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只是由於人們的認知水平和預報條件有限,才會使得飛行陷入危險的境地,而在夏季飛行中,雷暴又是我們不得不面對和討論的重點,認識它,掌握它,最大限度的減少雷暴對飛行安全的影響及危害。雷暴雲中的上升、下降氣流對飛行造成嚴重威脅,特別是成熟階段的雷暴雲,最強的上升氣流可達到50-60米/秒,同颱風不相上下,航空器在雷雨區內飛行,飛機會遇到嚴重顛簸,使飛行高度在幾秒內升降幾十米到幾百米。
氣象因素與其它事故因素相比,是一種更為客觀的自然環境因素,它僅僅是觸發事故的外部條件,並不一定會造成飛行事故。只是由於人們的認知水平和預報條件有限,才會使得飛行陷入危險的境地,而在夏季飛行中,雷暴又是我們不得不面對和討論的重點,認識它,掌握它,最大限度的減少雷暴對飛行安全的影響及危害。
1基本概念:
雷暴即積雨雲中發生的雷電交加的激烈放電現象。因其一般伴有陣雨,所以也常常與雷雨通稱,它是積雨雲強烈發展的標誌。雷暴中有強烈的湍流,積冰,閃電,陣雨和大風,有時還有冰雹,龍捲風和下擊暴流,是一種嚴重威脅飛機安全的天氣。
2雷暴的形成機理:
2.1雷暴形成的條件
一般雷暴形成的必要條件有三個:大量不穩定的能量;充沛的水汽;足夠的衝擊力。
2.2一般雷暴形成的三個階段
雷暴通常由一個或幾個雷暴單體組成。雷暴單體是一個對流單元,其生命史可分為三個階段,即:發展階段、成熟階段、消散階段。
2.2.1發展階段:又稱積雲階段,即從淡積雲形成濃積雲的轉換階段,雖然每個積雨雲都是由積雲發展而成,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發展成為積雨雲。
2.2.2成熟階段:從濃積雲發展形成雷雨雲的階段,雲頂發展的很高,有的甚至可以到達對流層頂部,在高強風的影響下,雲頂常常形砧狀雲。這一階段的前期,上升氣流更大,當雲滴增大到上升氣流不能拖住時,就會下落成為降水。降水物下落時對周圍空氣產生拖拽作用,形成下降氣流。雲中氣層是不穩定的,同時從上部落下來的冰晶,雪花不斷融化吸收熱量以及雨滴蒸發消耗熱量,所以下降氣流比周圍的空氣溫度低,這種相對冷的空氣隨降水一起傾瀉到地面後。向四周擴散形成外流,在外流區前緣為颶鋒,鋒面所到之處,地面氣溫下降非常多,氣壓急升,風向突然發生變化,常常伴有陣性大風及降水出現。隨著雲的不斷發展聚集,點位梯度不斷增大,就會出現閃電和雷鳴。
2.2.3消散階段:在成熟階段出現的低空外流,從底部切斷了上升空氣和暖溼空氣的來源,上升氣流減弱消失,下降氣流遍布雲中,雷暴單體就進入消散階段。
3雷暴的分類
雷暴按強度不同,可分為一般雷暴和強雷暴。而根據形成雷暴的衝擊力分類,又可分為熱雷暴、地形雷暴和天氣系統雷暴。
3.1熱雷暴
由熱力對流產生的雷暴稱熱雷暴。熱雷暴往往發生在大尺度天氣系統較弱的情況下,或在單一的氣團內部。
3.2地形雷暴
地形雷暴是暖溼不穩定空氣在山脈迎風坡被強迫抬升面形成的雷暴。地形雷暴的特點是:雷暴一般沿山脈走向成行出現,雲中氣流劇烈。降水強度大,有時一還會降冰雹;雲底高度較低,常能遮住整個山頭,所以山區飛行一般不宜從雲下通過雷暴區。
3.3天氣系統雷暴
由於天氣系統能夠產生系統性上升運動,在氣團不穩定,水汽多的條件下,也能使對流發展而產生雷暴。而且,範圍和強度都比較大的雷暴,往往和一定的天氣系統相聯繫。而天氣系統的雷暴又分為:鋒面雷暴,冷渦雷暴,空中槽與切變線雷暴,熱帶氣旋槽雷暴。
3.3.1鋒面雷暴:在各種雷暴中,鋒面雷暴出現的次數最多,而按鋒型不同,鋒面雷暴又分為:冷鋒雷暴,靜止鋒雷暴和暖鋒雷暴。
3.3.1.1冷鋒雷暴:我國冷鋒活動頻繁,它是形成雷暴的重要天氣系統,冷鋒雷暴是冷空氣強烈衝擊暖溼不穩定空氣形成的。
3.3.1.2靜止鋒雷暴:它是由暖溼不穩定空氣沿鋒面上升或是由低沉氣流輻合上升而形成的,它多出現在鋒面的兩側,呈分散的狀態分布。
3.3.1.3暖風雷暴:它是由暖溼不穩定空氣沿暖鋒上升而形成。
3.3.2空中槽與切變線雷暴
空中槽切變線出現時,在地圖上有時有鋒面相隨有時則沒有,當空氣暖溼氣流不穩定時,槽線和切變線附近氣流的輻合上升運動,往往給產生雷暴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3.3.3熱帶氣旋槽雷暴
熱帶氣旋槽雷暴是指自然帶氣旋中心向外伸出的低壓槽中產生的雷暴,熱帶氣旋區內的空氣高溫高溼,具有大量的不穩定能量,在熱帶氣旋槽中,熱力對流旺盛,又有一定強度的輻合上升運動,所以常常產生雷暴。
4雷暴的移動和傳播
雷暴從產生到消失的整個過程中主要受兩個因素的作用:一是隨風飄移;二是傳播。一般雷暴的移動,主要受前者的影響;強雷暴的移動,主要受後者的影響,通常,一般雷暴的移動方向大致與對流層中平均風得風向相一致。另外,江河,大湖泊以及山脈對雷暴移動的影響很大。
雷暴的傳播,是指在原來雷暴得周圍產生出新雷暴的現象。雷暴(尤其是強雷暴)中得低空外流與入流氣流之間有相當強的輻合,可觸發產生新的雷暴。新雷暴發展,老雷暴消亡,這就是一種雷暴地傳播過程。
5雷暴對飛行的影響
雷暴產生的危險天氣主要包括:雷電、顛簸、暴雨、積冰、冰雹,下洗氣流和龍捲風。
5.1飛機顛簸
雷暴雲中的上升、下降氣流對飛行造成嚴重威脅,特別是成熟階段的雷暴雲,最強的上升氣流可達到50-60米/秒,同颱風不相上下,航空器在雷雨區內飛行,飛機會遇到嚴重顛簸,使飛行高度在幾秒內升降幾十米到幾百米。嚴重時,飛行儀表失真,飛機操縱困難甚至失控,是導致飛行事故最危險的天氣現象之一。
5.2雹擊
通常,在成熟階段的雷暴雲中,其高度多為3000米到9000米,這時遭遇冰雹的可能性最大。飛行中遇到冰雹,由於相對速度很大,所以飛機的雷達罩、機翼、水平安定等部位易遭雹擊,從而使飛機的空氣動力性能變差,加大了失速速度,容易造成飛行事故。
5.3積冰
雷暴雲中含有大量的過冷水滴,容易造成飛機積冰,特別是在飛機起飛著陸階段,往往速度較低,不易操縱,如果飛機在起飛著陸時遇到積冰往往會引發飛行事故。結冰往往對飛機的失速特性,起飛性能,爬升性能,續航性能,著陸性能,發動機性能,穩定性等有很大的影響。
5.4雷擊
當飛機在雷區內飛行時,由於機翼、機身等凸出部位,電場很強,導致飛機遭受雷擊。根據統計分析,各部位雷擊的概率為:雷達天線為>機翼為>機身。外部設備(如:翼尖,航行燈,風擋加熱器等)的防護罩或整形罩被擊穿後,閃電電流進入機艙內部造成設備和電源的損壞,甚至危及機組和乘客的安全;閃電和閃電引起的瞬間點磁場對儀表,通訊,導航及著陸系統造成幹擾或者中斷,另外,由於噴氣發動機的燃料蒸汽是易燃的,如果郵箱被擊中的話有可能發生燃燒或是爆炸。
5.5下洗氣流
下洗氣流又被稱為下擊暴流。下擊暴流是雷暴強烈發展的產物,其水平尺度通常為4-40千米,產生的雷暴大風可達18米/秒以上,但其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10-16分鐘(微下擊暴流只有幾分鐘)。由於下擊暴流(包括微下擊暴流)中伴有強烈的下降氣流和雷暴大風,對飛機的起降有極大的危害,如果航空器在起飛階段遇到下擊暴流,如果處置不當,就會導致飛行事故的發生。
5.6龍捲風
龍捲風是在積雨雲中出現,但絕大多數不會產生這樣的狀況。只有那些發展的特別強烈的雷暴雲才會出現。而龍捲風造成的破環力不難想像,本文就不做闡述。
6遭遇雷暴時的建議與措施
6.1飛行前的準備
6.1.1飛行前飛行人員要認真向籤派氣象員詳細了解飛行區域天氣情況及變化趨勢,特別是對有可能產生雷暴的區域要認真研究雷暴的性質,位置,範圍,強度,高度,移動偶那個方向和速度,發展趨勢等情況,同時考慮到繞飛方案及注意事項。
6.2雷暴的判斷
白天飛行的時候,可根據云的外貌和飛機上無線電設備所受千擾的情況來判斷雷暴雲的遠近,在距雷暴40-50公裡時,耳機中會有「卡、卡……」的響聲,甚至使無線電通信中斷。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雷達探測,在地面用氣象測雨雷達,在空中可用機載雷達。雷暴雲在雷達螢光屏上顯示出明亮的回波。從回波的分布可以清楚的看出雷暴雲是孤立分散的,或是連綿成帶狀的,還是成片狀的。從回波的亮度變化可以看出雷暴雲強度的變化,亮度越亮,邊緣輪廓線清晰、回波看上去很緊實的,說明雷暴雲的發展旺盛,有雷雨。
雷暴條件下建議處置措施:
1)航空器的起降階段。雷暴的成熟階段是影響飛行安全最大的階段。航空器在起降階段,通常情況下飛行高度較小,當突然遇到較大強烈的雷暴時,會造成嚴重的飛行事故,鑑於雷暴具有巨大的危害性,當機場上空或附近,尤其在航空器的起降航道上出現雷暴時,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2)航空器在航行階段。
飛行中,機組只要有可能就應當避開雷暴區以內飛行,而避開的方法不外乎推遲起飛時刻,改變航向,高度,空中等待,繞飛,改航,備降,返航等等。
如果航線上雷暴雲孤立分散,可以採取繞飛的方法。即相對獨立分散的熱雷暴或地形雷暴,可以從雲的上風方向繞過,目視距離雲體不小於10KM。由於雷暴雲可以在二、三十分鐘發生很大的變化,原來判斷是可以繞過去的,可是等飛機飛到那裡情況可能變化了,雲體增大,或是連成一片繞不過去,則需要備降或返航。
從雲頂越過:如果飛機升限,油料等條件允許,可以從雲上飛過。越過時,距雲頂高度不應小於500米。(公司規定是雲頂繞飛1500米以上)因此,飛越前需對雷暴雲的範圍、雲頂高度、飛機升限、爬高性能等準確了解。如果飛機只能勉強到達雲頂,就不宜採取這種方法。
從雲底通過:如果雷暴雲的發展不太強烈,雲下沒有降水,能見度也不壞,下面的地勢平坦,也是可以從雲下飛過的。這樣一般應在從地面到雲底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高度上飛過。如果沒有把握,千萬不要從雷暴雲下通過。
從雲隙間穿過:在雷暴呈帶狀分布時,如果存在較大的雲隙,則可以從雲隙間穿過。穿過時,應從空隙最大處(兩塊雷暴雲之間的空隙應不小於50-70千米),垂直於雲帶迅速通過。
特別是在夏季飛行中,我們應當經常監視天氣變化,當發現回波後,得注意其強度的變化。實踐證明:在一定的條件下,由一塊淡積雲變成雷雨雲只需要10-20分鐘,並能使原來孤立分散的雷暴連接成片。
7結論
從上述文中我們可以看出,雷暴天氣提供給了我們一個複雜困難的外部環境條件,是一種客觀的事實,但並非沒有辦法去解決,它是具有一定的規律性的,只要我們對其有比較深刻的認識,避害趨利,保證飛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