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設想了外星文明的等級,通過掌握不同能量控制技術進行文明等級的劃分。其中,三級宇宙文明,又被稱為星級文明,該文明可以輕易掌控其所在的星系,也可以隨心所欲的開發和利用所在星系內的所有能量,甚至可以從宇宙已有的黑洞汲取自身文明所需的能量。
在宇宙中,大約1000顆恆星裡會有一顆在消亡之後成為了黑洞,而就我們銀河系而言,就有至少1000億恆星,這就意味著有大概1億的恆星質量黑洞存在。如果外星文明存在的話,而且它們已經達到了三級宇宙文明等級,那麼在這些高等智慧生命眼裡,黑洞將會是一個非常棒的可利用能源。
它們可以輕易地通過「人工方式」,對黑洞吸積盤輻射進行「抽取」。而且,超級外星文明或許就集中建立「能量站」環繞著黑洞,形成黑洞輻射能量鏈。以黑洞為能量中心形成的能源網絡可以連接到很多外星世界,這就像科幻電影《創戰紀》中情景一樣。
1969年,著名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提出,可以通過將一個物體降在黑洞的事件視界的外層來產生能量。
之後很多位科學家想要證實此這個理論,想知道外星文明是否能將黑洞作為能源,半個世紀過去了,都是以失敗告終的。現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科學家證實了。
格拉斯哥大學物理和天文學學院的一支科學團隊,他們在瑪麗恩·克羅姆(Marion Cromb)的帶領下,採用一點橫向思維,通過扭曲的聲音,用一種低得多的頻率源來實現效果,從而在實驗室裡加以驗證。
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系統,該系統使用小揚聲器環來產生聲波扭曲,這種聲波扭曲類似于澤爾多維奇提出的光波扭曲。
將這些聲波對準一個由泡沫圓盤製成的旋轉吸音器。同時,圓盤後面的傳聲器測量聲波通過旋轉速度越來越快的圓盤後的頻率和振幅,看看旋轉的都卜勒效應是否會與彭羅斯和澤爾多維奇的理論相吻合。
克羅姆認為,大多數人都比較熟悉都卜勒效應,就是當一輛救護車迎面駛來的時候,聽到聲音比原來纖細;而車離去的時候聲音的音高比原來雄渾。它之所以出現聲音的纖細變化,是因為聲波在救護車接近時到達聽者的頻率較高,然後在救護車經過時頻率較低。
旋轉的都卜勒效應雖然僅限於一個圓形空間內發生,但它的也類似如此,當從旋轉表面的角度測量時,扭曲的聲波會改變其音調。如果表面旋轉的速度足夠快,那麼聲音頻率就會做一些非常奇怪的事情。它可以從一個正頻率變成一個負頻率,並以此從表面的旋轉中竊取一些能量。
克羅姆稱他們在實驗過程中聽到的東西非常特別。隨著自轉速度的增加,聲波的頻率正在被都卜勒轉移到零。當聲音再次開始回升時,是因為聲波已經從正頻率轉移到了負頻率。這些負頻波能夠從旋轉的泡沫盤中獲取部分能量,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響亮。
儘管之前科學家都認為這一現象超出了人類工程能探測的範圍,但是研究人員卻利用聲波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實驗。這是人類在技術上的重大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解開更多的宇宙奧秘。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