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道道雷電照亮贛州城市的夜空。記者李傳材攝
8月6日、7日,贛州連續兩晚出現狂風暴雨、電閃雷鳴,一些攝影愛好者特意來到空曠的建築物上,拍攝閃電出現後的美麗畫面,而不少市民卻很納悶:雷電不是一般發生在春季嗎,為何此季節還來「鬧騰」?近期,贛州市頻現雷雨天氣,是什麼原因產生的?需要如何防範?記者就此採訪了氣象部門。
每年6月至8月為頻發期
8月7日,記者從贛州市氣象局了解到,贛州市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數為60天至70天,最多的時候有100多天,最少則為40多天,是江西省雷暴日數最多的城市,屬於江西省的高雷區。
贛州市的雷電活躍期主要分布在4月至9月,6月至8月為頻發期。據統計,今年1月至7月,贛州市各縣(市、區)雷暴日數分別為:章貢區50天、贛縣85天、上猶縣62天、崇義縣63天、大餘縣66天、南康區71天、信豐縣94天、于都縣71天、興國縣74天、寧都縣83天、石城縣68天、瑞金市79天、會昌縣82天、安遠縣84天、尋烏縣82天、定南縣76天、全南縣69天、龍南縣70天。
雷電一般產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和龍捲風。在雷電放電地點會出現強烈的閃光和爆炸的轟鳴聲,這就是電閃雷鳴。據氣象專家介紹,這兩晚,虔城出現電閃雷鳴主要是受到低層弱輻合作用的影響,而前段時間的雷鳴則是由午後熱力作用所產生。
室內打手機不會被擊中
雷電所形成的強大氣流、炙熱的高溫、強烈的電磁輻射以及伴隨的衝擊波,容易導致人員傷亡,建築物、供電設備、通訊設備等損壞。據贛州市氣象局雷電災害防禦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2005年以前,贛州的建築物裝置防雷設備的較少,出現雷擊事故也相對較多。隨著城市發展及市民的需求,贛州市的商品房基本上都配備了防雷感應裝置,所以「雷雨時,在城市裡的室內打手機是不會被雷擊中的」。
但雷雨時,躲在農村或空曠地的樹底下,卻很容易被雷電擊中。氣象人員建議市民,在農村或空曠的景區碰到雷電時,儘量不要躲在樹底下或者靠在樹幹上,因為人的電阻比樹木的電阻更小,農村中的建築物一般不高,樹木便成了空曠地中的制高點。而城區建築物通常高於普通樹木,所以在城區的大樹下暫時躲避雷雨是安全的。
未來幾天有強降水和雷電
8月7日是立秋,民間認為,如果立秋時間在上午,則天氣涼爽;如果立秋時間在下午以後,就還要熱上一陣。今年屬於「晚立秋」,又剛好在末伏內,暑熱可能一時難消。所以,怕熱的市民先別高興得太早。
雖然天氣還將繼續炎熱,但是未來幾天會有一次降水過程,可澆滅一些熱氣。當日,記者從贛州市氣象臺獲悉,8月8日至12日,贛州市仍將維持高溫天氣,最高氣溫在35℃至36℃之間,局部可達37℃以上,大家仍應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由於熱力作用,這幾天午後出現雷陣雨的概率較大,與此同時可能出現短時強降水和強雷電等對流性天氣。(陳穎 劉鍵 記者劉燕 實習生肖章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