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離奇消失之謎,難道是外星文明用戴森球包裹開採能源所致?

2020-08-28 半邊黑桃

恆星離奇消失

近期,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中一個離奇的事件,當天文學家將一張同區域最新的星空照與過去的照片進行對比時,驚奇的發現區域內的某個恆星竟然消失不見。

恆星消失原因分析

起初很多人認為是由於失敗的超新星所導致的,這是一種比較少見的恆星死亡方式,當一顆大質量紅超巨星燃料耗盡時,它不會發生超新星爆炸,而是真正詮釋了黑暗的力量。因其巨大的質量,以至於核心坍縮時連一個光子都無法逃脫,更無法產生爆炸。通過外界來看,這顆恆星就像憑空消失一般,直接完美坍縮成黑洞,但這種現象非常罕見,因為一般只有自轉較慢、外層膨脹較少的大質量紅超巨星才具備這樣的資格。

為了加以證實,科學家找到了上世紀50年代大量的舊天文影像資料進行對比研究,結果發現,在這半個多世紀中,至少有100顆恆星離奇消失,且無影無蹤;這一發現違反常理,大質量恆星的壽命至少也要幾百萬年的時間,在短短數十年,上百顆恆星都以失敗的超新星罕見方式消失,是無法說通的。

恆星消失猜測

目前,針對這一現象的可能性存在多種解釋。例如,被一些大質量的流浪黑洞吞噬,或發現了宇宙中新的天體,更有人認為這是外星文明用戴森球包裹恆星開採能源。對於科學來說,目前確實沒有證據能證明外星文明的存在,所以科學家們更傾向於這是宇宙某種未知的自然現象,而且科學家們也在積極尋求各方的協助,希望能對該事件進行全面的分析。

不管如何,這次發現對人類探索宇宙又增加了新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建造戴森球,掌控恆星能源的外星高等文明,銀河系中可能存在嗎?
    「戴森球」是上世紀6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提出的假說,即一個足夠發達的外星文明如果想完全控制本星系的所有能源,可以選擇建造一個極其巨大的球面建築,將整個恆星都包在裡面。按照卡爾達肖夫指數,這種外星文明掌控的能源高達4×10^26 W,已經達到II型文明,即恆星文明階段!那麼人類能操控的能源有多少呢?本質上說,人類使用的所有能源都來自於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陽輻射。
  • 100多顆恆星突然消失!科學推測:或是外星文明建造的戴森球導致
    科學家們展開了「百年來觀測中的消失和出現的目標」這個項目,在對比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天文臺的觀測記錄,發現在短短半個世紀,竟然有100多顆恆星突然消失了。由此可見,那100多顆突然消失的恆星在短短半個世紀是不可能發生演化的。所以,科學家們又就有了一個新的推測,認為消失可能與外星文明有關。
  • 更多外星文明「戴森球」現身?閃爍恆星已達21顆,科學無法解釋
    而在觀察的過程中科學家們注意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距離地球約1500光年處有一個恆星名為「塔比星」(tabby star),許多人懷疑它是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之一。因為根據觀察,塔比星的光度曾經多次離奇減少,最多的一次竟然減少了22%之多。要知道這種現象是極為反常的,因為就算塔比星周圍有行星繞其公轉,那麼它的亮度減少最多也不會超過1%。
  • 「戴森球」理論:是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的必經過程?
    人類文明對於能源的需求是恆定地增長著,從最初的鑽木取火,到二十世紀的石油等燃料的利用,再到如今的太陽等離子體能量的利用,每一次科技的跨越,都是能源的革新,同時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長著,如果未來人類文明能夠延續足夠長的時間,那必然有一天地球上的能源將不足以讓人類的文明繼續發展下去,而人類的文明要想繼續延續下去,則必須從地球外截取能源,甚至未來的能源需求會膨脹到要利用太陽的全部能源輸出。
  • 「戴森球」理論:是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的必經過程?
    鑽木取火人類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但石油煤炭等能源的使用卻不足百年,人類科技的發展在用以前從未曾敢想像過的速度在快速提升著,尤其是智能時代的開啟,僅是一年的發展,便是二十世紀一整個世紀的發展體現,或許在以前的人看來,這些都只是存在於科幻當中,但他們卻用精神來體驗著我們如今或未來的生活。
  • 一百多顆恆星神秘消失,是被地外文明利用了還是被摧毀了?
    一百多顆恆星從觀測中「突然消失」,是不是外星人幹的?天文學家將當前望遠鏡觀測的記錄與以往的觀測記錄相比對,發現有一顆恆星從該區域內消失了,對比其它眾多的觀測記錄,發現至少有100顆恆星消失,它們跑哪裡去了?對比的記錄是1950年美國海軍天文臺的觀測記錄,現在的記錄是由泛星計劃中的望遠鏡觀測到的記錄。
  • 戴森球是尋找外星文明的重要參考?恰恰相反,二者其實不能共存
    根據卡爾達舍夫等級,宇宙文明可以劃分為三個級別,第一級文明可以利用所在行星以及衛星的全部能源,對於人類而言,就是能夠利用地球以及月球的全部能源,現在我們還無法做到。而第二級宇宙文明就是能夠利用所在恆星系統的全部能源,對於人類而言,就是能夠利用太陽所釋放出的全部能量。
  • 漫談戴森球,二級恆星文明必須要如此獲得能量嗎?
    例如圍繞太陽這顆恆星運轉的太陽系所有能量都可使用。三類文明:可以利用整個星系的能源。就像4000億顆恆星的銀河系都歸他了,想怎麼用怎麼用。炸幾個星球沒問題。,為保證足夠的能源讓文明持續發展到足夠的高度,建造一個巨大的球體將恆星包圍在內,這樣可以最大化的獲得持久的恆星能源。
  • 別傻了,怎麼可能存在戴森球這樣的二級文明
    戴森球和三級文明戴森球,是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理論。所謂「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說到戴森球 就不得不說網上流行的「三級文明」,又叫卡爾達舍夫等級。
  • 為什麼發現了戴森球,就等於終結了黑暗森林理論?
    ,這是因為這顆恆星的亮度出現了不穩定且不規則的下降,下降幅度達22%之多。戴森球是美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兼科幻作家,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個設想,後來被科學家認為是人類尋找外星文明的重要參考。他認為,當一個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為了最大限度獲取能量,會建造一個巨大的完全包裹恆星的球狀裝置,完全收集一顆恆星的能源。
  • 塔比星上有外星文明嗎?宇宙Ⅱ級文明建造戴森球,或許是真的!
    塔比星上有外星文明嗎?宇宙Ⅱ級文明建造戴森球,或許是真的!地球上萬物的生長都要依靠太陽,太陽源源不斷的提供光和熱。因為有它的存在,萬物才恢復了生機。可以想像沒有太陽的日子,地球將陷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世界,估計一些生物將朝著惡劣的趨勢發展。
  • KIC 8462852恆星的變暗是戴森球、彗星經過還是超級建築所致?
    KIC 8462852這顆恆星也被稱為「博亞吉安之星」(Boyajian’s Star)或是「塔比之星」(Tabby’s Star),會發生離奇的亮度下降現象。但科學家表示,這並不是巨大的外星建築所導致,因為若真是如此,那麼每種波長的光變暗的程度應該都要一樣才對。
  • 天鵝座可能有一顆恆星存在戴森球結構,如果是真的我們會很危險嗎
    在觀察恆星過程中,有很多恆星都有光變現象,這是因為有行星或其他因素的遮蓋幹擾所致。但一般恆星光變現象沒有這麼大。一般認為一顆恆星如有一顆木星這麼大的行星遮擋了其光線,只會造成恆星亮度下降1%,但這顆恆星亮度下降有時高達22%,大驟降光變周期為750天一次,小光變周期曾經有一段時間為20天,後來又消失了。
  • 系外恆星光度突降3% 被疑為高級外星文明舉動所致
    有人推測是彗星碎片,也可能是外星種族利用技術構造,就像這樣:  克卜勒望遠鏡記錄了這顆恆星怪異的亮度變化:它的光變曲線上有凹坑,但並非周期性出現  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Nikolai Kardashev)設想了外星文明的等級,通過掌握不同能量控制技術進行文明等級的劃分。  類型I :行星系文明,該文明能夠完全收集利用其所在行星的能源。  類型II :恆星系文明,該文明能夠完全收集利用其所在恆星系統的能源。
  • 戴森球是什麼?是宇宙中的星球嗎?
    「戴森球」,是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理論。所謂「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融合反應堆。戴森球科學家在一臨近恆星系統中發現了奇怪的亮度波動現象,這可能是我們發現的外星人星際能源工程的證據。
  • 關鍵的難點就在於製造,你相信戴森球最終會實現嗎?
    對於我們人類而言,實現第二宇宙文明就意味著能夠完全利用太陽能源,而第二宇宙文明實現的標誌就是戴森球。戴森球簡單來講就是一個包裹太陽的空心光伏球,其原理和現在所使用的光伏太陽能板頗為相像,但區別在於,在地球上所使用的光伏太陽能板由於距離遙遠,其所能夠收集到的太陽能量微乎其微,如果非要用數據來表達,那就是無限接近於0%。但戴森球不同,戴森球理論上可以收集太陽99%的輻射能量。
  • 天鵝座KIC 8462852星是具有戴森球建造水平的地外文明嗎?
    那顆恆星編號為KIC 8462852,俗稱塔比之星,官方名為博亞吉安之星。在天文觀測日新月異的現代,所謂疑似戴森球結構已經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了。這個故事從2009年開始,天文愛好者和天文學家們發現了這顆恆星的光變周期很特異,那時起,克卜勒望遠鏡就一直跟蹤監測研究,至今有10個年頭了。
  • 更多「戴森球」現身?目前已達21個,科學無法解釋
    難道科學家們真的錯了,宇宙中真的只有人類?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無論是從時間還是空間上看,人類的尋找都過於「稚嫩」,更何況宇宙中還有許多奇怪的發現,而這些發現或許就是外星文明存在的最好證明,比如名聲在外的「塔比星」。
  • 人類能夠造出戴森球嗎?1000年之後或許能行
    戴森幻想,當人類科技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對能源的需求也就更大,人類或許需要建造一個巨型的人造天體,將太陽包裹起來,以此來獲取恆星的大部分能量。戴森建議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以便尋找超級外星文明的蹤跡。因為要建造如此巨大的人造天體,所需要的能源和資源本身就無比巨大。除非是宇宙中科技超級先進的高等文明,否則根本辦不到。
  • 銀河系100顆恆星突然消失,科學家猜測是外星人所為。
    結果發現,在這半個多世紀中,在銀河系內15萬個候選天體內的15%內,至少有100顆恆星曾經一度增亮,然後消失,且再也不出現。左圖舊照片正中的恆星,在右圖(2019年拍攝)中消失了。最近發表於《天文學報》的一篇研究論文卻指出,消失在夜空中的紅點有可能是外星高等文明發出的雷射信號,或者是外星高等文明的能量採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