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八大上,「新型城鎮化」如一記重音,敲在時代的脈絡上。中電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肩負著企業的使命願景與責任擔當,緊握「鄆城縣作為首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機遇,以「路橋之道」,訴說著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源於這座古城的魅力與繁華。
依託PPP項目 開啟新型城鎮化「方程式」
自古以來,中華文化中就有「人是萬物之靈」的意識,「民本」的思想與孔子「人為貴」的主張不謀而合。作為建設者,「讓人更加舒適地、有尊嚴地、詩意般地棲居在大地上」一直是路橋的企業願景。南湖新區項目——「城市新門戶、市民新客廳,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中心」,鄆城縣這一規劃,為路橋在這座千年古縣踐行企業願景開啟了一扇大門。中電建路橋集團憑藉強大的資金實力、豐富的規劃設計資源及優秀的施工隊伍,經過磋商談判,與鄆城縣政府達成了共識,依託PPP模式,合力解開了鄆城縣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方程式」,實現了鄆城縣首個PPP項目成功落地。
打造生態城市中心 聚焦新型城鎮化民生福祉
秉承鄆城縣「依水塑城市,因水興產業,以水促生態」的發展思路,南湖新區項目依託宋金河,傍水取勢,使城區水系連成一片,形成東西南北兩大景觀軸線,恰似玉帶圍城。佔地1.4平方公裡的建築面積中,包括南湖公園、綠地廣場、配套道路及南湖賓館、博物館、市民文化交流中心、群眾藝術中心、科技館、檔案館六棟公共服務建築。中電建路橋集團圍繞鄆城縣「做精做美水、綠、花、文四篇文章」的城市發展要求,規劃公園、公共服務建築等公益性用地達60%以上,種植各類喬木、灌木近百種,累計數量10萬餘株,為「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活力鄆城增添了新的生機。立足生態節約型城市建設目標,路橋集團依託南湖水域,提出了水源熱泵空調供應系統,為南湖各建築場館精心打造了一條夏日清涼、冬日暖陽的節能輸送帶,使鄆城「水」文章多了一層源於科研創新的高質量新型城鎮化發展魅力。
傳承歷史文脈 彰顯新型城鎮化鄆城魅力
如果說,建築企業是城市的開拓者,那麼,作為路橋人,我們更希望做城市的守護者。「傳承歷史文脈、弘揚城市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是我們鑄造一座新城的文化理念,也是我們致敬古城文化的表達方式。以牡丹花韻為中心的南湖公園城市陽臺,環繞著「二十四節氣」雕塑,象徵著一年四季鄆城發展的蒸蒸日上。鄆州博物館的外形設計則充分借鑑了鄆城歷史文化古蹟--唐塔的建造風格,參照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理念,整個建築呈現八稜、四門、樓閣式造型,鬥拱設計、層層內收,結構嚴謹、錯落有致,色彩上採用古典大氣的中國紅,體現了鄆城縣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南湖賓館的外形,從高空俯瞰,宛如展翅翱翔的唐塔雲燕,象徵著騰飛的鄆城經濟。路橋以「傳承」之美,「建築」之美,為這座聞名全國的「戲曲之鄉、武術之鄉、書畫之鄉、古箏之鄉」鄆城再添新彩。
打通經濟命脈 共享新型城鎮化發展紅利
明月升起,華燈初上,城市的煙火氣息升騰。幾個建築場館的燈光設計在南湖的映射下,別具風採,使這座城市更加具有時代感,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和民眾。與南湖公園一路之隔的配套市政道路政立街和橫一路,在縣政府的規劃引導下,化身為臨時便民市場,為地攤經濟找到了「棲身之所」,成為了鄆城縣統籌助力經濟恢復與規範城市秩序之間的一個重要平衡點。小吃、衣物、飾品、小商品,充滿著人間煙火和中國生機的地攤經濟,蘊含著文化和旅遊行業的需求新潛力和供給新動能。熱鬧的夜市和愜意的南湖公園隔路相望,互不打擾,遊人如織、交通順暢。投入運營的南湖賓館更是以其優美的環境、人性化的設施、舒適的食宿、貼心的服務、優質的會務接待得到了賓客的廣泛好評,其承接大型婚宴、會議的能力,在鄆城縣乃至周邊城市都具有較好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歷時三年的建設,路橋人用智慧與汗水將最初連片的蘆葦蕩和臭水溝蛻變成了以樓為山,以水成卷,以光繪景,人水相融的悠閒福地,為鄆城的發展匯聚了人氣,聚斂了財氣。「兒童歡樂的海洋」「有名的遊玩打卡聖地」「南湖夜遊經濟圈」「政府打造的民心工程」,中電建路橋集團,作為南湖新區的建設者,鄆城發展的見證者,沉醉於這一古城的歷史文脈,也更願意以「巨匠留痕」的方式注入路橋對於這座古城的熱愛,讓南湖新區成為鄆城縣獨具魅力的城市「名片」。
鄆城融媒通訊員 李冬梅 薛宇燕
鄆城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
總監製:劉考勇
監製:李印傑
中心編輯:馬曉妍楊婷 何泓池
審核:王兆軍
文內信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