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印度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利用印度南部一座渺子(μ子)望遠鏡設施,測出發生於2014年的一次雷暴雲電勢是13億伏特,比此前測得雲電勢最高紀錄高10倍。
多數雷暴雲發生時頂端帶正電,雲底帶負電,正負電荷的分布會在其中產生電勢。渺子是一種基本粒子,宇宙射線轟擊大氣粒子會產生渺子等粒子,生成的渺子可能帶正電也可能帶負電。雷暴雲發生時,帶正電渺子穿過雲團會失去能量,反之帶負電渺子穿過雲團會獲得能量。由於自然界產生的帶正電渺子比帶負電的多,這兩種效應不會抵消,因此可以通過渺子望遠鏡測出雷暴雲發生時大氣中渺子能量強度變化。
印度塔塔基礎研究院蘇尼爾·古普塔博士領導的團隊測量了雷暴發生時相關區域渺子能量強度變化,發現在其中7次事件中,相關區域渺子能量強度發生顯著變化。
研究團隊同時用地面大氣電場監測儀觀察上述雷暴雲的輪廓,發現發生於2014年12月1日的一次雷暴雲輪廓簡單,便於模擬。利用計算機模擬,研究人員建立了雷暴雲電勢和渺子能量強度之間的關係,並算出發生於2014年12月1日的這次雷暴雲電勢約13億伏特。
用這種新方法或許可以解開1994年以來觀測到的地球伽馬射線閃光之謎。此外,了解雷暴雲特性對飛機導航、防止短路等也很有幫助,這一新發現可能為相關領域的進步提供手段。
《中國科學報》 (2019-03-29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