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找到超級能源,取用不盡,實驗已證實,是人類突破大過濾器希望

2020-11-25 騰訊網

根據狹義相對論的質能互換方程,E等於MC的平方,質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我們人類獲取的食物,就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的光能轉換成食品中蘊含的化學能。

隨著袁隆平同學讓我們吃的越來越飽,人類對能源的索取和渴望越來越無節制。以煤炭、石油為能源的化石能利用,急劇擴大。雖然世界的煤炭儲量很多,但是由於大量燒煤產生的溫室效應,會加劇全球氣候變暖。

所以尋找清潔的替代能源,是人類長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

》狄拉克預言的虛粒子海洋,蘊含巨大能量。

大家都知道狄拉克是著名的量子物理學家,也是量子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量子力學的方程裡經常會解出負能量態(具體的說是電子的負能量態)。我們知道量子有自動的從高能量態向低能量態轉移的趨勢,假如出現負能量態,那麼就必須有電子向負能量態轉移的過程中釋放出能量,而且理論上講負能量態可以到負的無窮大。

》這就變成了一個問題:一個小球在無限向下延伸的樓梯上會發生什麼?

當然是順著樓梯不停的往下掉啦。對應在現實中粒子的世界,這就意味著電子會不停的向負能態轉移,不停的釋放出能量,而變成永動機。

但是實際上這種事情並沒有發生。所以狄拉克同學對這種情況的經典解釋:所有的負能級都已經被填滿了。這些填滿了負能量級的粒子構成了真空中虛粒子的海洋,在正常的情況下,它們總的表現是一個基態為0的能量態。只是在額外有能量激發的時候,會飛出一個電子(現在已經可以做到用能量在真空中激發光子),然後留下一個帶正電的電子空穴。

狄拉克同學的這一經典解釋,同時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1932年,物理學家安德森發現了正電子,證實了狄拉克同學的理論。

為了紀念狄拉克同學的貢獻,在真空中的虛粒子海洋被命名為狄拉克海。

現在很多科幻小說中都利用狄拉克海提取能源。狄拉克同學簡直就是人類能源的大救星,再加上科幻小說素材的創造者。

在科幻背景的遊戲《崩壞三》裡,就有利用真空能作為永動機的劇情。

》萬物波動,永不停止。

根據量子力學測不準原理,粒子的動量和位置是不能同時確定的。當然測不準的說法可能是比較通俗,不是完全準確。其實粒子的波動性和粒子性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根據量子力學描述的法則,我們只能選擇一次看其中的一個面。基本粒子的波動性和粒子性是同時存在的,只是在人類的觀測上不能同時看到。

根據這一原理,即使把基本粒子冷卻到絕對零度,它們仍然會震動。

絕對真空的溫度,就是絕對零度,真空裡的虛粒子仍然在不停的震動,這就是所謂的真空零點能。

物理學家卡西米爾,在真空中,用兩個靠的很近的平板做實驗,精確的證明了這個能量的存在。

》這個能量實在是大的驚人,比全宇宙中所有可見物質的含能量都多。

科學家慧勒(此人發明了「黑洞」這個稱呼)計算出真空能的含能量是每立方米10的95次方焦耳。

實際上,這個能量可能會遠遠超過計算值,根據集合論的觀點和量子力學的基本假設~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在任何一個有限區域,能量和整個宇宙真空中含能量是一樣的,就像任何一個有限長度的線段上的點的數目是一樣多。

整個宇宙大爆炸的時候蘊含的總能量可能與之相當。這些能量一部分產生了可見物質,一部分產生暗物質,另外一部分產生了暗能量。這些能量的大小違反直覺,但並不違反最嚴格的數學法則~集合論。

真空是虛粒子的海洋,其中蘊含的虛粒子個數是無窮個。虛粒子的數目與整個由1、2、3、4、5以及到無窮大的自然數構成的集合是等勢,都是屬於無窮可數集。而所有的無窮可數集都是等勢的。

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一立方米真空的虛粒子個數和全宇宙真空中的虛粒子個數是相等的。

而真空能是因為虛粒子漲落而存在的,所以可以認為宇宙空間一個局部的含能量和整個宇宙空間的含能量是相等的。

這也說明,如果有一個超級智慧存在,可以在宇宙中任何一個局部提取全宇宙的能量。

》化石能源終將枯竭,人類越來越接近能量利用的極限瓶頸。

比如說石油還能夠用50~100來年,煤炭還能夠用1000來年。

除了裂變能以外,人類在聚變能的研究上舉步維艱。但是就算我們獲得聚變能,也是有限的。

使用託卡馬克裝置產生聚變能,也只能把物質的0.7%轉變為能量。而且還必須消耗反應裝置啟動以及在反應過程中維持的能量。

》對於能源問題的嚴肅思考,讓很多科學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最著名的就是弗裡曼戴森提出的戴森球計劃。

想必關於戴森球大家都很熟悉。就是用太陽能電池板之類的,把整個太陽一個天文單位的周圍完全包起來。

這裡有兩種建設方法,一種是建造一個完全固定的剛體,但是這會遇到材料強度上巨大的挑戰,以及結構問題。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製造圍繞太陽的巨大的環形陣列~戴森環,這些環形陣列彼此圍繞太陽旋轉。但是這樣做,1是要浪費材料,2是在不同層次上旋轉的環會相互遮擋。

而且建造這樣的巨大的結構,把水星、金星、火星全部拆光了,可能材料都不夠。

而且佛裡曼戴森同學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沒有考慮過:把這些材料分散到引力場的各個部分需要在引力場中對材料做功,而萬有引力場是一種保守場,做功的大小,只和材料質量、位置有關,和過程無關。也就是說戴森同學如果要建他的戴森球,他一點也偷不得懶,他必須克服這種巨大的引力勢能。

那麼這種引力勢能到底有多大呢?告訴諸位:大的不得了。

在量子物理學發現核聚變之前。太陽發光的能量來源最主流的說法就是引力勢能收縮:如果太陽直徑每收縮36米,釋放出來的能量就能讓太陽發光一年。

雖然這種引力勢能發光學說被原子聚變能學說所替代。但是也從一個側面可以反映出引力勢能是極其強大的。就算我們把戴森同學所要建造戴森球的全部材料準備好,建成一個戴森球所需要消耗的能量也需要用盡太陽幾萬年乃至幾十萬年所發出的能量。

總的來說,戴森球或者是戴森環,是極其不靠譜的。

如果人類能夠成功利用託卡馬克裝置開發出聚變能,在太陽系內生活和生存是沒有問題,但是進行星際旅行和移民,仍然可望不可及。所以,對人類能源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是零點真空能的提取。這才是真正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相關焦點

  • 超級計算機催生全新能源形態,人類或將擺脫化石燃料實現零碳循環
    一直以來,人類都依賴著化石燃料驅動文明。然而,在化石燃料儲量日益減少、氣候變暖日益加劇的今天,科學家們一直希望開發出一種新型燃料的生產技術:太陽能燃料。所謂的太陽能燃料,其實是一個腦洞大到類似於「水變油」的想法:利用太陽能,將傳統燃料燃燒後的「廢物」——水或二氧化碳——重新轉換成燃料。
  • 必須跨越「大過濾器」!馬斯克暢談人類文明未來
    北京時間6月21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再次與網友互動,他表示人類文明必須要跨越「大過濾器」!馬斯克的發言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也許正是因為馬斯克的出現,我們也許在有生之年能真正看到人類文明成為星際文明的那一天吧!讓我們看看具體內容吧!
  • 必須跨越"大過濾器"!馬斯克暢談人類文明未來
    一個更普遍被科學家接受的假設是大過濾器(The Great Filter) 理論,這是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助理教授羅賓·漢森(Robin Hanson)為了試圖解答費米-哈特悖論而提出的。在上圖中,紅色的就是大過濾器。藍色的終點就是Kardashev 三型文明,也就是可以利用一整個星系能源的星際超級文明。如果這個假說是正確的,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人類到底有沒有越過這個大過濾器?如果我們已經越過了大過濾器,我們就有很大希望,走到星際文明的階段。
  • 為什麼很多科學家不希望找到外星生物,無論它存在與否?
    科學家認為,宇宙除了我們空無一人,是因為這9個階段中,有一個階段是難以逾越的,這個難以逾越的鴻溝就被稱為「大過濾器」。「大過濾器」是什麼?是生命的誕生?還是智力的形成?還是星際殖民?我們目前尚不知曉,如果大過濾器在人類目前的階段之前(第8個階段前),我們應該慶幸,只需慢慢等待科技的發展。如果大過濾器尚未到來,人類也不應該感到沮喪,因為還沒有外星人來到地球,說明還沒有文明達到了第9個階段。
  • 日本科學家獲重大突破!北冰洋古老「超級細菌」培育成功,生長了
    而在2019年的時候,不少的科學家已經發現,一些「超級細菌」正在擴散開來,所以引發了不少科學愛好者的熱議,當然對於這些「超級細菌」之後的影響,以及科學家們如何去防止對地球其他生命的影響,暫時還沒有一個好的辦法,而對於古老細菌的研究,科學家們倒是提起了興趣,並且獲得了一定的突破。
  • 科學家找到耐藥病菌剋星 深海微生物可殺死「超級細菌」
    英國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一種深海微生物能夠產生一種強力抗生素,足以殺死對許多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   據英國媒體日前報導,這種微生物是從日本海海底沉積物中發現的,它生活在水深300多米的地方,屬於放線菌家族。
  • 淺析費米悖論引發的「大過濾器」理論
    其中一個流行的說法是,一定存在某種「大過濾器」阻止生命達到高級發展階段。這個詞是由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的經濟學家羅賓·漢森創造的。1996年,漢森發表了一篇題為《大過濾器-我們快過了嗎?》的文章。因此,在死亡和不斷擴大的持久生命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過濾器,人類面臨著一個不祥的問題,即,我們距離這個過濾器有多遠?」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的哲學家尼克·博斯特倫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他說:「大過濾器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概率障礙。
  • 理論上的超級能源,反物質能
    是由電子、中子和質子所組成,科學家們一度以為,基本粒子就代表了世界的全部,直到20世紀初,這種想法產生了動搖,因為科學家們發現這個世界上不僅有電子,還有反電子。我們都知道電子帶有正電,那麼反電子自然也就是帶有負電了。不過反電子的發現除了能夠證明反電子本身存在,並不能說明什麼。直到40多年之後,反中子和反質子也被發現了。
  • 用核聚變拯救人類能源危機,中國是希望之光嗎
    那麼,人類能不能控制這種洪荒之力,為人類所用?研製氫彈的同時,科學家們也開始了核聚變民用化的研究,也就是可控核聚變。但是談何容易。人們都說航空發動機和晶片研究起來真難,但這兩位要是跟核聚變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 用核聚變拯救人類能源危機,中國是希望之光嗎?
    那麼,人類能不能控制這種洪荒之力,為人類所用?研製氫彈的同時,科學家們也開始了核聚變民用化的研究,也就是可控核聚變。但是談何容易。人們都說航空發動機和晶片研究起來真難,但這兩位要是跟核聚變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 宇宙大過濾器理論
    有科學家認為,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有一個「大過濾器」。文明在朝前發展的過程中有很多點是很難越過的,比如人類目前存儲的核武器足以毀滅人類文明,人類目前的技術手段也無法應對如流星撞擊地球之類的災變。如果「大過濾器」存在,人類就面臨三種現實。
  • 美國10家著名能源企業及其前沿科技介紹
    儘管這種想法看似瘋狂,但谷歌公司已對Makani公司投資1500萬美元,幫助其研發高空利用風力資源的技術。四、 Graphene Energy公司及其「石墨烯超級電容」技術石墨烯薄片只有1原子厚,自2004年被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之後,作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就成為科學界和工業界關注的焦點。
  • 大過濾器理論能否解答費米悖論
    人類大概是害怕孤獨的。世界各地的很多古代傳說中都能找到有關其他可居住世界的臆想。而自從被近現代天文觀測證實,自己並非造物專愛的驕子,而是偏安於廣袤宇宙中平淡無奇的一隅,我們更是開始調用現代科學體系中大量可資利用之知識和技術,一方面認真地思考地外生命乃至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一方面尋找它們存在的蛛絲馬跡——包括在地球上被認為可與外星比擬的極端環境中尋找生命。
  • 黑洞能源能被外星文明使用?困擾半個世紀的理論,近日得到證實
    而且,超級外星文明或許就集中建立「能量站」環繞著黑洞,形成黑洞輻射能量鏈。以黑洞為能量中心形成的能源網絡可以連接到很多外星世界,這就像科幻電影《創戰紀》中情景一樣。之後很多位科學家想要證實此這個理論,想知道外星文明是否能將黑洞作為能源,半個世紀過去了,都是以失敗告終的。現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科學家證實了。
  • 宇宙無處不在的「大過濾器」,人類文明稍有偏差即會消失!
    這顛覆了生命的誕生很難這一固有印象,但是從人類試圖尋找外星生命開始,過去了七十年之久,而我們卻什麼都沒有找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些外星文明到底在哪裡呢?其實大物理學家核能之父-費米就問過同樣的問題,從那以後這一問題被稱作費米悖論。
  • 科學家認為外星人不存在:沒有邁過大過濾器這個坎
    然而一些科學家卻不這樣認為,他們提出了費米悖論的第二類解釋,認為智慧文明很少甚至不存在,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幹擾了「他們」的出現呢?讓我們聽聽科學家怎麼說吧。  大過濾器理論由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助理教授羅賓·漢森提出。其觀點是,即使類似地球的適合生命出現的星球有很多,它們也只是為生命的出現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條件。生命是否真的會出現,然後發展出智慧,最終成為星際文明,還需要經歷很多大過濾器的過濾。在每個大過濾器面前,生命都可能失敗,就此滅絕或者停滯不前。  「管它叫大過濾器,就是聽起來比較酷。」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李然說。
  • 宇宙大過濾器理論
    【宇宙大過濾器理論】對於為什麼人類至今也沒找到外星文明,其實還存在另外一種解釋
  • 黑洞已被人類找到,愛因斯坦預言的「白洞」會被證實嗎?
    現代科學認為,黑洞的中心點就是「奇點」,它的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而且炙熱無比。顧名思義,就是恆星演化的黑洞,科學家曾經通過計算機建模分析,認為恆星級黑洞的質量最大不會超過太陽的25倍,多年來的發現也都印證了這個數據。不過,科學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被推翻重塑的過程,前段時間,中國科學家團隊成功在宇宙中發現了一個質量是太陽70倍的恆星級黑洞,不僅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於恆星級黑洞的認知,而且還找到了一種發現黑洞的新方法,將極大地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人類終於突破了室溫超導技術!重磅研究被《自然》火速收錄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人類終於突破了室溫超導技術
  • 科學家找到平行宇宙證據?終於被證實?
    2004年,美國宇航局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冷點,令人詫異的是2013年這個巨大冷點的存在竟被歐洲航天局證實了,根據天文學家以及科學家們的發現,人類得知宇宙大爆炸的過程中,無法造成如此龐大的影響,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兩者相互碰撞從而產生了巨大的波動,或許你會好奇,和宇宙碰撞後造成這般劇烈的波動究竟會產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