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場改變世界的疫情,讓即將走出校園的畢業生們經歷了一場有些特別的畢業典禮。今天上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2020屆畢業典禮在上海市科學會堂舉行。「上一次由附屬醫院承辦交大醫學院畢業典禮,還是SARS疫情爆發的那年。這一次,也是由於病毒,讓我們的畢業典禮註定難忘。但是,改變世界的真的是病毒嗎?而能夠改變病毒肆虐局面的又是什麼?「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在題為《誰在改變世界》的致辭中拋出了令畢業生深思的問題……
圖說: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致辭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據悉,2020年瑞金臨床醫學院共有畢業生390人,其中134名碩士研究生、84名博士研究生,臨床醫學八年一貫制博士生35名,臨床醫學4+4博士生7名,臨床醫學本科72名,醫學檢驗本科58名。畢業典禮上,瑞金醫院教師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鄭民華教授在發言時對所有畢業生說,「攜帶著這個時代特殊的烙印,多年之後,你們將發現你們並不是受疫情連累的一代人,而是像危機發出最有力回應的一代人!」
圖說:畢業典禮現場
寧光在致辭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一批覺醒的醫務工作者,他們的行動軌跡也在改變,他們逆行去了武漢!他們改變了武漢的命運,成為世界的榜樣。
「在瑞金醫療隊員中,年齡最小的只有22歲,他們中30%的人比今天畢業的同學還要小,他們竟然那麼無畏,那麼勇敢,又是誰改變了他們?是勇氣和信心。做為醫者,不僅要有濟世濟民的醫術和醫德,還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氣和對國家對民族對文化和對制度的相信,他們的行動,也改變了醫者的形象,變得更加偉岸了。」寧光說,我們曾經認為,我們可以改變世界、改變自然,正是在人類躊躇滿志,無所敬畏時,災難降臨了,是誰改變了世界?竟然是一個都不能自身複製的僅以納米計的這個世界上幾乎最小的生物體,病毒!這已經不是它第一次攪動世界了,天花、B肝、A肝、愛滋病、伊波拉、流感……人類和病毒的對抗從未消停。但改變世界的真的是病毒嗎?寧光說,我們可以靠勇氣和有效的社會組織能力,打一場漂亮的狙擊戰,但真正能夠改變病毒肆虐局面的一定是科學。
寧光舉例說,瑞金醫院的張欣欣和周敏是第一批赴武漢的專家,他們在1月初武漢封城前就去了武漢,而且是到了金銀潭醫院,他們與金銀潭醫院的專家一起研究了新冠肺炎的臨床特徵,並發表在lancet,是最早向世界報導臨床特徵的勇士;瑞金感染科的謝青主任、呼吸科的時國潮主任與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教授一起組織了全國30多個醫院一起完成了有關羥氯喹防治新冠可能性的研究,他們只用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完成並在BMJ上發表;王朝夫教授做為第六批醫療隊的領隊帶領一支病理解剖的團隊,是屍體解剖最多的醫生,他們最早揭示了炎症風暴在新冠病情極速改變的作用;陳賽娟院士團隊與上海公衛中心合作完成covid-19病毒基因測序,闡述了病毒分子流行病學特徵,為疫苗的研發提供基礎;王衛慶教授帶領她的團隊最早闡述ACE2基因在不同人種的變異,提出新冠病毒沒有人群易感性;在同濟光谷院區,瑞金援鄂醫療隊申請了38項專利,解決了救治過程的各個環節。
「人類與病毒、與瘟疫、與疾病的博弈中,取得最終的勝利,決定的力量一定是科學,而這也促進了醫學從萌芽到成熟,不斷發展和完善。這不僅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類的命運,而且人類更健康,生活更美好,這也是科學的力量。」寧光說,作為老師,他希望即將踏上醫學徵程的畢業生們,在今後的醫學生涯中,時時提醒自己,堅持科學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科學施策,精準防控」方針,這不僅是抗疫決定性勝利的指南,也是從醫者的準則。
圖說:畢業典禮現場
瑞金醫院2020屆外科學博士畢業生祝有位代表畢業生發言,他調侃說,去年年底回醫學院食堂吃了一次飯,打飯的師傅看到他,愣了一下,問我:「我都要退休了,你怎麼還沒畢業?」掐指一算,他在交大醫學院學習已經整整十年了。他回顧了自己在瑞金醫院學習、實習的點點滴滴:在醫學院學習,你有很大的概率會學習法語。如果你掌握了法語的話,恭喜你,你將加入一個專屬於瑞金的加密聊天頻道。我跟隨導師沈柏用坐門診,體會到了什麼是沉浸式醫學法語教學。他先不驚動患者,會用法語問我們,Vous voyez des lésions métastatiques?意思是你們看到轉移病灶了嗎?我們最希望的回答當然是:「Non, Il a de la chance.」 沒有,他還是幸運的。醫學法語是我們獨特的文化特色,我強烈推薦瑞金醫院人力資源微信公眾號的瑞金法語每日一句,每天吃早飯的時間就看完了,我非常受用……
圖說:畢業典禮現場
祝同學說,瑞金醫院建院113年,前輩一直在譜寫著中國醫學史,挑戰不可能,治癒白血病的「上海方案」,燒傷補液的「瑞金公式」,中國首例心臟、肝臟移植,微創外科的先行者,既可以給106歲的老太太做骨折內固定,又可以給10歲的小朋友做機器人胰腺手術,在這裡學習,意味著你將成為這場醫學盛宴的前排見證者,甚至親歷者。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大家意識到,根本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我們的老師們,平時是學生身邊的指路明燈,此時是抗疫一線的定海神針!我們在交大的第一節課,教我們『選擇了交大,就是選擇了責任』,之後我們在醫學院,在瑞金長知識,學本領,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接觸的每一位交大人,瑞金人,都通過言傳身教,一點點地將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敲打成型,讓我們以不變的初心,應萬變的世界!」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