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溫動物和恆溫動物有何不同?只因這一差別,人類成了地球主人

2020-12-05 奇點使者

審核:小文

無論是嚴寒的冬日,還是酷暑的夏天,正常人類的體溫,基本上都是恆定不變的,根據數據顯示,人類口腔的體溫是36.3攝氏度-37.2攝氏度,腋窩的體溫是36.1攝氏度到37攝氏度,在我們生病的時候測量體溫,也都是用口腔或者腋窩來測量,因為局部即代表整體,差別並不大。不過,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的朋友,明明變溫的動物更節能,為何人類在進化中卻一直都是恆溫動物,沒有進化成為變溫動物呢?

先讓我們看一下變溫動物的基本概念:其實在地球上,除了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和鳥類之外,其餘的動物都是變溫動物,比方說青蛙、蛇、烏龜、鱷魚、蜥蜴等等。之所以它們是變溫動物,是因為它們的身體中,不存在可以自身進行體溫調節的機制,只能通過外界環境中的熱量變化,同時自身活動所造成的體熱變化,來進行自身的溫度調節。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蛇在冬天的時候會冬眠,這就是因為在冬天的時候,外部環境的氣溫非常低,蛇自己不能夠進行體溫調節,就只能因為氣溫的變化,體溫也越來越低,當體溫不夠的時候,它們就無法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只能躲起來通過冬眠,來保持自己的生命特徵,等待開春氣溫回暖了,蛇的體溫再次升高,它們的生命也重新得到了復甦。

冬眠的動物在冬天是不進食的,而且也沒有什麼活動,代謝慢了,自然也就對環境的危害變小了,換句話說,它們不需要能源供給,也就可以節省更多的能源。如果人類是變溫動物,看起來似乎我們也可以節省更多的能源,也可以來通過變溫調節,來保護環境。不過,事實上卻並沒有這麼簡單,如果人類是變溫動物,人類很可能無法進化成功。

上文中我們用蛇來舉例子,已經說得很明白了,當變溫動物因為外部過高或者過低的氣溫,不得不通過夏眠或者冬眠,來維持自己的生命體徵時,它們的行動也就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因為它們體內的能量只夠它們維持基本的生命,根本不可能再有其它的精力和能量去做別的事情,所以,它們受到環境的制約越大,它們就越沒有辦法戰勝自然。說白了,變溫動物的一生,都要被氣候環境「牽著鼻子走」。

不過,人類這種恆溫動物就不同了,無論外部氣候環境是什麼樣的,人類的體溫都是恆定不變的,這就使人類不受到氣候的制約,在夜晚的時候,也可以自由的行動,不受到任何的束縛。比方說,很多哺乳動物都喜歡在夜晚外出打獵,因為這樣更容易捕獵到獵物,因為夜晚溫度低,很多變溫動物的活動都被限制住了。

此外,我們都知道人類是遍布世界各地的,而如果人類是變溫動物,我們就會只能生活在溫暖的熱帶,對環境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一旦變冷,我們就無法正常活動。所以,正是因為人類成為了恆溫動物,我們才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活動進化。

相關焦點

  • 如果人類不是恆溫動物,可能就不是地球的主人,變溫動物繼續稱霸
    動物學家根據是否能夠將體內的體溫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將動物分為恆溫動物和變溫動物。常見的恆溫動物有哺乳動物,而常見的變溫動物有兩棲動物、魚類等等,由於它們在寒冷的環境中體溫也比較低,因此也被稱為「冷血動物」。
  • 明明變溫動物更節能,為什麼人類卻是恆溫動物?
    你有沒有想過,為啥咱們人類的體溫能穩定的保持在36度左右,無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我們的體溫都沒有太多的變化。這一切,有沒有科學的解釋呢?恆溫生物與變溫生物在大自然界中,有一類生物是變溫動物,比如:蜥蜴,蛇。
  • 正確認識恆溫動物和變溫動物的不同生理
    A.動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糞便中的能量B.生產者能將約的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C.相同條件下恆溫動物的體重淨增長低於變溫動物D.消費者營養級具有的能量與該級消費者的平均體重成正相關解析:同化量=攝入量-排洩量(糞便量),動物糞便中的能量屬於上一營養級的同化量,A錯誤;生產者能將1-2的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B錯誤;
  • 人類為什麼是恆溫動物不是變溫動物?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
    在某問答平臺上,有一個童鞋提了這麼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是恆溫動物而不是變溫動物?這個問題可以回答的很簡單——因為我們是哺乳動物呀。當然也可以回答的有一定深度,為什麼智慧生命要出現在恆溫動物中呢?由數億年的結果可以看出來,恆溫比變溫的競爭力要強不止一點半點,人類作為地球生物進化的「終級作品」,如果不上恆溫怎麼說也是不合情理的。那現在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僅僅是維持體溫而已,為什麼恆溫的競爭力更強呢?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恆溫動物可以在夜間與冬天活動」。
  • 變溫動物更節能,但人類如果是變溫動物,地球主人恐怕要易主
    蛇作為標準的爬行類動物,它與魚類和兩棲類一樣,都是變溫動物的一員,從字面的意思來看,它們可以根據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來擁有不同的體溫,這一點,與哺乳動物和鳥類所屬的恆溫動物不同,恆溫動物的體溫一般來說,都是恆定不變的,並不會受到外界環境溫度變化的影響,無論是冬季還是夏季,體溫都是一樣的。
  • 恐龍是恆溫動物還是變溫動物?
    我們都知道,爬行動物是變溫動物(冷血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是恆溫動物(溫血動物)。恐龍呢,有的考古學家說是變溫,有的說是恆溫。恆溫動物體內化學反應更穩定,所以新陳代謝啊,食物消化效率等速度會更迅速。對變溫動物具有顯著優勢。
  • 昆蟲是變溫動物還是恆溫動物?哺乳動物有皮毛,昆蟲冬天怎麼辦?
    昆蟲是地球上最多的物種,幾億年的進化,它們的足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個角落。據統計,在所有的生物種類中,昆蟲佔比超過50%。很多人都很好奇,昆蟲是變溫動物還是恆溫動物。每當冬天來臨,許多哺乳動物都能通過皮毛保暖,這些小傢伙又是怎樣熬過冬天的呢?
  • 2.5億年前發生大滅絕,改寫了生物的命運,變溫動物變成恆溫動物
    人類根據動物的不同特徵、屬性將它們進行多種分類,比如根據動物的運動方式分為爬行動物、飛行動物等等,根據動物生活的環境分為陸生動物和海洋動物,還根據動物體內是否具有恆溫系統分為變溫動物和恆溫動物。有研究表明,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是變溫動物,而恆溫動物是由變溫動物演化而來,那麼這個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呢?
  • 昆蟲是恆溫動物還是變溫動物?它們如何保持溫度?
    儘管在很多電視中,昆蟲都有自己可愛的衣服,小蟋蟀吉米尼穿著西裝戴著禮帽非常紳士。但幾億年來,昆蟲「光著身子」就成功地滲透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它們靠堅硬的外骨骼來保護自己免受捕食者和環境危害。那麼,不穿衣服的昆蟲是如何感知和應對大自然的溫度呢?
  • 如何區分變溫還是恆溫動物?
    如果按照體溫的類型來分,我們可以把動物分成變溫動物和恆溫動物:像青蛙、蜥蜴就是變溫的;像哺乳類動物跟鳥類就是恆溫的
  • 如果給你一次機會你想成為恆溫動物,還是變溫動物
    在這大的生態圈中,世界上的動物多種多樣。有像蜥蜴一可以調節自身體溫的動物;也有像人一樣恆溫動物。恆溫動物有體內有一定溫度體溫,不會隨氣溫變化而變化。比如人的體內溫度超過37.3就會有發燒一樣。恆溫動物因為要維持體溫恆定,產熱量等於散熱量,當溫度低時,體內散失到環境的能量加大,產熱也應增大,這時物質代謝加快,耗氧量升高;反之,耗氧量降低。變溫動物就是我們俗稱的冷血動物是除了哺乳類和鳥類的動物,地球上的動物大部分都是變溫動物。變溫動物因為動物的體內沒有自身調節體溫的機制,僅能靠自身行為來調節體熱的散發或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來提高自身的體溫。
  • 未解之謎:眾所周知的恐龍到底是恆溫動物還是變溫動物?
    我們知道恐龍是與蜥蜴相似的爬行動物,而且「恐龍」這個名稱也和吸引有著一些關聯繫。縱觀整個爬行綱動物,從龜到蛇再到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它們的體溫是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叫冷血動物,又叫變溫動物。
  • 恐龍:變溫、恆溫、還是中溫?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恐龍也許並不像此前科學界所描述的那樣,是一種行動緩慢發育遲鈍的變溫動物。而近日,新墨西哥大學的研究小組又發現了新的證據。這些證據顯示,恐龍很可能與人們此前想像的大有不同,應屬於「中溫動物」之列。這一結果由約翰·格雷迪博士負責,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該項研究主要從能量代謝的角度出發。一般來說,恆溫動物代謝速率相對較快,而變溫動物的代謝速率則緩慢許多。
  • 2.5億年前的物種滅絕事件引發了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從變溫動物演變為恆溫動物
    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恆溫動物,倖存下來的它們,是如何獲得這種自動保持體溫穩定的能力的?
  • 人類真的是「地球的主人」嗎?有三種動物表示不服,這是為什麼?
    人類誕生之後,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演化,終於形成了人類文明,而人類依靠自己的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成為了地球的霸主。相信很多人說起人類,都會認為人類就是地球的主人,那麼人類真的是「地球的主人」嗎?人屬於靈長類高智慧生物。根據生物進化論,猿猴是人類的祖先,在歲月的積累下,一步步地進化成如今的模樣。
  • 哺乳動物和鳥類成恆溫動物 與2.5億年前大滅絕事件有關
    來源標題:哺乳動物和鳥類成恆溫動物 與2.5億年前大滅絕事件有關科技日報訊 (記者聶翠蓉)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恆溫動物,倖存下來的它們,是如何獲得這種自動保持體溫穩定的能力的?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6日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古生物學家邁克·本頓教授在《岡瓦納大陸研究》發表論文稱,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從變溫動物演變為恆溫動物,源於它們大約2.5億年前最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後生存下來的經歷。
  • 哺乳動物和鳥類成恆溫動物 與2.5億年前最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有關
    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恆溫動物,倖存下來的它們,是如何獲得這種自動保持體溫穩定的能力的?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6日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古生物學家邁克·本頓教授在《岡瓦納大陸研究》發表論文稱,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從變溫動物演變為恆溫動物,源於它們大約2.5億年前最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後生存下來的經歷。
  • 恆溫動物與冷血動物
    而溫血動物則可以在寒冷的冬天正常活動。現在我們就來討論討論恆溫動物和冷血動物的區別。體溫即機體的溫度,通常指身體內部的溫度。一般來說,過高或者過低的體溫都會致動物於死命,為了生存,動物必須具有保持體溫相對恆定的能力。這也是動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獲得的一種較高級的的調節功能。
  • 如果人類進化成冷血動物會怎麼樣 讓我們來看看
    這兩個詞都不是最精準的術語生物學家更傾向於使用「內溫動物「與「外溫動物「來描述能產生和不能產生自身熱量的動物我們也有恆溫動物與變溫動物的說法也就是說 動物要麼保持體內溫度恆定要麼依靠環境來調節體溫總的來說 我們人類是恆溫動物因為我們可以通過新陳代謝為自己產熱 並維持體溫大部分其他哺乳動物和鳥類也能做到這一點
  • 假如我們人類都變成冷血動物了
    如果人類是冷血動物會怎麼樣呢人類幾乎可以在地球的任何地方生存我們有能力適應惡劣環境 比如北極圈高海拔的安第斯山脈頂 甚至是熱帶叢林>實際上 很少有物種可以像人類一樣分布得如此廣泛我們甚至打算去其他星球探險 開拓外星世界但如果我們向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進化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