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種程度上,科技水平的高低與掌握的能量水平呈正相關關係,而作為能量最直接的表現形式,人類親手製造出的最高溫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個時代的科技水準。在歷史上,人類從類人猿不懂得生火,到直立行走、生火,掌握火焰提升溫度,一步步行走在科技道路上,現在就來盤點一下各個歷史時期人類親手製造並可實際利用的最高溫度。

在100萬年前,南非的奇蹟洞出現了篝火,其溫度可達900℃左右,能夠讓黏土中的矽鋁酸鹽失水重組結晶形成陶器;大約在2萬年前,人類掌握了陶器的製造工藝,並作為加熱液體食物的炊具,提升了人類的存活率。
大約在4000-5000年前,人類能夠通過高爐製造出1100℃高溫,而這個溫度達到了銅、錫和鉛的熔點。這一科技最早在新月沃地的兩河流域、古埃及出現。
大約在2000年前,中國人最早將高爐的溫度提升到1400℃以上,達到1538℃即純鐵的熔點。
在1709年,英國人解決煤炭脫硫的問題,並於1784年將蒸汽機用於高爐鼓風,使得高爐溫度能穩定達到1538℃以上,焦炭高爐的溫度可以達到2000℃,使得鋼鐵工業真正開始蓬勃發展。
在1836年,人類能掌握的最高溫度達到了3330℃,由乙炔與氧氣燃燒產生,能夠融化任何常見的金屬。
額外需要提及的是,在1910年左右,氫氧焰的出現,使得人類能掌握的最高溫度達到了2570℃,又因為氫氣的密度較低,成為第一代飛彈、火箭的常用燃料。
化學反應的最高溫度則是由二氰乙炔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達到了4990℃,能夠熔化目前已知的任何物質。
1957年,人類在化學反應之外,掌握了等離子電弧焊,它噴出的熱焰達到28000℃,比溫度最高的化學反應高出了一個數量級。
(圖源網絡)
同樣在1957年,人類掌握的第一代核裂變發電技術,Z脈衝功率設備核心溫度達到了2×109℃,也就是20億℃的超級高溫,達到了大質量恆星瀕死時的核心溫度。
更高的溫度產生於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它產生的溫度達到10萬億℃,已經達到宇宙大爆炸後萬分之一秒時的溫度。
而這仍然不是終點,想要驗證「來自未來」的弦論物理猜想,至少還要再提升15個數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