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默默無聞的新冠疫苗守護者

2020-11-17 國際在線

◎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太慢了,我們的研究進度太慢了!」

不管在家裡,還是在課題組,這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技術組組長、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振東常說的一句話。他說,在保證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下,新冠疫苗的研發應該更快。

只是,這個焦灼的聲音不會再響起了。

2020年9月16日晚上8時,趙振東從長沙參加完學術會議返京,摔倒在了首都機場T3航站樓出口處。此前一天,他趕往武漢參加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生物安全聯合檢查。

因連續工作、過度勞累,雖經全力搶救,年僅54歲的他還是在9月17日凌晨離世。

1

沒有如果

「說好15號晚上到了住處回我電話,這通電話,卻再也沒等到。」妻子王斌依然無法接受趙振東的不告而別,「老覺得他還在家裡溜達,到處都是他的影子,特別不真實。」

在全情投入疫苗研發專班技術支撐工作之外,趙振東自己還設計並推進課題組中和抗體和疫苗的研究,白加黑連軸轉,周末也無休

「為什麼沒能早點提醒他注意身體發出的信號?如果能拉他出去多放鬆,或者簡單粗暴地制止不眠不休,是不是結果就會不一樣?」王斌陷入內疚與自責。

可惜,沒有如果。

學生王蓓,已從科研小白進階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助理。「常人到了50多歲時很注重養生,但趙老師不太在意自己的身體。」她說。

王蓓還記得,最後一次見趙老師,是9月10日教師節,她代表同學們去送花,當時老師還吃了一塊學生們訂的蛋糕。

這一別,便是永遠。

2

「再難也要上」

作為病原生物學家,趙振東堅守新冠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一線連續工作200多天,甘為疫苗研發做綠葉。」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說。

很多人都想在這場戰鬥中盡一份力,有些人可能會彪炳史冊,有些人卻默默無聞。趙振東屬於後者

2月15日,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的鄭忠偉以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的身份找到趙振東,說需要一位懂疫苗研發的科學家擔任疫苗研發專班技術支持小組組長,但不能直接參與疫苗攻關,只能幫五條技術路線的12個研發單位出主意、想辦法,把自己的IDEA無償分享給大家,解決研發中出現的各種難題。

「鄭院長說了,再難我也要上!」兩天後,趙振東拋下手頭多項課題,擔任專班技術支持小組組長。

疫苗研發專班成立之初,趙振東與相關工作人員密集調研,兩天時間就走訪了北京科興中維、中科院微生物所、中國生物、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等在京新冠疫苗研發單位。

「圍繞滅活疫苗的毒種選擇、重組蛋白疫苗的抗原均一性、疫苗ADE效應、動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實驗安排,以及實驗室疫苗和生產疫苗在審評審批過程中的區別、體液免疫應答等問題,振東向研發單位提出多項重要建議,切實解決了研發中的困難。」鄭忠偉說。

值得關注的是,他還總結新冠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抗體等研究進展,深入分析國內外不同疫苗研發技術路線的優劣,積極為我國新冠疫苗的科研攻關建言獻策

在爭分奪秒做好「神助攻」的同時,按照疫苗專班工作部署,趙振東第一時間投身《疫苗生產車間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編制工作

「如果沒有相關標準,即便疫苗研製出來也沒有地方生產。」鄭忠偉回憶,在國家衛健委牽頭下,僅用兩三個月就形成了文件。

其中,趙振東承擔《疫苗生產車間生物安全通用要求》防護水平分級、安全管理等章節編寫、全文技術審核,他提出的多項菌毒種保存等風險防控關鍵項被寫入相關章節。

「趙教授前期親赴國藥中生等公司調研,評估新冠疫苗生產車間風險,提出風險點及防範建議,形成意見以專報形式上報中央領導同志,並得到批示指示。」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處長武治印還記得,當時趙振東的工作安排得有多密集。

不僅如此,他還完成了國藥北京公司、武漢公司以及科興公司的生物安全聯合評估。其中,對接種瓶進行螺旋式改良、對反應罐連接器進行標識等建議已被企業採納,幫助企業明晰操作技術規範,為新冠疫苗的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3

講真話做實事

國有所需,我必前行。不僅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新疆輸入性脊灰、H7N9型禽流感、西非伊波拉疫情等歷次應急任務支撐和重大醫療任務中,趙振東都發揮了核心技術力量

學生說他治學嚴謹,妻子說他開朗熱情,同行說他直爽熱忱,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則說:趙振東是為數不多敢講真話的人

妻子王斌,身為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監察專員,疫情期間,她和丈夫同守一線。

「他敢說真話不留情面,即便觀點尖銳,也不怕得罪人。」王斌說,趙振東覺得藏著掖著是對研究的不負責,國家花那麼多錢支持科學研究,科研人員嚴謹較真不是應該的嗎?

專注不浮躁,有想法不追熱點,他在感染免疫學領域一守就是幾十年

「很多人覺得科研枯燥無聊,但趙振東坐在沙發上看文獻、改論文,三四個小時一動都不動。家裡到處都堆著文獻,沙發上、床頭甚至衛生間裡。」王斌說,解決科研難題的快樂和實驗取得進展的欣喜,總會吸引他一直往前走。

「我們家住回龍觀,單位在亦莊,一天來回4個小時,趙振東很少喊累,他在換乘的3段地鐵上看文獻,地鐵時間成了學術觀點和思想形成的營養時間。」王斌說,這讓他掌握了國際上大量研究前沿和最新成果。

越是了解,越知不足。

所以,趙振東才常會嚷嚷「進度太慢了」。王斌去辦公室收拾遺物時,學生拉著她說:「師娘,我們的研究真的不慢,取得的成果也很有前瞻性。」

學生說的成果,是在趙振東帶領下構建的新冠病毒複製子體系,為抗病毒藥物的高通量篩選和評價提供了安全有效、可替代活病毒的重要工具。

這意味著,以前必須在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做的實驗,現在能在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開展。這為針對新冠病毒的抗病毒藥物研發,提供了重要的實驗體系和技術支撐。

儘管負重前行,但趙振東對科研的熱愛不減。

在五條技術路線之外,雖然經費和課題不足,他還是帶領課題組開展了以新城疫病毒為載體的新冠疫苗及呼吸道病毒多價疫苗的研究,這種病毒載體疫苗可以通過滴鼻免疫後產生特異性中和抗體,獲得免疫保護作用。

「在進行到動物實驗階段時,趙振東回家說進展不順利,晚上老跟團隊打電話,討論要在哪個環節改善。」王斌勸他,國家有那麼多疫苗研發的頂尖團隊在做,疫苗研究就別撞南牆了,即便做出來,轉化及應用的難題怎麼破?

趙振東立馬反駁:「你怎麼那麼狹隘?這也是一種新的疫苗研發思路和工藝。這波疫情中可能用不到,但這些基礎工作會對未來新發生的傳染病有幫助。即便失敗,即便成功了將來無法使用,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王蓓說,趙老師教會了年輕人,在科研中克服畏難情緒,選擇難走的那段路,也是一種機遇。接下來,課題組還將進一步改造和優化疫苗載體,繼續疫苗研發工作。

相關焦點

  • 趙振東:新冠疫苗守護者
    「再難也要上」「作為病原生物學家,趙振東堅守新冠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一線連續工作200多天,甘為疫苗研發做綠葉。」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說。很多人都想在這場戰鬥中盡一份力,有些人可能會彪炳史冊,有些人卻默默無聞。趙振東屬於後者。
  • 新冠疫苗「守護者」逝世,很遺憾以這樣的方式認識他
    就在去世前一天,他剛在武漢參與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生物安全聯合檢查任務,然後又赴長沙參加學術會議,返京途中在首都機場突發疾病倒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趙振東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技術組組長
  • 新冠疫苗科學家意外死亡!14樓墜落僅著內衣,45歲嫌疑人迅速被捕
    隨著天氣逐漸變冷,新冠病毒又在各國多地逐漸爆發。各個國家都在緊急的參與並研究新冠疫苗,但是近日卻發生了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據俄羅斯的媒體報導,前不久在聖彼得堡,一位45歲從事研發新冠疫苗的俄羅斯科學家卡甘斯基,從14樓的公寓墜亡。案發之後,卡甘斯基的屍體馬上被鄰居查扎姆森申街發現。
  • 新冠疫苗「守護者」逝世,時隔兩個多月我們才認識他
    11月的最後一天,悲傷的消息傳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因連續工作、過度勞累,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振東教授倒在了出差途中,最終搶救無效,於9月17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53周歲。
  • 致敬「新冠疫苗守護者」趙振東 重大突發疫情發生時,他總是挺身而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振東,在疫苗研發一線連續奮戰200多天。9月16日晚,從長沙評標返京途中,因連續工作過度勞累突發心臟疾病,經搶救無效,於17日凌晨不幸離世,年僅53歲。
  • 沉痛悼念塑性成形領域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機械系曾攀教授
    沉痛悼念塑性成形領域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機械系曾攀教授來源:「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公眾號 2019-7-8 突聞噩耗,中國共產黨黨員、塑性成形領域著名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北京市教學名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攀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7月7日18時於北京病逝
  • 沉痛悼念上海市名中醫王大增教授
    沉痛悼念上海市名中醫王大增教授 2020-12-02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冠疫苗「守護者」逝世,率真是他特有的品格
    他說,在保證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下,新冠疫苗的研發應該更快。此前一天,他趕往武漢參加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生物安全聯合檢查。疫苗研發專班成立之初,趙振東與相關工作人員密集調研,兩天時間就走訪了北京科興中維、中科院微生物所、中國生物、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等在京新冠疫苗研發單位。
  • RNA疫苗或成新冠疫情終結者?|rna|新冠疫苗|滅活疫苗|疫苗
    RNA疫苗的實際產能與預期可能會有偏差。撰文 | 汪汪11月9日,美國輝瑞(Pfizer)公司發布消息,稱其與德國BioNTech公司合作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對沒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健康受試者有效,且有效性超過90%。
  • 沉痛悼念阿雷西博望遠鏡,科學精神永垂不朽
    沉痛悼念阿雷西博望遠鏡,科學精神永垂不朽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射電望遠鏡你看,從我們附近的太陽系小天體,到遙遠的太空深處的脈衝星,阿雷西博望遠鏡不斷地獲得「人類第一次」的新發現。科學家們萬分沉痛,紛紛發文表達遺憾和悼念。
  • 關於mRNA新冠疫苗的10個答疑解惑|mRNA疫苗|新冠疫苗|疫苗現狀|...
    近期,輝瑞和Moderna新冠mRNA疫苗獲批上市,是mRNA疫苗首次大規模使用,關於其技術和安全性存在各方質疑,藉此展開對這種新型mRNA疫苗的討論,列舉了10條大家對該疫苗的疑問,我們進行了解答,同時介紹一下我國的疫苗現狀。
  • 中國新冠疫苗上市,揭秘央企研發新冠滅活疫苗歷程
    後續,疫苗免疫的持久性和保護效果還需持續觀察。這一成果來之不易,中國疫苗上市為全球戰勝疫情注入信心,也為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提供有力支撐。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科研團隊,在研發流程環節不減的前提下,工作人員「三班倒」連軸轉,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從啟動研發到獲批臨床只用了98天。
  • 中國新冠滅活疫苗上市時間 新冠疫苗股票有哪些?
    疫情期間新冠疫苗的消息非常多人在關注,11月將近尾聲,大家都對中國新冠滅活疫苗上市時間翹首以盼,所以新冠疫苗進展大家都有留意。當然在股市中新冠疫苗股票有很多,那麼有哪些值得關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新冠疫苗股票 隨著越來越多的候選疫苗進入科學研究視野,還有大量臨床試驗的開展進行,試驗成功以後才可以被臨床廣泛的應用
  • 五類新冠疫苗中,RNA疫苗為何能遙遙領先?-虎嗅網
    11月9日,美國輝瑞公司發布消息,稱其與德國BioNTech公司合作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對沒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健康受試者有效,且有效性超過90%。緊隨其後,11月16日,Moderna公布了該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mRNA-1273 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該疫苗具有94.5%的保護效力。這兩則新聞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目前全世界有超過200種COVID-19疫苗正處於研發中,其中48種已經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 新冠疫苗研發,可能讓瀕危的深海鯊魚危上加危
    而現在,它更重要的價值在於正在研製中的新冠疫苗。作為疫苗的重要佐劑,它可以改善受種者的免疫系統,使疫苗更加有效。這種使得鯊魚在深海中生存下來的必需之物,如今成了人類的救命稻草。圖片來源:CFP因疫苗而增加的需求目前,全球生物製藥公司都在爭相研製新冠疫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開信息顯示,在202種候選疫苗中,至少有五種取得一定進展的疫苗產品,需要依靠從野生鯊魚體內提取的鯊魚肝油。
  • 國內新冠疫苗全免費 「疫苗新勢力」的未來在哪?
    來源:拇指醫藥作者: 西北哽國內新冠疫苗很美好,但是市場可能沒有想像那麼美好新冠疫苗到底要不要錢?1月9日才算有了正式的說法。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曾在新聞發布會上言之鑿鑿地說:「疫苗的基本屬性還是屬於公共產品,一個大前提是,肯定是為全民免費提供。」
  • 新冠疫苗迎來「高光時刻」:全球新冠疫苗進展加速 中國已做好大...
    12月1日,江蘇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關於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採購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指出,為保障江蘇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江蘇省將進行三款新冠疫苗的採購工作。另據《華西都市報》11月23日報導,四川省也已經開始了新冠疫苗的採購工作,今後預計將有更多人緊急接種上新冠疫苗。從目前地方的價格看,在試點中,多地是每支200元。
  • 國藥集團提交新冠疫苗上市申請 新冠疫苗概念股龍頭一覽
    據報導,中國國藥集團副總經理石晟怡表示,中國國藥集團已向國家藥監局提交了新冠疫苗上市申請。據悉,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各項數據均好於預期。此前,國藥集團董事長表示,目前國內已經開始了緊急使用新冠滅活疫苗,目前中國生物已經做好大規模生產準備工作,能夠保證充足、安全的疫苗供應。  點評:在III期臨床試驗取得安全性和保護力數據以後,疫苗經審評獲批就可以上市。實際上,目前我國已經有疫苗已經開始緊急使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的兩支滅活疫苗,均納入了緊急使用的範圍。
  • 新冠疫苗打哪種好?一文讀懂三種新冠疫苗的區別
    新冠疫苗全民接種在即,根據公開信息查詢,目前全球正在研發的進入三期的新冠疫苗主要有三個方向: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而國內普遍使用的則是全病毒滅活疫苗。不同疫苗之間有何區別?國產疫苗和進口有何區別?我們該如何抉擇?今天,我們就從安全性、優缺點、有效性、原理等幾個點出發,來聊聊這三款疫苗的相似與區別。
  • 新冠疫苗研發:我太難了!
    但新冠疫苗的研發,還面臨著很多困難和障礙。 難點一,認識新敵人要打敗一個新敵人,首先要認識和了解它。新冠病毒是過去18年裡第3種通過跨物種傳播而導致人類大規模感染的冠狀病毒,之前的兩種是SARS和MERS。對同類病毒的研究經驗,能幫我們更好地了解新敵人。但遺憾的是,迄今尚無針對某種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出來,SARS和MERS都沒有成功上市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