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羅俊團隊「測得最高精度引力常數G...

2020-11-25 金羊網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羅俊團隊「測得最高精度引力常數G值」位列第五

金羊網  作者:張璐瑤  2019-03-01

文/金羊網記者 張璐瑤

圖片來源:中山大學官方微信

2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召開「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其中,羅俊院士團隊的項目「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入選,得票數位列第五。


記者了解到,「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由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等部門組織開展,旨在宣傳我國重大基礎研究科學進展,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開展基礎研究科普宣傳,促進公眾理解、關心和支持基礎研究,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目前,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14屆。

從本屆評選結果看,研究成果主要由各大高校和中國科學院牽頭完成。中山大學校長羅俊院士在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期間組織的研究組因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據介紹,牛頓萬有引力常數G是人類認識的第一個基本物理常數,其在物理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兩個世紀以來,實驗物理學家們圍繞引力常數G值的精確測量付出了巨大而艱辛的努力,但其測量精度目前仍然是所有物理學常數中最低的。


按照牛頓萬有引力定律,G應該是一個固定的常數,不因測量地點和測量方法的不同而變化。但是,當前國際上不同研究小組用不同方法測得的G值卻不吻合。

為了深入研究這一問題,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羅俊、楊山清和邵成剛研究組自2009年開始同時採用兩種相互獨立的方法——扭秤周期法和扭秤角加速度反饋法來測量G值。

歷經多年的艱苦努力,2018年兩種方法均獲得了迄今為止國際最高的測量精度(G值分別為6.674184×10-11和6.674484×10-11m3/kg/s2,相對標準偏差分別為百萬分之11.64和11.61),更為關鍵的是兩個結果在3倍標準差範圍內吻合。


Nature期刊發表評論認為,這項工作是迄今為止用兩種獨立的方法測定引力常數的不確定度最小的結果,為揭示造成萬有引力常數測量差異的原因提供了非常好的機遇,同時也為進一步測量獲得引力常數的真值提供了機遇;並評價這項工作是「精密測量領域卓越工藝的典範」。

【新聞加點料】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根據得票數排名)

◆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

◆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

◆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

◆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

◆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

◆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

◆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

◆調控植物生長-代謝平衡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

◆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

編輯:Nancy

相關焦點

  • 2018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華科大「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
    2018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華科大「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入選湖北日報訊(記者方琳、通訊員王瀟瀟、高翔)「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剛剛揭曉。
  • 華中科大「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 入選2018中國科學...
    長江商報訊(記者 張衡 通訊員 高翔 王瀟瀟)27日上午,記者從華中科大獲悉,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牽頭舉辦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揭曉。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羅俊院士團隊研究成果「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成功入選。
  • 華中大「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牛頓萬有引力常數G是人類認識的第一個基本物理常數,其在物理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中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羅俊院士團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開始採用扭秤技術精確測量G值,在該領域開展了大量的基礎性研究工作,1999年得到第一個G值,隨後被歷屆國際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錄用。2009年,該團隊又測量出相對精度達26ppm的G值。
  • 專家解讀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專家解讀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科技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2月27日 10:23 A-A+ 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現場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克隆猴等入選(圖)
    中新網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27日在北京公布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它們分別是: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
  •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正式發布
    2019年2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在北京召開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發布十大進展遴選結果,並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對十大進展逐項解讀。  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劉敏主任宣布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調控植物生長
  • 去年測得最精確引力常量G的中國科研團隊,今年編入了高中教科書
    以下為報導原文科技日報武漢8月30日電 (記者劉志偉 通訊員王瀟瀟 高翔)北京時間8月30日凌晨,《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最新測G結果,該團隊歷經30年艱辛測出了截至目前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
  • 科技部公布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克隆獼猴等入選
    2019年2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召開「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
  • 5.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
    牛頓萬有引力常數G是人類認識的第一個基本物理常數,其在物理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兩個世紀以來,實驗物理學家們圍繞引力常數G值的精確測量付出了巨大而艱辛的努力,但其測量精度目前仍然是所有物理學常數中最低的。按照牛頓萬有引力定律,G應該是一個固定的常數,不因測量地點和測量方法的不同而變化。
  • 最高精度G值測出:科研方向要滿足國家需求
    世間萬物,有能量就有引力。從牛頓1687年發表萬有引力定律,到卡文迪許第一次用扭秤實驗測出萬有引力常數G值,西方科學家主導這一領域的研究達300多年。  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及其團隊加入了測量萬有引力常數G的隊伍,開始用扭秤技術精確測量G值。
  •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公布,誰是大贏家?
    2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召開「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發布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8年中國科學家做出的這十大進展是: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調控植物生長-代謝平衡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
  • 中科院上海分院兩項科研成果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中大校長羅俊院士團隊測得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
    這是目前國際精度最高的G值,對於計量學和檢測萬有引力定律及一系列相關的空間引力探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將為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及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萬有引力常數G是人類認識的第一個基本常數:1687年,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介紹了2個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定律,引入了萬有引力常數G,但由於引力太弱,人們一直無法給出G的精確結果。111年後,世界上第一個G值在卡文迪許設計的扭秤實驗中被測出,其相對精度僅為1%。由於引力相互作用極其微弱而且不可屏蔽,G值的測量精度是目前所有基本常數中最差的。
  • 華科大引力中心團隊研究成果編入高中教科書
    羅俊院士帶領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經過35年的山洞蟄伏,於2018年成功測出國際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該事件還獲得了中國科技部評選的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以及中國科學院等單位評選的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該項活動旨在宣傳我國重大基礎研究科學進展,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開展基礎研究科普宣傳,促進公眾理解、關心和支持基礎研究,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在科技界深具影響。知社特此刊出入選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與進入終選的其餘二十項研究工作,以饗讀者。
  • 中國科學家羅俊院士團隊測出萬有引力常數G最精確值
    2018年8月30日,權威雜誌《Nature》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最新測G結果,該團隊歷經30年艱辛測出了截至目前常數G的最精確值。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指出了使蘋果落地的力和維繫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的力本質一致,而這種力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小到看不見的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體,這就是「萬有引力」。
  • 2018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出獼猴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公布「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中中」「華華」 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從30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根據得票數排名,「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分別為: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
  • 牛頓都沒有算出的引力常數,中國科學家在山洞耗費30年,終於得到!
    後人也依據他的實驗結果整理出了G=3*g/4πRp,並確定了萬有引力常數6.754×10^ -11N 而作為人類認識的第一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的測量精度是目前所有基本常數中最差的,以往國際上不同實驗小組的G值測量的精度在10-5,相互之間的吻合程度僅達到10-4的水平,因為精度問題很多與之相關的基礎科學難題至今無法解決 G值精度的提高有助於鑑別理論模型的正確與否和推進引力理論的發展,讓人們更深刻地認識引力的本質。
  •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
    羅俊院士帶領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經過35年的山洞蟄伏,於2018年成功測得國際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該事件還獲得了中國科技部評選的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以及中國科學院等單位評選的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連結——  萬有引力是什麼?
  • 解讀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編者按 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昨日公布「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等成果入選。  1.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兩個世紀以來,實驗物理學家們圍繞引力常數G值的精確測量付出了巨大而艱辛的努力,但其測量精度目前仍然是所有物理學常數中最低的。按照牛頓萬有引力定律,G應該是一個固定的常數,不因測量地點和測量方法的不同而變化。但是,當前國際上不同研究小組用不同方法測得的G值卻不吻合。