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7年7月19日晚,贛州城區上空出現電閃雷鳴,隔城觀望,瞬間入鏡。五月黃梅天,最是閃電時。沒想到當地人習以為常的這種梅(黴雨)讓贛南屬於了全國雷災嚴重區。閃電是這樣來的:一聲悶雷、一道閃電從天而降,仿佛一條火龍照亮天地。(以下所有圖片均為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得盜用)
圖為2015年5月,贛州中心城區上空出現雷雨天氣,捕捉到的閃電情形。據江西省雷電監測系統監測資料顯示,近15年來,贛州全市每年平均閃電次數超過12萬次,最高年份超過16萬次,可見贛南屬於多雷區。打雷主要出現在4月至9月,其中6月至8月最為頻繁。一天中閃電活躍期為14時至18時。從雷電密度分布看,贛州中心城區和信豐縣南部為高密度區,其次為興國、于都縣城,崇義、大餘、全南為贛州市閃電密度低值區。
據了解,江西贛州市位於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是全國雷電頻發、雷災嚴重的地區之一,年平均雷暴日72天,最多的年份達120天。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該市報告雷擊災害事故700多起,因雷擊傷亡81人,造成直接財產損失數千萬元。圖為2016年6月28日白晝時分,遠眺贛州峰山名山勝景最高峰時,山頂出現雷雨烏雲群。
圖為2016年6月26日晚,贛州中心城區宋代古城牆上突發雷雨閃電。閃電在古城牆的建春門上空炸響被相機捕捉到瞬間,壯觀之極。
如何防禦雷電災害,氣象部門總結出三個方面:1.建構築物以及電器、線路等要安裝完善的防雷裝置,做到有設備可防。2.掌握防禦雷擊災害的科學方法,做到有能力會防。3.多關注天氣預報,躲避雷電和躲雨方法是,在室內要關好門窗,不要使用電器;不要在樹下或崗亭或屋簷下躲避;不要和孤立的、高聳的物體在一起,也不要讓自己成為最高點,不要使用手機。不要打雨傘。圖為2016年6月當地鬱孤臺景區內出現的雷雨天氣前的恐怖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