發行和廣告的模式,實現多平臺運營、多渠道營銷,開拓出更為廣闊的盈利空間。

(一)內容盈利模式

根據期刊經營的三次售賣理論,第一次售賣是指「賣內容」,賣點主要是期刊的內容,內容是否能激發讀者的訂閱需求是保證期刊發行數量的決定性因素。[9]在數字時代,面對網際網路衝擊,《上海教育》雜誌堅持策劃深度報導、專題式報導,繼續以精彩的內容吸引讀者,擴大發行量。比如雜誌獨家策劃推出的幾期專刊,包括《課堂轉型》《國際課程完全手冊》《PISA2012全解讀》等,由於內容關注教育熱點、貼近讀者需求,在系統性、專業性上做到了獨一無二,而且內容具有可保存的價值,適合讀者常備案頭,從中汲取能量,因此出版以後受到讀者廣泛好評,獲得了不錯的單本銷售利潤。

由於內容製作精良,《上海教育》雜誌全年訂閱發行量始終保持穩定,2012年,已辦刊55年的《上海教育》雜誌由半月刊改版為旬刊,每個月10日增加出版一本《環球教育時訊》。這本雜誌旨在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國際視野,內容主要是追蹤最新的國際教育動態,分析優秀的國際教育樣本,解讀國際教育的發展趨勢,為中國教育尋求國際經驗和借鑑。自從推出《環球教育時訊》,每月3本雜誌捆綁銷售以後,《上海教育》雜誌的全年徵訂數不降反升,特別是在2014年雜誌單價從8元漲為10元後,碼洋從2011年的600多萬元增長為1200多萬元,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利潤翻番。這就是「內容為王」,以高質量、稀缺內容帶來盈利的具有說服力的例證。

2014年,《上海教育》雜誌推出微信公眾號和APP兩個新媒體產品後,在新媒體商業模式上也做了一些嘗試。目前,「第一教育」微信公眾號採取的是免費訂閱模式,而「第一教育」APP採取的則是收費下載模式,用戶每年支付500元會費,將獲得下載APP、系列電子數、專業培訓課程等整套服務。

收費是正常合理的,因為雜誌社為讀者提供了有價值的產品,誰受益誰就應該付費;而且收費還能平衡紙質版和新媒體產品之間的關係,穩定紙質雜誌的讀者。

(二)廣告盈利模式

根據三次售賣理論,期刊的第二次售賣是利用其有一定數量且相對穩定的反映為發行數字的讀者群來招攬廣告商,獲取廣告收入,即「賣粉絲」。目前教育類期刊越來越重視廣告銷售,主動出擊吸引廣告投放。

《上海教育》雜誌憑藉其專業性強的內容和精美的裝幀,獲得不少廣告商的青睞。到目前為止,《上海教育》雜誌已刊登過上海戲劇藝術中心、上海大眾汽車、伊頓英倫經典校服、中國平安、羅技、飛利浦、三星手機、美國國際教育集團等客戶的廣告,帶來了一定的廣告收益。

雖然《上海教育》雜誌旗下的「第一教育」微信公眾號是讓關注者免費瀏覽的,但隨著粉絲數的與日俱增,「第一教育」也開始賺錢了。細心的人可以發現,「第一教育」每篇文章底部都有一個推廣連結,點擊一下就可以進入某個產品的廣告頁面。一段時間後,騰訊方面會根據點擊量與廣告主結算,然後將收益分給公眾號擁有者。有研究稱,與移動APP的廣告點擊率相比,微信公眾號的廣告點擊率要高出很多。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新媒體產品的廣告前景無限美好,只要內容質量足夠過硬,成千上萬的粉絲數量最終都能「變現」。

此外,APP的廣告盈利潛力也不可估量,有報導稱,《今日頭條》的廣告收入每個月已經超過1000萬元,連許多報紙的廣告收入也望塵莫及。一些廣告客戶在與媒體洽談時提出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廣告打包銷售。因此《上海教育》雜誌今後可以將APP作為增值服務,打包到廣告銷售中去,讓廣告內容在APP中也有所呈現。

(三)服務盈利模式

期刊經營的第三次售賣則是出售期刊的品牌資源,利用品牌資源發展衍生產品,比如出特刊、增刊、圖書、光碟,辦網站,開通微博、微信,開發APP,舉辦論壇、講座等各種活動等。凡是跟期刊品牌相關的所有經營項目都可以納入這個範疇。[10]

對於教育類期刊而言,由於具有一定的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一旦形成品牌,在讀者群中享有較高知名度時,進行的第三次售賣就是「賣服務」,針對教育期刊的主要讀者,即教師、學生以及教育管理者,應向他們提供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增值服務來實現盈利。

《上海教育》雜誌基於讀者的視角,無論是對教育政策的宏觀呈現,還是對教育行業信息的捕捉解讀,抑或是對教育改革經驗的總結提煉,始終圍繞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需求,為宣傳上海教育改革成果服務,為指導教育教學實踐發展服務。比如在當前的基礎教育轉型發展攻堅階段,課程教學改革向縱深推進,廣大教育教學一線的校長、教師普遍面臨著許多新問題,需要通過學習借鑑來找到突破口。《上海教育》嗅到了這一改革動向,了解到校長、教師之急需,在2011年4月第800期推出特別策劃「課堂在轉型」專題,由於內容貼近讀者需求,這期雜誌一度脫銷,編輯部趁熱打鐵再出增印版,在服務讀者的同時也獲得了不菲的收入。

在延伸開發新媒體產品後,《上海教育》雜誌利用新媒體平臺前期宣傳造勢、後續客戶服務,成功舉辦了幾次活動。2013年,PISA測試結果公布後,芬蘭基礎教育體系備受矚目,於是雜誌社邀請芬蘭羅素高中校長和芬蘭前教育部官員到上海開講,和中國校長分享辦學經驗。同年,雜誌社還舉辦了有關大數據和地平線報告的兩場培訓活動。2014年,《上海教育》雜誌舉辦的活動更是高潮迭起:推出兩周芬蘭影子校長培訓項目,參與者有機會和芬蘭資深校長一起研究每天遇到的學校管理問題;主辦2014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趨勢藍皮書發布會暨論壇,同時銷售《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趨勢藍皮書》,用微信「掃一掃」可直接訂購;策劃「美國年度教師中國行」培訓活動,4位美國教師「空降」上海,和中國教師共同破譯「好教師」的成功密碼,門票售價達千元,捆綁銷售「第一教育」APP會員資格。

「第一教育」依託有55年辦刊史、專業資源豐富、公信力強的《上海教育》雜誌,為其提供個性化內容定製、歷史信息查詢等服務打下了基礎,同時在紙下線下布局其他產業,把服務賣給用戶,把用戶變成客戶,最終形成商業價值鏈。(作者單位:上海教育報刊總社)

參考文獻:

[1]沈唱唱.工信部:中國手機用戶數量接近13億人[EB/OL].[201-06-24].http://www.cnmo.com/news/409719.html.

[2]蔣豐.日本傳統媒體如何突破新媒體重圍[N].東南快報,2014-06-17.

[3]趙新樂,晉雅芬,袁舒婕.插上APP的翅膀,期刊能飛多遠[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2-06-19.

[4]吳德志.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傳統期刊及期刊版本的發展趨勢[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2(4).

[5]周學東.全媒體時代專業類期刊的新聞傳播[J].新聞實踐,2013(7).

[6]張文俊.數字新媒體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10.

[7]黃琳.新媒體 舊價值[J].新聞記者,2013(1).

[8]李柏寧.教育期刊品牌戰略發展的構思[J].當代教育科學,2007(9).

[9]王樹槐.教育期刊數位化營銷策略探析[J].科技與出版,2013(1).

[10]聶晶磊,王秋豔,李文明.淺析期刊數字出版盈利模式的創新與發展[C].2011年創新教育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4).

相關焦點

  • 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發展的網際網路思維
    摘 要:本文根據新媒體時代的特徵,客觀分析目前科技期刊發展所面臨傳播形式單一、網絡平臺不足,期刊網絡、數位化發展的管理標準不統一、市場和營銷模式不成熟和複合型編輯人才的缺乏等問題,提出綜合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強調用戶、平臺和產業鏈跨界等意識,積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探討適合當今科技期刊發展之道
  • 《時代教育》期刊徵稿啟事
    《時代教育》是由成都傳媒集團主管主辦,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國內公開出版發行的專業 教育類期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2-8181,國內統一刊號:CN 51-1677/G4。本刊主要以各類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校、中小學校教師及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者等讀者為對象,旨在提供一個發表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科研論文的平臺。欄目設置:課程與教學;教育信息化;教學管理;學術爭鳴;學科教育; 職業教育探索;小學教育研究;中學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1. 來稿務求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文字精練,文稿不涉及保密、署名、版權、抄襲等, 文責自負,請勿一稿多投!
  • 中國期刊行進在品牌時代
    當1986年12月一本名叫《國際商業與管理》的中文版雜誌出現在中國內地的時候,更多的非專業人士也許首次接觸到了商業類國際品牌期刊的風貌。如今,版權貿易越來越頻繁,引進版亦越來越多,人們不禁產生疑問,走在品牌時代大路上的中國期刊將拿出怎樣的對策? .
  • 開拓數字時代辭書事業發展新局面
    從《爾雅》《說文解字》《康熙字典》,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我國的辭書發展歷經變遷,既記載歷史,也反映了我國不同時代的知識管理水平。進入21世紀,在數字時代與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的紙媒辭書正迎來變革。
  • 學術期刊平臺:助力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守正出新
    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的蓬勃發展,不僅有助於滿足各國民眾對漢語學習的需求,也有助於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狀,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相互了解與理解,加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迎接挑戰、探索新的發展對策,這其中國際中文教育學術界理應走在前面,而學術界的相關研究成果需要藉助學術期刊來呈現。
  • 數字時代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展望
    (五)體育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全面成長的重要內容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體育教育不可或缺。通過體育運動,能夠增強青少年體質,還能增強其拼搏、團隊合作、承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學校體育有3億學生、51萬所學校、65萬個場館以及學校競賽,是體育消費的重要部分。
  • 一文看懂國內學術期刊與新媒體融合之路
    三是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隨著數位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人工智慧時代的崛起,未來新媒體的定義仍將持續改寫。,建立多學術期刊單位的在線投稿、同行評議、出版與發布系統,鼓勵傳統學術期刊與數字學術期刊互動,推動學術期刊出版數位化轉型,帶動原創學術文獻數字出版的產業化、規範化、規模化發展。
  • 醫藥衛生期刊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在國家衛生計生委主管的報紙和期刊中,其內容涉及醫藥衛生、計劃生育領域的大部分學科,門類有學術類、綜合類、科普類、技術類等,應該說醫藥衛生期刊是國家衛生計生新聞宣傳、社會宣傳、健康傳播和科技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宣傳衛生計生事業發展、展示衛生計生科技進步的主陣地。大部分期刊都具有較強的科學技術性,是科學技術傳播的窗口和交流的平臺,在引領和推動相關學科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數位技術與應用》是什麼級別的期刊?是正規期刊嗎?版面費多少
    省級期刊    主管單位:天津中環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單位:天津市電子儀表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  ISSN:1007-9416CN:12-1369/TN  期刊收錄:知網、萬方、維普、龍源  《數位技術與應用》雜誌由天津電子儀器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主辦。
  • 新時代法學期刊創新發展研討會在武漢大學舉行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安傑11月29日,由武漢大學法學院主辦、《法學評論》編輯部和《武大國際法評論》編輯部承辦、廣東明思律師事務所協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新時代法學期刊創新發展研討會陶軍簡要介紹了武大人文社會科學的歷史底蘊、學科實力、重要平臺、重大成果、期刊方陣等情況。他認為,期刊作為學術發表和交流的重要陣地,是學術進步的重要支撐,他期待法學期刊在新時代不斷創新,並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的整體發展。馮果代表武大法學院對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前來參會的期刊界同仁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 中國期刊的記憶:解析我國期刊二百年發展脈絡
    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期刊業蓬勃發展,至 1956 年,全國共出版期刊 484 種,呈現出百花齊放景象,這其中又尤以《中國文學(英文版)》《中國科學》《中國工人》《中國畫報(英文版)》為代表的「中國」題頭雜誌, 以《人民文學》《人民美術》《人民教育》《人民戲劇》《人民公安》為代表的「人民」題頭雜誌, 以《新體育》《新觀察》《新建設》《新電影》為代表的「新」題頭雜誌三大陣列最為突出
  • 英國劍橋教育集團CATS凱師開啟中國發展之路
    結合中國市場國際教育快速的發展以及CATS長期的準備,CATS China凱師中國將全面整合CATS海外優質英美教育資源及大學升學渠道資源,落地上海的兩大旗艦教學中心。此次發布是劍橋教育集團全面開啟中國發展之路的重要裡程碑, 同時公司也會逐步推進在國內其他重要城市的教學資源落地。
  • 周建華:數字時代,我們如何促進教育變革?
    「面對數字時代,我們怎麼能夠再造學生學習,促進教育變革?」 12月26日,在中國日報社·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新教育研究院和騰訊公司共同舉辦的「青少年網絡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聯合學校總校常務副校長、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校長周建華做出如上表述。
  • 2020亞洲教育論壇年會開幕 共商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
    中新網成都11月14日電 (記者 賀劭清)以「教育之光,點亮未來」為主題的2020年亞洲教育論壇年會14日在成都開幕。論壇期間,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餘位教育專家圍繞後疫情時代的教育發展交流經驗、探討學術。
  • 開課吧孫志崗:數字時代,在線教育如何賦能人才
    11月23日,由芥末堆舉辦的「或躍在淵」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正式開幕。開課吧聯席總裁、首席產品官孫志崗受邀參與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領袖論壇並做了主題演講:數字時代,如何賦能人才,分享開課吧在數位化人才培養上的內功心法。
  • 網際網路時代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的應用
    本文對科技期刊應用微信公眾號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前景進行分析探討,以期為科技期刊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發揮積極意義。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科技期刊;新媒體 近幾年,數位化出版、新媒體時代對包括科技期刊在內的傳統媒體的生存、發展帶來巨大衝擊。國內各雜誌社競相開始了網際網路出版的探索,但新媒體的變革並不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結果也並不都盡如人意。
  • Science Bulletin:老牌中國期刊的國際化之路
    原標題:Science Bulletin:老牌中國期刊的國際化之路   ■本報記者 甘曉   明年1月1日,《科學通報》英文版將從Chinese Science Bulletin正式更名為Science Bulletin。
  • 以智慧校園建設為藍圖,哈職大步邁向教育現代化發展之路
    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是支撐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國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引領職業教育實現現代化,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建設智慧校園,哈職走上教育信息化的變革發展之路在黑龍江就有這樣一所院校,它是全省唯一入選「雙高計劃」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2002年,由七所院校合併組建而來,先後榮獲全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50強」、「國際影響力50強」、「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等稱號,它就是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簡稱「哈職」)。
  • 張立:知識服務和融合發展是科技期刊發展的重要方向
    兩院院士、高校校長、期刊編輯、學術領導等行業專家圍繞《關於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文件精神,探討了建設中國一流科技期刊的策略和方法。論壇期間,人民網深度聚焦中國科技期刊知識服務水平、數位技術與出版升級、科技期刊出版行業發展走向等議題,訪談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張立,請他為中國一流科技期刊的創新之路做出專業解讀。
  • 看「河南速度」下的數字經濟發展之路
    作為新興工業大省,河南正在加速發展數字經濟,擁抱科技創新時代的浪潮。9月28日,在河南省會鄭州舉行的2020數字經濟峰會暨黃河鯤鵬生態發展大會上,全國鯤鵬計算產業人才與河南本地人才雲集於此,共同見證河南數字經濟發展的新篇章。   抓住機遇 跑出「河南速度」   在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河南敏銳意識到多樣性計算時代,構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環節,也讓河南迎來了的重大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