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雷暴,捕捉瞬息即逝的紅色閃電

2020-12-04 人民網

原標題:追逐雷暴,捕捉瞬息即逝的紅色閃電

  各類閃電高空分布圖

  夏季是雷雨多發時節。在電閃雷鳴之際,你可曾想過它們是從哪來的嗎?高空中的閃電長著什麼模樣、脾性如何?它們又是如何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這也正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百人計劃」項目研究員陸高鵬博士的研究團隊所長期關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釐清閃電發生和發展的物理機制,他的團隊在全國架設了多個觀測站點,初步建立了閃電臨近空間效應研究平臺。

  通過織就的這張精密「地網」,利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祝寶友副教授團隊開發的定位算法,他們記錄了2015年夏季山東省一次中尺度對流系統上空中的30多次紅色精靈事件母體閃電及相關天電信號的定位結果。這項研究成果預發表在學術期刊《大氣科學進展》上。

  利用天電信號 實現閃電定位

  閃電是雲與雲之間、雲與地之間或者雲體內各部分之間的強烈放電現象。通常來說,任何來自於閃電的可測電磁信號,都能用來定位和探測閃電發生的過程。

  目前,用來定位和探測閃電發生過程的信號主要有聲、光、電場和磁場四類。「我們研究中所指的天電信號,就是閃電產生的電磁輻射信號。」陸高鵬博士介紹說。

  閃電放電會輻射出很寬頻的電磁脈衝,其頻率範圍從極低頻一直到超高頻,其中甚低頻到低頻波段輻射信號最強。它所產生的有效電磁能量從幾赫茲到幾百兆赫茲,甚至更高。

  很多時候,儘管在地面上的某一地點並沒有直接看到閃電現象,但卻收到閃電產生的電磁輻射信號。這意味信號來自遠處發生的閃電。如何根據電磁輻射信號來判斷閃電發生的位置呢?

  陸高鵬博士介紹,主要有磁定向法、時差法,以及這兩者相結合的方法等。磁定向法採用一對南北方向和東西方向垂直放置的正交環磁場天線來測定閃電發生的方位角,並與水平放置的電場天線組合進行波形鑑別。時差法則採用電磁信號到達不同測站的時間差進行閃電定位。

  事實上,僅憑單一站點的信號,很難確切知道閃電到底來自哪裡。因此,通常需要架設3個或更多的站點,將多個站點收到的信號進行測量和計算,從而確定閃電的位置。

  高空中 閃電為何多姿多彩

  在中高層大氣中,由於空氣非常稀薄,電擊穿介質所需要的電場強度比地表小得多。因此,強度較大的閃電放電產生的電磁場可以導致中高層大氣中的介質被擊穿,產生了多種形式的瞬態發光現象,如紅色精靈、巨型噴流和藍色射流等。

  在閃電研究學者看來,儘管在空中的高度不一樣,能量強度也不一樣,但紅色精靈、巨型噴流和藍色射流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雷暴雲上空空氣介質擊穿所產生的發光現象。「這三者好比是一棵樹從樹杆到樹冠的不同的部位」。

  藍色射流是雷暴雲頂發生的,不受雲頂束縛向上發展的閃電。相對而言,它能到達的高度較低,出現在離地面約30—40公裡左右的空中。其外形是藍色的、細細的直杆物,如同小樹苗一般。

  比藍色射流發展更為壯觀的是一大團如樹冠狀的巨型噴流。巨型噴流是雷暴雲內的閃電通道從雷暴雲頂部逃逸並一直發展到達離地面約50到90公裡高度的一種非常罕見的放電現象,其持續時間一般可達數百毫秒。

  同巨型噴流外觀類似,但出現的更為頻繁的是紅色精靈,它出現在離地面約50到90公裡左右的高度上。它的上半部是紅色,底部則漸漸轉變為藍色,寬度約在5—10公裡內。同巨型噴流相比,它持續的時間較短,通常只有幾毫秒,有如精靈一般難以捕捉到,所以科學家給它取名為「紅色精靈」。

  「紅色精靈出現在較低高度上的部分之所以略顯藍色,並從高到低呈現從紅到藍的顏色變化,實質上反映的是不同高度上的大氣密度對產生紅光的氮氣分子激發態的抑制程度。」陸高鵬博士解釋道。

  追蹤紅色精靈 提升雷暴預警能力

  不管是巨型噴流,還是紅色精靈,這兩種現象都表明,對流層中的雷暴和閃電活動能夠通過引發介質擊穿影響雷暴雲上空的廣闊區域,即使是50公裡之上的中高層大氣空間。

  在閃電物理學家看來,通過研究和這兩種現象相關的雷暴和閃電發展特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這些現象的發生進行預測。進而,有效提高對雷暴上空空間環境安全性的臨近預報水平,為中高層空間資源開發活動的安全實施提供保障。

  看上去很美的紅色精靈或巨型噴流,實質上可能會威脅到飛行器的安全。當飛行器在雷暴上空環境中執行任務時,有可能受到雷暴中閃電活動帶來的直接傷害或電磁輻射影響。

  陸高鵬博士舉例說,當臨近空間飛行器完全處在「紅色精靈」發光體內部時,飛行器內部的電子器件很有可能被擊穿,從而導致飛行器損毀或發生故障,其後果難以想像。

  如何能讓飛行器精準地躲避雷暴影響的區域呢?首先要實現對雷暴天氣系統的動態監測和精準定位。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全國架設了多個探測閃電的低頻磁場記錄系統和低光度光學觀測設備,建立了閃電臨近空間效應研究平臺。

  該平臺目前已記錄到和多個地源伽瑪輻射脈衝相關的低頻閃電磁場信號,並在華北和東北地區記錄到近百例紅色精靈事件及其同步的低頻磁場數據。「目前,我們已經實現了對紅色精靈母體閃電的精準定位,為未來開展基於閃電探測的中高層空間天氣預報奠定了基礎。」陸高鵬博士介紹說。

  在為預警雷暴的臨近空間影響提供科學支撐的同時,研究閃電還有著更深層的科學意義。作為全球大氣電路平衡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閃電維持電路平衡的機制是大氣電學研究中的重要內容。

  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進展,科學家們在地球和電離層構成的波導空間中發現了更多的閃電電磁效應,超出了人們以往的認知。陸高鵬博士認為,這意味著需要重新審視全球大氣電路中的各個環節,對已有的模型進行修改,更為科學地評估閃電在維持全球電路平衡中發揮的作用。(唐 婷)

(責編:施麟、賀迎春)

相關焦點

  • 生活地理 | 紅色的閃電是怎麼產生的?
    ▼圖片來源:livescience網站也是在最近,南非金伯利攝影師保羅·布羅迪捕捉到了「紅色精靈」這一壯觀的大氣現象。上圖~▼圖片來源:Caters News Agency「這並不是我第一次捕捉到『紅色精靈』,但這次是亮度最強、最絢爛奪目的一次。」布羅迪這樣說道。1989年,已故實驗物理學家約翰·溫克勒在幫助測試一臺新的低光攝像機時偶然發現了「紅色精靈」。
  • 雷暴席捲美國,一種罕見的天氣現象被攝像機捕捉到!到底是什麼?
    一種罕見的天氣現象已經被攝像機捕捉到,因為嚴重的雷暴席捲了美國。精靈:攝影師保羅·史密斯抓拍到了一些令人驚嘆的怪異天氣。當閃電來襲時,它通常要麼穿透積雨雲,要麼穿透地面。但當大氣條件完美時,一些閃電甚至能在雷暴上方閃爍。這些罕見的放電被稱為精靈。
  • 閃電能有多大 探測技術捕捉最長閃電
    閃電是夏季最具代表性的天氣之一,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的一部分,無論是作為狂暴、毀滅、力量的代表,存在於各地的神話傳說和幻想作品中,還是因其轉瞬即逝的美麗成為攝影師追逐的對象。人類對閃電已經有了非常深入地了解,包括閃電產生的原理、閃電的類型等,但閃電仍然有著很多的未知等待人類去探索,例如閃電的極限能有多大。
  • 英國攝影師捕捉到罕見「精靈」閃電
    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英國的業餘天文愛好者在本周二拍攝到一束罕見的閃電,在雷暴雲上方存在神秘的「紅色精靈」和「藍色噴流」閃電,拍攝的位置位於約克郡以東,此前英國地區並沒有有關類此閃電的記錄,顯然本次發現的罕見閃電也是北海地區出現的雷暴雲「向上放電」現象。
  • 都見過閃電,那見過橫亙數百公裡的圓盤狀閃電嗎?還是紅色的
    閃電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放電現象,除了雷雨天氣之外,火山爆發也比較容易產生閃電,其形成原理和雷電天氣中的閃電相似,不過還有一種閃電,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見到過,它出現的時間非常短暫,但是範圍卻非常大,所出現的位置也比常見的閃電高得多,這種閃電就是紅色幽靈閃電(又稱太空閃電)了。
  • 《科學》公布7類閃電畫面,中國科學家捕捉的球狀閃電在列
    《科學》公布7類閃電畫面,中國科學家捕捉的球狀閃電在列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編譯 2014-11-14 17:44 來源:澎湃新聞
  • 天空中出現巨大紅色外星人?NASA公布了一張「罕見閃電現象」的照片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分享了一張罕見的「紅色精靈」閃電圖片,它看起來與外星人入侵非常相似。出現的地方在法國的山脈上,可以看到紅色閃電像水母或煙花一樣分叉。這張令人驚嘆的照片是由攝影師Stephane Vetter拍攝的。美國宇航局在7月4日公布了這張圖片。
  • 義大利驚現「紅色幽靈閃電」,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不過閃電還有其他顏色和形狀呢,比如有紅色和綠色甚至是黑色閃電,形狀也有不常見的球狀閃電、霧狀閃電等等。閃電顏色的變化一是閃電溫度不同,溫度高能量大的閃電一般呈藍色或白色,溫度低能量少的則呈桔色或者紅色。
  • 雷暴、閃電、雷聲是如何形成的?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雷暴、閃電、雷聲是如何形成的?答:1 雷暴雷暴指伴有雷鳴和電閃的天氣現象。雷暴多發生在鋒前的暖溼氣團中。暖溼空氣被迫抬升形成高大的積雨雲。下沉的冷空氣與強烈上升的曖空氣相互作用會帶來強風,產生雷暴。2 閃電在積雨雲中,暖空氣急速上升,並伴隨冷空氣下沉。空氣的這種運動會使雲層內不同區域攜帶相反的電荷。當電流在攜帶不同電荷的區域之間流動時,就會形成閃電。
  • 壯觀無比:水母精靈漂浮空中,美麗的紅色閃電
    據雅虎新聞網近日報導,如果在暴風雨時抬頭,在天空中看到有一個紅色的水母,不要擔心,你並沒有產生幻覺。這美麗的水母是由無數的紅色閃電構成,並被稱為「紅色精靈」。根據歐洲太空總署(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解釋道,這些閃電在50到80公裡的高空形成,在強大的電流脈衝作用下,發出耀眼的紅色,並向宇宙蔓延伸展。紅色「水母精靈」是一種極為罕見的自然現象,持續時間可能僅僅一秒,並在地面上很難觀測到藏在風暴雲層後面的閃電。
  • 就決定是你了,閃電精靈
    閃電精靈(又名紅色精靈)是在雷暴上方地球大氣層中放電的地方。史蒂芬·胡默爾,誰在工作的麥克唐納天文臺在西德克薩斯州,捕捉這短暫的閃電精靈-又名紅色精靈- 7月2日,2020年麥克唐納天文臺的一個帶頭黑暗的天空計劃在其區域內。史蒂芬評論說:「黑暗的天空可以幫助您看到諸如精靈之類的微弱物體。」 謝謝史蒂芬!您是否知道雷電像上面的雷電一樣存在於雷暴上方?精靈並不是眾所周知的,除了氣象學家,自然攝影師和其他研究天空的人之外。
  • 寶可夢劍盾伽勒爾閃電鳥捕捉攻略 閃電鳥捕捉方法
    那麼冠之雪原閃電鳥怎麼抓?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寶可夢劍盾伽勒爾閃電鳥捕捉攻略 戰鬥前的順序 ①飛往「牙牙湖東岸」 ②直到看到「伽勒爾閃電鳥」在右邊的地上跑③儘量沿內側追趕「伽勒爾閃電鳥」 筆者感覺伽勒爾閃電鳥是三聖鳥中比較容易捕捉的一種,只需騎著自行車追逐它即可觸發戰鬥,儘量往靠近湖的一側走並尋找捷徑來接近它。
  • 地球上空多次出現「紅色精靈」,2020年捕捉到70次,真相是什麼?
    地球上空多次出現「紅色精靈」,2020年捕捉到70次,真相是什麼?在8月份歐洲宇航局發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讓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人類第1次發現了地外生命,看起來它和紅色的水母非常相似,也被歐洲宇航局稱為是紅色精靈,這種現象在地球的表面是非常難看到的,這一次國際空間站的設備也是在一次意外當中將其捕捉到了,那麼它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麼呢?
  • 義大利出現「紅色幽靈閃電」,如一座城市般大小,成因至今不明
    我們都知道閃電是白色的,通常都是一道白光,那麼你聽說過紅色的閃電嗎?有一種被叫做「紅色精靈」的閃電,它就是非常鮮豔的紅色。由於閃電雲層中的閃電現象可以造成雲層上方的大氣也產生電離的現象,而來自太空中的太陽風粒子等離子體來到後就會與之發生電壓或者電荷方面的感應(也有人認為是宇宙射線的作用感應),從而激發出以紅外光為主的紅色閃電。
  • 一隻海獅捕捉到一紅色海星,卻不是食用的,而是叼著海星追逐玩耍
    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攝影師就拍攝到:一隻海獅捕捉到一隻紅色海星,而這隻海獅非常頑皮,並不食用海星,反而是叼著海星追逐玩耍,還吸引同類海獅來追逐。據攝影師介紹:在距離水面幾米深的地方,發現一群海獅,其中一隻海獅捕捉到一隻色彩鮮豔的海星,很快就變成這隻海獅戲耍海星,海獅用嘴捕捉著紅色的海星,卻不食用,又不讓海星逃走,還在淺水中滑行,這隻海獅非常頑皮。
  • 美科學家在洛克山山脊上捕捉到「紅色精靈」自然現象
    美國德州 McDonald 天文臺的資深天文學家 Stephen Hummel,在7月2日於洛克山的山脊上拍到俗稱「Red Sprite」(紅色精靈)的自然現象。看起來就像是一隻巨型紅色水母,畫面十分壯觀。
  • 一閃即逝的紅色精靈
    在今年的6月26日,在法國孚日山脈的山頂上,一臺靈敏的攝像機捕捉到了遠處地平線上令人驚訝的煙火。在大約260公裡外的強烈雷暴中產生的短暫而神秘的閃光被稱為紅色精靈。紅色精靈是一種伴隨著雷雨所產生的高空大氣放電現象,通常發生在對流層以上海拔約50至90公裡的高空,往往成群出現。
  • 我國科學家捕捉大氣層中一閃而過「精靈」:發生電閃雷鳴之上
    電閃雷鳴是我們地球大氣層中一種非常常見的天氣現象,但在雷電之上,另一種詭異的天氣現象更引發了科學家們的關注——在許多雷電之上,科學家們已經捕捉到了一種異常的放電行為,被稱為紅色精靈。這種驚人的閃電和一般的閃電不太一樣,它呈現詭異的紅色,在天際仿若巨大的「紅色水母」,但是它們的存在時間又非常短,以至於一些觀察到它們的人懷疑自己是不是出現了短暫的視覺錯覺。此前,科學家們指出,這種奇特的紅色精靈現象是激烈雷暴上方上層大氣中的放電現象。
  • 攝影師拍下「精靈閃電」 天文愛好者稱之為「錦鯉」圖
    這條「彩帶」是不少天文愛好者追逐卻不得的「精靈閃電」中最難得一見的一種。這種名為巨大噴流的閃電,由於不可預見,速度極快,很難被拍攝下來。紹興攝影師沈超在拍攝星空時,偶然拍下這個極為罕見閃電的身影,也是國內第二次有人記錄到這種閃電。由於難得一見,這張圖片也有了天文「錦鯉」的外號。
  • ...科學家首次使用高速攝像機拍攝「紅色精靈」和「藍色噴流」閃電...
    視頻截圖,展示了在風暴雲上方出現的紅色精靈從飛機上看到的閃電精靈  北京時間12月13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在美國中西部地區上空,科學家首次使用高速攝像機拍攝「紅色精靈」和「藍色噴流」閃電的3D影像。1989年,科學家首次發現紅色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