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技術:雷暴分析及其影響

2021-01-19 中國航空新聞網

雷暴雲是一個「天氣製造廠」,它能生產各式各樣的危及飛行安全的天氣現象:強烈的湍流、積冰、閃電擊(雷擊)、雷雨、大風,有時還有冰雹、龍捲風、下衝氣流和低空風切變等。對航空飛行危害極大。

一、事故舉例

雷暴造成的飛行事故舉例如下:

1990年3月1日,東方航空公司三叉戟B2208飛機在桂林機場進場時遇到雷雨雲,飛機衝出跑道;

1988年8月31日,廣州三叉戟2218飛機在香港啟德機場,遇到雷雨天氣,著陸不正常,衝入海中;

1997年5月8日,南方航空公司B737飛機在深圳機場著陸過程中遇到中到大雨,飛機衝出跑道失事;

1994年7月20日,雲南航空公司B737飛機,在昆明機場著陸過程中遇到雷雨天氣,飛機衝出跑道。

二、雷暴簡介

雷暴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幾個條件:深厚而明顯的不穩定氣層、充沛的水汽、足夠的衝擊力。

雷暴的種類一般分為:熱雷暴、地形雷暴、天氣系統雷暴、鋒面雷暴、冷鋒雷暴。雷暴的特點:冷鋒雷暴出現時間,大約在冷鋒過境前後2~4小時內。當空中槽後傾時,雷暴通常從冷鋒過境時開始,700hPa槽線過境時結束;當空中槽前傾時,雷暴從700hPa槽線過境時開始,地面鋒線過境時結束。其強度大,許多個雷暴沿鋒線排列成行,組成一條寬幾千米至幾十千米、長几百千米的狹長雷暴帶。

冷鋒雷暴在晝間、夜間、陸地、海上都能出現,日變化較小,一般下午和前半夜較強,早晨減弱。它的移動速度較快,每小時可達40~60千米;

靜止鋒雷暴是由暖溼不穩定空氣沿鋒面上升而形成的。它多出現在地面鋒線的兩側,呈分散的塊狀分布範圍較廣,持續時間長(可持續幾天內都出現),但產生的雷暴天氣不像冷鋒雷暴那樣強烈,雷暴雲常隱藏在深厚的層狀雲系中,雲中飛行時易誤入其中。

準靜止鋒雷暴常有明顯的日變化,多產生在後半夜,白天逐漸減弱或消散。

靜止鋒雷暴多產生在入春以後,冷暖空氣勢均力敵的形勢下。這時,雷暴常產生在地面靜止鋒線與850hPa等壓面上切變線之間的地區;

暖鋒雷暴在我國較為少見,它是在暖鋒向前移動時,有暖溼不穩定空氣沿暖鋒上升而形成的。在850hPa或700hPa上有切變線配合時,暖鋒上才比較容易出現雷暴,鋒面氣旋中的暖鋒,由於有氣旋的配合,也比較容易產生雷暴。

暖鋒雷暴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刻都能出現,但夜間出現更多些;冷渦雷暴是北方冷渦產生時一般位於貝加爾湖、蒙古一帶。但它移到東北或華北一帶時,由於這些地區下半年為暖溼空氣控制,冷渦一到,上空降溫,空氣層結變得不穩定,就會產生雷暴。常出現在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出現時,天氣變化很突然,有明顯的日變化,一半多出現在午後或傍晚。

三、風切邊和雷暴

每年下半年,但空氣比較暖溼又不穩定時候,槽線和切變線附近氣流的輻合上升運動,往往給產生雷暴提供了有利條件。離槽線越近,越容易產生雷暴。雷暴一般在槽前、地面等壓線氣旋性曲率大的區域出現,特別是空中槽和地面低壓上下重迭的區域最有利於雷暴的產生。

在我國,切變線雷暴在江淮地區比較多見。在華南、西南等地,下半年出現切變線時,也常有雷暴發生。風切變表現為氣流運動速度和方向的突然變化。飛機在這種環境中飛行,相應地就要發生突然性的空速變化,空速變化引起了升力變化,升力的變化又引起了飛行高度的變化。如果遇到的是空速突然減小,而飛行員又未能立即採取措施,飛機就要掉高度,以至發生事故。

低空風切變是飛機起飛降落階段威脅飛行安全的危險因素。低空風切變具有時間短、尺度小、強度大、發生突然的特點。由於大、中型噴氣運輸機質量很大,具有很大的慣性,在低高度往往缺乏足夠的空間進行機動。所以,加強對低空風切變判斷和防範的研究,儘量提早發現,及時避開。一旦陷入其中,又能正確處置是十分重要的。遭遇風切變時應採取的措施:

(1)不要有意識地作穿越嚴重風切變或強下降氣流區域的嘗試,特別是在山區,低高度,或一發失效時更是如此。

(2)要與雷暴雲的強下擊氣流區保持距離。雷暴雲的外流氣流可超越雷暴雲之前20~30公裡。不要僥倖搶飛這一區域。

(3)在最後進近階段如遇到風切變時,只要無法重建著陸剖面,就應立即採取有關程序,脫離切變區進行復飛,加入等待或到備降場著陸。

由雷暴引起的微下擊暴流是由雷暴引致的一種最猛烈的下沉氣流,其特徵是一團強烈而局部的冷空氣下沉,引致地面上出現突如其來在水平方向往外擴散的風,範圍通常達數千米。飛越微下擊暴流的飛機可能首先會因逆風增強而浮力增加,隨即遇到上空的下沉氣流,繼而因順風增強而沉降。飛行員必須及時採取修正行動,以確保飛機安全,不致受到微下擊暴流的影響。

由雷暴引起的颮鋒與強烈的雷暴和劇烈對流有關,經常會帶來猛烈的下沉氣流和大雨。下沉的空氣較冷和密度高,在接觸到地面時會向外擴散。冷空氣的前端稱為颮鋒。飛越颮鋒的飛機或會遇上因逆風增強、浮力增加而引致顯著風切變。

風切變造成事故舉例如下:

(1)1983年4月4日,中國南海石油聯合服務總公司民航直升機公司空中國王-200型飛機,起飛過程中遇到低空風切變,失速墜地。

(2)1991年4月25日,南方航空公司B757/2801號飛機在昆明機場進近中遇到中度風切變,飛機重著陸受損。

(3)2000年6月22日,武漢航空公司運七飛機在武漢王家敦機場進場中遇到雷暴雲,受微下擊暴流影響墜地失事。

雷暴電擊對飛行的影響:

(1)飛機一旦遭到電擊,機翼、尾翼、機身等處可能被強電流燒出一些洞或凹形斑點;結構不牢的部位、空速管等損壞;

(2)閃電電流進入機內,造成設備及電源損壞;甚至危及機組和乘客安全;

(3)電擊引起的瞬間電磁場,對儀表、通訊、導航及著陸系統造成幹擾或中斷,對微電子數控系統影響更大。

(4)如果油箱被閃電擊中或正在空中加油時遭到電擊,有可能發生燃燒或爆炸。

結語

綜上所述,雷暴天氣應有以下的注意事項:

(1)飛行前,要認真向氣象部門詳細了解飛行區域天氣情況,特別是對有可能產生雷暴天氣的區域,要認真研究雷暴的性質、位置、範圍、強度、高度、移向移速、變化趨勢等,同時考慮到備降場選擇和注意事項。

(2)要有可能儘量避開雷暴活動區,其方法是推遲起飛時間、改變航線及飛行高度、空中等待、繞飛、改降、返航等。繞飛雷暴時,基本原則以目視不進入雷暴雲,力爭在雲上或雲外飛行。

繞飛時應根據雷暴強度在雷達回波邊緣25公裡以外通過。穿越兩塊積雨雲空隙中一定要慎重,防止從兩塊強回波之間通過。

雷暴雲是一個「天氣製造廠」,它能生產各式各樣的危及飛行安全的天氣現象:強烈的湍流、積冰、閃電擊(雷擊)、雷雨、大風,有時還有冰雹、龍捲風、下衝氣流和低空風切變等。對航空飛行危害極大。

一、事故舉例

雷暴造成的飛行事故舉例如下:

1990年3月1日,東方航空公司三叉戟B2208飛機在桂林機場進場時遇到雷雨雲,飛機衝出跑道;

1988年8月31日,廣州三叉戟2218飛機在香港啟德機場,遇到雷雨天氣,著陸不正常,衝入海中;

1997年5月8日,南方航空公司B737飛機在深圳機場著陸過程中遇到中到大雨,飛機衝出跑道失事;

1994年7月20日,雲南航空公司B737飛機,在昆明機場著陸過程中遇到雷雨天氣,飛機衝出跑道。

二、雷暴簡介

雷暴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幾個條件:深厚而明顯的不穩定氣層、充沛的水汽、足夠的衝擊力。

雷暴的種類一般分為:熱雷暴、地形雷暴、天氣系統雷暴、鋒面雷暴、冷鋒雷暴。雷暴的特點:冷鋒雷暴出現時間,大約在冷鋒過境前後2~4小時內。當空中槽後傾時,雷暴通常從冷鋒過境時開始,700hPa槽線過境時結束;當空中槽前傾時,雷暴從700hPa槽線過境時開始,地面鋒線過境時結束。其強度大,許多個雷暴沿鋒線排列成行,組成一條寬幾千米至幾十千米、長几百千米的狹長雷暴帶。

冷鋒雷暴在晝間、夜間、陸地、海上都能出現,日變化較小,一般下午和前半夜較強,早晨減弱。它的移動速度較快,每小時可達40~60千米;

靜止鋒雷暴是由暖溼不穩定空氣沿鋒面上升而形成的。它多出現在地面鋒線的兩側,呈分散的塊狀分布範圍較廣,持續時間長(可持續幾天內都出現),但產生的雷暴天氣不像冷鋒雷暴那樣強烈,雷暴雲常隱藏在深厚的層狀雲系中,雲中飛行時易誤入其中。

準靜止鋒雷暴常有明顯的日變化,多產生在後半夜,白天逐漸減弱或消散。

靜止鋒雷暴多產生在入春以後,冷暖空氣勢均力敵的形勢下。這時,雷暴常產生在地面靜止鋒線與850hPa等壓面上切變線之間的地區;

暖鋒雷暴在我國較為少見,它是在暖鋒向前移動時,有暖溼不穩定空氣沿暖鋒上升而形成的。在850hPa或700hPa上有切變線配合時,暖鋒上才比較容易出現雷暴,鋒面氣旋中的暖鋒,由於有氣旋的配合,也比較容易產生雷暴。

暖鋒雷暴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刻都能出現,但夜間出現更多些;冷渦雷暴是北方冷渦產生時一般位於貝加爾湖、蒙古一帶。但它移到東北或華北一帶時,由於這些地區下半年為暖溼空氣控制,冷渦一到,上空降溫,空氣層結變得不穩定,就會產生雷暴。常出現在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出現時,天氣變化很突然,有明顯的日變化,一半多出現在午後或傍晚。

三、風切邊和雷暴

每年下半年,但空氣比較暖溼又不穩定時候,槽線和切變線附近氣流的輻合上升運動,往往給產生雷暴提供了有利條件。離槽線越近,越容易產生雷暴。雷暴一般在槽前、地面等壓線氣旋性曲率大的區域出現,特別是空中槽和地面低壓上下重迭的區域最有利於雷暴的產生。

在我國,切變線雷暴在江淮地區比較多見。在華南、西南等地,下半年出現切變線時,也常有雷暴發生。風切變表現為氣流運動速度和方向的突然變化。飛機在這種環境中飛行,相應地就要發生突然性的空速變化,空速變化引起了升力變化,升力的變化又引起了飛行高度的變化。如果遇到的是空速突然減小,而飛行員又未能立即採取措施,飛機就要掉高度,以至發生事故。

低空風切變是飛機起飛降落階段威脅飛行安全的危險因素。低空風切變具有時間短、尺度小、強度大、發生突然的特點。由於大、中型噴氣運輸機質量很大,具有很大的慣性,在低高度往往缺乏足夠的空間進行機動。所以,加強對低空風切變判斷和防範的研究,儘量提早發現,及時避開。一旦陷入其中,又能正確處置是十分重要的。遭遇風切變時應採取的措施:

(1)不要有意識地作穿越嚴重風切變或強下降氣流區域的嘗試,特別是在山區,低高度,或一發失效時更是如此。

(2)要與雷暴雲的強下擊氣流區保持距離。雷暴雲的外流氣流可超越雷暴雲之前20~30公裡。不要僥倖搶飛這一區域。

(3)在最後進近階段如遇到風切變時,只要無法重建著陸剖面,就應立即採取有關程序,脫離切變區進行復飛,加入等待或到備降場著陸。

由雷暴引起的微下擊暴流是由雷暴引致的一種最猛烈的下沉氣流,其特徵是一團強烈而局部的冷空氣下沉,引致地面上出現突如其來在水平方向往外擴散的風,範圍通常達數千米。飛越微下擊暴流的飛機可能首先會因逆風增強而浮力增加,隨即遇到上空的下沉氣流,繼而因順風增強而沉降。飛行員必須及時採取修正行動,以確保飛機安全,不致受到微下擊暴流的影響。

由雷暴引起的颮鋒與強烈的雷暴和劇烈對流有關,經常會帶來猛烈的下沉氣流和大雨。下沉的空氣較冷和密度高,在接觸到地面時會向外擴散。冷空氣的前端稱為颮鋒。飛越颮鋒的飛機或會遇上因逆風增強、浮力增加而引致顯著風切變。

風切變造成事故舉例如下:

(1)1983年4月4日,中國南海石油聯合服務總公司民航直升機公司空中國王-200型飛機,起飛過程中遇到低空風切變,失速墜地。

(2)1991年4月25日,南方航空公司B757/2801號飛機在昆明機場進近中遇到中度風切變,飛機重著陸受損。

(3)2000年6月22日,武漢航空公司運七飛機在武漢王家敦機場進場中遇到雷暴雲,受微下擊暴流影響墜地失事。

雷暴電擊對飛行的影響:

(1)飛機一旦遭到電擊,機翼、尾翼、機身等處可能被強電流燒出一些洞或凹形斑點;結構不牢的部位、空速管等損壞;

(2)閃電電流進入機內,造成設備及電源損壞;甚至危及機組和乘客安全;

(3)電擊引起的瞬間電磁場,對儀表、通訊、導航及著陸系統造成幹擾或中斷,對微電子數控系統影響更大。

(4)如果油箱被閃電擊中或正在空中加油時遭到電擊,有可能發生燃燒或爆炸。

結語

綜上所述,雷暴天氣應有以下的注意事項:

(1)飛行前,要認真向氣象部門詳細了解飛行區域天氣情況,特別是對有可能產生雷暴天氣的區域,要認真研究雷暴的性質、位置、範圍、強度、高度、移向移速、變化趨勢等,同時考慮到備降場選擇和注意事項。

(2)要有可能儘量避開雷暴活動區,其方法是推遲起飛時間、改變航線及飛行高度、空中等待、繞飛、改降、返航等。繞飛雷暴時,基本原則以目視不進入雷暴雲,力爭在雲上或雲外飛行。

繞飛時應根據雷暴強度在雷達回波邊緣25公裡以外通過。穿越兩塊積雨雲空隙中一定要慎重,防止從兩塊強回波之間通過。

相關焦點

  • 論雷暴對飛行安全的影響及危害
    [摘要] 只是由於人們的認知水平和預報條件有限,才會使得飛行陷入危險的境地,而在夏季飛行中,雷暴又是我們不得不面對和討論的重點,認識它,掌握它,最大限度的減少雷暴對飛行安全的影響及危害。
  • 對飛行有重要影響的雲--積雨雲
    他寫道:「在北京-上海航線上飛行,我們遇到了一個非常活躍而美麗的雷暴鋒面。我們左邊的雲幾分鐘之前還沒有出現在雷達上,突然就帶著閃電長出來。當我們靠近的時候,看到雲團將覆蓋我們的航路,我們不得不繞飛10公裡躲避。這個雲團每分鐘長高5000英尺至6000英尺(約為1524米至1829米),如果我們沒有遠遠地避開它,勢必給飛行安全造成危害。」
  • 對飛行有重要影響的雲——積雨雲
    對飛行有重要影響的雲——積雨雲 「盧森堡貨運(Cargolux)飛行員Christiaan van Heijst於今年六月在Facebook個人主頁上發布了一張中國天空的雷暴雲的照片
  • 航空器駕駛員指南:雷暴指南
    雷暴、晴空顛簸以及低空風切變對航空安全構成極大的危害。航空人員需了解相關知識,掌握相應技術,從而在遭遇上述天氣時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保證飛行安全。中國民用航空局飛行標準司發布《航空器駕駛員指南-雷暴、晴空顛簸和低空風切變》諮詢通告為航空人員提供通用指南。
  • 颱風天氣對飛行的影響
    颱風對於飛行安全的影響:  颱風的威力極大且破壞力強,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接下來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颱風對於飛行安全的影響:    1、 雷暴與雷雨。大風天氣對於飛機的起降有很大的影響。  3、 低能見度。能見度是反映大氣透明度的一個指標,把它定義為具有正常視力的人在當時的天氣條件下還能夠看清楚目標輪廓的最大距離。颱風會帶來強烈的降水、大霧,因而會導致低能見度,嚴重飛行活動中的視程,直接給目視飛行造成困難,甚至會危及飛行安全。  4、 顛簸。
  • 極端天氣影響無人機空戰?美國氣象學博士進行反駁 雷暴都可以
    雷暴發生時,高空大氣運動充滿不確定性,極易形成向某個方向高速運動的強勁氣流。其中,下沉氣流會在飛行器的表面形成強勁的小風團,對高速飛行的飛行器產生嚴重影響。就目前的技術手段來說,美國軍方完全無法改變這些可預見的結果。
  • 夏天飛機在飛行時遇到雷暴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下擊暴流
    夏季是大風、雷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高發的季節,這些強對流天氣對於航班的影響同樣非常大。飛機在空中飛行的時候遇到雷暴通常要選擇繞開雷暴雲團,在地面降落的時候更要當心下擊暴流帶來的風險。從安全角度來講儘管飛機在空中飛行時不怕遭到雷擊,但能夠避免雷擊是最好的。如果夏季出行時遇到飛機延誤可能就是航線上出現了雷暴天氣,需要等雷暴天氣過了飛機才會起飛。
  • 夏天飛機在飛行時遇到雷暴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下擊暴流!
    夏季是大風、雷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高發的季節,這些強對流天氣對於航班的影響同樣非常大。飛機在空中飛行的時候遇到雷暴通常要選擇繞開雷暴雲團,在地面降落的時候更要當心下擊暴流帶來的風險。下擊暴流示意圖金屬物之間或者與帶電雲團進行摩擦會產生靜電並累積在機身上,如果等積累到一定程度再進行釋放的話可能會產生安全隱患,所以在客機機翼上會分布多個尖銳的放電刷對靜電進行釋放來確保飛行安全
  • 技術和非技術因素對飛行的影響
    在此,筆者通過將數據分析與傳統經驗相結合,對影響飛行安全和品質的各個技術和非技術因素進行分析,以新的視角審視現有的管理方式,並且拋磚引玉,通過數據分析幫助我們探索傳統的經驗認知中是否存在謬誤之處。  一、飛行員技術參數對飛行的影響  (一)案例簡介  關於技術性數據,筆者取得了國內某航空公司2015-2016年某機型落地的8 200個G值數據,以考察哪些技術因素與G值大小有關。對於G值的監控是G航航空安全管理中重點把關的一項內容。筆者在此也以G值為切入點,通過研究G值,從而探索哪些技術因素對於飛行安全和品質有影響。
  • 「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專刊徵稿通知
    《熱帶氣象學報》專刊徵稿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專刊龍捲是大氣中最猛烈的渦旋,能在短時間內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國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多發生在人口稠密和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影響巨大。在國內領先開展了雙都卜勒雷達、雙線偏振雷達、毫米波雷達、多基地都卜勒雷達、雷射雷達、相控陣天氣雷達等雷達新技術的遙感理論、方法及其在災害性天氣的應用研究,開展了新一代天氣雷達和雷達新技術及其在災害性天氣監測中的應用研究。孫繼松: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 高爾夫球飛行階段力學分析(簡介)
    第四章  高爾夫球飛行階段力學分析第一節 高爾夫球飛行過程受力分析第二節高爾夫球飛行軌跡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第三節 高爾夫球飛行路徑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 雷暴:被低估的危險
    在這個季節,直升機在飛行過程中,機身外部會聚集大量負電荷,因此,當它飛近帶正電的雲時,就會引發閃電放電。為了使飛行安全最大化,飛行員應該意識到以下幾點:首先,閃電的強度有強弱之分,低強度的閃電很少導致傷害,但是高壓閃電則是非常危險的;第二,閃電常常長達幾英裡,可以穿透雷暴雲擊中約16千米之外的物體。來自於冰雹的危險也很明顯。
  • 一朵中等強度雷暴雲 攜帶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能量
    又是一年春末夏初,春暖花開的同時,高影響天氣也進入多發季。像雷暴,往往伴隨著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系統出現,破壞性、影響性極強。  近日,有媒體報導,印度研究人員應用一座渺子(μ子)望遠鏡設施,測出發生於2014年的歷史上最高一次雷暴雲電勢,比此前測得雲電勢最高紀錄高10倍。
  • 淺談:青藏鐵路沿線地形、氣候、水文特徵及其對沙害的影響分析
    同時,由於地勢高聳,受高寒氣候影響,溫差大,凍融風化強烈,產生大量巖屑等細粒物質,為風沙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來源沿線布滿了類似戈壁的風蝕砂礫石灘地,在破碎的地形上發育著大面積巨厚沉積物,特別是在鐵路途經眾多水系的河谷、湖盆等窪地分布有由風積沙組成的各種風成地貌,在大風乾燥季節造成沙害。限於青藏鐵路的建設和通車只是近些年的事,有關沿線的自然環境及其對鐵路沙害的影響認識不充分。
  • 觀天兵,把脈風雨助戰鷹飛行!
    秒,陣風12-14米/秒;16時6-8米/秒,符合飛行氣象條件……」4月19日,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場站氣象臺加強重點時段的氣象監測,通過對觀測點觀測員採集的信息進行處理分析後,及時上報精準氣象情況。次日早,駐場飛行團多型戰機相繼升空,拉開一場跨晝夜飛行訓練。該場站位於膠東半島腹地,地形為低山丘陵區,雨霧天氣多,氣象變化快,天氣因素成為影響飛行訓練安全和質量的主要因素。
  • 航空公司如何保證夏季飛行安全
    原標題:《科普:航空公司如何保證夏季飛行安全》    隨著生活品質的改善,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搭乘民航客機出行,現在正值暑期全國各大高校放假避暑出遊高峰季節,旅客卻總會遇到夏季頻發的雷暴天氣。伴隨雷暴產生的風切變、閃電、顛簸、積冰等天氣對航空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掌握雷暴季節飛行的注意事項,對確保飛行安全至關重要。  雷暴形成類型可分為:  熱雷暴:受地表局部增熱作用而產生的,常在夏季午後出現,傍晚後因對流減弱而消散。特點是:發展迅速,區域小,移動慢,降水猛烈,一般來講都是孤立、分散的。
  • 盤點:部分主流飛行時間、離子阱質譜產品及其技術特點
    2017年10月,第十七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 2017)召開期間,儀器信息網邀約飛行時間、離子阱質譜市場的部分主流廠商,匯總了各品牌質譜儀主流產品的技術特點和應用案例,並請各廠商預測了未來一段時間內此類儀器的市場熱點及潛力。
  • 質譜技術及其應用
    正如基因草圖的提前繪製得益於大規模全自動毛細管測序技術一樣,後基因組研究也將會藉助於現代生物質譜技術等得到迅猛發展。本文擬簡述生物質譜技術及其在生命科學領域研究中的應用。1 質譜技術質譜( Mass SPectrometry)是帶電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質荷比(或質量)的大小順序排列的圖譜。
  • 《元氣騎士》雷暴戰錘怎麼製作 雷暴戰錘製作方法分享
    導 讀 目前在元氣騎士手遊中,有不少的小夥伴都在討論關於雷暴戰錘的問題,其中有許多玩家都不清楚雷暴戰錘的製作方法,小編會在這裡給大家進行分析的,其實還比較簡單
  • 全球變暖或引發更多強雷暴天氣
    雷暴天氣帶來的狂風、冰雹、洪水泛濫等惡劣天氣現象,以及這種極端天氣爆發的頻率和強度,已經成為氣候科學研究全球變暖的「一個頗為難解的謎題」。該研究負責人、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副教授諾亞?迪芬鮑(Noah Diffenbaugh)介紹說,這是由於雷暴活動的兩個主要大氣因素正發生相互矛盾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