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中等強度雷暴雲 攜帶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能量

2020-12-08 光明網

  又是一年春末夏初,春暖花開的同時,高影響天氣也進入多發季。像雷暴,往往伴隨著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系統出現,破壞性、影響性極強。

  近日,有媒體報導,印度研究人員應用一座渺子(μ子)望遠鏡設施,測出發生於2014年的歷史上最高一次雷暴雲電勢,比此前測得雲電勢最高紀錄高10倍。什麼是雷暴雲,發生雷暴雲後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對其電勢監測又有什麼意義?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雲地閃電 嚴重危害百姓生活

  「氣象概念上,伴有閃電的積雨雲就可稱為雷暴雲。」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藍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孤立的雷暴雲叫做雷暴單體,其水平尺度約十幾公裡,多個雷暴單體成群成帶地聚集在一起則會組成中尺度對流系統,是造成暴雨、冰雹、雷雨大風和龍捲風等災害性天氣的重要系統。

  藍渝介紹,雷暴雲的出現是對流系統生成的重要指徵和表現。由雷暴雲造成的閃電,特別是雲地閃電,對工業生產、電器領域、百姓生活有著方方面面的危害,中國平均每年就有百人以上因雲地閃電直擊而死亡,而造成的直接間接經濟損失則不計其數。除此之外,強盛的對流系統則是造成短時暴雨、雷暴大風、冰雹、龍捲風等各類極端強對流災害天氣的罪魁禍首,直接危害各行業生產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據了解,典型的雷暴雲是具有強烈上升氣流和下沉氣流的積雨雲。這種雲垂直伸展較高,如高聳的陡山,頂部可呈砧或鬃狀;底部較暗,時有懸球狀結構。單個積雨雲的主體水平尺度在幾公裡到20公裡左右。雷暴雲的發展與熱氣團在不穩定環境中的對流抬升有關。

  「超級單體雷暴具有強烈上升氣流和下沉氣流對流活動,相比普通雷暴單體其具有更長的生命史,也具備更大的破壞力。」藍渝告訴記者,在美國,德克薩斯、堪薩斯、科羅拉多位於龍捲風走廊地帶。每年春季,來自於墨西哥灣的溼熱空氣,與來自加拿大和落基山脈的乾冷空氣相遇,較易形成超級單體雷暴。由於伴隨深厚、持續旋轉的上升氣流,其外觀與圓形飛船相似,其具備的強「旋轉性」也是導致龍捲風形成的重要因素,成熟的超級單體雷暴所造成的對流性大風常常會颳倒樹枝電纜,隨之而來的暴雨冰雹也會破壞道路建築,傷害力巨大。

  監測系統 最新空間定位逼近米量級

  「雷暴雲頂部一般較高,雲的上部常有冰晶。在空氣對流活動中,冰晶、水滴的碰撞、破碎等物理過程,使雲中產生電荷。」藍渝說。

  雲中電荷的分布較複雜,經典的雷暴雲電荷結構,上部以正電荷為主,下部以負電荷為主。因此,雲的上、下部之間或者雲內與地面之間形成一個電位差。當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產生放電。這就是常見的閃電,閃電的平均電流是3萬安培,最大電流可達30萬安培。閃電的電壓很高,約為1億至10億伏特。一個中等強度雷暴雲的功率可達1萬千瓦,相當於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放電過程中,由於放電通道中溫度驟增,伴隨發出強烈的閃光,而空氣受熱後體積急劇膨脹,從而產生衝擊波,導致強烈的爆炸轟鳴聲,這就是人們見到和聽到的閃電雷鳴。

  「由於較強閃電,特別是雲地閃電,對人們生命安全、家電設備、高精儀器等都可能造成極大影響,因此一直以來科學家們對閃電開展了全方面的探測和研究。」藍渝介紹,目前對於雷暴雲中放電(閃電)的觀測,主要是通過對閃電造成的各頻段電磁輻射進行遙測,從而科學計算出閃電放電強度信息(電勢、電流)、放電定位和傳播速度。當前主流定位觀測設備能以微秒量級的時間解析度、百米量級的空間定位精度對閃電放電的詳細過程進行定位觀測,最新的系統時間解析度可以達到數十納秒量級,空間定位精度逼近米量級。

  此外,科學家還通過開展「人工引雷」試驗,通過人工引導閃電擊中專業探測設備的方式,實現對閃電電流、電勢強度等信息的直接測量,收集一手資料,這也是判斷雷暴雲閃電放電強度的重要依據。

  至於渺子望遠鏡,藍渝表示,其主要應用於宇宙射線的觀測,目前並不是觀測閃電的主流設備。「應該指出,雖然閃電的產生與發展過程中會伴隨產生各頻段高能射線,但其與宇宙射線的相似性以及此觀測方法應用的科學合理性,目前還並未得到科學界的普遍認可。」藍渝說。

  預報預警 雷暴雲監測意義重大

  藍渝表示,雷暴雲是形成強對流性極端天氣的基本必要條件,因此,一定程度上講,對雷暴雲的監測是目前強對流災害天氣預報預警業務的基礎與根本。

  以我們常見的飛機飛行為例,當發展旺盛的雷暴雲頂達到1萬米時,雲中上升、下降氣流的垂直速度每秒可達20米至30米,並伴有強烈的亂流。如果飛機不慎進入雲中,強烈的氣流會造成飛機中度以上顛簸,如果氣流極為強烈,甚至可以使飛機的飛行高度在瞬間上升或下降幾十米至幾百米。這時,由於飛機的劇烈震動,飛機上的儀表指示往往滯後,不能準確地反映飛機瞬間的飛行狀態,因此飛行員的操作稍有不慎,就會導致飛行事故發生。

  當然,對飛機造成最大威脅的還是雷暴雲中的閃電。監測發現,當閃電發生時,雷暴雲中的電場強度可達到每米2萬伏特以上,可以想像20萬安培的電流所形成的一條溫度達1.5萬至2萬攝氏度的狹長區域,無疑是飛機的禁區,飛機一旦進入,輕則無線電羅盤失靈、電源損壞,重則機毀人亡。

  「不僅如此,對閃電活動特徵本身的了解,對冰雹和龍捲風這類強對流災害天氣也有一定的指示意義。」藍渝說,一方面,閃電是雷暴雲內的物理現象,也是強對流活動生成發展的重要表徵。空氣劇烈的上升下沉活動,看不見摸不著,人們難以直接觀測,但閃電,特別是雲地閃電的發生,已有多種方法可以實現實時的高精度遙測定位。因此,對閃電的精密觀測,為氣象工作者第一時間捕捉對流活動、判斷對流強度等重要信息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另一方面,閃電活動的變化是果,反應的是雷暴雲內對流劇烈程度、電荷結構等物理過程特徵,例如閃電的頻繁程度(閃電密度)、平均放電電流強度、放電極性比例及這類量值在時間上的變化特徵等精細化要素,在預報和預警業務中對及時判斷雷暴雲中對流活動強度變化、判斷如冰雹和龍捲風這類強對流災害天氣的發生,有一定的指示意義。通常意義上,對流單體產生的閃電活動越劇烈,其產生災害性天氣的可能性越高。

  藍渝認為,目前,通過數值模式對天氣物理過程開展模擬,在此基礎上進行未來預報,已經成為預報業務的重要技術手段。對雷暴機理認識的加深,定量化的閃電放電過程將作為一種大氣電學物理參量,參與到數值模式計算中,有利於完善其對各類對流活動的模擬方案優化,帶來更加精細更加可信的分析預報產品。(付麗麗)

[ 責編:蔡琳 ]

相關焦點

  • 印度利用渺子望遠鏡測得迄今最高雷暴雲電勢—新聞—科學網
    據新華社電 印度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利用印度南部一座渺子(μ子)望遠鏡設施,測出發生於
  • 印度利用渺子望遠鏡測得迄今最高的雷暴雲電勢
    新華社新德裡3月28日電印度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利用印度南部一座渺子(子)望遠鏡設施,測出發生於2014年的一次雷暴雲電勢是13億伏特,比此前測得雲電勢最高紀錄高10倍。多數雷暴雲發生時頂端帶正電,雲底帶負電,正負電荷的分布會在其中產生電勢。
  • 科學網—印度利用渺子望遠鏡測得迄今最高雷暴雲電勢
    據新華社電 印度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利用印度南部一座渺子(μ子)望遠鏡設施,測出發生於
  • 你猜,一朵雲等於幾頭大象的重量?
    他在著作中提到觀察雲並非如大眾認為的那般無聊或無用,並且指出天空中各種雲的不同類別:捲雲、層雲和恐怖的積雨雲(也叫雷暴雲,積雨雲濃而厚,雲體龐大如高聳的山嶽。積雨雲出現時常有雷暴、陣雨,甚至會伴有龍捲風)。雲到底是什麼呢?
  • 「趣味科普」一朵雲等於幾頭大象的重量?
    一朵雲等於幾頭大象的重量?表面看上去,像棉花一樣的雲朵好像很輕巧,應該不會有很大的重量,我們仿佛用雙手就能輕而易舉地舉起一片雲。,所以我們大概可以計算出形成一朵雲所需要的水滴數:假設20滴水的體積為1立方釐米,那麼一片積雨雲大概含有24億滴水。
  • 論雷暴對飛行安全的影響及危害
    雷暴中有強烈的湍流,積冰,閃電,陣雨和大風,有時還有冰雹,龍捲風和下擊暴流,是一種嚴重威脅飛機安全的天氣。2雷暴的形成機理:2.1雷暴形成的條件一般雷暴形成的必要條件有三個:大量不穩定的能量;充沛的水汽;足夠的衝擊力。2.2一般雷暴形成的三個階段雷暴通常由一個或幾個雷暴單體組成。
  • 追逐雷暴,捕捉瞬息即逝的紅色閃電
    利用天電信號 實現閃電定位   閃電是雲與雲之間、雲與地之間或者雲體內各部分之間的強烈放電現象。通常來說,任何來自於閃電的可測電磁信號,都能用來定位和探測閃電發生的過程。   目前,用來定位和探測閃電發生過程的信號主要有聲、光、電場和磁場四類。「我們研究中所指的天電信號,就是閃電產生的電磁輻射信號。」
  • 印度107死雷暴驚動莫迪,雷暴天氣為何如此危險?應該如何防護?
    目前,南亞地區進入雨季,印度、尼泊爾、孟加拉等地近期發生多起雷暴致人傷亡事件。僅2020年6月25日,尼泊爾共有6人因雷暴而不幸喪命。而印度北方邦和比哈爾邦在2020年6月25日也遭遇了雷暴天氣,已導致至少107人喪生,他們大多是在田間勞作的農民。
  • 美科學家發現地球雷暴會噴射反物質雲(圖)
    美國科學家在利用太空望遠鏡觀測雷暴天氣時,意外地發現了從地面噴射到太空的反物質雲。這一現象產生於雷暴在繞地球周圍活動時內部發生的反應。
  • 印度爆發雷暴天氣!多人遭雷劈!什麼是雷暴?為什麼會這麼恐怖?
    雷暴這種可怕的現象是什麼呢?你對雷暴有多少了解?下面我將給大家講解一下。什麼是雷暴?雷暴,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發生於熱帶和溫帶地區的局地性強對流天氣。雷暴發生時可伴隨有雷擊、閃電、強風和顯著的降水,例如雨或冰雹。
  • 雷暴天氣是怎麼形成的 雷暴天氣有什麼特點
    雷暴天氣形成過程雷雲的成因或者說其所蘊涵的能量主要來自大氣的運動,氣流的運動、摩擦以及風對雲塊作用,令其作切割地球磁場的磁感線運動,使不同的電荷、帶電微粒進一步分離、極化,最終形成積聚大量電荷的雷雲。當雷雲的電場強度達到足夠大時將引起雷雲中的內部放電,或雷雲間的強烈放電,或雷雲對大地、其他物體間放電,即所謂雷電。
  • 雷暴天氣為何如此危險?應該如何防護?
    雷暴是一種大氣放電現象,主要發生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是由於天氣劇烈變化產生的氣象災害,常產生於積雨雲中。雷暴發生時可伴隨有雷擊、閃電、強風和顯著的降水,持續時間通常不超過2小時。雷暴通常發生於春季和夏季,而六七月份正是南亞地區雷暴多發季節。
  • 雷暴雲起電——誰給雲朵充電了?
    雷暴的形成與溼熱空氣在不穩定環境中的對流抬升有關。在炎熱的夏天,如果水汽又很充足的話,地面有源源不斷熾熱的溼空氣強烈上升,不斷冷卻凝結成了雲滴,逐漸形成龐大的雲體。如果在平原,地面受熱不均會產生熱力抬升;若到了山區,氣流爬坡就更容易產生抬升凝結而成雲致雨了。
  • 1克鈾235裂變釋放多少能量,一座核電站一年會消耗多少鈾?
    1克鈾-235裂變釋放能量,相當於2.8噸標準煤燃燒釋放的能量。
  • 強雷暴突襲煙臺白晝如夜 6小時打4316次雲地閃
    昨日,煙臺市遭遇了今年8月份第一次較強雷暴天氣,這場突如其來的雷陣雨自西向東降臨港城,頃刻間,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密集的雷聲讓不少人心頭泛起絲絲恐懼。據氣象部門統計,在短短6個小時的時間裡,共監測到我市4316次雲地閃,平均每分鐘12次!
  • 計雲:雲捲雲舒 每一朵都有自己的精彩
    計雲播放了一段非常震撼的小視頻,從中明顯能看到一片巨雲已經漫過了頭頂。他告訴大家:「這個弧狀積雨雲有著『鯨魚之嘴』的俗稱,因為它滾滾襲來的樣子,就像巨大的鯨口要把城市一口吞下,很令人震驚,甚至置身其中會有點兒恐怖。」弧狀積雨雲預示著之後的雷暴雲降雨中心馬上就要到來,「所以當你看到弧狀積雨雲的時候,意味著一場大雨正在向你急速迫近」,他詼諧地補充,「趕緊收被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