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這是關於猙和畢方的故事,沒有愛情,只有友誼

2020-12-05 周聊昔憶

章莪山:猙、畢方

又西二百八十裡,曰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如猙。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譌火。

從長留山往西走大約二百八十餘裡,就到了章莪山,這座山像一片荒地,山上沒有一草一木,而且,你越是靠近這座山,就會感覺到越熱,若是上了山,你可能會覺得自己站在太陽的旁邊了,不過山上倒是有許多玉石,非常的清澈精美,像是被熾熱的火焰燃盡了所有的雜質

山上有一種野獸喚做「猙」,它渾身赤紅,樣子像是豹子,行走時如同一團移動的火焰,好在不用擔心,這座沒有草木的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被它點燃。它還有著五條神奇的尾巴,每當它安靜下來,五條尾巴擺動著可以發出清靈的聲音。時而聲慢而緩,曰「宮」;時而聲促以清,曰「商」;時而聲呼以長,曰「角」;時而聲雄以明,曰」徵」;時而聲沉以細,曰」羽」。雖然它的樣子很醜,但是發出的聲音卻像人間天籟。

不過當它移動時,發出的聲音就是從嘴裡發出來的,它的嘴裡發出來的「崩、崩」聲,像是錘子重擊石頭一般。

章莪山除了「猙」,還生活著一隻喚做「畢方」的鳥,它的樣子像是鶴,渾身也是火紅色,但其實它的羽毛是青色的,只是上面有很多火紅色的花紋,而這些花紋有著神奇的力量,無時無刻不再散發著紅色的火焰。同樣奇怪是它總是用它的那隻獨腳站立著,包括睡覺的時候。它的嘴巴是白色的,像白玉一樣。相比較"猙",它的樣子美極了。

雖然"猙"醜而"畢方"很美,但它們不僅是鄰居,還是最好的朋友,而且它們的智慧都非常高。

畢方的性格簡單而易激動,而且當它出現急躁、生氣、憤怒、激動等情緒的時候,身上的火紋就會向外釋放火焰。據說,曾經的章莪山也是有草木的,只是逐漸被畢方給燒盡了。這也是畢方很少離開章莪山的原因,它不想一激動而犯下什麼錯誤。

每當畢方激動時,"猙"就會靜靜地待在它龐邊。用它的尾巴發出空靈的聲音,畢方每當聽見"猙"發出的這些聲音,也就會安靜下來。

章莪山遠處有一個人類部落,但是因為章莪山附近的食物來源並不多,這個部落也不是很大,畢方倒是很喜歡人類的部落,它常常飛到部落遠處一棵高高的大樹上,遠遠的看著人類在土地上春耕秋收,在河裡捕魚,在原野上打獵。不過它並不敢靠近,因為這裡的人類並不喜歡它。

畢方只拜訪過一次人類,卻給部落裡的人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是一次糧食收穫的季節,畢方非常好奇就靠近了耕地,人們看見它漂亮神異的樣子沒有去趕它,還將收穫的稻米摘下一些給它。畢方也很開心,然後很激動,然後稻米就燃著了,田裡那些沒有收穫的稻米也全部被燒毀了。最後畢方被人類趕走了,並且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帶來災火的印象。

從此畢方只是遠遠看著人類的生活,卻從不靠近。

章莪山上有一處火眼,這個火眼總是不定時的噴發出熾熱的火焰,火眼噴發時的溫度極高,連「猙」也難以承受,所以每次火眼噴發的時候,畢方會讓「猙」待在它的背上,然後飛到空中去,直到噴髮結束。幸運的是「猙」的體型和狗一樣大,畢方倒是還能勉強背起來。有一年火眼噴發,畢方正準備將「猙」背著飛上天空以躲避之,可是,這時突然傳來孩子的哭聲,原來,有兩個孩子好奇章莪山的神異,偷偷跑到章莪山來,此時火眼已經顫顫欲動,畢方十分為難,「猙」告訴它,讓它先帶兩個孩子飛走,自己可以用尾巴堅持一會,畢方猶豫了一下,決定相信朋友的話,可是當兩個孩子邊哭邊爬上畢方的背的時候,畢方有些急躁,身上的火紋不由自主地冒出了火焰,孩子被「畢方」的火燒的哭聲大作,這無疑是火上澆油,畢方的火焰更大了,「猙」遲疑了一下,展開了包裹自己的神奇的尾巴,空靈的聲音響了起來,畢方安靜了,孩子也安靜了。

「轟」,火眼噴發了,畢方將孩子扔在了漫天流火的範圍之外,可是等它回到章莪山之時,卻再也找不到「猙」了,畢方靜靜地矗立在「猙」最後待的地方,渾身燃放著似乎要將整座山都燒去的熊熊大火,眼裡卻流下了淚珠。淚珠湮滅了一些塵土和火焰,露出了五根美麗的絲線,輕輕擺動,依舊能發出宮—商—角—徵—羽五種音符,五條絲線化成五根彩色的羽毛附著在畢方身上,仿佛是「猙」呆在它的背上搖動著它那美妙的尾巴。

從此,畢方可以自由控制自身的火焰了,可是,它也再不出現在人類的世界裡。

孩子們把這件事告訴了部落的大人們,這件事便口口流傳了下來,畢方掌火的神異被部落的人們尊稱為」火神」,並且這個部落的人們根據記憶將它的樣子繪製下來,便成了部落的圖騰

可是,那個同樣善良的猙卻很少人記得了,人們只是聽聞有一種很醜的獸好像叫做「猙」,也不,有一種鳥記得,它叫「畢方」。

你聽,畢方飛過的地方,除了火焰划過的痕跡,還傳來一陣陣美妙的音符,那就是「猙」。

看《山海經》中所描繪的一切,初讀只是覺得荒誕不經,但是細思下來,的確可能是有所根據的。

雖然世界史上關於五千年前的文化幾乎沒有任何記載,留下的只有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但不可否認的是,《山海經》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天書。

不少教育專家都提出,要看一看山海經,因為書中的神話故事,表現出了中國人面對困難時,不怕輸、不畏神的抗爭精神,和自力更生的發展精神,比如說夸父追日,女媧補天等等。這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核,讓中國一直強大至今。

大人的讀物,孩子的玩伴

雖然《山海經》裡面記載的內容,與現在的生活現實有很多大相逕庭的地方,但現在仍然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探究歷史人文風俗,了解世界地理樣貌,都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閱讀《山海經》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我們對古文獻的駕馭能力,因為《山海經》裡有很多神話故事,孩子對這些很感興趣,就會耐著性子讀下去,學起古文來,也更輕鬆了。

因此還是很建議大家讀一讀《山海經》的,它不是一本小說,而是先祖留下來的上古地理歷史書,是探索古世界的一個好方式。它並不是單純的神話,其中很多山川河流都是有據可循的,甚至裡面的很多鳥獸都是真實存在的。

不過想要看的朋友,應該都有一個擔心,那就是怕看不懂裡面的文言文,想像不出來裡面的千奇百怪的異獸模樣,也無法在腦袋裡面描繪出書中記載的地理方位記載。

因此,我給大家的建議是,相比於一邊拿著工具書查閱釋義,還不如閱讀這種自帶全注全譯+圖解版本版本的《山海經》。

它不但添加白話文注釋,還有導讀,注釋,一應俱全,讀起來毫無障礙,翻譯的語言還非常流暢,能幫助我們盡情的體驗《山海經》裡面的神奇。

為了可以讓我們可以身臨其境般地領略它的神奇,它還貼心地附上了插圖。

一些想像不出來的怪誕動物,用一張張精美的繪圖傳神地呈現出來,不再需要你苦思冥想它到底長什麼樣,可以增加我們閱讀時的樂趣。

包括書中記載的一些地理方位古地圖,它也給我們畫了出來。

一本僅需要,只需要48塊錢,就是幾盒煙錢,兩頓飯錢,但是卻可以讓你無聊的時刻變得有趣起來。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山海經|叫猙的獸五尾一角,叫畢方的鳥是火神,還有一種獸叫天狗
    今天讀《山海經》中的章莪山和陰山。章莪山上有獸叫猙,有鳥叫畢方;陰山上有獸叫天狗。章莪山在長留山向西兩百八十裡的地方。據考證,章莪山在今天的青海湖境內。《山海經》裡說,章莪山上不長草木,但是有很多精美的玉石,還有豐富的青綠色的玉石,而且章莪山上的東西都非常怪異。
  • 山海經——猙(zheng)
    在山海經與其他各類文獻種都描述出,猙是族群代稱,與「鳳凰」類似,雄性為猙,雌性為獰。據《山海經·西山經》西次三經記載,猙生活在章莪之山中(曾有人推斷章莪之山的位置可能在如今的長留山附近),山上沒有草跟樹木,是一座荒山,只有滿山的碧玉。猙的身形像一隻赤色的豹子,有五尾一角,發出的聲音像是敲擊石頭,故名為猙。
  • 盤點《山海經》裡的十大異獸,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
    提起《山海經》,大家心裡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是種種虛無縹緲的神話故事,還是各種稀奇古怪的奇珍異獸?《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彙編.裡面記載裡各種上古神話傳說,以及富有神秘感的奇異怪獸。
  • 苦於國產遊戲《山海經異獸錄》洗腦,盤點山海經裡的異獸
    這也代表他比其他兇獸更有智慧,懂得選擇。相傳它很喜歡看別人吵架,然後吃掉其中有理的一方,這樣能夠讓邪惡更加放大。因此,古人也把那種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畢方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畢方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是大火之兆,畢方的名字有可能來自竹子和木頭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響。
  • 關於山海經的知識(山經篇)
    上期我們簡單介紹了下《山海經》,下面,為大家講解下《山海經》的《山經》。當然,朋友們都想了解的神話、異獸部分也在下面。《山經》共分為《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五卷,主要記載上古地理中的諸山。
  • 上古時代的「食譜」那些消失在我們世界的山海經異獸
    山海經異獸是指《山海經》記載的極具神秘感奇異怪獸,這些異獸讓讀者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古時候的生態環境和古人對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像。這些長相奇特的異獸也為眾多美術愛好者、藝術家提供了無盡的遐想,讓大家總是樂此不疲的創造著。
  • 山海經:猙獰這個詞,猙和獰是兩種異獸,猙長有5條尾巴!
    我們日常形容一個人的面容恐怖不好看會用到猙獰這個詞彙,實際上,這是一個組合,猙和獰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異獸,而且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說實話在山海經的描述中,這兩隻異獸倒是確實長得不怎麼好看的。至於為什麼在歷史的演變中這兩隻異獸的組合就成了面容恐怖不好看的形容詞,那大概只有發明這個詞彙的人才知道的吧!
  • 解密《山海經》章莪山獸猙
    《山海經》西山經有載: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 四皇移位,天降赤心。逐天下,服四獸,然者「猙」也。「猙」者,上古蠻荒之神獸,出於鐘山,陰燭之鼻息,日形於型,尾羽,腰生翅,首四角,琉璃眼,赤皮,生黑絡。誒靜伏於山間,首擊石,「猙猙」之鳴,故名「猙」。
  • 《山海經西山經》中的西王母、窮奇、崑崙山、畢方、天狗、帝江
    一、《山海經》中的西王母:西王母住在玉山,一座多玉的山中,據考在今新疆和田市。西王母的形貌像人,長著豹一樣的尾巴,老虎一樣的牙齒,善於長嘯,蓬散著頭髮,頭上戴著頭飾,它掌管著天上災疫和五刑殘殺。窮奇在民間傳說中較常出現,在各大玄幻影視劇中也經常出現,但和《山海經》中的窮奇存在一定差異。三、《山海經》中的崑崙山:據說是黃帝在下界的都城,由天神陸吾負責管理。陸吾的形貌像老虎,長著九條尾巴,人一樣的臉,虎一樣的爪子,這位天神,還掌管著天上的九個部界和天帝園圃裡的時令節氣。崑崙山中生活著很多怪鳥和怪獸。
  • 山海經裡面的神獸是真的嗎?山海經異獸圖以及實力排名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裡、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 《山海經》記載的神鳥奇緣,誰說上古先民不懂愛情?
    《山海經》描述的上古神話世界,仿佛是一個奇鳥異獸遍地的蠻荒世界。在現代人眼中,上古先民刀耕火種且食不果腹,生存環境惡劣,似乎不懂愛情。但是,《山海經》記載了3種神鳥,展示了生死相依的眷侶奇緣。在歷代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中,這3種上古神鳥演變成愛情的象徵,已經悄悄影響了我們2000多年。1.比翼雙飛的比翼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句,表現了古人生死相依的愛情觀。許多人不知道,其實比翼鳥是一種上古神鳥,最早出現在古籍《山海經》。
  • 畢方鳥是誰的坐騎 畢方厲害還是朱雀厲害
    畢方作為《山海經》裡排的上號的神鳥,它的戰鬥力絕對不亞於鳳凰之流。畢方的血統高貴,戰鬥力強悍,性格傲嬌。畢方在古代神話裡就是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的角色,畢方為人間帶來了火種,這也是它受到推崇的 原因。
  • 《山海經》中的中國神獸,你了解幾個?
    《山海經》中的中國神獸,你了解幾個?關注「育兒常識多」,了解山海經故事,,這裡將給大家介紹山海經的神奇故事,喜歡山海經可以關注我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奉上有關山海經的異獸、神話傳說、圖文趣事等文章,了解山海經帶你一起漲知識,一起來看看今天有什麼值得關注的!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山海經》中的中國神獸,你了解幾個?應龍。
  • 山海經裡的上古神獸名字,用來起名吉祥又好聽!
    山海經是華夏文化,是集齊古人智慧和想像力的典籍,擁有著深厚的時代寓意。在山海經中有很多奇珍異獸,也是中國本土的神話故事集,關於九尾狐的故事就是從山海經裡了解到的,奇幻又瑰麗。那麼如何用山海經裡的上古神獸名字,來起名是否也有吉祥寓意,是否會好聽?
  • 中國古代神獸「猙」
    「猙」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奇獸,據山海經的記載:「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意思為:在一座名叫章莪的山上,不長草木,就是光禿禿的一個土包,沒有植被覆蓋,滿山都是碧玉,特別的奇怪。
  • 巔峰對決:猙豹子復仇獅虎獸(上)
    《山海經·西山一經》記:「又西二百八十裡,曰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如「猙」。正如《山海經》中大部分野獸一樣,也許它們都不是傳說,都是真實的存在,猙也曾經在這個星球叱詫風雲,它的吼叫令人類聞風喪膽。但是後來為何它們又為何消失於這個星球,山海經每篇的最後一句話會給你答案......在一萬多年前的人類原始社會,有這樣的一頭大猙,它的名字叫做「是獰」。
  • 上古神話中十大神鳥:精衛、畢方、玄鳥、朱雀、金翅大鵬雕
    死後的精衛,化生為一隻類似烏鴉的小鳥,常年嘴夾著小樹枝和石子,去填海。第九、畢方在《山海經》、《淮南子》、《神異經》中都有記載畢方,畢方是大火之兆,據說外形像丹頂鶴,但是卻只有一隻腳。畢方實力強大,曾經插足黃帝與蚩尤的戰爭,此後四千六百年後,畢方沒有在中原大地中出現。乾隆十八年,《保昌縣誌》中,曾經記載類似畢方的神鳥出現,不知記載是否屬實:「明神宗萬曆十四年丙戌夏四月,有畢方繞自南南,垂趐於小梅關側。
  • 《山海經》中10大神獸排行榜,麒麟和鳳凰上榜,第一名實至名歸!
    我國著名的《山海經》,一直以來都是大家爭論熱議的書籍。因為《山海經》一書中的神話故事和地理風貌,總讓人覺得是在另一個世界裡,甚至有虛構的嫌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部古老的經典已經伴隨我們歷經了千年的歲月,其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小故事,比如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等等。
  • 《山海經》不是神話,而是消失的真實世界?專家:可能是真的!
    《山海經》不是神話世界,而是消失的真實世界?專家:可能是真的!相信很多人對《山海經》這本古籍並不陌生,其中記載了大量的情義荒誕之事。裡面有很多非常玄幻的故事。除此之外還記載了一些奇異的事件和怪異動物。相信很多人在影視劇中都有看到窮奇這種生物,傳聞這種生物是古代的四大兇物之一。根據《山海經》記載,窮奇的體型跟牛一樣龐大,外貌看起來卻跟老虎一樣,還長著一雙翅膀。關於窮奇記載最可怕的是它非常喜歡吃人,一般是從人的頭部開始吃。由於窮奇喜歡吃一些大善人,所以很多古人認為窮奇是一種兇獸。
  • 中小學生必讀書籍《山海經》裡的75種異獸,都是什麼樣子?
    為什麼中小學生必讀《山海經》?因為它稱得上中國上古奇幻巨著,被魯迅先生視為一生的「寶書」,我們熟知的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精衛填海等神話故事也都出自這裡。魯迅在《阿長與山海經》一書裡寫道:「但那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確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幹戚而舞』的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