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每年有80天雷暴日 成為全國雷暴最頻繁地區

2020-12-04 網易新聞

  廣東每年80天雷暴日居全國之首,但不少單位和市民防雷意識淡薄狀況令人憂慮。

  雷暴驚心!防雷漫不經心

  今年入夏,挾帶著雷鳴閃電的雷暴頻頻「發作」,至今仍讓人心有餘悸。進入9月,雷暴期基本過去,防雷設施在戰鬥了大半年後有的傷痕累累、有的完全失效,正進入防雷設施檢測、修復的黃金季節。但近日對廣州市內一些單位、住宅區的防雷設施檢查發現,超過60%的管理者沒有按照要求做檢測!

  過去30年,廣東省雷暴日每年都保持在80天左右,雷暴持續的時間之長堪居全國之首。以目前的防雷設施的檢測狀況,專家們擔憂:「廣州明年的雷期恐怕難以安全度過啊!」

  我國是世界上唯一立法防禦雷電的國家。但記者調查發現,處於雷暴多發區的廣州人,防雷意識確實令人擔憂……

  一組數字十分驚心,既是天災也是人禍

  一組數字觸目心驚:今年截至9月,廣州市內發生雷災事故170宗,死亡11人,傷20多人;僅8月份,市內就出現接近20宗雷電傷人、損壞物件事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

  7月3日,花都區赤坭供電所遭雷擊,燒毀變壓器7臺,直接經濟損失達20萬元;時隔8日,該所再遭雷擊,又燒毀價值2.8萬元的50kVA變壓器一臺。防雷專家說:「實在是很可惜。如果做好防雷工作,這些損失本可避免。」

  7月24日下午3時,南沙經濟開發區南沙港客運公司內的辦公樓屋脊遭雷擊,屋角一個2米長的造型被擊落,從3米高空墜落;8月20日下午3時,白雲區犀牛角一棟6層高民房的頂被炸雷劈中,人民南路37號5層樓的一個陽臺被悶雷打缺一個角……

  「雷災是天災,但如果不做防範或防範不力,那便是人禍!」廣州市防雷減災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鄧春林說,「雷電災害造成的損失90%的損失本來都可以通過做好防災措施來避免的。」

  在過去的30年內,廣東省雷暴日每年都保持在80天左右,雷暴持續的時間之長堪居全國之首,而且近年來還有增加的趨勢。現在雷暴期基本已過,正是防雷檢測、修復的黃金季節,但是市民和一些單位管理者的檢測意識薄弱、檢測工作不足。8月28、29日,廣州市氣象局會同市法制辦、市安監局、市建設局、市消防局對市內一些單位、住宅區的防雷設施進行檢查,在抽查的19個單位、住宅區中,竟有超過60%的管理者沒有按照要求做檢測!

  廣東省防雷中心專家們頗為擔憂:「廣州明年的雷期恐怕難以安全度過啊!」

  買房不知看避雷針,電器不懂防雷檢測

  提起災害,許多人都認為雷電是自然災害、無法抵擋,懂得預防措施的寥寥無已。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許多市民在買房時,比較注重樓房的朝向、採光、通風、樓層數及小區環境等,往往忽視了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防禦雷電安全功能。剛搬入天河北某小區的黃先生承認:「在買房時我從未考慮過察看建築物有沒有《防雷設施合格證》,有沒有達到防雷專業技術要求的標準。」

  家住正南路的陳小姐說:「我住在這棟樓都有10年了,這麼多年我從來沒有上天台去看看避雷設施有沒有更換、還能不能使用。」在記者提醒之後,陳小姐10年來第一次跑上天台去看避雷針,回來很緊張地告訴記者:「樓頂的防雷針有的生鏽了,有的全燒黑了,東南角的竟然被小孩子玩的時候弄斷了。如果被雷打中,真是很危險!」

  信息系統及易燃易爆場所最容易在這種高雷暴天氣遭雷擊,但目前市內大量通信、計算機系統網絡等弱電設備並未按照國家技術規範進行防雷設計便投入業務使用。今年8個月內發生的170宗雷擊事故中,有160宗事故的信息系統、科技設備遭受雷擊。從事軟體編程工作的梁先生說:「我只知道打雷的時候要關掉電視、拔去家電的開關。但辦公室和家裡的電器開關還要進行防雷檢測?這我倒真是沒想過!」

  老邁避雷針難防雷,防雷設施先天缺位

  據專家介紹,每年過了雷暴期後應該對避雷針等防雷設施進行檢測。比如避雷針發黑,說明它曾被雷擊中並且發揮了作用;生鏽的避雷針說明它服役期滿已失去效力,需要及時更換,為第二年的防雷做好準備。

  記者翻閱《廣州市2004年雷電災害實例彙編》後發現,在今年8個月內發生的170宗雷擊事故中,80%以上的事故與舊建築物不按時做好防雷檢測和修復工作有關。7月11日凌晨,一個大雷劈中了五羊新城某高層居民建築物東塔頂層建築物的牆角(本報曾作報導),碎石從頂層的34樓飛落,碎石散落了一地。該樓在去年的9月16日也出現過被雷劈爛牆角的事情。該樓物業管理處的李主任說,去年發生雷劈中建築物頂層的事情後,防雷所前來鑑定時表示,頂層防雷防護網出了問題,需要整改。防雷所的工作人員說,事實上他們遲遲未能整改,以至於今年又遭雷擊。

  按照規定,易燃易爆場所的防雷設施應每半年檢測一次;普通建築物每年都需要做至少一次的防雷檢查,對已經毀壞或者遺失的避雷設施應及時進行修復。廣東省防雷中心的江良梧總工程師擔憂地告訴記者,目前大部分管理者總是等到事故發生後才去「補牢」,為時已晚。

  另一方面,防雷設施缺位情況嚴重。廣東省防雷中心的江良梧總工程師告訴記者:「市內相當一部分的建築商沒有這種科學知識和防雷意識,有的建築物無防雷設計或不按規範設計,也有的先開工、後設計,還有些『有設計無施工』,造成無法彌補的防雷功能缺陷、建築物防雷能力先天不足,留下永久的安全隱患。」

  今年5月,白雲區廣花八路某山坡地帶正在修建的別墅群遭遇雷擊、發生意外,市防雷設施檢測所白雲分所的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實地考察後發現,該別墅群從設計到施工均未考慮到修建防雷設施。「確保防雷設施的建設質量,必須做到『三同時』,即防雷設計與建築設計同步進行、防雷施工與建築施工同步進行、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鄧主任說,「沒有人願意看到災難的重複發生,對安全工作的不負責,同時也是對消費者和住戶的不負責。」

  我國立法防禦雷電,有人無知阻擋查雷

  我國是世界上唯一對雷電防禦進行立法的國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所有新建建築物都必須依法進行防雷設計審核。今年6月29日,溫家寶總理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12號令———《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證的決定》。鄧主任說:「原來國家有4000多個項目需要頒發許可證,現在只保留了500項,其中防雷檢測佔了2項。可見防雷檢測工作的重要。」

  但執法難的問題一直比較突出。在上月的檢查中執法隊員就遭遇重重阻礙。在檢查廣州某鞋袋有限公司時,發現該廠廠區存放易燃易爆物品、防雷設施簡陋、無防雷證,執法人員多次上門進行防雷執法檢查、傳達文件時均被態度惡劣的管理人員拒之門外;黃埔區某村委會屬下的十幾棟出租廠房防雷設施存在的問題相當嚴重,村委會把守村口,不讓執法隊員進入……

  負責執法工作的許主任感嘆道:「這項的工作推進確有難度。有的企業,既拒絕檢查、也拒絕整改。有的單位、樓房只是象徵性地豎幾枚避雷針,沒有任何意義,不僅不能將雷引入地下,反而會將雷引來並造成意外。」

  防雷重在消除誤區,防雷不當可以索賠

  鄧主任說:「在與建築商、物業管理人員等接觸時,很多人都認為防雷成本高。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據了解,如果新建建築物的防雷設施按照國家強制性技術規範建設的話,每年廣州市可直接節省工程建設投資1.5億元以上(以每棟樓最少節省20萬元計算,綜合性建築每棟可節省50萬元以上)。

  江總工程師說:「比如在挖地基時,每條鋼筋連在一起,層層相通。這個工作不需花費太多成本,防雷效果特別好。防雷設施從建房的基礎做起,實際上節省了時間和成本,還能保證安全。推倒重來其實更費事兒。」

  劉先生6月份在中華廣場參加了防雷知識宣傳活動,了解到,市民如果購買的商品房因沒有防雷設施或防雷設施不合格而遭雷擊造成的損失,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第31條第二款「安裝的雷電災害防護裝置應當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使用要求。」向主管部門進行索賠。劉先生說:「在老觀念裡,我們覺得雷公發怒是天災,擋也擋不住。現在如果發生類似事件,我們就會有辦法處理了。」(中國氣象報/童雯霞魏青)

相關焦點

  • 雲南省將進入雷電高發期 年均雷暴日80多天
    2013年7月26日,閃電劃破羅平縣城夜空 新華社發今天是第55個世界氣象日。雲南省氣象臺21日提前對公眾開放參觀,活動期間,除進行一些氣象知識講座,利用模型演示主要氣象災害形成的原因等外,氣象影視中心還讓孩子們模擬了一回氣象播報員,讓大家玩得很是高興。省雷電中心專家表示,我省強雷暴天氣多發頻發,雷電災害在全國範圍內都較突出。昆明氣象臺預計,雲南從4月份開始,即將進入電閃雷鳴高發期,今天開始的降溫降雨天氣,有可能產生雷暴天氣。
  • 本市今汛期以來雷暴日數15天 雷電密度超常年
    今天上午9點,市氣象臺最新統計顯示,6月至今,本市雷暴日數達到15天,超過常年平均的14天。而根據多年雷電監測統計,城區的雷電密度最高。今夏雷暴已超常年平均昨天,京城度過雷電交加的一日,而這已經是連續第八天「天天打雷」了。
  • 深圳是雷暴高發區 年均雷暴日68天
    原標題:深圳是雷暴高發區 年均雷暴日68天   從8月11日起,深圳市氣象局和深圳晚報聯合開展了「颱風公益科普季」活動。市民掃「深圳天氣」二維碼就可以掌握氣象信息和颱風科普知識,活動掀起了市民「掃碼」知天氣的熱潮。
  • 山東屬雷暴活動較頻繁地區 雷電防範分四個等級
    齊魯網濟南12月12日訊省氣象局消息,據1967-2011年地面觀測資料統計,山東省年平均雷暴日數在15.8-38.0天之間,屬於雷暴活動較頻繁的地區。山東省位於中緯度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受冷暖空氣和海陸相互作用的共同影響,強對流天氣活動頻繁,各級防範單位應按照相應要求做好雷電防禦工作。一級防範 設立防雷安全管理部門,制定防雷安全管理制度,落實防雷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好防雷安全知識培訓。
  • 印度每年2000人被雷擊而亡,不起眼的雷暴天氣危害這麼大?
    隨著印度進入雨季,雷暴天氣開始變得頻繁起來。然而,在我們眼裡可能司空見慣的打雷,到了印度就成為了有生命危險的災害。據有關方面統計,從2005年到現在,印度每年死於雷暴的人數都在2000人以上。而美國每年因此而死的人數不過27人。
  • 廣東高溫即將結束,低壓槽帶來雷雨-雷暴,颱風8月份出爐
    今天7月28日,周二。廣東迎來沒有颱風的七月份,大概率將成為事實。相反,高溫烘烤了廣東整整一個7月份。那些36-39度高溫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廣東寶寶已經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很快,副高將在周四(30日)逐步北抬,隨後,低壓槽將在南海活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擾動也將接二連三誕生,看來,颱風不遠了,就在8月份。預計,8月1日左右,或有一個颱風誕生,並且可能影響沿海城市,目前雖然沒有,但是需要密切留意熱帶擾動的發展動向。
  • (強對流篇)雷暴的基本特徵
    沒有降水的閃電,雷鳴現象,成為乾雷暴。當雷暴過境時,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會發生劇烈的變化。強烈的雷暴甚至會帶來冰雹,龍捲等嚴重災害。由平均雷暴日分布圖看出。雲南南部為雷暴極值區,雷暴日超過100天。華南地區為雷暴高值區,平均年雷暴日可達80~120天。由於地形的抬升作用,青藏高原的北緣和東緣的雷暴日相對高於同緯度地區,為次高值區,一般可以達到50~80天。
  • 我市梅雨期雷暴天氣活動頻繁
    記者商中勝 實習生郭力萌 通訊員張葆成報導:7月2日,記者從市氣象局獲悉,7月1日至2日,受中低層切變影響,我市普降大到暴雨。受強降雨影響,部分地區漬澇,棉花、水稻等農作物被淹受損。強降雨還造成市區部分低洼地區積水較深,導致交通不暢。  我市進入梅雨期,降雨頻繁,且伴有雷閃。
  • 中國氣象局首次制全國雷暴日數分布圖 近日完成
    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對我國30年雷電資料進行統計整理而製作的全國雷暴日數分布圖,日前完成製圖。此次統計整理依據國際氣象組織(WMO)規定,根據我國2600多個氣象站實際觀測資料經過反覆對比分析和校準得出的結果。
  • 防雷警示:海南進入雷暴活動頻發季節
    我省進入雷暴活動頻發季節  省氣象部門發布防雷警示  本報海口5月14日訊 (記者柏彬 特約記者熊瑛 通訊員周茂華)日前,東方市板橋鎮報利村林某在自家二樓陽臺衛星電視天線旁遭雷擊,在昏迷假死近4個小時後被醫院搶救過來。
  • 氣象部門:屬高雷區 每年雷暴日為60天至70天
    記者李傳材攝  8月6日、7日,贛州連續兩晚出現狂風暴雨、電閃雷鳴,一些攝影愛好者特意來到空曠的建築物上,拍攝閃電出現後的美麗畫面,而不少市民卻很納悶:雷電不是一般發生在春季嗎,為何此季節還來「鬧騰」?近期,贛州市頻現雷雨天氣,是什麼原因產生的?需要如何防範?記者就此採訪了氣象部門。
  • 飛行技術:雷暴分析及其影響
    靜止鋒雷暴多產生在入春以後,冷暖空氣勢均力敵的形勢下。這時,雷暴常產生在地面靜止鋒線與850hPa等壓面上切變線之間的地區;暖鋒雷暴在我國較為少見,它是在暖鋒向前移動時,有暖溼不穩定空氣沿暖鋒上升而形成的。在850hPa或700hPa上有切變線配合時,暖鋒上才比較容易出現雷暴,鋒面氣旋中的暖鋒,由於有氣旋的配合,也比較容易產生雷暴。
  • 常被人忽視的雷暴在印度造成災害,107人遭雷擊而亡,規模極罕見
    雷暴這種自然災害常常會被人們忽視,因為遇到雷暴的機率比較少,但是實際上在熱帶雨水較多的地方,雷暴也是一大災害!據印度媒體報導的消息,印度北方邦、比哈爾邦兩個邦在6月25日遭遇雷暴天氣,已至少導致107人喪生。
  • 福建今年8月雷暴日達31天 雷閃破20萬次
    福建今年8月雷暴日達31天 雷閃破20萬次 2014-09-01 21:14:56據福建省氣象臺1日通報,今年8月雷暴日達31天,雷閃次數達206685次,成為自2004年以來,11年間雷閃次數首次突破20萬次的一年,是往年同期平均110790次的近1.9倍。  福建省防雷中心高級工程師梅機說,今年8月,福建雷電閃次數多,強度強,影響範圍大,在歷史上是比較少見的。而雷電強度出現最強的電流為-524.3KA,僅次於2008年。
  • 追逐雷暴,捕捉瞬息即逝的紅色閃電
    為了更好地釐清閃電發生和發展的物理機制,他的團隊在全國架設了多個觀測站點,初步建立了閃電臨近空間效應研究平臺。   通過織就的這張精密「地網」,利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祝寶友副教授團隊開發的定位算法,他們記錄了2015年夏季山東省一次中尺度對流系統上空中的30多次紅色精靈事件母體閃電及相關天電信號的定位結果。這項研究成果預發表在學術期刊《大氣科學進展》上。
  • 印度爆發雷暴天氣!多人遭雷劈!什麼是雷暴?為什麼會這麼恐怖?
    83人死亡#6月25日,印度比哈爾邦遭遇雷暴天氣。雷暴這種可怕的現象是什麼呢?你對雷暴有多少了解?下面我將給大家講解一下。什麼是雷暴?雷暴,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發生於熱帶和溫帶地區的局地性強對流天氣。雷暴發生時可伴隨有雷擊、閃電、強風和顯著的降水,例如雨或冰雹。
  • 雷暴:被低估的危險
    中國航空報訊:即使是「飛狼」,這架因20世紀80年代美劇《飛狼》而得名的無敵直升機,其終結也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雷暴。在電視劇播出結束後,這架貝爾222的改型被賣給了一家德國公司執行緊急醫療救護任務。1992年6月6日,在運送病人之後返回基地的途中,這架直升機遭遇雷暴,不幸失事,機上1名飛行員和2名醫護人員罹難。
  • 貴州年均雷暴日45到80天 雷電閃擊頻率全國第四
    圖為2011年6月9日傍晚貴陽市區上空雷電交加(宮慶 攝)10月26日,據貴州省防雷中心介紹,貴州省是雷暴活動頻繁、雷電災害嚴重的省份。年平均雷暴日45到80天,雷電閃擊頻率處於全國第四位,全省都屬於雷電災害的多發地區。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以來,全省發生比較嚴重的雷電災害事故1648起,人員傷亡560人,直接經濟損失上億元。(張進 石開銀)
  • 中東部地區將迎大範圍降水,局地有雷暴冰雹天氣
    中東部地區有大範圍降水過程21日至23日,受高空槽東移影響,西北地區東南部、西南地區東部、黃淮西部、江漢、江淮西部、江南、華南西部和北部等地先後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21日至22日,西北地區中東部等地有4~6℃降溫。此外,21日,華北北部、東北地區等地有陣雨或雷陣雨,華北北部和遼寧西部等局地有雷暴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 半個月發布4次雷電黃色預警 我市雷暴日數逐年增加 防雷不可忽視
    我市雷暴天數逐年增加  我市位於浙中金衢盆地,是我省雷電多發地區之一,年平均雷暴日(一年中有雷電放電的天數)在50天左右,雷暴天氣主要集中在3月到9月上旬,特別厲害的雷暴天氣一般出現在盛夏時節的7、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