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製造出能源永動機,生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嗎?

2020-12-06 麥克斯韋妖妖靈

終極能源是什麼,終極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人類只需要花費很少的原料投入,就能得到巨大的能源產出。這對解決世界能源問題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象徵著人類可以從能源上突破自然的限制,頂尖的科學家們在這條路上前僕後繼。

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太陽

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也就是我們現在簡稱的人造太陽,是世界上目標最為宏大的科學能源項目,主要目的是為了人類製造完美的能源。完成這麼一個科學項目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需要全世界最聰明的科學家來參與。

ITER的研究活動對於未來推進聚變科學和聚變電廠的建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確保了基於聚變的電力生產所需要的技術、材料和設備的功能的先進性和可用性。它將是世界上第一個持續產生淨能量的聚變設備。

託卡馬克是什麼

核聚變實驗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託卡馬克,一個磁聚變裝置,通過利用磁約束來將熱等離子集中在核心。ITER的託卡馬克是在35個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建成的,位於法國的南部。

託卡馬克產生的核聚變的能量是直接從其核反應堆的核心產生的。容器越大,能夠產生的等離子的體積也就會越大,因此聚變能產生的潛力也越大。

人造太陽的建設

這個想法最早是是1985年提出的,成千上萬個科學家和工程師為此前僕後繼,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ITER主要有7個成員,分別是中國、歐盟、印度、日本、俄羅斯和美國,至今已經合作了35年了,成員國們將一起建造能夠實現聚變反應堆所需的實驗裝備。

人造太陽的原理

「人造太陽」具體要如何實現呢?科學家根據太陽的動能原理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把一團上億攝氏度的等離子體火球,用磁場將其懸浮起來,與周圍的容器保持距離,從而對其進行加熱, 控制,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太陽」。

ITER的託卡馬克能產生的等離子量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生產機器的10倍,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到底能夠實現什麼?要讓核聚變能夠被人類所利用,首先需要將氘、氚的等離子體瞬間加熱到1億攝氏度,並需要至少持續1000秒,才能形成持續反應

第一,它能夠產生500兆瓦的聚變功率。核聚變世界紀錄的保持者是歐洲託卡馬克JET,1997年,JET從24兆瓦的總輸入加熱功率中產生了16兆瓦的聚變功率(Q = 0.67),然而人造太陽將旨在產生10倍的能源回報,也就是說輸入50兆瓦的總輸入加熱功率將產出500兆瓦的聚變功率(Q = 10),因此它是歷史上第一個能產生淨能量的機器。

第二,它是一個聚變電站的試點,為未來的發電站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第三,通過內部加熱來提高「熱等離子」的門檻。聚變所產生的能量能夠有效地被限制在熱等離子中一段時間,科學家認為人造太陽不僅能夠增加獲得的聚變能,還能延長熱量在熱等離子中的時間。

那麼核聚變究竟是什麼?具體是如何實現的呢?

聚變是太陽和其它恆星的能量來源,這些星體的核心含有巨大的熱量和重力,氫核相撞,融合成更重的氦原子,並在此過程中釋放出大量能量。

在實驗室中要實現聚變要滿足三個重要的條件,溫度,等離子密度和時間。溫度要達到大約150,000,000°C,而且空間中等離子的密度要很強,其產生碰撞的機率才比較大,以及足夠讓粒子膨脹的時間。

既然人造太陽作為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解決方案,想必有很多國家也在進行著類似的實驗,那麼我們國家有屬於自己的人造太陽嗎?有的。

中國的人造太陽

中國也有自己的人造太陽項目,叫做「EAST」,突破了世界技術的多項極限,集中了超高溫、高低溫、超大電流、超強磁場等多種特點。中國的人造太陽國產化率達到了90%以上,自主研發水平在70%左右。與ITER相比,我們的EAST項目只有其1/4的大小,中國人造太陽的實現對ITER的建設有非常重要的啟示。

2017年中國的人造太陽創造了101.2秒的高約束等離子運行,突破了世界現有的記錄。在中國科學家的不斷努力之下,2018年EAST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事實上中國的人造太陽技術已經處於世界的領先地位。

小結:

人造太陽是人類根據太陽和恆星能量產生的原理所製造出來的一種能源生產方式。是通過將溫度極高的等離子火球在磁場中懸浮起來,進行加熱和控制而實現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建人造太陽項目叫ITER,集合了世界上最聰明的科學家。我們中國也有自己的人造太陽,而且實現了多項技術的重大突破,讓未來的完美能源可期。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看這光怪陸離的科學世界。

相關焦點

  • 宇宙的能量真的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嗎?
    宇宙擁有著大大小小的星球,而每個星球又蘊藏著大大小小的秘密,而人類就是一種熱愛冒險的高級動物,越是充滿著奧妙和離奇現象的地方,人類就越是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徵服欲想要把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一個個揭開神秘的面紗,想要戰勝一切新奇的事物。
  • 海洋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海洋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來源:新華網時間:2020-10-26 11:07:57 有人說,海洋資源取之不盡
  • 我們地球上的「能源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不斷地向自然地理環境索取各種物質和能量,簡單來說,凡是能夠提供能量的資源就是「能源」,通常包括熱能、電能、機械能、化學能等等。根據地球能源的能量來源,我們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能源的能量直接或者間接來自於太陽,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頁巖油等礦物能源,柴火類生物質能,以及風能、水能和太陽輻射能等等。
  • 科普知識:人類能製造出永動機嗎?
    作者:賀俊傑今天有人提出一個問題:人類不能製造出「永動機」,為什麼不製造一個99999類似的「永動機」呢?我想,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先弄清熱力學能量守恆定律。歷史上曾有很多人想製造出「永動機」,儘管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但這些失敗的嘗試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人類最終發現能量守恆定律。在中世紀法國人亨內考設計的永動機方案最為著名,用一個大輪子中央有一個轉動軸,輪子邊緣安裝著12 個可活動的短杆,每個短杆的一端裝有一個鐵球。
  • 清潔能源是垃圾還是戰鬥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啥不大力發展
    在能源界有一個怪象,像風能、太陽能這樣的清潔能源,按理說應該是大力發展的。但目前風電和光電在我國的發電比重還不足10%,火電仍然是主要的電力來源,比重接近了70%。清潔能源到底有怎樣的問題導致其發展緩慢呢?近期我國推出了一個源網荷儲的概念,號稱可以改變能源結構,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又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製造終極能源,人造太陽這事能成嗎?
    終極能源是什麼,終極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人類只需要花費很少的原料投入,就能得到巨大的能源產出。這對解決世界能源問題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象徵著人類可以從能源上突破自然的限制,頂尖的科學家們在這條路上前僕後繼。
  • 地球轉動了46億年,它算不算是永動機?或許我們高估它了!
    在看科幻電影時,我們看到過一個神秘的設計,那就是永動機,永動機跟它的命名一樣,擁有源源不斷的能力,只要具備這樣的機器,或許地球上的資源就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按照理論來說,這種永動機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被造出來,它就跟光速一樣,人類始終無法達到,只能無限制的接近。地球轉動了46億年,它算不算是永動機?或許我們高估它了!
  • 中國發明永動機汽車?民間牛人設計的才讓人笑而不語
    倘若能發明出永動機汽車,豈不是能稱霸世界車壇?剛好最近咱們中國企業號稱研發出了類似的汽車,漫哥感覺中國汽車快要走上世界巔峰了。號稱是搭載了水氫發動機,不用加油不用充電,只要加水便能實時製造出氫,並用氫燃燒驅動發動機運作。
  • 人類製造出永動機會發生什麼?從科學角度分析,永動機不可能存在
    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什麼是永動機?永動機是指不需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便能夠不斷運作的機械。永動機成功發明出來會發生什麼?如果有人真的製造出了永動機,必然能名流千古,甚至可以當上世界第一首富,整個世界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工業,一個新的時代就因永動機開始。現在的汽車發動機都會用到汽油和電,環保一點能源就是氫,如果有了永動機,就可以製造出更環保的部件,只要用一點力,汽車就可以無限行駛,不需要耗費一點油和電。
  • 能源危機根本不存在
    太陽就是離人類最近最大的核聚變體,每天到達地球的太陽能是目前人類已使用能源的10000倍。與其費勁製造人造核聚變這樣的人工太陽,不如向太陽發射近日人造能源收集器。太陽的能源足夠整個人類全周期文明進化使用了。
  • 清潔能源有哪些,你知道嗎?
    潮汐能主要用於發電。 浪能指蘊藏在海面波浪中的動能和勢能。浪能主要用於發電,同時也可以用於輸送和抽運水、供暖、海水脫鹽和製造氫氣。 海洋熱能指由於海洋表層水體和深層水體溫度差引起的熱能。除了發電,海洋熱能還可以用於海水脫鹽等。
  • 石油用完後人類該怎麼辦?科學家:最大的能源發動機就在太陽系
    審核:小文引言:任何東西都是有限度的,即使在人類看來地球是一顆巨大的星球,但是它所蘊藏的資源也是有限的。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了,而化石能源又是有限的,人類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呢?
  • 核聚變是不是人類在地球上唯一能讓我們離開星系的能源?
    在前幾篇文章我們說到過核聚變是獲得原子能的一種方法,通過輕核聚合而引起原子核結合能變化。核聚變所需的燃料是氘,在地球上的儲量是用之不竭的。重要的是,核聚變沒有放射性,所以相對目前原子能利用的核裂變,更加安全和潔淨。核聚變是未來能源利用的有效方案。在這裡就不作詳細解答了!
  •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看風電行業如何利用數據可視化
    同時,為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轉變能源發展方式,中國政府已經確立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達到15%的目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是什麼?是風。一是因為它是清潔能源,能夠在向全社會供應能源的同時控制碳排放,綠色環保。二是因為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毒副作用,符合安全可持續的發展理念。
  • 永動機——難道就沒有跳出能量周期律的能源存在嗎?
    摘要:所謂顛覆永動機密碼,是指我們在現有客觀存在中的科學突破發現,並且是無意針對永動機夢想,但又繞不開永動機夢想科學發現,並且遠遠超出永動機夢想,則稱為顛覆永動機密碼,本文描述了密碼十二突破發現內容和結論。關鍵詞:密碼十二;雙阻反向力本源;質能轉換多樣性守恆密碼。
  • 人類與「永動機」的千年恩怨:零點能?時間晶體?是科學還是科幻?
    託卡馬克裡用的是鈮三錫(Nb3Sn)超導材料,臨界溫度為18.3K(圖片來源:wiki)既然已經說到了可控核聚變,那就不得不多說幾句,這確實是人類最期待的能源,如果這項工程被攻克,幾個世紀以內,人類都不會為能源問題所困擾,這才是真正的「永動機」!
  • 核聚變將最終成為未來的能源嗎?
    按目前世界能量的消耗率估計, 地球上蘊藏的核聚變能可用100億年以上。因此從原理上講, 聚變能可以成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人類離可控核聚變還有多遠?《科學通報》發表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員陳永靜撰寫的「核聚變將最終成為未來的能源嗎?」一文,介紹了核聚變基礎知識和可控核聚變的發展及現狀。
  • 科學家找到超級能源,取用不盡,實驗已證實,是人類突破大過濾器希望
    以煤炭、石油為能源的化石能利用,急劇擴大。雖然世界的煤炭儲量很多,但是由於大量燒煤產生的溫室效應,會加劇全球氣候變暖。 所以尋找清潔的替代能源,是人類長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 》狄拉克預言的虛粒子海洋,蘊含巨大能量。
  • 為什麼說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的,用之不竭
    100多年前也就是1920年前後,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那個時候的魚是取之不盡嗎?世界上其它國家也是如此嗎?我們先看看現在美國五大湖的魚類資源泛濫到什麼程度。 1/3多,人口少,對資源破壞力較差,魚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人工太陽」即將完工,未來人類將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
    在地球上製造一個「太陽」,以獲取用之不竭的能源,這樣的想法很快就要實現了:歐盟及中印日韓美英等國投資逾ITER項目的目的是建造一座核聚變反應堆能在較長時間裡產生足夠多的熱量,來維持可聚變的等離子體此外,ITER還應能將所產生的能量(溫度高達數億攝氏度)安全傳導出來。不過,這一能量不會用於發電。我們的太陽就是以這種方式產生巨大的能量,如果ITER能夠成功模仿太陽,人類將實現在地球上製造一個「人工太陽」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